从皇恩浩荡到废黜监禁
Posted 太子
篇首语:艺术是生活的镜像,生活给了艺术再创造的灵感和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皇恩浩荡到废黜监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从皇恩浩荡到废黜监禁
大家壕!久等啦!我们继续来讲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故事~上次我们说到了,在大清叛乱四起、国家危急的时候,康熙的发妻孝诚仁皇后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皇子,康熙皇帝本因为嫡长子出世而欢喜异常,但是皇后为生产而逝却使皇帝心痛不已。所以后来,他对这个儿子倾注了太多复杂的情感。
这个年轻的君王是爱这个孩子的,甚至是放纵和宠溺的,这个孩子满足了他为人父的欣喜,这个孩子身上延续着他怀恋的发妻的血,这个孩子的出生也预示着大清国运的吉兆,都说皇家最是无情,但是康熙表现出来的,却是如普通人家一样的血浓之情。在胤i的成长成人的过程中,与其说康熙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君主,不如说是一个殷切望子成龙的父亲。然而胤i的表现呢,很遗憾,他却像一个顽劣的逆子,一步一步让寄予厚望的父亲失望透顶。
康熙十四年,康熙皇帝一改满人不立储的传统,效仿汉制确立了合法的继承人。刚刚十八个月的嫡长子爱新觉罗胤i便被册立为大清王朝的太子,而当时的康熙,也才仅仅二十一岁。册立太子虽然是大事,康熙也对他的太子在待遇和礼仪上极尽恩典,但是之后却对年幼的胤i关爱几乎空白,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责怪这个父亲失职,因为正在胤i孩提的那些年,国家上下军事政事繁忙得让康熙脱不开身,那时候国家东南骚动,反清复明势头正劲,明室依然在台湾占据,还有漠北部落与沙俄勾结随时可能进犯,康熙皇帝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扑在军事要务上面,那一段时间的紧张和疲惫,让他一生难忘。所以,繁忙的政务导致他无法将重点投入到对儿子的关注中,早年丧母的太子只能在迷茫中看心情发展了。其实这倒也还好,一般孩子自由发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胤i不是一般的孩子,他屁股下面有一个东宫。
胤i
多少人的眼睛带着多少种意图盯着这个啜奶的娃啊!比如最近的一双眼睛,就是给这娃娃喂奶的乳母。胤i的乳母是内务府的包衣,相当于八旗满人的奴隶,地位低下且没有什么文化,她自小伴太子左右,这种既定的主仆关系使得乳母对于她的小主子是很纵容的,作为仆人教领孩子,便让小胤i养成了任性骄横、肆无忌惮的性格。乳母与太子近距离接触,乳母的家人亦有机会随之得道,那便是太子乳母的丈夫凌普,凌普本身地位卑微,却因为太子的关系平步青云,同时凌普也对太子的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人贪婪自私,康熙日后多次斥责凌普其人品质低下,而他的宝贝儿子竟也在未来与凌普的贪婪如出一辙。
童年的胤i是高贵的,却是寂寞的。襁褓之中母亲撒手人寰,即使贵为太子没妈的孩子也像根草,周围充斥着的都是趋炎附势的太监奴仆,能给他温暖的人实在太少,而太子的身份对他的成长来说不得不说还是个负担,早在孩提时代,胤i便可以朦胧地感觉到自己的特殊。虽然他的皇阿玛怀念他的母后,但是后宫有无数健康貌美的嫔妃做皇帝的新宠,她们给他生下了若干兄弟成为争宠的潜在威胁,比如诞下皇长子胤|的惠妃,康熙最宠爱的德妃(雍正生母),先后生下三男三女。胤i与这些庶母兄弟关系搞得都很紧张,一方面受身边人挑唆他的兄弟都是他地位的威胁,另一方面,我想自幼丧母的孩子心里会自然产生出对异母的敌视。这种童年长大的胤i,心理渐渐扭曲黑化了。
