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织造实为情报站

Posted 水龙

篇首语: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追求卓越自我,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宁织造实为情报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江宁织造实为情报站

2、曹雪芹家江宁织造是多大的官?两江总督都惧怕

江宁织造实为情报站

导读:

曹雪芹祖父曹寅掌管的江宁织造,其实是康熙皇帝设在江南的“情报机构”;早在清朝,南京的盐水鸭便已成为享誉全国的美食;晚清时期,南京就有了城市消防系统“水龙局”,并严令“闹市禁造鞭炮爆竹”……《南京通史・清代卷》全书共60万字,收录了很多轶事秘闻,堪称了解清代南京的一部百科全书。

江宁织造其实是“情报站”曹寅替康熙“监视”江南官场

一部《红楼梦》,让人们记住了南京的江宁织造。而在历任江宁织造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最得皇帝信任的一位。不过,曹寅的主要使命并非是向宫廷进贡丝织绸缎,而是另一项特殊的任务:秘密搜集情报。

《南京通史・清代卷》中提到,康熙曾多次叮嘱曹寅:“以后有闻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为了让曹寅长期担任自己安插在江南的耳目,康熙特意改变了顺治朝规定的江宁织造每年或三年更代的办法,变为不限任期。

在《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收录的3119件奏折中,曹寅和苏州织造李煦所上的密折有619件之多,接近总数的五分之一。两人的奏折中,既有地方晴雨农情、市况粮价,也有访查得知的官绅隐私、民众起事等重大问题,内容与织造事务有关的数量很少。曹寅的奏折对康熙中后期江南官场和民间的重大事件俱有报告,比如康熙四十六年的江南盗案、四十七年的废太子胤i事件,五十年的江南科场案、朱三太子案等,康熙对曹家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江宁织造府

盐水鸭清代便是“美食上品”广东一官员为饱口福搬来南京

南京的美食在清代也颇有名气,如今的金陵特产盐水鸭在当时便已享誉全国。

据史料记载,清代南京最有名的两大美食是“初春盐水鸭”和“冬日桶子鸡”,而各种鸭类制品更是琳琅满目。“杀而去其毛,生鬻诸市”,谓之水晶鸭;“举叉火炙,皮红不焦”,谓之烧鸭;“涂酱于肤,煮使胃透”,谓之酱鸭……不过,这些鸭制品的名气都不及盐水鸭。当时的食客将盐水鸭奉为“无上品也”,形容其味“淡而旨、肥而不浓”,到了冬天还可以用盐腌制做成板鸭。道光年间,一个名叫冯蓁的广东籍官员为了能吃到盐水鸭,还专门侨居南京,并撰文盛赞“金陵所产鸭甲于海内”。

清代南京的水产品也有时令名品:春有刀鱼,夏有鲥鱼,秋有螃蟹,冬有鲫鱼。当时南京一带也产河豚,但因其有毒,被官府禁止入城买卖。

乾隆朝设“水龙局”负责灭火“消防员”救火赏金超千文

早在清代,南京就建立起了城市消防系统,只是名称不叫消防队,而是“水龙局”。

南京的水龙局创建于乾隆年间,但都毁于太平天国战乱,直到1870年,才由城中士绅募捐恢复了水龙局。据介绍,水龙局的“消防员”分为扛龙夫和挑水夫两类,一架水龙必须配备水桶十担跟随。“水龙”是当时救火的主要工具,由一个椭圆形大木桶、两个紫铜活塞缸以及一根横木杆组成,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用压力将水从输水带中喷出。

据史料记载,晚清时期南京地区火灾频发,从1875年到1903年,全城共发生了513场火灾。为了应对火灾多发的局面,时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先后从上海洋炮局购进4架新式洋水龙,以备应急之需。当时负责操作水龙的“消防员”每救一次火,就能领到赏金一千四百文。当时,绿营军、湘军、淮军等驻宁军队也参与灭火,他们主要负责维护火场秩序,协助水龙局运水,或是将着火建筑用铙钩拉倒防止火势蔓延。

同治后期至光绪初年,江宁布政使梅启照在南京城内推行太平水缸制度,各水龙局在辖区内各有10个太平水缸,每缸可储水20担以备救火。此外,官府还想方设法消除火灾隐患。19世纪末,官府出台了“闹市禁造鞭炮爆竹之令”,将鞭炮铺强行迁往城北僻静之处。

曹雪芹家江宁织造是多大的官?两江总督都惧怕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本书的作者曹雪芹在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且他的家世也颇为令人好奇。

明、清两朝都有在南京设织造署,专门为朝廷督造和采办绸缎。明朝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时期,也由宦官主管。康熙二年(1663),改由内务府派员上任,衔名“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为首任江宁织造郎中。

那么,这个江宁织造郎中到底是多大的官呢?

