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章简介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骆秉章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骆秉章简介

2、清著名将领骆秉章简介 骆秉章是怎么死的?

骆秉章简介

骆秉章(1793-1867),广东花县人,原名俊,以字行,号儒斋。

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后历任侍讲学士、御史、湖北按察使等职。1850年由贵州布政使升湖南巡抚。1852年固守长沙,太平军围攻八十余日不能克,深得清政府信任。1853年大力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和编练湘军,继又支持曾国藩、胡林翼与太平军争夺湖北、江西,镇压湘南的天地会起义,使湖南成为湘军的兵源和粮饷的供给地及镇压太平军的后方基地。同时接纳左宗棠等人入幕僚。协助清兵镇压贵州苗民的号军起义。1860年入四川,督办军务,效忠朝廷不遗余力,屡获嘉奖,得“赏头品顶戴”、“晋加太子太保衔”、“赏戴双眼花翎”、“晋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次年升四川总督,率湘军入川镇压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军。1863年在大渡河围剿石达开部太平军,并诱杀石达开。后被清朝政府加太子太保衔。1865年派兵镇压太平军余部梁成富于甘肃阶州(今武都)。1867年病死于四川总督任上。赠太子太傅,谥文忠。著有《骆文忠公奏稿》。

作为晚清朝廷重要大员,广州花都人骆秉章官至一品,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并称“晚清八大名臣”。他大器晚成,为官清正廉明,心怀大爱、大义,举贤荐才,爱民如子。他生逢乱世,一生的荣辱升降,都与镇压太平军的成败息息相关。他去世后,野哭巷祭,民间自发罢市缟素,功德深入民心,堪比诸葛亮和韦皋。

在我国近代史上,谈及晚清名臣,知道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的人甚多。而另一重要名臣骆秉章却几乎一直被有意或无意地尘封和忽视,知道骆秉章为广东人的更是寥寥无几。

骆秉章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1793年生于广东花县华岭村(现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40岁中进士,大器晚成,先后任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

在京15年间,骆秉章为官正直廉明,不愿与贪官污吏为伍,数起数落。在祸福得失、宦海浮沉之间,骆秉章参透了一些人生哲理,为人处事更练达谨慎,曾作联“歌器一满即倾常虑亏从盈处伏,谦卦六爻皆吉须知益自损中来”自勉。

谈骆秉章,绕不过太平天国,绕不过洪秀全和石达开。骆秉章所处的时代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太平天国波澜席卷神州大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纵横驰骋,效忠于朝廷,临危受命,在与太平军对垒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也使之成为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骆秉章56岁放外官,先后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和云南布政使,后还任湖南巡抚,并在1860年升调四川总督。其间,他协调和支持曾国藩组建湘军,成为湘军的幕后统帅,并举湖南一省之财力、物力、人力,尽可能地支持曾国藩出省作战,在长江流域诸省多次打败太平军。

主政湖南、四川期间,骆秉章通过核减漕粮、稳定金融、减轻赋税、鼓励自由贸易等方式积极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民生状况。他轻徭薄赋,善待子民,重用人才,兴业除弊,内修政务,外御强敌,指挥若定,力挽狂澜,成为湘军和清廷的中流砥柱。那时候,民有所养,军有所需,官有所长,民间传说“若要川民乐,除非马生角”(“马生角”就是骆字,指骆秉章),同治皇帝评价他“老成硕望、调度有方”。

骆秉章慧眼识人,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先后举荐了左宗棠、王鑫、胡林翼、刘蓉、蒋益遭、江忠源、萧启江、刘长佑等一大批精英人才,使之各尽所能、各尽所长。对清廉能干的官员,他大力保举其担任重要职位,大胆任用;而对昏庸贪劣之辈,则严惩不贷,弹劾贪官污吏无数,以霹雳手段整顿吏治,使湖南、四川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1867年,骆秉章病逝于任上,民间“如丧考妣,野哭巷祭”,“罢市缟素,丧车所过,哀音相随”。因悼念场面盛大,官府怕生出事端,因此加以限制,结果惹怒了百姓,差点闹出一场风波。当时有评价称“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于水火,乃其殁,巷苦罢市,遗爱之深,世与汉诸葛亮,唐韦皋并称”。四川百姓把骆秉章比作诸葛亮和韦皋,足见其功德深入人心。

