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四大亡国罪臣,张仲炘第三,翁同龢第一

Posted 北洋

篇首语:我永远要记得我所想要的。而不是我所恐惧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时期四大亡国罪臣,张仲炘第三,翁同龢第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晚清时期四大亡国罪臣,张仲炘第三,翁同龢第一

2、历史人物 翁同龢的翁同龢的生平介绍_翁同龢后人_翁同龢怎么读

晚清时期四大亡国罪臣,张仲炘第三,翁同龢第一

晚清时期的没落,其实离不开清朝廷的腐败现象,干实事的功臣却被一些庸臣所阻扰,仗着嘴上口花花就让那些拼命在外的功臣百战功成一朝散.

下面就来看看晚清时期四大亡国罪臣,没有他们的话,或许历史将会改变:

翁同龢

王伯恭所记述的一段亲历:“甲午战前,翁同龢一力主战,李鸿章言不可轻开衅端……我去见翁同龢,向他力陈主战的错误。我想翁同龢也是我的老师,他向来是器重我的。但翁同龢听了我的劝说后,笑我是书生胆小。我说:‘临事而惧,古有明训,岂能放胆尝试?而且,我国无论兵器还是战法,都百不如人,不能轻率地开战啊!’翁同龢说:‘李鸿章治军数十年,扫荡了多少坏人啊!现在,北洋有海军陆军,正如火如荼,岂能连一仗都打不了吗?’我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今已知自己确实不如人,哪里有胜利的希望呢?’

翁同龢说:‘我正想让他到战场上试一试,看他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将来就有整顿他的余地了!’”如果此说成立的话,那么,翁同龢的主战,可谓一箭双雕:若胜,翁同龢是抗倭的英雄;若败,那整顿李鸿章的“余地”就捏到翁老师手里了!结果不用说了,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结束。从战争爆发到失败,再到赴日谈判,签订既丧权又辱国的《马关条约》,李中堂被弄得焦头烂额,臭名昭著。李鸿章成了千古罪人。翁同龢身为军机大臣、朝廷命官,何以明知中国没有取胜的把握,反倒一味鼓动坚决对日作战呢?他又不卖军火,发不了国难财;他又不是汉奸,决无里通外国的目的。原来,早在太平天国时期,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任安徽巡抚时,于定远被围之际,弃城逃跑,犯失守封疆之罪,结果被谪戍新疆。而弹劾翁同书的,正是李鸿章。影片《走向共和》中,光绪皇帝也对翁同龢说:“朕知道当年因李鸿章弹劾令兄翁同书一事,你们结下宿怨。但你们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总要和衷共济才好,千万不可因私而废公。”可怜可恨可叹一代帝师翁同龢,竟然利用甲午海战的时机,借日本人之手,来报一己的家恨!此仗大败,中国赔偿日本白银二万万两;割让台湾。“覆水难收,聚铁铸错,穷天地不塞此恨也。

张謇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促使帝后两党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拥戴光绪帝,好发主战议论,其主要抨击目标为畏日如虎的李鸿章,实际上都是借以冲击主和的后党,企图为虚有“亲政”其名的皇帝争取若干实权。名噪一时的新科状元张謇,由于历史渊源和政见相近,很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

可以看出,张謇的从中搅局,也是加速了甲午海战最终失败的一大罪人。

张仲炘

张仲炘,字慕京,号次珊,又号瞻园。湖北江夏(武汉)人。光绪三年二甲七十七名进士,授散馆授编修。主战,反对签署《马关条约》。初支持变法,后主保。强学会会员。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苏尊经书院山长。

他在甲午战争也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本来说大敌当前,应该同仇敌忾,然而他却非当没有如此,在北洋水师与日舰开战的时候,他直接将李鸿章给告了,并且说起私通日本,一度将李鸿章往死里陷害。

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还在怀疑这个人是不是个日本间隙,这样的做法,是相当的不明智的。说他是亡国罪臣一点也不为过。

李秉衡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人。初捐资县丞,迁知县。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为冀州知州。越二年擢永平知府。十年(一八八四年)移任广西按察使,法军侵越犯边时,李衡主持龙州西运局。翌年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取得谅山大捷,彭玉麟奏言:"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1900年庚子之变,起用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

他原本也是清流派的人物,然而在甲午战争的期间,他反而是处处跟李鸿章作对,北洋水师需要援助的时候,他却各种拒绝出兵,导致了北洋水师因为迟迟没有援助,而陷落了。

说他是晚清的罪臣一点都不为过。

历史人物 翁同龢的翁同龢的生平介绍_翁同龢后人_翁同龢怎么读

中文名:翁同龢

别名:字叔平,号松禅、均斋、瓶笙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常熟

主要成就:同治、光绪年间书法家第一

代表作品:《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

翁同龢–晚清著名的政治家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相关参考

晚清帝师翁同龢病逝

1904年7月3日,同治、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病逝。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

翁同龢

翁同龢:张元济题《翁文恭公遗像》  翁同龢(1830年-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中国江苏常熟人,晚清政治人物、书法家。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同治帝和

戊戌变法中翁同龢的态度为何前后矛盾?

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晚清戊戌变法那场震惊朝野内外的政治变局中,翁同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以往政治史与法律史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宪政思想以及变法主张的研究,而忽略...

圖4李蓮英特寫,眼神能殺人,圖7是和珅真實模樣

圖1李鴻章。李鴻章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深受慈禧太後的重用。身後褒貶不一,是清朝晚期舉足輕重的人物。圖2帝師翁同龢。在影視劇中,翁同龢屬於保守派,和李鴻章的理念相悖。不過,翁同龢學富五車,尤其書法造

圖4李蓮英特寫,眼神能殺人,圖7是和珅真實模樣

圖1李鴻章。李鴻章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深受慈禧太後的重用。身後褒貶不一,是清朝晚期舉足輕重的人物。圖2帝師翁同龢。在影視劇中,翁同龢屬於保守派,和李鴻章的理念相悖。不過,翁同龢學富五車,尤其書法造

翁同龢到底算不算奸臣

借用恭亲王奕䜣评价翁同龢一句话:此人居心叵测,怙势弄权,聚九州之铁,难铸此大错!此人虽有正气,满腹经纶,不贪不贿,但过于迂腐,两任帝师结果如何,是文人误国的典型,根本无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李

提醒自己要“静坐”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特别爱生气

...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

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书作兼收颜字和北碑之长,翁同龢楷书

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书作兼收颜字和北碑之长,翁同龢楷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老师的注解,在古代还有一种老师,那就是皇帝的老师——帝师,是对帝王老师的尊称,作为皇室乃至一代帝王的老师,身

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书作兼收颜字和北碑之长,翁同龢楷书

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书作兼收颜字和北碑之长,翁同龢楷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老师的注解,在古代还有一种老师,那就是皇帝的老师——帝师,是对帝王老师的尊称,作为皇室乃至一代帝王的老师,身

光绪皇帝问老师翁同龢“你能吃得起鸡蛋吗”? 轶事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又称“后门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管国家大事,只管皇上的私事,内务府是个油水特别多的部门,因为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内务府掌管,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