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X
Posted 光绪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X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光绪帝的生父是醇亲王奕譞吗?慈禧为何毁坏醇亲王奕譞的坟墓?
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X
清朝最窝囊的“太上皇”: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X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果我们要从历史上寻找出一些实例,来展示帝王家族的真实形态的话,那么,晚清时期贵为光绪父亲的醇亲王奕X也许有一定的典型性。这个典型并没有体现帝王家族的豪奢与权威,而是体现了权力的强大―这个皇帝父亲一生都在躲避权力的蹂躏,最终他似乎胜利了。但死后,无所不在的权力仍然没有放过他。
一声霹雳,儿子成皇帝
醇亲王奕X(1840-1891年)是道光帝第七子,是那个同光年间以办理洋务而著名的恭亲王奕X的弟弟。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同治、光绪两朝的政治,就是兄弟两人秉承慈禧太后的懿旨而主导下的政治。实际上,早在咸丰皇帝热河驾崩之后,奕X就参与了由慈禧一手策划的“辛酉政变”,亲自奔赴滦阳拿获了“顾命八大臣”之一的端华,为慈禧后来的“垂帘听政”扫平了障碍。
在掌握了朝廷的实权之后,慈禧一度非常器重和依仗奕X。同治三年(1864年),奕X“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为醇亲王。慈禧还令其掌管京师的旗营和绿营,等于是将天子脚下的安危重任赋予了她的这位妹夫。
然而,奕X和慈禧的这段互相信任、依仗的日子,很快就因为慈禧之子同治皇帝青年时期的神秘去世而结束。
在同治皇帝在世的一个时期内,因为皇帝尚在幼年时期,所以作为皇太后的慈禧,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垂帘听政”的名义,代替儿子处理政务。但在同治皇帝死后,如果从“溥”字辈的宗室子弟中选择一人,作为没有后代的同治皇帝的子嗣,并令其承继大统的话,那么,慈禧就会成为“太皇太后”,地位虽然尊贵,但再想干预政事,则显然不合祖制。
那么,在慈禧的面前就只剩下一条道路可供选择,这就是“以弟继兄”,从宗室近支中和同治皇帝处于一个辈分的“载”字辈里选择一年幼之人,作为自己的丈夫咸丰帝的子嗣来承继大统。这样,慈禧就依然是皇太后,就可以照常以皇太后的身份预闻政事,一直到幼帝成年。
慈禧选择的新皇帝就是醇亲王奕X的第二子、当时只有四岁的载。
清醇亲王奕X与儿子载洵和载沣
同治皇帝去世的当天,也就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农历十二月初五日傍晚,慈禧在养心殿西暖阁突然召见各军机大臣和包括奕X在内的各宗室亲王,说有重要政务要和大家“协商”。其实就是宣布立奕X之子载为新皇帝。
慈禧的这一决定惊得奕X当场失声痛哭,且“伏地晕绝”。听说自己的儿子要当皇帝,奕X为何这样惊惧呢?一方面,他想到慈禧越过常例,不为同治皇帝立嗣,而为咸丰皇帝立嗣,必然在日后招来无穷的麻烦,搞不好就会连累自己的儿子。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以他对慈禧的了解,自己的儿子这么年幼就在其卵翼下当皇帝,绝非是儿子的福分,而且很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灾祸。
自晒煤丸,俭德不可及
奕X在儿子深更半夜被抬进皇宫之后,因为担惊受怕,“触发旧疾,步履几废”,于是和自己的夫人一商量,干脆向慈禧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在接到奕X的这个辞职报告后,慈禧允其所请,下诏免去了奕X所担任的差事,但明谕其亲王衔可以“世袭罔替”。即使对于这么一点仅剩下的恩惠,奕X还是不放心,曾经再次上疏恳辞,但却没有获得慈禧的批准。
辞去各项官差的奕X夫妇,在京城过起了赋闲在家的平静生活。费行简的《近代名人小传》说他们夫妇“自是恒年余,闭门不接宾客”。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光绪十年(1884年)农历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发动“甲申易枢”事件,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主要官员便实现了大换血。礼亲王世铎开始掌管军机处,额勒和布、阎敬铭、张之万等成为新的军机大臣;庆亲王奕X掌管总理衙门……
对于慈禧这一新的人事安排,时人即有“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的评语。其言外之意是,单就行政能力而言,这些新进的大臣远逊于此前的大臣。
或许正是考虑到了舆论的压力,慈禧此时不得不再次搬出了正在“大隐于市”的醇亲王奕X,让他遥控枢机。
即使在重新出山之后,奕X也无时不刻不生活在巨大的惶恐之中,深怕因为自己的不检点而引起慈禧的猜疑。
时人王照在《方家园杂咏纪事》中记载的几件事情,颇能说明奕X重新出山之后的这种谨慎和低调。光绪十二年(1886年)五月,奕X奉命会同李鸿章到天津、旅顺、烟台等海口巡阅海军。为了这次盛典,慈禧特意赐给了奕X一乘杏黄色的轿子。但奕X非但不敢乘坐,还坚请慈禧身边的红人李莲英一同前往阅兵。出京后,每次接见地方大员,必命李莲英随见。奕X之所以这样做,用意十分明显,就是避免擅权的嫌疑,不给慈禧整治自己制造任何把柄。
