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结婚都有哪些习俗
Posted 清朝
篇首语: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所获,我何以对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人结婚都有哪些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朝人结婚都有哪些习俗
周礼规定,士人婚礼有六项内容: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为六礼。六礼数千年来一直相袭沿用,清代婚礼亦贯彻其立意,分为议婚、定婚、结婚三个阶段。议婚就是选择对象,相当于纳彩、问名;定婚就是确立男女双方的婚约,分为小定和大定,小定相当于纳吉,大定相当于纳征;结婚就是举行婚礼,相当于亲迎。
先简单介绍下清代民间婚礼的过程。重点说一下京师旗人的风俗。
1.议婚:周礼中议婚重视的是女子的名字,用女子之名占卜婚姻是否吉祥,故有问名之礼。清代重视的是生辰八字,在家世嫡庶相貌等基本条件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双方过门帖、庚帖,门帖书祖宗三代的籍贯、职位、功名等,庚帖书自家儿女的生辰八字。八字经核算互不冲犯,议婚即告成功。
2.定婚:议婚成功后进入定婚阶段,首先是小定,由婆家出一名全福太太,即丈夫子女公婆俱全的中老年妇女,将小定礼送往女家。小定礼汉人重视戒指,旗人重视如意。放定之日,姑娘盘腿端坐在炕上,由全福太太将戒指或如意亲手交给姑娘,这门婚事就算是正式定下来了。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六法全书》仍然规定,只要经过小定,婚约即告成立。
之后就是大定了,时间通常在拟定的迎娶之日的一百天以内,主要内容是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并商定迎娶日期,告知亲朋好友等事。大定礼中必不可少的是一只鹅,代雁也。
3.结婚:迎娶之日前一天或者当天,女方要将姑娘的嫁妆送往男家。嫁妆以抬论,民间富贵人家,总要送上一份“全堂”嫁妆,即六十四抬;至少也要“半堂”,即三十二抬。嫁妆种类从田亩产业到痰盂夜壶以至于破鞋烂袄子种类俱全。至于亲迎,旗人重古礼,“以婚为期”,迎娶新娘必定在晚上,而且一定要赶在子时之前将新娘迎进家中。
如果过了子时,新郎新娘行过合卺后就必须退出,等到第二天晚上才可以同房。因为古人认为子时之后阳气渐生,不利于阴阳平衡。若如此,新娘就必须在炕上呆上一整天,因为习惯要求新娘在同房之前不得下地。
所以旗人姑娘在上轿之前,基本不吃东西不喝水,顶多吃几个鸡蛋充饥,就是为了一旦误了吉期不致引起个人问题的难堪。迎娶是坐轿,旗人通常是红呢大轿一顶迎新娘,新郎和四名或八名送亲老爷则骑马前往。花轿可以用八抬,不受官员平时用轿子只能四抬的限制。婆家的全福太太要先乘车前往女家,和女方的送亲太太一起为新娘上头。新娘上轿前要穿婆家送来的破旧棉袄,越破越好,如果婆家没有就会去找至亲世交借。
当然棉袄穿在里面,外面还是会罩上鲜艳的新褂子。脚上穿蓝布鞋,盖清人以蓝黑为正色也。迎娶时以贴肿峙=堑魄耙,乐队仪仗设而不作,和乡间的吹吹打打决然不同。
新娘进门之后,并没有拜见来宾的习俗,更不会点烟敬酒地应酬,宾客祝贺的对象,是新郎的父亲而不是他本人。至于拜天地、坐帐、喝合卺酒、吃子孙勃勃等,都在喜房中由送亲太太和迎亲太太操持,新娘拜见公婆则在第二天,古板点的人家甚至坚持古礼“娶妇三日,始见舅姑”。
蒙古人结婚的习俗有哪些? 蒙古族的婚礼习俗
蒙古族婚礼习俗:哈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女方家陪嫁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钥匙由女方家送亲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后,由新郎的母亲拿钱来赎钥匙,再交给新娘。结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贴有红纸的猪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为礼物又让女方家用于招待宾客。
结婚这一天,新郎在陪郎的伴随下来女方家迎亲,同时要挑点青菜送新娘家。按习俗,迎亲过程中新郎不能说话,一切由陪郎应酬和周旋,直到把新娘娶回家。到女方家后,新郎被安排独席吃饭,并不能动手,只能由陪郎夹菜喂新郎吃。当男方来的人们把嫁妆挑、抬出门的时候,新郎就可以迎上新娘出门了。