但是对前朝忙得焦头烂额的康熙肯定是不太懂儿童教育的。1681年,长达八年之久的叛乱终于被平定,康熙从惊魂甫定的前朝回过头,一下子就看到胤i已经悄悄长成了一枚七岁小少年,欣慰的皇帝微笑着,立刻启用他的帝国最好的资源为儿子铺设教育起跑线,主要负责辅导太子的是德高望重的文人大学士张英,因为康熙喜欢数学,太子还跟着耶稣会的洋人们学习数学和医学,在皇帝的眼中,儿子的成长才刚刚开始。胤i在才华上倒是表现得还不错,在他10岁那年,读完了儒家经典《四书》,康熙知道后非常高兴,特意做了一首二十多行的诗表达自豪,说“龄年识进修,兹意良足喜”,还开心地与臣下说胤i“其骑射言辞文学,无不及人之处”。样子俨然一只朋友圈炫娃狂魔。他以为他的太子被培养成了如他梦寐以求那般的龙椅接班人,然而他以为的并不一定就是他以为的。
自幼缺乏正确心理引导的胤i本性自私狭隘,越大人品缺陷越是天坑难填。到了他十二岁的时候,因为放纵导致的品格问题已经是满朝皆知。大臣们开始隐晦地上书皇帝,你知道吗你儿子未免太拧?滴跻卜⑾炙这个宝贝儿子有点欠,因而采纳建议,引用汉家太子出阁读书的制度,遴选教官,让满清太子也开始接受正式的讲学。
索额图
要知道,胤i可不是一般二般的潘浚他可是太子!他的身边环绕着才高八斗的辅佐,就必定有居心叵测的小人。他的舅父索额图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索额图是孝诚仁皇后的哥哥,在太子一册立后便有意靠近,利用与太子的亲戚关系争权夺势。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康熙皇帝为加强集权,在朝后设立南书房,并启用了一些南方的学士在南书房供职,他们大多是汉族的大臣。我们还记得明末搞垮朱家系统的前朝党争吗?是的,这种拉帮结伙蛀虫一般的行为,在清初重出江湖,那些在南书房兼职的南方文人就形成了所谓“南方派”,与之相对的顾名思义就是朝中的北方派,大都是满族大臣,为首的是康熙朝大名鼎鼎的重臣纳兰明珠。除了这两派,还有一派就是投靠太子的索额图,依仗太子与南方北方派争权夺势,于是在这场党争中,太子的教育问题成了重点的砝码。
把他拉出去砍了
在古代,若是皇帝、皇后过生日、或者其他重大节日,皇帝都会在宫中宴请群臣,以体现皇恩浩荡。在宴会当中,皇帝即使酒量不行,也会小酌几杯,甚至敬功勋卓著大臣酒。一旦皇帝敬酒,大臣们无不受宠若惊,立马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而,曾有这样一位大臣,当皇帝劝他喝酒时,他非但不谢恩,反而趴在地上装醉,不是一般的任性。
此人名叫虞翻,汉末三国余姚人,父亲曾官至太守,他年轻时就以才学而闻名乡里。王朗在会稽做太守时,就把虞翻请到府上,并让他在自己手下做官,虞翻欣然应允。虞翻智谋过人,在王朗与孙策作战之前,他屡次劝说王朗不要与孙策为敌,因为他不是孙策的对手。
王朗对此视若罔闻,结果被孙策打败,不得不逃到外地,而虞翻则转头到孙策的帐下。虞翻为人耿直,有什么话绝不会憋在心里,与孙策对脾气,加上他才能突出,孙策对他非常器重,两人几乎无话不说,他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孙策大多都会采纳。
在一次狩猎的过程中,孙策遭人暗算,不久后中箭身亡,临死前把大权交给弟弟孙权,虞翻被提拔为骑都尉。虞翻的性格一点都没有改变,他认为,做臣子的就要敢于直谏,否则不如辞官回家种地,所以经常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进谏,丝毫不给老大孙权面子,因此逐渐被冷落。
虞翻对《周易》深有研究,同僚偶尔会找他算上一卦,他基本没有失算过。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之时,就让虞翻算一下吕蒙能否取胜,虞翻掐指一算,笑着说道:“主公放心,不出两日,吕将军必然能拿下荆州,而且还会把关羽杀死。”后来发生的事情,与虞翻预言的一样。
有一次,孙权在宫中置办了盛宴,邀请满朝文武前来赴宴,虞翻当然也在受邀之列。不管哪位同僚给虞翻敬酒,他都果断拒绝,孙权就有些不悦,端着酒杯来到虞翻的座位旁边,亲自劝他多喝几杯。若是换作其他大臣,肯定会激动的不行,毕竟这是皇上敬酒,就算喝吐血也要喝。
