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水天一杨柳

Posted 杨柳

篇首语: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苍茫水天一杨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苍茫水天一杨柳

2、历史秘闻 隋炀帝与杨柳

苍茫水天一杨柳

在湘中大地上,有一条美丽的涟水河, 自西向东滔滔流经新邵、涟源、娄星、双峰、湘乡、湘潭6个县市区后汇入湘江,无私浇灌着两岸的土地,哺育着当地的人们。在晚清时期,从涟水河两岸更是走出了一支威名赫赫的湘军,令人对这条河充满着神奇和向往。

在今娄底市经济开发区大埠桥街道办事处宋家村(原娄星区西阳乡上元村),有一破旧的老院名叫“蓬庐”,是清代著名湘军将领杨昌浚的儿子杨义规修建的。而在距老宅不远的涟水河畔有一株粗大、虬曲的百年杨柳树,每当春天来临,立于苍茫水天之际,郁郁葱葱,婀娜多姿,给人无尽的遐想与感叹。在当地,人们都说那株杨柳树是杨昌浚当年在家耕读所栽,因此,又叫那柳树为“杨公柳”。

综观杨昌浚的一生,发现他果真与杨柳有缘,不仅与杨柳的品性相似,也因杨柳而成事成名。你看,杨柳长得高,但高而不忘本,枝条低垂,丰子恺先生说过,“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沃土中的根本拜舞”。杨昌俊也是不忘本之君子,出身贫寒的他跟随老师罗泽南加入湘军后,虽官位不断迁升,并位至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但始终过一种俭朴的生活,保持清廉自好的品质,被人称为“薯蔬总督”。当地的农民跟我说起了杨昌浚的一个故事:有一年,杨昌浚回湖南老家,偕夫人徒步去拜望岳父,岳母准备设宴款待,杨昌浚急忙阻止:“我久不吃家乡的红薯、豆腐、蔬菜,只此几样便够。”并招呼夫人一同下厨。吃饭时,作陪的都是儿时旧人,见他筷戳红薯,吃得香甜爽口,都称赞他是不忘根本的“薯蔬总督”,“薯蔬总督”的美名由此传开。

杨昌浚的“不忘本”还体现在关爱民生疾苦上,正如他所言“一屡心思,除却国计民生,别无牵挂”。同治九年,杨昌浚担任浙江巡抚。此时的浙江饱经战乱,一片萧条,百废待举,杨昌浚先在民间微服私访,了解农民所忧所急、渔民商人致困的关键所在,然后带领浙江百姓凿湖导河,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同时,取缔赌馆、烟馆、乩坛和民间暗娼,整顿社会秩序,在此期间,他还发动部属官吏在西湖四周、外湖白堤两侧广植杨柳,并赋诗一首:“手植垂杨三万株,春来新绿满西湖。他年若过双堤路,漫道棠阴继白苏。”表达了他造福于民的追求和高尚情怀,从而也深得民众与同僚的敬慕与拥护。

但杨柳的枝条毕竟柔弱,完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存在,杨昌俊本人也不可能没有缺点,《清史稿·杨昌浚传》评价其为“性和撰,而务为姑息”。杨昌浚因“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而偏袒湘军下属,当好好先生,导致冤案,从而被人嘲弄,自己也备受心灵上折磨。在此案中,杨昌浚过于轻信下级,一意袒护州县官员,企图维持原判。清廷追究责任,杨昌浚以“既不能据实平反”,又对下属“始终回护”被撤职。但左宗棠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高度评价了他担任浙江巡抚七年的这段历史:“杨昌浚以余杭案去官,时论异同,臣固无庸置喙;然观浙民去思之切,亦足见其无负于浙人也。”也算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和交待。

