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大顶级秘书的非常升迁之路和非人之处

Posted 鸦片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三大顶级秘书的非常升迁之路和非人之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三大顶级秘书的非常升迁之路和非人之处

2、揭秘清朝“满汉通婚”艰难之路

清朝三大顶级秘书的非常升迁之路和非人之处

在清朝,秘书,也就是师爷,虽然作为朝廷认可的一个庞大参政的群体,但是,他们真正晋升为朝廷命官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州县一级的秘书。但省以上的办理军务、赈灾、漕运等位置的师爷,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晋升为朝廷命官。据有关史料,记载从幕僚转而为一代权臣的,在晚晴官场非常之多,较为出名的如赵翼、戴震、章学诚、刘蓉等人,尤其是晚清重臣林则徐、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三人均出身于秘书群体,但后来都成为了叱咤风云权重一时的朝廷大员,对中国近代史具有深远的影响。这里要说的就是这三位晚清时期秘书出身的朝廷重臣所走过从仰人鼻息到权重一时的非常升迁之路。

一、林则徐为福建巡抚张师诚做了5年的秘书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曾官至一品大员,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道光十九年,即公元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其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嘉庆九年,即公元1804年,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就在揭晓成绩揭晓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了书香门第出身的郑淑卿为妻。不久,新婚燕尔的林则徐离开家人前往京师参加会试,不想名落孙山。回乡后就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班授徒,等待下一届朝廷的会试。两年后,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那时厦门的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厦门海防同知皆是贪官污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则徐认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开扩视野。其任内他得到汀漳龙道百龄和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于是,他被张师诚招为自己的幕僚。

那么,张师诚为什么要挑选林则徐为秘书呢?各种说法不一,依照林氏家族后人传说,张师诚翻阅各地呈交给他的贺启,发现林则徐的贺启写得最好。那时正值除夕,依惯例各地官员都要向皇帝呈拜折。于是张将林则徐召来代草拜折,途中诸多刁难,整夜在他居所外连放爆竹,又改动拜折,要林则徐重抄一遍。张师诚观察林则徐的修养和态度,只见他认真誊写一遍,非常欣赏他人品及才华,就请他纳入幕成为自己的首席秘书。

当时,张师诚位极人臣,对典章大政等政治学问均有所知,他将自己公事上的所学知识和官场权术全都传授给林则徐,甚至他在嘉庆十四年八月,即公元1809年9月,镇压海盗蔡牵时也让林则徐一同随往,并令林则徐间接参与镇压。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说:“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

当年岁末,张师诚推荐林则徐父亲林宾日为乐正书院主持,林家经济得以改观。后来,林则徐又在这年参加燕京会试,可惜仍是落第。但他依然留在张师诚幕府做秘书。直到嘉庆十六年,即公元1811年,林则徐终于高中进士及第,并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从此,林则徐开始踏上仕途之路。

二、左宗棠为两任湖南巡抚共做了7年的秘书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来转而留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有关史料上说他,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率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据有关史料记载,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5岁时,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道光七年,即公元1827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地则是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揭秘清朝“满汉通婚”艰难之路

满汉通婚:

满族人建立清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推行八旗制度。旗人与非旗人有着非常严格的区别。满洲人都编入八旗;以后又将归顺的蒙古骑兵也编入八旗,称为蒙古八旗;同时又将部分最早归附努尔哈赤的汉军也编入八旗。此外,八旗还包括部分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锡伯族。于是以北方各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旗人为一方,以汉族绝大多数未被编入旗的人为另一方,加以区别。

所有在旗的人称不在旗的汉人为民人。于是在八旗中形成了一种叫做旗民不结亲的风俗。这种风俗在满族内部又被称为满汉不通婚。因此,严格来讲满汉不通婚并不是指满族人不能与汉族人结婚,而是指八旗内部可以通婚,但是旗人不可以与旗外民人结亲。

最初,北方各少数民族只在本民族内部的不同氏族或血缘较远的部族中通婚。自清代以来,各民族之间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逐渐波及了通婚。特别是上层贵族的民族通婚,形成一种导向,以上行下效的潮流推动了民间的民族通婚。比如,顺治有一位妃子叫佟妃,佟妃的祖辈与父辈都是汉人,但都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后成为汉族旗人。后来15岁的佟妃还生下一子,就是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然而,17岁的少年皇帝顺治并不喜欢佟妃,当然也不喜欢她所生的儿子玄烨。

乾隆帝破例把女儿嫁给孔子传人

清朝的满汉不通婚流传甚广,严厉的时候严惩违者,甚至杀头。但是有一例奇特的通婚,却是乾隆皇帝一手策划的。

乾隆生了一个宝贝女儿,可惜脸上长了一颗黑痣。相士为她算命,说主灾,须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赫的人家才能免灾。乾隆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左思右想,满族贵族都没有合适的。无意中想到山东曲阜的孔府,为世代公认的大贵族,天下恐怕是没有一家能比,顿时喜上眉梢。但转念一想,孔氏乃汉人,身为乾隆皇帝的女儿怎么能嫁给汉人呢,不禁左右为难起来。

