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原本不是病 清代才成官员请假的托辞

Posted 外因

篇首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感冒”原本不是病 清代才成官员请假的托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感冒”原本不是病 清代才成官员请假的托辞

2、历史人物 13岁选秀入宫,熬了27年才成乾隆宠妃

“感冒”原本不是病 清代才成官员请假的托辞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笔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叫陈无择,他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

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冒”这个俗语,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

历史人物 13岁选秀入宫,熬了27年才成乾隆宠妃

在历史长河中,乾隆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

这位女子就是乾隆时期的诚嫔,她的家世原本十分尊贵,祖上曾出现过多位辅佐皇帝的权臣,还备受历代皇帝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她还和“甄嬛”也就是孝昭皇后是同族,可见,她的背景极为显赫。但是康熙帝在位时,她的祖父曾拥护过八皇子登基,因此成为了后来继位的雍正的眼中钉。

雍正帝登基后,她的祖父已经过世,但皇帝依旧不能原谅她们一家,下令在她祖父的墓碑上刻上“罪臣”的称号,还将他们全家人都贬为奴隶,家产也全都被没收。当乾隆登基后,觉得先帝对他们的惩罚过重,所以就下令将其脱离奴籍,重新位列八旗贵族,这也使得她有机会参加皇宫中的选秀。

清朝时期,但凡13岁左右的八旗贵族少女都要参加选秀,所以她入宫的年纪也在13岁左右。入宫之后,她被册封为了“兰贵人”,对于初入宫的女子来说,这样的位分已经很高了,因此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望,但是她却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后来还被降为了“常在”。当她独守了27年空闺后,她终于迎来了转机。

乾隆41年,皇帝已经步入晚年,突然开始宠爱她,并且将她封为了“诚嫔”,还让她陪伴自己外出南巡。在巡游的过程中,有一天晚上,她突然想要欣赏一下船上的夜景,于是就来到了船边。结果,她却不慎发生了意外,落入了水中。当巡查的侍卫将她救起来以后,却发现她早已没有了气息,她苦守了28年,最终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实在可悲。

皇帝得知这件事后非常震惊,其实在此之前,皇帝最爱的富察皇后也是在巡游中重病离世,这让皇帝非常悲伤。对于诚嫔,皇帝虽然谈不上有多么宠爱,但是也觉得她十分可怜,随后命人将她安置于彩棺当中,带回京城安葬,最终将她葬于妃嫔园寝当中。纵观这位女子的一生,几乎都在等待和空虚中度过,最终还成为清朝唯一一位溺水而亡的妃嫔,一生极为凄苦。

相关参考

艾滋是什么病

  艾滋病,是一个人体的病毒而且也是很严重的传染病,如果患了艾滋病的人,也是容易很微小的感冒都能够让你走向死亡,那么艾滋是什么病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艾滋是什么病  艾滋病到底是什么病?  艾滋

大臣请假六天,第七天回来就被朱元璋斩首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古代,做清官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必定会触碰一些人的利益,从而在朝堂上树敌,并且这些清官的“通病”,一般都是直言极谏,然而这样的优点有时候却并不

为何还要上折子推荐袁世凯

李鸿章在弥留之际,给太后和光绪皇上上了一个折子,内容如下:垂危,自知不起,口占遗疏,仰求圣鉴事。窃臣体气素健,向能耐劳,服官四十余年,未尝因病请假。前在马关受伤,流血过久,遂成眩晕。去夏冒暑北上,复患

宋哲宗死于纵欲过度而非感冒风寒

  宋哲宗只活了23岁,也不是长命的皇帝  宋徽宗赵佶是宋哲宗赵煦的异母弟,哲宗生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十二月,徽宗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五月,兄弟二人年龄相差不到6岁。  在正常情况下

清朝官员服装颜色为什么不一样,清代官员服饰为什么有黑有蓝

清代官员服饰为什么有黑有蓝原因:清代官员的官服主要有朝服和吉服,前者为比较正式场合穿的礼服(如面见皇上),而吉服则是官员日常工作时的服装。尽管二者有一定的差别,但从头到脚都包括顶戴花翎、朝袍(袍服)、

清朝官员究竟有多少捞钱的手段

(一品历史·清朝篇·第5期图文/东方夜未眠)古代的官场上流行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里的「”清”并不是清代,而是清廉。那么清廉的知府都能捞到这么多钱,古代的官员真的这么赚钱吗?其实官员的

李靖因病不肯出征,李世民一句话就把他吓怕了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靖。李靖,字药师,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原本李靖是隋朝臣子,并不甚亲附于李渊。当李渊露出反相时,李靖原本打算逃到江都,将此事告知隋炀帝。谁知还未成行,李靖就遭到李靖逮捕,并

在清代历史上哪些人是特一品哪些人是正一品

中国古代官员是分品级的,就是官的等级,最高的官是一品大员,不过清朝的一品大员对应的官职和你想的不太一样。总督之类的大官并不是正一品。往细了说清朝官员的品级是有9个大档,18个小档次,也就是“九品十八阶

揭秘清代官员面对皇帝为什么喜欢自称奴才?

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既见于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现在官员觐见皇帝之时。学界对此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视为清廷强行区分满汉官员身份的措施。陈垣是这么说的:“满人称奴才,有时可以称臣

清代官员如何做春节团拜会

原题为:《清代江油官员的春节团拜会:吟诗作赋举酒互贺》翻阅清道光二十年版《龙安府志》和光绪二十九年版《江油县志》,我从字里行间发现,那时的府、县公署也举办春节团拜会,名义为“乡饮酒礼”,是地方政府敬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