杨柳有它不如楠木的地方,但毕竟是春天的使者,人们也并没有因杨昌浚的缺点,而忘记了他所作出的贡献。杨昌浚在反思自己的错误后,历史给了他一个在西北边陲建功立业、改正自己的机会。1865年,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1876年,在左宗棠的率领下,湘军进入新疆,开始了收复新疆之战。因左宗棠的推荐,杨昌浚复出西北,在帮办左宗棠军务中,他尽心尽职,充分发挥了他善于经济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使湘军无粮草之忧,得以全力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杨昌浚自己也由此改变了形象,由一个污点官员,最终赢回了清末名臣的历史地位。在新疆工作的那段岁月,也应是杨昌浚最为艰苦但也是最为顺心得意的日子,当他看到,秦陇道上柳树成荫,为萧瑟的大西北带来了盎然生机,一首《恭诵左公西行甘棠》随即赋出:“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既歌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功绩,也表达了他污点得以洗刷的乐观心情。1880年11月,杨昌浚一度代理陕甘总督,与钦差大臣刘锦棠一起,共同筹划建立新疆行省。杨昌浚五十大寿时,左宗棠亲书联语:“知公神仙中人,勉为苍生留十稔;忆昔湖山佳处,曾陪黄菊作重阳”,雇名匠用楠木精制,派专人送杨府,字里行间赞扬了杨昌浚的为政品德和功绩,充溢着至交好友的坦率真诚之情。杨昌浚有左宗棠一知己,我想千古之下,他的人生应感足矣!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像一条河流,河流就是一部流淌着的历史。站立于涟水岸畔的那株“杨公柳”,映照着千载浩荡的涟水河,见证着华夏泱泱历史,一年又一年在默默诉说着家国情怀和对后来者的期许……

历史秘闻 隋炀帝与杨柳

在扬州的树木中,唯柳树最出名,于是人们说杨柳是隋炀帝赐的姓。 其实植物中的杨柳并不是从隋炀帝开始的,原因是杨柳本属杨柳科,杨与柳同属并科。 为何将柳和杨与隋炀帝相联系,并有隋炀帝赐姓杨柳这一说呢。这是因为当时隋炀帝确实大力提倡种柳,说隋炀帝开凿成运河,宫内大臣请隋炀帝允许在堤坝上栽种柳树。当时这一位大臣陈述栽柳树好处:一是柳树长成,树根则四处伸展,可保护河堤;二是背纤的妇女可得树阴遮阳;三是牛羊可吃树的枝叶。隋炀帝听后大喜,广向民间诏柳,规定凡进献柳树的都给予奖励。老百姓积极性比较高,纷纷进献柳树。隋炀帝亲自种一棵,群臣一起种植。隋炀帝御笔赐垂柳姓杨,称杨柳。
炀帝

相关参考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故事简介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故事简介  倒拔垂杨柳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故事,鲁智深为了收服一众泼皮,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竟然将杨柳树连根拔起。  故事浓缩

杨柳青镇的历史文化

杨柳青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是运河漕运重要枢纽,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商业繁荣,被誉为北国小江南、沽上小扬州。杨柳青镇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现存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

最早使用杨柳枝当洁具

现代人大多懂得牙齿保健的重要性。其实,关于口腔、牙齿的清洁、美观、疾病、保健,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籽儿一样整齐洁白。反

双手把树连根拔起 梁山好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斗桥段,描写这些威猛大汉的经典小故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是其中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不仅在小说中,甚至在中学生的课本中也引入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一起来看看吧。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鲁智...

天一阁

天一阁外景天一阁藏范钦像  天一阁(汉语拼音:TianyiGe;英语:TianyigeLibrary),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位于浙江宁波月湖西侧的天一街。于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当时的

古人会刷牙吗

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宋代,已有了类

才子出上联联:杨柳榆槐,哪一枝风吹浪摆

一语荡尽天下不平事,那是文人才有的本事,而口诛笔伐靠的不仅仅是那些才子的铁齿铜牙,更重要的是心有灵犀的那一窍通,对联便是文人之间对骂的最好武器,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古有秦桧花言巧语,岳飞背负莫须有。现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蜿蜒西北数千里的丝绸之路,是中西方古代陆上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漫漫丝绸路上,响动的驼铃声里,留下了很多传奇。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他一生功业,与这条大通道紧密相连。左宗

每天一节历史课

1.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第一节课: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一.自我介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对于各位同学来说,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按照惯例,我首先应该作一个自我介绍.(尽量风趣.

昏君隋炀帝杨广骄奢误国却为一棵树赐姓正名

...家人或朋友出外踏青,春光正好,景色宜人,百花盛开,杨柳依依……等等……杨柳依依,杨柳为什么要叫杨柳,而不叫赵柳,胡柳,王柳呢?难道是因为经常和杨树种在一起的缘故?不是这样的,说起杨柳,这要追溯到隋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