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

Posted 刘墉

篇首语: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

2、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他敢跟和珅叫板吗

“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

前几年,由李保田、王刚等主演的清宫热播剧《宰相刘罗锅》,曾经引发了“罗锅”热。其中的主角“刘罗锅”,实名为刘墉,清乾隆嘉庆年间有名的清官,聪明绝顶,家喻户晓,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与纪昀(即纪晓岚)、和|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乐C在此说说刘墉其人其事,并解释一个疑问:刘墉真的是“罗锅”吗?

刘墉是谁?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清廷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之子。他出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8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入榜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工书,尤长小楷,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卒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作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近臣,刘墉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号称“清贵”,“有清一代宰辅,多由此选”。

刘墉当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官至一品,但没有当过宰相,因为自明太祖朱元璋之后的明清两朝压根儿就没有“宰相”一职。而刘墉的名号中,人们更为熟知的是其绰号--“罗锅”,一提起“刘罗锅”,人们便觉得很亲切,然而刘墉究竟是不是罗锅呢?

不论是从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还是从说书人的口里,“罗锅”是乾隆皇帝赐给刘墉的。可在实际的历史中,刘墉的绰号是嘉庆皇帝封的,与乾隆皇帝无关。据史书记载,嘉庆皇帝偶尔称刘墉为“刘驼子”,而不是“刘罗锅”,这是在刘墉年过八旬,再加上他常年伏案读书,难免会弯腰驼背,因此用“驼子”二字极其自然。但是,不能就此推断刘墉年轻时便是个罗锅。相反,从种种史料记载来看,刘墉即使算不上相貌堂堂,却也不至于身有残疾。这是清代选官取士的标准所决定的。

在封建社会,要想参加科举考试,必须符合“身、言、书、判”四项标准。身,即形体素质,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言,即言谈举止,需要口齿清晰,语言通顺;书,即书写表达,需要工整得体,避免潦草敷衍;判,即思维能力,需要头脑敏捷,审时度势。在这四项标准中,“身”是最直观的,也最为重要。

相貌的重要性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来。按照规定,举人会试三科不中,可应考“大挑”科。这一科不考文章,也不考口才,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以字形来比拟身形。“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方头大脸身体直长,“日”指高矮肥瘦适中,符合以上四个字便有入选的可能。“身”指身体歪曲,“甲”指头大身体小,“气”指肩膀一边耸一边平,“由”指头小身体大,凡是与这四个字有关者,落选无疑。

清代官场重视官员相貌,而乾隆当朝又为之最。刘墉乃科举出身,那么就不可能是罗锅儿!当年热播清宫剧《宰相刘罗锅》和后来的《铁齿铜牙纪晓岚》1、2、3等诸多古装连续剧,乃是编剧、导演们为袭人眼球、赢得人气的戏说甚至杜撰之“杰作”而已!!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他敢跟和珅叫板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刘墉,想必大家最熟悉的便是经典剧集《宰相刘罗锅》,在里面他化身为正义的代表,与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

俨然成为了除纪晓岚之外的又一位和珅苦主。

虽然其与《铁齿铜牙纪晓岚》一样,是影视剧编撰,是戏说历史。但和纪晓岚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刘墉却是当过一段时间和珅的对手,只不过没有电视剧里面那般锋芒而已。

这也比纪晓岚好啊!

电视剧里面的纪晓岚带着猪脚光环,深得皇帝的信任,处处让和珅和大人吃瘪。

但在历史上,他只是一个编书修史的官员,长期担任《四库全书》的撰官的职位,少有涉及政事,与和珅交集并不多。

而且其一生官位最高也只是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还加了个太子少保,满打满算也就是个从一品。

而和珅呢,正经的内阁大学士,一品大员,此外还身兼数职,各部院主官几乎都玩儿过,而且还长期担任军机大臣。

内阁大学士加军机大臣,在清朝就相当于宰相,是妥妥的实权派人物!

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清史稿》)

除此之外,和珅一身荣誉,爵位高至一等忠襄公,要知道一等功乃是非皇族子弟的最高爵位了!

