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左宗棠曾国藩为何绝交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名臣左宗棠曾国藩为何绝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晚清名臣左宗棠曾国藩为何绝交

2、被人遗忘的晚清名臣骆秉章为何世人会记不住他

晚清名臣左宗棠曾国藩为何绝交

曾国藩对左宗棠以兄相称曾左二人为湖南同乡,自从咸丰二年,曾国藩在湖南原籍举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当时左宗棠为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僚,因公务而书信往来不绝,交情日厚。曾国藩后来因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地位显赫,督两江,领四省。左宗棠虽未进士及第,但凭着才学已名满天下。咸丰十年,左宗棠被曾国藩聘为幕僚,此后由于曾国藩极力推荐,又被清朝任命为四品京堂候补,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将领。曾国藩对左宗棠的信赖无以复加,往来书信中处处对左宗棠以兄相称,而自谦为弟。

因洪秀全继承者生死打笔墨官司然而两人在表面友善的背后,并非毫无矛盾。左宗棠个性刚直果断,疾恶如仇。虽然才华横溢,然而长期的郁郁不得志和寄人篱下,使他又具有特别敏感的禀性。有一次曾国藩在给左宗棠的信札中出于谦让用了“右仰”字样客套,左宗棠很是不快,说道:“他写了‘右仰’难道要我‘左俯’不成!”后来传到曾国藩耳里,嫌隙由此而生。不过真正关系破裂还在天京城被攻克,两人就洪秀全的继承者幼主洪福填是否已死的问题,向朝廷打起了笔墨官司。

先是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向朝廷奏报克复金陵,所有悍贼被一网打尽,并特别指出,城破后,伪幼主积薪于宫中,举火自焚。这就突显了曾国藩对太平军有攻克全功。不想左宗棠也上一折,称据金陵逃出难民供出伪幼主洪福填由东坝逃至广德,被太平军将领黄文金迎入湖州府城,想借伪幼主名号,召集太平军余众。清政府看到左宗棠奏报后,对曾国藩大为不满。左宗棠的奏折,着实惹恼了曾国藩。于是曾国藩上折反驳,言外之意指左宗棠虚张声势,不过是邀功请赏。左宗棠怎肯善罢甘休,于是又上书数万言为自己辩解,对曾国藩口诛笔伐。至此二人的私交恩断义绝。

晚年左宗棠逢人便骂曾国藩而左宗棠平定新疆后,清廷拟封左宗棠一等公爵。慈禧太后认为从前曾国藩克复金陵,仅获封侯。左宗棠是曾国藩所推荐的;而左宗棠在新疆建功所依靠的将领刘松山和湘军又是曾国藩所派遣的,假如左宗棠封了公爵,那么朝廷对曾国藩就太薄了。于是封左宗棠一等恪靖伯晋二等侯,以示稍亚于曾国藩。所以左宗棠在晚年,更不满于曾国藩,于是逢人便骂曾国藩,经常是喋喋不休。

不过,当曾国藩离世时,人们纷纷猜测左宗棠可能不会致祭时,左宗棠却送来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这是左宗棠对曾国藩和他们两人关系由衷而做的评价。

被人遗忘的晚清名臣骆秉章为何世人会记不住他

作为晚清朝廷重要大员,广州花都人骆秉章官至一品,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并称“晚清八大名臣”。他大器晚成,为官清正廉明,心怀大爱、大义,举贤荐才,爱民如子。他生逢乱世,一生的荣辱升降,都与镇压太平军的成败息息相关。他去世后,野哭巷祭,民间自发罢市缟素,功德深入民心,堪比诸葛亮和韦皋。

在我国近代史上,谈及晚清名臣,知道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的人甚多。而另一重要名臣骆秉章却几乎一直被有意或无意地尘封和忽视,知道骆秉章为广东人的更是寥寥无几。

骆秉章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1793年生于广东花县华岭村(现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40岁中进士,大器晚成,先后任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

在京15年间,骆秉章为官正直廉明,不愿与贪官污吏为伍,数起数落。在祸福得失、宦海浮沉之间,骆秉章参透了一些人生哲理,为人处事更练达谨慎,曾作联“歌器一满即倾常虑亏从盈处伏,谦卦六爻皆吉须知益自损中来”自勉。