其实从官名上看,就可以知道江宁织造郎中并不是什么特别大官。清朝官员共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郎中在品级上,只是个正五品官员,相当于现在厅长级别的干部。但织造都是由皇帝钦点的人员上任,属于钦差,并有直接向皇帝密折专奏之权,因此实际地位很高,连两江总督(从一品)都要让其三分。

曹玺在任职期间,忠实勤奋、办事利索,康熙对他信任有加,又赏蟒袍,又赠一品尚书衔,并亲手写“敬慎”的匾额赐给他。

康熙二十三年,曹玺去世。康熙南巡至江宁时(今天的南京),亲自到织造署慰问曹玺的家属,还特派了内大臣去祭奠他。

曹玺死后,其子曹寅接任江宁织造一职。曹寅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器重。康熙四十二年,曹寅又被钦点兼任两淮巡盐御史。

在康熙年间,江宁织造和两淮巡盐御史都是出了名的肥缺。曹寅身兼这二职,曹家自然也就富甲一方了。

曹家在江宁的日用排场可谓极尽奢华,官员之间往来也出手阔绰。因此,虽然曹家收入丰厚,但开支也巨大。大家都知道曹家有钱,所以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摊牌,总是要先把曹家给算上。而期间康熙的五次南巡接驾,更是给曹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因病去世,其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

相关参考

康熙时期江南织造府实为情报站

中国的政治离不开一个特殊的业务人群,那就是密探。古代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从而把这些密探聚拢在一起,成立了组织。如明朝时期的锦衣卫和民国时期的军统,都是让人谈之色变的密探组织。盛世江南那么处在明朝

江南三织造

  江南三织造(汉语拼音:jiāngnánsānzhīzào),中国清代在江宁、苏州和杭州三处设立的、专办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的织造局。管理各地织造衙门政务的内务府官员,亦通称织造。明代在三处旧有

南京总统府的历史沿革

明朝初年,今总统府为当时德侯府和汉王府。清军入关后,明汉王府旧址被辟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康熙、乾隆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康熙六下江南,四次居住在当年的江宁织造府,因此就把江宁织

曹雪芹家为何被抄家

雍正六年正月,整个南京城尚处于新年的喜庆之中,可是江宁织造府中却是一片凄凉!原来两江总督范时绎接到皇帝的圣旨,带人将原任江宁织造曹頫的家财进行查抄。曹頫就是曹雪芹的父亲(还有一种说法是叔父)。至此在南

曹雪芹并不是达官显贵,为何能把荣华富贵描写的这么深刻

人人好,迎接人人来听牛先生的汗青闲谈~曹雪芹家眷从他的曾祖父到父辈共三代人历久担当"江宁织造郎中"一职。"江宁织造"从名字上来看似乎与做衣服有关,实际上其首要职责也的确是为宫里督造和采办各类丝织品。光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生

曹雪芹(1715.6.4~1764.2.1),清代小说家。满洲人。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点击查看: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

曹雪芹家族为什么被抄家

  曹雪芹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然而13岁那年,曹家被抄家,从此家道中落、一蹶不振,曹雪芹本人也贫困至死。  曹雪芹家族为什么被抄家?  刘心武先生说“1728

曹雪芹锦衣玉食从何来

曹雪芹活着时名气不大,又没做过大官,关于他本人的资料,能见到的少之又少,倒是他的长辈留下了相对清晰的人生记录。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经以钦差身份任江宁织造。他的曾祖母孙氏,是康熙小时候的八个奶妈(四个

康熙时期坐镇江南的曹家是如何崛起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康熙时期坐镇江南的曹家是如何崛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从康熙初年一直到雍正初年,江宁织造曹家坐镇江南大半个世纪,成为显赫一时的皇家心腹。但说到底,曹家始终都是内务府的包衣奴才。在

祖父曾当了20年“康熙的密探“

曹雪芹的祖父曾是康熙的密奏使,他的密奏中有区域性的天气、粮食价格以及盗匪等问题,这种密奏方式也是康熙管理农业国家辽阔疆域的手段之一江宁织造曹寅熟练地将一方写过字的纸折成复杂的六角形,上面的“报告”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