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大贡献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十大贡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十大贡献

2、孔子对人类社会的“十大贡献”

清朝十大贡献

清朝是中国两千年皇朝历史的最后一个皇朝,是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发展的转型时期。

清朝的历史,有过耻辱,也有过辉煌。清朝的辉煌,对中国历史发展、对世界文明进步,功绩斐然,贡献巨大。应当特别强调清朝对历史的贡献,不是某个人的贡献,也不是某个民族的贡献,而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贡献。

第一,屹立世界东方。在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营建大一统皇朝的只有蒙古和满洲,但元帝国仅享祚89年,清帝国则绵祚268年,从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年)算起,则有296年。大清皇朝占据中国历史舞台长达296年,在自秦始皇以来整个中国2132年、492位皇帝的皇朝历史长河中,清朝的历史约占其总数的七分之一。在中国秦以来两千多年的皇朝历史上,开创过200年以上大一统皇朝的,只有西汉、唐、明和清。在上述4朝开创大一统皇朝的君主中,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汉族人,只有努尔哈赤是满族人。从世界历史看,顺治定都北京时,英、法、德、意、俄尚未强大,美利坚尚未独立建国,日本更处于衰弱状态。可以说,努尔哈赤、皇太极奠定的大清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第二,奠定中华版图。盛清时疆界,超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超过盛明时的版图。清朝在管辖的版图内,建立政区、派遣官员、驻扎军队、定期巡防、征收赋税、按时朝贡,实行有效的统治。盛清的版图,东临鄂霍茨克海,南极曾母暗沙,西南界喜马拉雅山,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正北到大漠,东北跨外兴安岭、直至库页岛,疆土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比今天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多三分之一。在清朝“康乾盛世”的世界舆图上,被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誉为“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康乾盛世”的清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疆域最为辽阔、国力最为强盛、人口最为众多、物产最为富庶、经济最为发达、文化最为繁荣的大帝国。

第三,多民族的统一。清代民族关系是中国皇朝史上最好的时期。在东北,清朝解决了自辽河到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问题,前代所谓的“边徼”之野,清朝则成为“龙兴之地”。在北方,中国自秦、汉以来,匈奴一直是中央王朝北部的边患。为此,秦始皇连接六国长城而为万里长城。明代的蒙古问题,始终未获彻底解决。己巳与庚戌,蒙古军队两次攻打京师,明英宗甚至于成为蒙古瓦刺的俘虏。清朝兴起后对蒙古采取了既完全不同于中原汉族皇帝的做法,也不同于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先后绥服了漠南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清朝对蒙古的绥服,“抚驭宾贡,夐越汉唐。”可以说,中国2000年古代社会史上的匈奴、蒙古难题,到清朝才算得解。后来康熙帝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昔日长城防御蒙古,清朝蒙古成为抵御沙俄侵略的长城。在西北,对南北疆维族等统一。在西南,乾隆《钦定西藏章程》设驻藏大臣、在西藏驻军、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立金奔巴瓶制度,云、贵、川的改土归流等,加强了对这个地区民族的管理。东南高山等族随着台湾统一而归属清朝管辖。清朝真正实现了中国皇朝史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第四,创制满洲文字。时东北亚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其诸民族均无文字。金代创制的女真文也已经失传。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创制满文,这就是无圈点满文(老满文)。后对老满文加以改进,而成为加圈点满文(新满文)。满语文成为后金——清朝的官方语言和文字。其时,东北亚通满——通古斯语族的诸民族,除满洲外都没有文字。满文记录下东北亚地区文化人类学的珍贵资料。满文通行后成为满汉、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中国的“四书”、“五经”先后翻译成满文,而后再从满文翻译成西文,在西方广泛传播。创制满文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华文化史上、是东北亚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现存满文图书1000余种,满文档案200余万件,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财富。