谈骆秉章,绕不过太平天国,绕不过洪秀全和石达开。骆秉章所处的时代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太平天国波澜席卷神州大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纵横驰骋,效忠于朝廷,临危受命,在与太平军对垒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也使之成为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骆秉章56岁放外官,先后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和云南布政使,后还任湖南巡抚,并在1860年升调四川总督。其间,他协调和支持曾国藩组建湘军,成为湘军的幕后统帅,并举湖南一省之财力、物力、人力,尽可能地支持曾国藩出省作战,在长江流域诸省多次打败太平军。

主政湖南、四川期间,骆秉章通过核减漕粮、稳定金融、减轻赋税、鼓励自由贸易等方式积极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民生状况。他轻徭薄赋,善待子民,重用人才,兴业除弊,内修政务,外御强敌,指挥若定,力挽狂澜,成为湘军和清廷的中流砥柱。那时候,民有所养,军有所需,官有所长,民间传说“若要川民乐,除非马生角”(“马生角”就是骆字,指骆秉章),同治皇帝评价他“老成硕望、调度有方”。

骆秉章慧眼识人,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先后举荐了左宗棠、王鑫、胡林翼、刘蓉、蒋益遭、江忠源、萧启江、刘长佑等一大批精英人才,使之各尽所能、各尽所长。对清廉能干的官员,他大力保举其担任重要职位,大胆任用;而对昏庸贪劣之辈,则严惩不贷,弹劾贪官污吏无数,以霹雳手段整顿吏治,使湖南、四川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1867年,骆秉章病逝于任上,民间“如丧考妣,野哭巷祭”,“罢市缟素,丧车所过,哀音相随”。因悼念场面盛大,官府怕生出事端,因此加以限制,结果惹怒了百姓,差点闹出一场风波。当时有评价称“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于水火,乃其殁,巷苦罢市,遗爱之深,世与汉诸葛亮,唐韦皋并称”。四川百姓把骆秉章比作诸葛亮和韦皋,足见其功德深入人心。

相关参考

晚清四大名臣简介,他们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晚清四大名臣简介,他们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虽然在清朝晚期国家正处于一个风雨飘摇的时期,但在这乱世中也出了一些非常著名的人物,比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世人皆知曾国藩、左宗棠,谁人识得胡林翼

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字润芝,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出生长沙府益阳县(今赫山区)泉交河人。后到贵州安顺任知府七年(这个官是当年花钱买的),太平军攻至长江沿线时,被调至湖北武昌任湖北巡抚,因与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世人皆知曾国藩、左宗棠,谁人识得胡林翼

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字润芝,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出生长沙府益阳县(今赫山区)泉交河人。后到贵州安顺任知府七年(这个官是当年花钱买的),太平军攻至长江沿线时,被调至湖北武昌任湖北巡抚,因与

鲜为人知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四人可谓赫赫有名,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之剿灭洪杨叛乱,左宗棠之收复新疆,李鸿章之洋务运动,这三人的功业成就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而胡林翼呢?胡林翼是

左宗棠为何看不起曾国藩

左宗棠与曾国藩的官场恩怨左宗棠、曾国藩是晚清咸同时期一代豪杰,都为同治中兴立下不朽功勋,此二人与彭玉麟并称大清三杰,又与胡林翼、彭玉麟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还与李鸿章共称为曾左李。左宗棠、曾国藩二人共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也

  晚清四大名臣说法不一,一说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还有种说法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被认为是洋务派的四大名臣。  在同治四年平定太平军运动之后,晚清曾经历过三十

晚晴名臣左宗棠和曾国藩两人是怎样交恶的

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关系长年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对于他们从交情甚笃走向恩断义绝,很多人也曾很好奇,曾深入的研究过其中的隐秘,两人的交恶可以说是晚清历史上颇有意思一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左宗棠和曾国藩...

晚清 ”四大名臣”里,最能贪的李鸿章,到底贪了多少钱

晚清四大名臣,通常指的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四人。这四位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时至今日仍是无人不知。要问他们之中谁最厉害、谁对近代中国的贡献最大,肯定是众说纷纭。但是如果问谁最擅长聚敛财产、

曾国藩曾有机会当皇帝为何多次拒绝手下劝谏?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

胡林翼是谁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四人可谓赫赫有名,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之剿灭洪杨叛乱,左宗棠之收复新疆,李鸿章之洋务运动,这三人的功业成就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而胡林翼呢?胡林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