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高望简介

Posted 简介

篇首语:努力吧,只有站在足够的高度才有资格被仰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胡高望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胡高望简介

2、历史人物 高望

胡高望简介

胡高望在乾隆十八年乡试考中举人。乾隆十九年,考授中书。而后得中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帝召见胡高望等被引见的人员时,给胡高望的批示:明白。认为他是头脑清楚的。乾隆二十八年,散馆一等。乾隆三十二年,考试翰詹,钦定二等二名,升为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左春坊左庶子。乾隆三十三年,出任会试同考官、阅中书学正卷。乾隆三十四年,任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六年,胡高望以庶子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乾隆三十七年,会试同考官。次年,授翰林院侍读学士。

乾隆三十九年,胡高望提督湖北学院。据传,胡高望爱惜人才,视如性命。曾有阳湖人李兆洛,幼年聪颖,成童,应县试。县令见他年龄最小,却最先交卷;怀疑而把他叫来诘问,不料他对答如流。县令故意不让他参加复试。当时,胡高望闻知,立即手书一副对联相赠:“他日定成名进士,乃翁真有好儿郎。”后来应试时,适逢胡高望提督学政,非但将李兆洛试卷取为第一,而且将其两场考试的试卷刻版印发给在学的生员人手一册,对他们说:“回去好好读熟,不要小看李兆洛新进,我主持科举考试走遍半个天下,还没见到像李兆洛这样有才的人。”

乾隆四十年,胡高望授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四十五年,任工部侍郎,典恩科会试。提督江南学道。乾隆四十九年,胡高望充任会试同考官。乾隆五十一年,胡高望为内阁学士、出任顺天乡试副考官。乾隆五十三年,以兵部侍郎出任江南乡试主考官。同年又以兵部侍郎出任江南学政。乾隆五十四年,胡高望提督江苏学政。乾隆五十五年,授兵部右侍郎。乾隆六十年,调胡高望充任吏部右侍郎。

嘉庆元年,胡高望充经筵讲官,上书房行走。转任吏部左侍郎。嘉庆二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卒于清嘉庆三年(1798),享年68岁。嘉庆五年,嘉庆帝御诏“胡高望久值上书房,又曾在南书房行走,均属勤慎。”赐祭葬,谥文恪。嘉庆六年,奉旨将胡高望入祀乡贤祠。

历史人物 高望

  高望(?―189),东汉宦官,十常侍之一。  《三国演义》载:后张让、赵忠、封、段、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 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小皇帝于股掌之上,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www.cha138.com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后十常侍为袁绍所诛。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东汉宦官高望简介

汉代人物本名:高望所处时期:东汉作古时候:189年参考文献:后汉书高望高望(?—189),东汉阉人,十常侍之一。高望同寅(历史lishixinzhi.com)《三国演义》载: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

历史人物 高望

  高望(?―189),东汉宦官,十常侍之一。  《三国演义》载:后张让、赵忠、封、段、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

历史人物 东汉宦官郭胜简介

汉代人物郭胜十常侍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支配政权的“十常侍”之一。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支配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

淮阴侯锄奸

   藏在琴匣中的匕首   刘邦做了皇帝后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逐一翦灭异姓王。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便首先从他身上下手。他找了个理由,说韩信有谋反

历史秘闻 淮阴侯锄奸

   藏在琴匣中的匕首   刘邦做了皇帝后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逐一翦灭异姓王。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便首先从他身上下手。他找了个理由,说韩信有谋反

历史人物 十常侍是谁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张让(?—189年),东汉宦官

历史人物 十常侍之乱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

引狼入室,灭宦官董卓入京

  “十常侍”只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实际上应该是十二常侍才对。汉灵帝时,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人,都为中常侍,故世称“十常侍”。在“十常侍之乱”中,

名将哥舒翰传奇:为何北地传唱“哥舒带刀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与《敕勒川》同样有名的一首诗歌,系唐代西鄙人(一说即西域边民)所作。此诗以高挂在天上的北斗起兴,赞颂唐朝大将哥舒翰的赫赫战功,功高望重,威震敌国

名将哥舒翰传奇:为何北地传唱“哥舒带刀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与《敕勒川》同样有名的一首诗歌,系唐代西鄙人(一说即西域边民)所作。此诗以高挂在天上的北斗起兴,赞颂唐朝大将哥舒翰的赫赫战功,功高望重,威震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