第五,兴建皇家园林。皇宫的宁寿宫暨乾隆花园、建福宫花园、御花园等。西郊的“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和畅春园、圆明园。京城以外的承德避暑山庄暨外八庙、热河木兰围场。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西苑(今中南海和北海)。特别是圆明园即圆明园48景区、长春园30景区、万春园(绮春园)30景区,共108景区,集中南北园林之优、中西园林之长,融于一园,达到中华古典园林的顶峰。康熙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雍正兴修圆明园,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维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暨乾隆花园、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等。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园林艺术史上的明珠,而且大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六,传承中华文化。清朝没有向各族强制推行自己的满族语言、文字、宗教(对汉族曾强令剃发、易服),而是对汉、蒙、藏、***等民族的文化政策,如同《礼记》所说:“合内外之道”,汇合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传统的汉文化,编修《全唐诗》、《全唐文》、《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大清实录》、《满文大藏经》、《律历渊源》、《无圈点老档》(又称《旧满洲档》、《满文老档》)、《皇舆全览图》、《乾隆京城全图》、《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御制五体清文鉴》等,是多民族文化的硕果。其中《四库全书》抄录七部,即皇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盛京文溯阁、承德文津阁即北四阁,共四部;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镇江文宗阁即南三阁,各贮存一部,供士子阅览。《御制五体清文鉴》在世界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明都中断了,唯独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而是得以传承和发扬。清朝对中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第七,英杰人物辈出。在中华历史人物星汉中,清代是56个民族里贡献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和科学家最多的一个历史时期。政治家如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历;军事家如代善、兆惠、阿桂;民族英雄如郑成功、萨布素、林则徐;思想家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戴震;文学家如纳兰性德、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语言学家如额尔德尼、达海;天文数学家如明安图、梅文鼎、王锡阐、李善兰、王贞仪;生物学家如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汪灏(《群芳谱》);医药学家如王清任(《医林改错》)、桑结加措((《蓝琉璃》)、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及瘟病四大家的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学者如万斯同、钱大昕、赵翼、顾祖禹、章学诚;水利学家如靳辅、陈潢,等等。

第八,中国人口激增。中国人口数字,缺乏精确统计。据专家估算,中国的人口,汉朝约5000万,明万历约9000万人,有人说一亿。清朝的人口,顺治十八年(1661年)为191376250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为249183590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264179320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为304354110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为413457311人,就是说道光时人口突破四亿,成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有人估计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增多有正面与负面的双面影响。其正面影响是:说明这个历史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有所发展,粮食作物产量增加,所以人口增长较快,总体国力加强,后来西方列强不敢、也不能瓜分中国。其负面影响是:政府奖励垦荒,破坏生态平衡,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社会压力,定期引发社会震荡,造成重大社会危机。

第九,迁都盛京沈阳。先前,辽设五京,没有沈阳;金设五京,也没有沈阳。元朝东北行政中心在辽阳;明朝辽东军政中心先在广宁、后在辽阳。努尔哈赤攻占辽阳后,迁都辽阳。天命十年即天启五年(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天命汗努尔哈赤阐述迁都沈阳的理由谓: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苏浒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矣,汝等宁不计及耶!

努尔哈赤综合考量了历史与地理、社会与自然、政治与军事、民族与物产、形胜与交通等因素,而做出迁都沈阳的重大决策。从此,沈阳第一次成为都城。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成为清朝的陪都。经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的开发,沈阳及辽河地区的经济得到全面的、迅速的发展。似可以说,近代辽河流域、沈海地带的区域经济开发,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其经始者。清朝进而开发三北地区。东北是清朝肇兴之地,松花江、黑龙江地区得到广泛开发。正北蒙古地区清代基本没有大的战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西北地区,统一在清政权之下,也加快了经济开发的步伐。

