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皇帝为什么只要求太监能粗辨文字

Posted 太监

篇首语: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乾隆皇帝为什么只要求太监能粗辨文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乾隆皇帝为什么只要求太监能粗辨文字

2、清朝为何防止宦官干政,出台了哪些措施

清朝乾隆皇帝为什么只要求太监能粗辨文字

明、清时期,皇宫里的太监都是要去读书的,明朝文人刘若愚在《明宫史》一书中就详细记载了当时皇宫里太监读书的详细情形。

据《明宫史》记载,明朝的太监读书是从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宣德年间开始的,当时,明宣宗命令大学士陈山做太监们的第一任老师。后来,则以内臣充任老师,教太监读书。

明朝太监读书是有严格规定的,当时,凡是进入皇宫里的太监,选出年龄在10岁上下者二三百人,到皇宫里的内书堂读书。教太监读书的老师分为本监、掌司、学长三种职位,本监总管太监读书事宜,掌司协助本监做全面工作,学长负责授课。太监在读书之前,要择吉日拜孔子,然后请朝廷里的饱学之士进行训示。

到内书堂之后,太监们会拿到《内令》、《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千家诗》、《神童诗》等书,除此之外,还有精美的记事纸一大张,他们要在这张记事纸上记下自己读书的详细情况。

为了让太监好好读书,朝廷派年长有势力者6至8人为监督人员,并选派稍能写字者为督察员。凡是不会背书、字写不好或损污书本的太监,以及犯规有过错者,老师汇报给本监进行责处。其余的小事,违反纪律轻的由学长用教鞭打手,重的则在孔子塑像前罚跪,再重者则罚直立,上身向下贴着两腿,用两手扳着两个脚板,双腿不能弯曲。那些违反纪律重的太监每每半炷香或一炷香就撑不住,“昏晕僵仆,甚而呕吐成病”。

到了节日或半个月的时候,明朝皇宫里读书的太监会放假一天。每天的黄昏该放学时,读书的太监要排班题诗,不过是“云淡风轻”之类,按照春夏秋冬,随景而题写。题诗完毕,才能排着队鱼贯而出。朝廷大臣遇到读书的太监排队放学时,是要拱手端立让过的,即使是皇宫里管事的司礼老太监遇到,也是如此。

清朝的时候,皇宫里的太监也是读书的。在康熙年间,朝廷向皇宫里派了汉人教习一名,专门教年幼的太监读书。

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有一年冬天,下了一道圣旨,说太监职责是伺候皇帝,责任重大,必须让太监读书,但是,太监读书只需略识一些字,不必派选专职人员给他们讲课,不必让太监通晓文义。乾隆认为,明朝的时候太监专权擅政,太监负责写圣旨,为所欲为,致使明朝的朝政混乱。所以,若使太监饱读诗书,通晓历史,就会萌生阴谋之心,甚至交结营私,引起严重的后果。清朝很注重宫府肃清,从清朝立国之初开始,他们就严禁太监干预政事。不过,也要求太监能粗辨文字,所以,从康熙皇帝时起,就令年幼的太监读书,派内务府的笔帖式进行授课。

明、清时期的太监都是要读书的。但是,在太监如何读书这个问题上,明、清时期的皇帝态度和做法不一样。明朝皇帝是放开手脚让太监深入读书,而清朝皇帝则只是让太监识几个字而已。清朝皇帝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宫掖肃清,防微杜渐。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造就了明朝和清朝的太监不同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不同的国家形势。

清朝为何防止宦官干政,出台了哪些措施

  乾隆初年,奏事太监为秦、赵、高三姓。奏事太监是和朝廷政务发生关系的主要群体,乾隆皇帝这么做,是为了自儆,时刻牢记秦朝太监赵高指鹿为马,揽权乱政的教训。乾隆皇帝待太监极严,之后凡是可能参预奏事或者沾染政务的太监,事先都强令改姓为王。「王」姓普遍,太监改个大众姓氏,让其他人分不清此「王太监」和彼「王太监」到底谁是谁?「宵小无由勾结也。」(徐珂《清稗类钞?阉寺类》)

  宦官干政问题,是古代政治的一大顽疾。历朝历代都严防死守,但真正杜绝此患的朝代绝少。秦朝、汉朝、唐朝、明朝等朝代,都出现了严重的太监干政问题,阉宦揽权,掏空了政体。相比而言,清朝的太监恶政轻之又轻,皇帝把身边的太监管得相当好。

  「今宫中使令,无太监不可,故使之耳。朕岂肯以权假次辈。」这是圣祖康熙对太监的定位。他认为,太监「不可假以威权,事发即杀之耳」。这也是清朝历代皇帝「高度重视」的共识。但是,只有「高度重视」,没有具体措施,事情是打不成目标的。所以,制度建设必须跟上。

  历代宦官揽权,都有制度保障。明代太监气焰嚣张,就得益于制度:一是太监秉笔,帮皇帝在公文上批红;一是太监掌握东厂、西厂,监督百官;还有一项是太监外出监军、监税、监矿。汉唐允许太监出任中央和地方官职,甚至领兵打仗,封侯拜将,更是导致太监乱政。如此一来,皇帝主子反过来要看太监奴才的脸色,成了「儿皇帝」。

  清朝吸取历史教训,早早就树起了禁止太监干政的铁牌。太监不得担任外朝官职,不得插手政务。顺治皇帝严令,太监品级不能高过四品,「不许擅出皇城」,「职事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不许结交外官,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结,不许假弟侄等人名字置买田屋」。顺治十二年六月,顺治专门铸立铁牌,强调太监「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劣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这铁牌,被很多戏曲和传说演绎为「严禁太监干政」「太监私出宫门一步者,斩」的金牌。清朝「恪守祖制」,这块牌子就成了后人不敢逾越的祖制。

