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三用和三不用之道
Posted 康熙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的三用和三不用之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他的三用和三不用之道
爱新觉罗,玄烨,清第四帝,在位69年,8岁登基,14岁亲政,文治武功,独步天下,擒鳌拜,撤三藩,统一台湾,平葛尔丹,北逐沙俄签《尼布楚条约》,策封六世达赖喇嘛,修康熙字典,创南书房、开廷讲、建圆明园,开运河,兴修水利,开创康乾盛世。
康熙师从汉学、从《四书五经》入门,到百家诸学,儒释道三教,无一不闻,且颇有见术。他不仅精于国文,而且对西方科学也有涉猎,如代数、几何、天文、医学,这些个最早由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思想,对于他的一生也有很深的影响。作为一代圣君,他的思想和胸襟同样为世尊崇,特别是他的用人之道。
康熙用人有三用和三不用。
先说三用。
一是不拘满汉之别而用。那时的大清,刚刚入主中原,可谓根基未深,可康熙从亲政起,就开始重用汉人,这一点其实在当时的朝廷中是有非议的,康熙用人用到什么程度,如陈廷敬,张廷玉进了军机处,姚启圣,魏东廷、周培公任督抚,都是他的股肱之臣。正是从他开始,笼络了当时汉族的许多贤达,开创了满汉融合的历史。
二是不拘一格而用。从重新启用姚启圣可见端倪,姚启圣满腹绝学,是周培公临死前为他推荐的平台人选,但用此人有很大的风险,一是顺治帝是把姚启圣列入了黑名单的,说永不录用此人,如康熙用之,则是冒祖宗之大不敬;二是姚启圣是从心里瞧不起满族人的,他曾把从二品以下的大清朝的官做了个遍,但愤世嫉俗,装疯卖傻,很不服用;三是姚启圣为人尖酸刻薄,令人讨厌,很不受用。而康熙却力排众议,在杀了他的一番傲气后,直接任命他为福建总督,平台大臣,节制福建所有官员,最后为平台立下大功。
三是忠奸混用。这是康熙用人之不同人处。别的帝王用人是知其忠而用之,因其不忠而废之,而康熙则不然,他是忠也用,奸也用,好比一个医师用药,有时知其毒而用之,要的就是它的毒性。这里面,索额图和明珠就是一个例子,索额图是康熙的岳父,明珠是康熙的大舅哥,都是军机大臣,皇亲国戚,两人谁忠谁奸,一个是太子党,一个大阿哥党,都不是好东西,可是索额图和明珠都有可取之处,甚至有些时候还须用此二人,这一点,康熙瞧得清清楚楚,所以用此二人时,方法就是相互牵制,康熙总揽全局,结果,太子党要乱来,明珠在那里监视着,大阿哥想不测,索额图也不是省油的灯,最高明的是,两人同时下狱,康熙就让他两人互审,结果,他们知道的内幕比谁都多。
后说三不用。
一是气傲不用。康熙不用气傲之人。原因是不堪用,一旦用在关键岗位,不好控制,最有名的是用姚启圣,欲先用之,必先挫之,姚启圣硬是被塞入大牢,闷坐了三个月,把个能言鸟憋的没了锐气,最后又把他放出,一举封为封疆大吏,让桀骜不逊的姚启圣彻底没了脾气,对康熙佩服地五体投体。
二是尽用不用。功已立完,才已用尽,说不用就不用,这一点确实有点冷,但也有他的一番道理。比如还是姚启圣,平台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又让告老返乡,让老姚感慨万千。还有周培公,平定三藩,立下不世之功,最后也被发往边疆为官,让周培公终生抱憾。仔细翻一下史书,发现这是康熙的一惯用人风格,你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在特定的时间点上,你是特定的英雄,其实有时也是一种保护,像姚启圣不善官场,长期用他,他的结果不一定就好,还有周培公,立下大功,可在当时,手握兵权,一定会遭满人猜忌。
三是无错不用。康熙是最懂用人之道的,一个人如果不犯错,那他是不敢用,为什么呢?要么不犯错,要么犯大错。所以他用过的人,大都是有过错的,只要不是谋反乱国之错都可,这是康熙的容人之处。比如:明珠在平台时,因轻信郑经会降,误中计,损兵折将,康熙以此摘他双眼花翎,后又知他临死不屈,大义凛然,又以此赏他三眼花翎,可谓容人之过如此。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康熙的用人之道,直到今天,仍有他的借鉴意义。HR们,是否可以思考一下呢?
“三不知”将军张宗昌为何被刺身亡?