除此之外,奕X在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当时,与奕X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因为办理洋务积攒下了惊人的财富。为了笼络朝廷重臣,李鸿章经常以自己所办企业的股份赠送给各位当轴要人,而当朝诸公一般都予以笑纳。但奕X却坚决拒绝,成为各位王公大臣之中是唯一的一位拒收李鸿章行贿的人。
今天,位于北京闹市区的雍和宫就是当年奕X的王府。据曾经前往王府查验工程的吏部主事何德刚所见,当时,奕X家的“房屋两廊,自晒煤丸,铺满于地,俭德不可及”。
海军总办,兼管颐和园
复出的奕X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在背后“隐掌”枢机,但他也担任过一个很重要的政府部门的实职,这就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新成立的海军衙门的总理大臣。在他和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下,截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一支由“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战舰领衔的北洋海军终于成军,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海上武装力量。
但另一个方面,慈禧太后对于奕X的与日俱增的猜疑,决定了这个手握利器的海军衙门总办,实际上绝难有真正的大作为。海军衙门由此成为了一个调剂修园子资金的中继站。
根据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从奕X主持园工开始,一直到其死后庆亲王奕X接任,整个颐和园工程一共腾挪海军衙门款项达325.75万两(见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
即使奕X如此取悦慈禧太后,时刻不忘消除这个女人对于自己的猜忌之心,但从实际结果来看,似乎并不彰显,慈禧还是处心积虑地欲把这个皇帝的父亲“置诸死地”。
《近代名人小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奕X因为责备李莲英纳贿而为李所中伤,有一次去探望病中的慈禧,慈禧竟然没好气地说:“尔太上皇矣,何顾我为?”这一句话吓得奕X几天睡不着觉。
光绪十三年(1887年)后,奕X以病情恶化为由,在家养病。陈敢辉谄洹俄向斋秘录》中透露说:慈禧“日派御医轮流诊视,药亦由内廷颁出,阴以毒物少许杂其中,于是王病益危。”如果陈敢凰言属实,则奕X简直就是慈禧生生毒杀的。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内务府有个据说精通风水的叫英年的大臣,在晋见慈禧时说:醇亲王奕X的墓地上有白果树一棵,高十余丈,荫数亩,形如翠盖罩在墓地上。按其地理,这样的大树只有帝王的陵寝才可以有。况且,白果的“白”字加在“王”之上就是个“皇”字,这于皇室大宗很是不利。因此,英年建议应该立刻伐倒此树。
慈禧听了,当即命令说:“我即命尔等伐之,不必告他。”这个“他”,就是奕X的儿子、当朝的皇帝光绪。
因为事涉皇帝的先父,内务府虽然接到慈禧的懿旨,也不敢轻动,有人最后还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光绪皇帝。光绪立即严敕:“尔等谁敢伐此树,请先砍我头!”
如此相持月余。一天早上光绪退朝之时,忽听内侍有人前来报告说,太后已经于黎明时分带着内务府的人去往醇亲王陵墓伐树去了。光绪匆忙带人尾随出城,试图阻止伐树。但行至红山口即于舆中号啕大哭。原来,平常走到这里时,就能看见那棵亭亭如盖的白果树,但今天走到这里时,却已经看不见了!待到光绪皇帝赶到墓园,树身早就被砍倒了,数百人还继续在砍伐树根。在场的大臣告诉皇帝:太后亲自用斧头砍了三下后,才下令众人伐之。有太后的示范作用,众人再也不敢违抗,只好伐树。光绪皇帝无奈之下,围绕父亲的墓地走了三圈,“顿足拭泪而去。”
有先见之明的奕X靠自己的精明,终于死在了病床上。但他无法掌握儿子光绪的命运,当然,光绪悲惨的一生在他被定位皇帝的那一天,奕X早就知道了。
光绪帝的生父是醇亲王奕譞吗?慈禧为何毁坏醇亲王奕譞的坟墓?
光绪二十二年,内务府有一位名叫英年的大臣,他看到醇亲王奕譞的陵墓上长了一棵高十余丈的白果树,枝叶茂盛,能完全遮盖住奕譞的陵墓,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慈禧。
英年称自己会看风水,说奕譞的陵墓上出现大树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因为这种参天大树一般只见于皇帝的陵园。而且,奕譞是醇亲王,这棵树又是白果树,“王”字上面多了一个“白”字就是“皇”,这对皇室来说是不吉之兆,应该砍掉此树。
慈禧听了很是不悦,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醇亲王而已,当年她大发慈悲选了他的儿子当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光绪皇帝,可王就是王,皇帝就是皇帝,儿子当了皇帝,老子也想成为皇帝不成?这棵树必须砍掉!慈禧下达了伐树懿旨,她担心这件事被光绪皇帝知道了,特意嘱咐下去,砍树这事就不用告知光绪皇帝了!