第十,保护文化遗产。中国统一政权的都城,新政权都要抛弃旧王朝都城与宫殿:周武王灭纣未都朝歌、而仍回镐京;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奠都洛阳;隋朝都大兴;唐朝都长安;宋京东迁汴梁;蒙古成吉思汗焚毁中都使“可怜一片繁华地、空见春风长绿蒿”,元先在上都、后迁大都;明初定都金陵、永乐才迁都北京。纵观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朝之前,所有大一统王朝兴国之君,宸居前朝宫殿,史册盖无一例。然而,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一反历代大一统王朝对前朝宫殿焚、毁、拆、弃的做法,对故明燕京紫禁宫殿下令加以保护、修缮和利用。经过清代兴建、修葺的文物,保存至今的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暨外八庙、沈阳故宫、清朝五陵(永陵、福陵、昭陵、清东陵、清西陵)等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上,就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横向比较来说,清朝有着十大贡献,这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清朝“康雍乾”时期出现过辉煌,也存在盛世下的为继。在清朝所处的十七、十八、十九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江河,向着国际化、工业化、民主化奔流。我们在肯定清朝历史贡献的同时,还要考察清朝在工业化、民主化大潮中,所采取的“率祖旧章”、“持盈保泰”的保守态度——清朝皇帝先后8次失去革故鼎新的历史机遇。清帝拒绝维新,终遭灭顶之灾。

孔子对人类社会的“十大贡献”

第一、文化上的贡献

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在

孔子

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第二、观念上的贡献

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礼作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

第三、文学上的贡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第四、哲学上的贡献

《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

革命

的第一人。

相关参考

清朝文字的历史中国

清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何贡献或作用对历史的十大贡献第一,屹立世界东方。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随之中原统一。清王朝296年,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从秦始皇称始皇帝,就是公元前221年算起,到

孔子对人类社会的“十大贡献”

第一、文化上的贡献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

中国清朝十大皇帝,清朝十大皇帝的帝号

清朝十大皇帝的帝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朝历任皇帝1、顺治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六日

清朝对中国的贡献 清朝时期中国版图

清朝对中国的贡献清朝时期中国版图:我们现在来假设,李自成在攻克北京后,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从而堵塞了多尔衮入关的道路,同时,李自成有国际视野和大战略,科学地预见到满清是头号大敌,并且将自宣大路线入寇(

清朝的历史贡献

  军事:  康熙大帝教导我们:“骑射乃满洲根本”,虽然弓箭威力比两千年前秦汉的弩箭还差点,但好歹也比原始社会的弓箭强大,客观上不能不承认这也是一种进步。  虽然我大清雄兵入关之初一不小心也屠了不少城

清朝十大名将都有谁

清朝时期,在世人印象中似乎很少有能征善战的名将。也许因为距今历史过近,缺少了演义和小说的描绘,使他们的故事不能为我们所熟识;更多的原因或许还是清朝后期的腐败统治,导致人们对这个朝代不待见吧。其实,清朝

清朝十大皇帝顺序表,清朝历代皇帝列表(按顺序)还有他们的名字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按顺序)还有他们的名字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1、(太祖)努尔哈赤年号天命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

清朝极其龌龊的十大弊政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进入中原后,在统治中原时,往往都有一个逐步适应汉族农耕文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都伴随着对农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和对汉族人民的野蛮民族压迫。鲜卑建立的北魏、契丹建立

探究恭亲王奕䜣曲折的一生 四起四落,为清朝贡献了一生

引言:恭亲王奕䜣,错失皇位后,本可以做个悠闲一世的王爷,但是为了振兴清朝,却经历了「”四起四落”的曲折人生。本文将围绕奕䜣的「”四起四落”,从其错失皇位到抱病而终来讲述奕䜣的一生,以及他对清朝所做的贡

汤若望是什么样的人?他对清朝统治有何贡献?

对于汤若望这个人想来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历史教科书中,还是在各类影视剧中,都曾讲述过其人其事。人们往往惊叹于汤若望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获取的成就,赞叹他对西学东进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但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