新娘梳着少妇的发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服饰尚青、黑色,衣裙的花边图案与上衣的高领,都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相近。新娘穿的一件小挂,由送亲队伍中一孩童保管。新娘由舅舅抱进轿子,并由新娘的弟弟陪送到男方家。新娘上轿后要哭泣,表示不忍离开家,且要一路啼哭,直至进洞房。
新娘进入男方家大门之前,要烧喜神纸,进入大门后要劝新娘停止哭泣,进入洞房后要揭去新娘的红头巾,并供到堂屋中。吃饭时让新娘在洞房内吃独席,由新郎为新娘添饭。当晚,姑娘和小伙子要来庆贺,家里一片欢笑声和歌声。
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回门,同时在女方家拜天地和祖先,岳父母同时给新郎一个银镯子。从女方家返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碰到什么人,新婚夫妇都要作揖。返回男方家后,他们还要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去上祖坟。新婚夫妇在姑娘和小伙子的陪伴下,挑着猪头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双方家的祖坟。回来后,新娘烧火,新郎挑水,给长辈和同伴烧洗脚水。婚礼至此即告结束。
婚后7天内,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到其他地方住宿。历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却不能改嫁的习俗。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结婚自愿,离婚自由已成新风,但蒙古族的离婚率是很低的。
相关参考
我们都知道咱们国家的彝族是我们国家的六大民族之一,主要还是分布在我们国家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方,这个民族可以说有着非常深厚多彩的文化习俗!就比如这个地方现在还存在着一种习俗就是新婚之夜,夫妻二人必须...
解放前,花垣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个别富家一夫多妻。男女婚姻以媒婚为主。苗族青年通过劳动、集会、赶场、串亲等方式相互接触爱慕,经多次约会,对唱情歌,互赠礼物等确定恋爱关系,而后自由结婚的。订婚,通常是
黎族民间有定婚、许婚、约婚、重婚、接婚、合婚、对婚和“不落夫家”等八方面的婚事形式。“定婚”,是父母的意愿,双方父母为子女商定婚姻,多是由于子女年龄较小或女大男小。“许婚”,向族外求婚,女子婚价高,并
新郎与新娘的家人还有争优势、争权威的风俗,明争暗斗几乎贯穿了婚礼的每个环节。新郎下马的时候要踩一脚新娘的马跳下来,认为这样才能镇住新娘;在一对新人跨入自己家门槛的一刹那间,藏在门后的伴娘和新娘的女友要
水族实行“同宗不娶”的族外婚。水族多“聚族而居”,汉文化传播输入之后,才出现姓氏,但同一姓氏并不一定是同血缘关系。因此个别地区虽出现同姓通婚现象,但依然格守“同宗不娶”的原则,即使相距千里之外,相隔数
满族自皇太极当政之日起,就严禁家族内婚,严禁童婚,但通婚范围仅限于满与满蒙等族之间,禁止与汉族通婚,1902年宣布准许了满汉通婚。满族传统的婚礼仪式同这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信仰崇拜和生存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蒙古族婚礼习俗:哈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女方家陪嫁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钥匙由女方家送亲人
黎族婚姻与家庭的建立,是黎族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综合特征,又有封建社会的色彩,构成了黎族民间独特的婚俗。黎族婚姻制度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配关系,严禁同一个宗族谱系血缘成
白族维系一夫一妻婚姻制,同姓同族不通婚。订婚要测算生辰八字,财礼较厚重。新娘到了男方家门,要“退喜神”,即由两人持火把在新娘周身晃过,也称“退马车”。新郎新娘在堂前拜礼,新娘要依次先后敬苦茶、甜茶、泡
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隆重热烈,自始至终都有在载歌载舞中进行。提亲: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媒人多为男性,一般要请村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