虞翻却一点都不给孙权面子,趴在地上装出烂醉如泥的样子,无论孙权怎么喊他都不起来。孙权气愤不已,认为虞翻太过猖狂,冲着侍卫怒喊道:“来人啊,把他拉出去砍了。”在座的大臣纷纷劝说孙权,尤其是大司农刘基,保住孙权的大腿说道:“若是杀了虞翻,就会有损您的威名,天下有才之士也不敢再来投奔。”
在众人的劝说下,虞翻逃过一劫,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后来被孙权贬到千里之外的交州。虞翻是个随遇而安之人,到交州之后开馆讲学,并对《老子》、《论语》等古籍作作注,十几年后去世。
相关参考
...是太后或皇帝大寿……古人从“大赦天下”看到的更多是皇恩浩荡。东汉桓帝时,有个名叫张成的人预测到朝廷将要颁布大赦令,就让他的儿子在此期间杀人,来个不杀白不杀。“大赦”虽然是帝王们为收买民心、缓解社会矛盾...
乾隆五十年,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
在古代,若是皇帝、皇后过生日、或者其他重大节日,皇帝都会在宫中宴请群臣,以体现皇恩浩荡。在宴会当中,皇帝即使酒量不行,也会小酌几杯,甚至敬功勋卓著大臣酒。一旦皇帝敬酒,大臣们无不受宠若惊,立马端起酒杯
隋朝荡平突厥,隋文帝下令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由他来统治原突厥故地,为隋朝镇守北疆。原来的安义公主不是死了嘛,不要紧,皇恩浩荡,再给一个,把一个宗室女封为义成公主,下嫁启民可汗。启民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
在金庸的《鹿鼎记》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画面——鳌拜被除掉后,康熙派索额图和韦小宝一起去抄家,抄出来二百多万两银子。这时,索额图对韦小宝道:“兄弟,他们汉人有句话说:‘千里为官只为财。’这次皇恩浩荡,皇上
隋朝荡平突厥,隋文帝下令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由他来统治原突厥故地,为隋朝镇守北疆。原来的安义公主不是死了嘛,不要紧,皇恩浩荡,再给一个,把一个宗室女封为义成公主,下嫁启民可汗。启民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
古代帝王拥有三宫六院,是最多情的人,也是最无情的人,但是尽管帝王身边很多桃花,但也不能阻碍很多帝王钟情,专情。要说痴情皇帝绝对是爱新觉罗家族,顺治帝就像遗传了皇太极一样,真的太太太痴情,痴情到整个江山
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在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为减少世人对其评价“大逆不道”,体现皇恩浩荡;命大批知识分子低头整理大典。《永乐大典》被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百科全书。可谓“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其正
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在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为减少世人对其评价“大逆不道”,体现皇恩浩荡;命大批知识分子低头整理大典。《永乐大典》被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百科全书。可谓“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其正
曹魏首任傀儡皇帝,一生受到三位权臣的挟持,最终被废黜并遭幽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从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到元帝曹奂禅位与司马炎,曹魏政权仅经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