最现实的是,纪晓岚比和珅大了二十几岁,两人不在一条平行线上,其当上协办大学士的时候,已经是嘉庆时代。

而刘墉呢,显然在历史上与和珅打交道的机会要多一点。

在和珅的政治生涯前期,刘墉一直在地方任职,与和珅接触机会较少。

直到乾隆四十一年,因为父亲服丧,期满后回京任职,不过基本上还是在地方和京城调来调去,与和珅打交道不多。

乾隆四十六年,两人有过一次合作,即偕同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虽查实国泰舞弊之罪,但其背景深厚,和珅有意偏袒。是刘墉据理力争,使其最终伏法,大快人心。

乾隆四十七年,即1782年,刘墉才被调入京城,当了左都御史,这是言官儿,一般是在南书房行走,伴架同行,给皇帝出意见,察举百官。算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比之纪晓岚可要高得多。

虽然仅仅过了一年,但在京城不比地方,当时的和珅已经是朝中一大势力,得乾隆专宠。刘墉虽是言官儿,有弹劾之权,但他也惹不起和珅,所以二人相处还比较和善。

史载:

“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

远不是电视剧里面得那般针锋相对!

这个很符合实际,因为此时的刘墉已经年过六十了,远没有年轻时的那般意气风发。

早年的刘墉确实很张扬,其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以正直干练与雷厉风行著称。

刘墉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性格与行事作风,其为官处事风格峻厉刚急,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每到一地,必定会给当地百姓伸冤,深得百姓爱戴,被誉为“刘公”,比为宋朝包拯。

但二十年的官场沉浮,他经历了太多,看惯了内外黑白,其为人处世已经学会了圆滑。他知道搞不过和珅,所以明面上不会和他爆发冲突。

山东巡抚一案,如若不是他证据确凿,又兼得民心所向,皇帝放权,他估计也不会直面反对和珅。

在大势面前。他只能将刚直隐藏起来,他也因此为乾隆所不喜。

后来嘉庆继位,收拾和珅,刘墉奉旨办理和珅案一案,最终查明和珅罪责,和珅倒台。二人恩怨也算是就此结束。

乾隆时期刘墉的官位还是不低的,最高做到了直隶总督兼吏部尚书,还监理国子监,只不过后来仕途不顺,一直未能提拔为内阁大学士。直到嘉庆继位,在1797年,刘墉被提拔为体仁阁大学士。

总的说来,刘墉是个正直的人,但他并不死板,知进退!

相关参考

历史上有刘墉刘罗锅此人吗

有的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他敢跟和珅叫板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刘墉,想必大家最熟悉的便是经典剧集《宰相刘罗锅》,在里面他化身为正义的代表,与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俨然成为了除纪晓岚之外的又一位和

著名宰相刘墉是不是就是刘罗锅?

刘墉是罗锅吗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刘墉这个人物家喻户晓,而在剧中刘墉的形象也是深得人心,乾隆皇帝对他是又爱又恨,又很无奈。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电视剧中他是驼背的,但实际上刘墉不

历史上真有刘墉这个人吗?刘墉为什么被人称为“刘罗锅”?

  被民间称为“宰相刘罗锅”的刘墉,在电视剧中与和珅斗智斗勇,看的观众捧腹大笑,为他的大智若愚,拍手称赞。电视剧中塑造的这样一个,得到观众极大喜爱的人,在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个人

真实的刘墉真的驼背吗

  刘墉  刘墉是清代大臣中知名度能排到前三的人物了,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刘罗锅儿”,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  有关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当代的影视剧作家也很了解民众这种渴盼清官的心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刘罗锅”是个怎样的人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刘罗锅根本就不罗锅,这是《宰相刘罗锅》中的一大硬伤。>剧中刘罗锅是贫寒子弟出身,然而真实的刘罗锅不仅不贫寒,而且家境相

刘墉的故事:“宰相刘罗锅”

>第一节酷爱书法>  清、年间,盛传着“宰相刘罗锅”的故事,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挑江山的秤杆上定盘的星,是刚正不阿、不向恶势力低头的表率。这位于嬉笑怒骂中替人化解险情的“宰相刘罗锅”就是刘墉。>> 

历史人物 刘罗锅与和珅之间有什么区别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影视剧中的刘罗锅,原型是乾嘉年间的刘墉,他不是状元,也不驼背,是著名的文人,曾官拜内阁大学士。刘罗锅与和珅,同为朝堂阁老,可

历史人物 刘罗锅与和珅之间有什么区别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影视剧中的刘罗锅,原型是乾嘉年间的刘墉,他不是状元,也不驼背,是著名的文人,曾官拜内阁大学士。刘罗锅与和珅,同为朝堂阁老,可

真正敢与和珅对抗的不是纪晓岚和刘罗锅

真正敢与和珅对抗的不是纪晓岚、刘罗锅,而是“王杰”。《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电视剧大家都看过,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纪晓岚、刘墉与和珅的对手戏了。其实,这都是为了渲染人物而做的虚构,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