好在乾隆皇帝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巧妙安排,转了个弯,把女儿送到文学殿大学士于敏中家里,做于敏中的干女儿。于敏中是汉族人,这样,公主就借了汉人的光,成了汉家姑娘了。过了一段时间,乾隆的爱女以于敏中干女儿的身份嫁给了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衍圣公孔宪培,其排场讲究,极其隆重。现在,到过山东曲阜孔林的人都会看到,在孔子墓东北,有一个豪华墓坊,名为于夫人坊,这就是乾隆女儿的坟墓。

光绪帝下旨准许汉满通婚

汉满两族因为长期的杂居,早已没有什么纯正的汉人或者满人。但是满汉不通婚的规定仍然十分严格。1902年,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清政权,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新政,其中就包括允许汉满通婚以笼络汉族子弟。

当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北京以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满族旗人并没有因此逃回老家去,而是纷纷改成汉姓,使用汉文汉语,就地包装成汉族。比如侯宝林,就是满族,四岁时被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直到1985年才改回满族。

由于汉民族同化力量强大,汉、满及各民族之间的通婚,使得满族人的生活习俗日渐淡化,汉、满族风俗习惯逐渐融合杂糅。不过一些生活在满族原乡的人们,每天饮食起居,不少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满族习俗。比如说禁忌方面,不吃狗肉,不打乌鸦,其实就是满族的习俗。满族人还忌讳穿用狗皮做成衣服的人进家门。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实行民族大团结政策。通婚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打破了各民族贵族与平民的界限,各族通婚不受到限制,只依据传统习俗同骨同姓不通婚,遵守氏族外婚制,严禁氏族内联姻;其次,彻底打破了在本民族内通婚的狭隘观念和民族偏见与歧视,发展了民族通婚。北方各民族与大批汉族实行杂居,原各少数民族贵族和平民普遍与汉族结亲。

但是,原八旗中一些曾有官职的大户,不论满洲八旗或蒙古、锡伯、达斡尔、鄂温克族的八旗人的后裔,还有不少不愿与汉族结亲。在一些70岁以上的老人的观念中,还在坚持旗民不结亲、满汉不通婚的传统风俗。常常发生干预子孙与汉族结亲的事例。

相关参考

丝绸之路上为什么会有很多的千年干尸

阿斯塔纳古墓群位于高昌北郊的戈壁荒滩上,是古时陆路丝绸之路的重地。它距离吐鲁番约40公里,埋葬着众多古代高昌王国的官民。阿斯塔纳古墓群屡次遭到被盗取的命运,但它现有的出土文物依然带给世人震撼——非人因

揭秘清朝“满汉通婚”艰难之路

满汉通婚:满族人建立清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推行八旗制度。旗人与非旗人有着非常严格的区别。满洲人都编入八旗;以后又将归顺的蒙古骑兵也编入八旗,称为蒙古八旗;同时又将部分最早归附努尔哈赤的汉军也编入八旗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之路

忆往昔峥嵘: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之路众所周知,历史上曾出现过六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上古时代就有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中古时期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接踵而至,。但倘若提到土耳其这个如今

清朝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清朝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皇帝的私人秘书处”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清朝军机处是雍正皇帝设立的,因为当时准备讨伐准噶尔,为了更好的处理军务政事,特别设立。清朝军机处属于皇

清朝晚期其实有一支世界顶级部队,战斗力堪比现在的美军

清朝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被打败之后,便开始进入了不断向列强割地赔款的死循环中,直至灭亡。许多人认为清朝后期之所以如此羸弱,主要是因为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不过这个说法只对了一半,事实上在清朝晚期还有一

大清朝雍正皇帝的最牛秘书张廷玉的退休风波

大清朝最尊贵的皇家秘书张廷玉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因而他闲下来时的独特形象就被记载到史册里:退食泊然,手持典籍,青灯黄卷,安坐室中,旁若无人。这样的形象与四大皆空的老僧更近,而与权重一时的枢要阁臣相去甚

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为何没有一品和二品

最近一段时间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在影视剧中,出现了各级官员的品级。唐朝的三品官似乎权力非常大,能够对各级将领们呼来喝去。在明清时期,正三品官并不算什么,最多就是一个副省级官员。但是,唐朝的

晚清海外华工遭受怎样非人虐待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华人移民开始大批到美国西部淘金,然后是协助兴建铁路。华工一多,白人矿工和路工就不高兴,原因在于:这批以爱尔兰裔为主的白种工人,从未见过留有辫子、头戴瓜皮帽的东方黄种人;而这批黄种人

清朝的一种特殊制度,驸马对此非常开心,宫女却有苦说不出

出身于皇室的公主,从小就娇生惯养,几乎要什么有什么,生活水平属于当时最顶级的。她们也想一直生活在皇宫之中,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无需考虑是是非非,但这只是一种幻想,现实不允许她们这么做,早晚都要嫁人,而

晚清第一秘书,勘破清朝气数,娶姐妹花为妾,死后留下奇书一部

此人被称为“晚清第一秘书”,深得曾国藩青睐,又得李鸿章力捧,35岁时勘破清朝气数,功成名就后辞去高官厚禄,54岁修建豪宅一栋纳一对姐妹花为妾归隐,死后还为后世留下一部奇书。此人一生堪称完美,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