  除了大原则,清朝还设计了实施细则,最主要的就是内务府制度。内务府主管宫廷事务,是如今清宫戏的「常客」,在戏里从上到下一溜儿的太监。这是歪曲史实。内务府是清朝中央政府的组成部分,总管大臣、郎中、主事等官员和书吏,都是正常的男人,属于文官序列。内务府下辖十几个司局,还有诸多的派出机构。管理太监事务只是它的一项职权而已。内务府仪掌司下设敬事房,管理太监。敬事房全部由太监组成,是内务府下属的司局级衙门;首领太监是正四品,也相当于府道和司局的长官级别。清宫戏以小代大、以偏概全,把敬事房误作了「内务府」。

  与太监有关的另一个内务府部门慎刑司,也是清宫戏中常见的衙门。在戏里,太监、宫女犯了错,就给拉到慎刑司挨打。该司的确是负责惩治太监、宫女的衙门,但长官是正常的文官,而不是太监。该司的司法权非常有限,只限于笞刑、杖刑,徒刑以上就要移咨刑部。因此,刑部拥有插手太监事务的合法权力。在理论上,朝臣可以将犯错的太监「先斩后奏」。大臣们可以通过刑部与慎刑司的渠道,把看不顺眼的太监直接拉出来杀掉。不过,清朝大臣没有这么实践过。宫廷内部就是万般反对也没用,因为这是朝臣的合法权力。相比明朝太监动辄就把朝臣往死里整,清朝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可是,太监接触政务不可能完全杜绝,毕竟皇帝需要太监在宫廷和朝廷之间上传下达。彻底斩断太监与政务的联系,难不成皇帝要事必躬亲,自己跑腿送文件?防范森严如清朝者,也不得不保留了太监传递公文、处理档案。为防太监趁机舞弊干政,清朝设内外两个奏事处。内奏事处由太监组成,在宫门口接转公文;外奏事处由中央各部院选拔的文官组成。一般公文,统一由外奏事处收纳、整理后,再交内奏事处传递给皇帝。只有军机处奏折和高级官员的密奏,才直接交给内奏事处,直接传递。内外奏事处其实可以合并,之所以同时存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限制太监的权力。此外,为了防止奏事处太监反过来羁绊内务府,清朝规定,内务府奏事,一律由外奏事处转交。

相关参考

清朝为何防止宦官干政,出台了哪些措施

  乾隆初年,奏事太监为秦、赵、高三姓。奏事太监是和朝廷政务发生关系的主要群体,乾隆皇帝这么做,是为了自儆,时刻牢记秦朝太监赵高指鹿为马,揽权乱政的教训。乾隆皇帝待太监极严,之后凡是可能参预奏事或者沾

清朝为何只要求汉人剃发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1644年满清入关之后,最不为人称道的一个政策,就是剃头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当然以今天很多电视剧观众的角度说,怎么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我们看人清朝梳个大辫子,那头发很

他是清朝最会搞文字狱的皇帝 却也毁了一个王朝

说到文字狱,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清朝,清朝搞文字狱最牛的皇帝,公认的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人,书本一翻,人头落地。不过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皇帝,同样是搞文字狱的高手,前面几位皇帝的文字狱,后世骂声一

乾隆的孙子射死一只鹿,乾隆要赏黄马褂,身后太监急出一头汗

清朝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已经63岁。为了江山社稷,他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秘密写下第十五子永琰的名字,永琰即嘉庆帝。乾隆当年一直想立嫡子为皇帝,可惜4个嫡子都去世了。这个愿望没有达成。但乾隆未完成

慈禧第一次使用电灯,随口说出“两个字”,太监差点笑尿了

由于清朝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各国,这也导致了被之后西方列强吊打的局面。早在乾隆时期,当时英国就遣使者带来了许多先进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送给乾隆皇帝。令人意外的是,乾隆不仅没有认识

太监是割的什么部位,太监到底是被割了什么部位

太监到底是被割了什么部位乾隆以前只割蛋蛋,乾隆以后全割。%清代乾隆以后与以#前朝代的方法未必相同。见:“二是用利刃割开阴5囊,剥出睾丸。用这一方法进行阉割显然并不需要完全割除生殖器官,#但同样可以达到

乾隆从清朝文字狱的“另类”胡中藻案中获得了哪些利益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胡中藻(?—1775年),号坚磨生,江西新建人,乾隆六年(1741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督湖南学政。由于其著作《坚磨生诗钞》中被指有暗辱清廷及乾隆帝,因而

斩了吧

说起清朝的文字狱,那是三年也说不完,因为即使是“康雍乾盛世”,文字狱也从来没断过,其中以乾隆朝为最甚,抄家灭族者不可胜数,一部四库全书的编纂,比秦始皇焚书坑术士烧掉的书要多上千百倍,秦始皇只杀了四百六

清朝大臣和官职是什么 和是太监吗

和官职和入仕是在乾隆三十四年,那时他参加了科举,但不幸名落孙山。三年之后,和22岁,他被授予了三等侍卫。后来没过多久,和在乾隆帝面前因展现才学而获得赏识,当了其仪仗队的侍从。从此,和开始了自己平步青云

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执政期间都有哪些作为

在位前期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崩,J琰开始亲政,二月,诛杀权臣和|,罢黜、囚禁和坤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