提起民国军阀,张宗昌绝对是最有趣的一位,这位人称“三不知”的将军有三大世人不知的谜团,即军队不知道有多少,财宝不知道有多少,姨太不知道有多少。当然,他的死亡更是谜中之谜。那么他又是如何被刺身亡的呢?
1928年,蒋、冯、阎、李发动第二次北伐,集中兵力解决山东问题。4月30日,北伐军三面包围济南城。张宗昌让出商埠一带交给日军接防,然后出逃。5月1日,北伐军攻入济南。5月3日,日军借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大肆虐杀济南军民。
后来张宗昌部队全部瓦解后,见东山再起无望,张于1930年夏赴日本当了寓公。“九一八”事变后,张宗昌于1932年初从日本回国,并打起“抗日”招牌,希图重返山东,卷土重来。此时,正值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他怎能容下张宗昌这个心头之患。韩复榘亲自赶到泰山普照寺,与正住在这里的冯玉祥密商杀张方案,决定由冯玉祥旧部将领郑金声的养子郑继成去刺杀张宗昌。
郑继成者,济南城北华山人也,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郑金声的侄子,也是他的过继儿子。1927年11月,郑金声被张宗昌杀害。郑继成早就发誓要为先父报仇,如今机会来了,郑继成欣然领诺。
不久,张宗昌被几个所谓把兄弟骗至济南“旧地重游”。韩复榘也假意隆重接待,每日都有酒肉宴请。1932年9月3日,郑继成与好友陈凤山提前埋伏在济南火车站内。这天下午,张宗昌带两个护兵要回北平。6点左右开车前,张宗昌站在车厢口向送行者招手告别时,身穿灰色大褂的陈凤山从人群中一跃而出,举枪瞄准张宗昌喝道:“我打死你个王八蛋!”
但枪未打响。身高近两米的张宗昌见势不妙,随身携带的新式德国造手枪又在饯行宴会上送了别人,只好掉头就跑。跑到餐车尽头,张宗昌启门跳下,向北逃命。此时四面枪声大作,郑继成、陈凤山紧追不放,追至三站台北面7股道时,连向张开数枪,击中要害,张宗昌随即毙命。
张宗昌死后,山东各界纷纷电请南京政府赦免郑继成的杀人罪。翌年1月,郑继成被赦免,后被送进陆军大学将校班学习,抗日战争开始时,郑继成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将军麾下任军法总监。
张宗昌在济南火车站被刺毙命后,曾长时间露天暴尸。《济南文史精华》王丕廉撰文说,张曾在济南火车站被暴尸三天。实际情况是,张宗昌暴尸一天后于1932年9月4日移柩馆驿街西首皖新街安徽乡祠。
张宗昌也是悲剧,被狗朋好友忽悠去了性命。不过话说回来,善恶终有报,张宗昌恶贯满盈最终死后不得安宁。
相关参考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
提起民国军阀,张宗昌绝对是最有趣的一位,这位人称“三不知”的将军有三大世人不知的谜团,即军队不知道有多少,财宝不知道有多少,姨太不知道有多少。当然,他的死亡更是谜中之谜。那么他又是如何被刺身亡的呢?1
提起民国军阀,张宗昌绝对是最有趣的一位,这位人称“三不知”的将军有三大世人不知的谜团,即军队不知道有多少,财宝不知道有多少,姨太不知道有多少。当然,他的死亡更是谜中之谜。那么他又是如何被刺身亡的呢?1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用之不竭的太阳能量导读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和热量。这些能量散射到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它就像是一个大火球,一直在不断地燃烧,给遥远的其他星球送去光芒与温暖。这时候,我们就会产生
读《王阳明全集》悟管理之道007职业化管理涉及个人职业化、团队职业化和组织职业化。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人物、明朝时代的王阳明先生在无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用37天平定了宁王之乱。被后人称之为奇迹
在这里,“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而“三不朽”则是“立德”,“立功”,“立言”三者。曹操三父子的故事,我们知之甚详。“三不朽”的故事则初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记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清末年间山西祁县人。乔致庸出生于公元1818年,是乔家第三代人,同时在他的兄长去世之后,接替乔家掌舵人的位置,成为乔家的第四位当家人。山西与安徽,都是古代商业极为发达的地方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清末年间山西祁县人。乔致庸出生于公元1818年,是乔家第三代人,同时在他的兄长去世之后,接替乔家掌舵人的位置,成为乔家的第四位当家人。山西与安徽,都是古代商业极为发达的地方,这
马用之又名杰,四川温江人,生于1905年。毕业于刘文辉所办的军官练习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军官训练班第一期。曾任川军排长、营附、营长。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一八五师第五五四团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