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人物叶名琛简介

Posted 总督

篇首语: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后期人物叶名琛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后期人物叶名琛简介

2、叶名琛人物评价 叶名琛的为官之道

清朝后期人物叶名琛简介

叶名琛简介

叶名琛是我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生在清朝中后期,是当时著名驻守边疆的大臣之一,他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头衔,叫做“六不总督”,这里的“六不”指的是不走、不降、不死、不守、不和、不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叶名琛简介,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位“六不总督”吧。

叶名琛图片

叶名琛出生于1807年的湖北汉阳,字昆臣,官位最高做到了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曾经在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俘虏了,他自诩为“海上苏武”。叶名琛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家里人的熏陶,叶名琛的诗文能力在年少时就得到了世人的承认,在还不到十八岁的时候就凭借自己的文学才识考取到了贡生,这在整个科举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在叶名琛四十岁的时候,他就被提拔为了广东巡抚,之后在1852年更是被授予了两广总督和通商大臣的官衔,直到广州保卫战,叶名琛吃了败战,被敌军俘虏。叶名琛这个败仗其实和他本身的指挥能力是没有关系的,只是敌我实力实在悬殊,即使叶名琛率领着广州军民奋起反抗,仍然抵不过英军的枪炮。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广州便是全面沦陷。叶名琛在被捕后也是十分有气节,在自己携带的干粮吃光之后,宁死不吃英军的粮食,成为一时佳话。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却出于某些政治目的,完全丑化了叶名琛的形象,这也是一件极大的冤屈。看完了叶名琛简介,想必大家对这位气节卓著的两广总督也有深刻印象了吧。

叶名琛的故事

叶名琛的故事有哪些?叶名琛是清朝中后期著名的守卫国家边疆的大臣,却在后世的传闻中变成了可笑的“六不总督”,好在如今叶名琛的故事早已被人平反,他仍然是那个爱国、强势的两广总督、体仁阁大学士。

叶名琛图片

叶名琛在抗英战争时期驻守广东城,期间展开了十分顽强的抵抗,对英国军队带了十足的麻烦,但是无奈敌我悬殊过大,无论是兵力上还是兵器上,即使叶名琛联合了广东城的民众,机关算尽消灭了比自己数量高得多的敌人,然而最终还是被英军破开了城门,被俘也就成了叶名琛的下场。

叶名琛被捕后本来要被英军押回英国,因为他的指挥能耐已经被英军见识到了,知道叶名琛是个十分厉害的角色。叶名琛也想着亲自到英国皇帝的面前与他进行当面理论,问他凭什么在议和之后又突发战乱。然而在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见到英国皇帝之后,叶名琛便想到了死,自己的粮食吃完之后,便再也不肯吃英国人的粮食,最终饿死于印度的加尔各答。

叶名琛的气节号不弱于历史上不食周粟的叔齐与伯夷,但是他死后的名声却远不如他们。在叶名琛死后,英国人已经占领了广州城,他们深知叶名琛在广州做官时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想必他的子民们也会为他而骄傲,因此便编造了一个“六不总督”的形象,这同时也符合哪些通敌者的利益,将所有的罪名统统推给了已经死去的叶名琛,于是一个好端端理应被万世传颂的民族英雄,却成了后人嬉笑辱骂的对象。

叶名琛人物评价 叶名琛的为官之道


  叶名琛字昆臣,湖北汉阳人,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清朝中后期著名疆臣,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后世对其评价大多都是反面的,认为他是误国之人,但也有少许称赞之语。

  “粤人憾其误国,为之语曰:”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这是史书对叶名琛的记载,看其中”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是叶名琛对待英国人的态度,时人称之为”六不政策“,而叶名琛也被时人讥讽为”六不总督“。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是当时弃国而逃的咸丰帝,对叶名琛的讥讽,但实际上是其为自己找的一个借口,将战败的所有罪责都推脱给叶名琛,让他成为自己的替罪羊。”不战“,其实是无兵可战,正规军正在讨伐洪兵,非正规兵由于无薪可支,多数已经解散。而且当时中国的武器根本就不能与英国先进的武器相比,就算战了也如不战一般,只是给英军送人头的。就好比当初的八里桥战役,清军对战敌军一般,四千骑兵无一存活,而敌军却一人未伤。还未冲锋至敌人面前,就已经被火枪射了个穿。

  ”不和“,是的,一直不和;”不守“,其实是守了的,在英军真正发动全面进攻之前,叶名琛就已经做了布置。不过所有的布置,在英军的火炮面前,薄如蝉翼。”不死“,哪里没有死呢?最终被俘虏之后,以自己的性命偿还给了自己的祖国。”不降“,的确未降,可以说是至死未降。”不走“,是的,没有走,更准确地说,是不能走。