但是,下面的人始终不敢执行慈禧的命令,毕竟他们要砍的可是当今皇帝先父陵墓上的树,要是皇帝怪罪起来,他们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伐树的事左拖右拖,最后有人还是悄悄把这件事告诉了光绪帝,光绪帝知道以后大怒道:“我看谁敢砍?想砍这树,那就先砍了我的脑袋吧!”
一个月过去了,那棵树好好的;两个月过去了,那棵树没事;就这么拖啊拖,几个月后的某一天,光绪帝刚下了早朝,就收到消息,慈禧天没亮就带着内务府的人去砍树去了!光绪帝一听,匆匆忙忙带了些人就赶去他父亲的陵墓了,他希望自己还赶得上。可是,等他们走到红山口的时候,光绪帝却突然大哭了起来,边哭边说,以前他走到这里就能看见那棵白果树,今天走到这里却怎么也看不到那棵树了。
果然,等光绪帝赶到父亲陵墓的时候,慈禧等人已经砍断了树,现在正在砍树根。只见倒下来的白果树的周围被他们挖出一个十余丈的大坑,里面撒上了石灰粉,就是为了防止这棵树死灰复燃。
光绪帝大怒,急忙命令众人停手,臣子们不敢承受帝王的怒火,只得推脱责任说,他们是在慈禧太后首砍三刀之后才砍的,如果他们不砍,估计现在躺在这里的就是他们的尸体了。光绪知道,这件事怪不得这些臣子,他们也是听命行事,但他又无法真的找慈禧“报仇”,无奈之下,只好围着父亲的陵墓走了三圈,最后擦掉眼泪离开了。
都说光绪皇帝最后的死很蹊跷,至今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从最新的考古研究来看,光绪皇帝的尸体中含有大量的砒霜,是足以让一个成年人死上十次的分量了!可究竟是谁要谋害光绪帝的呢?
慈禧就是杀死光绪帝的头号嫌疑人,她与光绪帝政见不合,互相争夺权势,到后期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从这次伐树之争上也可以看出来,他们俩之间是矛盾重重的。而且,光绪帝死后二十个小时,慈禧才死,这也是很值得推敲的地方,皇帝与太后的死竟接连而至,很多人都怀疑,慈禧在弥留之际憋着最后一口气,等除掉了光绪以后才放心离世的。
慈禧冒着与光绪敌对的风险也要砍了醇亲王奕譞的陵墓上的白果树,既为了灭掉奕譞的帝王之气,也是为了间接帮助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战胜光绪皇帝吧!
相关参考
揭秘:慈禧刨光绪生父醇亲王奕X坟地的隐情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北京西郊的妙高峰下,有
光绪二十二年,内务府有一位名叫英年的大臣,他看到醇亲王奕譞的陵墓上长了一棵高十余丈的白果树,枝叶茂盛,能完全遮盖住奕譞的陵墓,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慈禧。 英年称自己会看风水,说奕譞的陵墓上出现大树
光绪二十二年,内务府有一位名叫英年的大臣,他看到醇亲王奕的陵墓上长了一棵高十余丈的白果树,枝叶茂盛,能完全遮盖住奕的陵墓,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慈禧。 英年称自己会看风水,说奕的陵墓上出现大树是一件
醇亲王奕譞(1840-1891年)是道光帝第七子,是那个同光年间以办理洋务而著名的恭亲王奕譞的弟弟。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同治、光绪两朝的政治,就是兄弟两人秉承慈禧太后的懿旨而主导下的政治。实际上,早在
醇亲王奕譞(1840-1891年)是道光帝第七子,是那个同光年间以办理洋务而著名的恭亲王奕譞的弟弟。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同治、光绪两朝的政治,就是兄弟两人秉承慈禧太后的懿旨而主导下的政治。实际上,早在咸丰皇帝热河驾...
在北京西郊的妙高峰下,有一座俗称“七王坟”的园寝,这是清朝醇亲王奕譞的茔地。据说奕譞死后多年,园寝上的一棵古树竟被慈禧太后下令砍去。关于此事起因,要从奕譞亲选园寝谈起。奕譞选定这块风水宝地时,还不到3
醇亲王奕譞是光绪的父亲为什么不是皇帝因为同治无子,所以将奕譞儿子光绪推举为皇帝,就像嘉靖皇帝的父亲兴zhidao献王不是皇帝一样。不同的是再嘉庆的一再坚持下,兴献王被追为兴献帝,之后又被追为睿宗。光绪
历史人物 醇亲王奕譞第六子 清朝陆海军大元帅爱新觉罗·载洵简介
爱新觉罗·载洵(1885—1949年),字仲泉,号痴云,满洲镶白旗人,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帝之弟,之后出继为瑞郡王奕志的后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光绪十五年(1889年)晋
人物生平潜邸岁月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时,载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他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孙,其父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奕X。其母为慈禧太后之胞妹婚叶赫那拉·婉贞。婉贞与醇亲王婚后
人物生平潜邸岁月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时,载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他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孙,其父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奕X。其母为慈禧太后之胞妹婚叶赫那拉·婉贞。婉贞与醇亲王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