  叶名琛在海外因为拒绝吃外国食物,而最终饿死之后,时人作了一副挽联。”公道在人心,虽然十载深思,难禁流涕;灵魂归海外,想见一腔孤愤,化作洪涛。“足见当时,还是有人理解叶名琛的。

  而远在俄国的马克思,更是对此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他对叶名琛的所作所为,极为赞赏。在处理挂着英国牌照,实际并不是英国人而是海盗方面。叶名琛彬彬有礼,但是态度却极为坚决。坚持将海盗羁押,因此受到了来自英国的质疑。在西方舆论对叶名琛的一片谴责声中,只有马克思赞扬了叶名琛。他说:” 确实,这个中国人如此令人信服地把全部问题都解决了。“ 马克思还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的社论中说:”叶总督有礼貌地、心平气和地答复了激动了的年轻英国领事的蛮横要求。他说明捕人的理由,并对因此而引起的误会表示遗憾, 同时他断然否认有任何侮辱英国国旗的意图。“ 他说, 面对英国人的蛮横无礼,”中国官吏心平气和,冷静沉着,彬彬有礼“。

  《清史稿》称:” 名琛性木, 勤吏事, 属僚惮其威重。初以偕徐广缙拒英人入城被殊眷, 因狃於前事, 颇自负, 好大言。遇中外交涉事, 略书数字答之, 或竟不答。“叶名琛此人是真正的适合当官的人,从他能让自己在晚清如此动荡的时局中,一路升至两广总督,同时在这个位置上稳居七八年就可以看出。在没有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叶名琛甚至是咸丰帝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时常对其称赞不已。

  叶名琛为官,有功绝对要表现出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叶名琛随当时的两广总督一同抗击太平军。在上报朝廷的诏书中,屡屡都会将自己的名字属上。如此皇帝在阅读总督的奏报之时,看见他的名字,也不会忘了他的功劳。

  善于揣摩上层意思,同时专注政绩。叶名琛知道,”反贼“绝不可能轻易消除反心。所以要严格的对待犯人,并且给其他有凡心的人做出威慑。所以当时他每次俘虏了起义军之后,绝对会处以绞刑。判处死刑的菜市口,每天都会有七八百个人被斩首,最多的一次接近一千人。而他的做法,极对咸丰帝胃口,所以对于叶名琛极为信任,让其做了两广总督,且能待七八年之久。
 

相关参考

两广总督叶名琛简介 叶名琛是如何死的?

  叶名琛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字昆臣,湖北汉阳人,同时也是清朝中后期著名疆臣,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叶名琛在历史上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些人说他是卖国贼,有些人说他是高尚的爱国主义者

叶名琛人物评价 叶名琛的为官之道

  叶名琛字昆臣,湖北汉阳人,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清朝中后期著名疆臣,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后世对其评价大多都是反面的,认为他是误国之人,但也有少许称赞之语。  “粤人憾其误国,为之

历史人物 叶名琛简介 叶名琛结局怎么死的 六不总督叶名琛

  中文名:叶名琛  别名:海上苏武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汉阳  出生日期:1807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1859年4月9日www.cha138.com  职业:清朝两

历史人物 叶名琛简介 叶名琛结局怎么死的 六不总督叶名琛

  中文名:叶名琛  别名:海上苏武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汉阳  出生日期:1807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1859年4月9日www.lishixinzhi.com  职

历史人物 叶名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对于叶名琛这个人,可能大家都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叶名琛可以说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物,因为时人的局限性,这位名人长期被人忽视。  叶名琛,是清朝中晚期的著名大臣,官至两广总督,授体仁阁大学士。以铁血镇

叶名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历史罪人吗?

  对于叶名琛这个人,可能大家都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叶名琛可以说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物,因为时人的局限性,这位名人长期被人忽视。  叶名琛,是清朝中晚期的著名大臣,官至两广总督,授体仁阁大学士。以铁血镇

历史人物 叶名琛的对夷政策 叶名琛的局限性

  对于叶名琛此人,史书记载:”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时称六不总督。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因为这六不是咸丰帝给叶名琛的。咸丰帝说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

四、“六不”总督叶名琛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朝上下并没有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学到一条如何和洋人打交道的经验,结果,挨打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当时广州作为与外国军队直接接触的前沿阵地,其守城将领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

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清朝咸丰的能臣干将,却被汉奸英国人刻意抹黑

清朝后期,有一位封疆大吏,他叫叶名琛。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清朝中后期的能臣干将,但却成了皇帝抛弃的弃子,被英国人、汉奸们刻意抹黑。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人都把叶名琛当做一个傲慢、愚蠢的、无

叶名琛的对夷政策 叶名琛的局限性

  对于叶名琛此人,史书记载:”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时称六不总督。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因为这六不是咸丰帝给叶名琛的。咸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