○溯源

骆姓起源有11种说法

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32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分布颇广,今北京,天津武清,河北辛集,山西太原,山东平邑,江西崇仁,江西九江,广东新会,广西田林,云南陇川,四川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白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有此姓。

骆氏有不少名人,包括汉代的骆俊,陈留相;唐代的骆宾王,诗人;明代的骆文盛;清代的骆秉章,四川总督等。

骆氏族谱

骆秉章

(1793-1867)

原籍广东花都,在祖父一辈迁来佛山,家住禅城东华里,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是晚清一代名臣。他因办事清正,不徇私情,得到道光皇帝信任。56岁放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后任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咸丰十年(1860年)升调四川总督,效忠朝廷不遗余力,屡获得“赏头品顶戴”、“晋加太子太保衔等嘉奖”。

骆天保

御赐郎中

骆天怡

御赐举人

骆鼎

第六代子孙

骆筠郿

第五代玄孙

■为了纪念骆秉章,花都在马鞍山公园的清风径雕刻骆秉章雕像,虚位以待的椅子象征骆秉章举贤荐才的品德。

骆秉章 政坛巨擘心怀大义

骆秉章,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并称“晚清八大名臣”。作为晚清时期重要的封疆大吏,骆秉章无论是抚湘十载,还是督川七年,都尽忠职守、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改革吏治、整治经济,在湖南和四川两地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少年勤学大器晚成

为官清正终得重用

骆秉章,原名俊,37岁时改名秉章。他出生于广东省花县华岭村(现花都区华岭村),后举家迁往佛山。在佛山,骆秉章之父骆珝元以经营手工扎作和代写挥春维生,日子过得并不富裕。秉章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三,天资聪明。由于家境清贫,骆氏两个儿子辍学助父营生,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骆秉章的身上。社会底层的出身和早年清贫的生活,使其从小就为了求取功名而发奋读书。然而,骆秉章的求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嘉庆十七年(1812年),骆秉章19岁,他以第三名考中秀才。21岁至26岁期间,他在广州与佛山两地来回求学。27岁应乡试,骆秉章中己卯科第五十八名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骆秉章第一次赴京会试,此次会试骆秉章虽无功而返,可京师繁华的景象使他眼界大开。道光九年(1829年),骆秉章再次赴京会试,可惜依然名落孙山。这回,骆秉章有点迷信宿命了,于是他到礼部呈请改名,改名为骆秉章,字籲门。道光十一年(1831年),他第三次上京会试,功夫不负有心人,读了三十多年书的骆秉章考中壬辰科第六十名进士,殿试二甲第二十七名,朝考入选,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此时,他已年届不惑,可谓大器晚成。

骆秉章在京师做了16年朝官,最显赫、最荣耀的职位就是做过道光皇帝的侍讲学士,在朝野有帝师之尊,从而蜚声士林,享有极高的人望,因此咸丰皇帝和后来的同治皇帝对这位先帝之师也尊敬有加。在京期间,骆秉章不仅以学识见长,更以清廉著称。也因为清正廉明,他得罪了不少贪官污吏,数起数落。

作御史时,骆秉章就凭借稽查户部银库案的清正廉洁名噪一时。那是道光二十年,骆秉章奉旨稽查户部银库,库官告诉他,按照例规他们在收取各捐项时每一百两加收四两,作为酬劳,“你在此当一年的查库御史,大约有二万金的额外收入。”谁知道骆秉章说:“我已受朝廷俸禄,这些额外之财,我分厘不敢接受,我也不想受人挟制,你们干这种勾当,即使不碍公事,也应酌量。”同时他吩咐随从,在库内办事不准取索分文。得知此事,道光皇帝召见时对他说:“汝是年查库办得好,不独我知,人人皆知……今有此案汝之名更显,若无此案,我亦不知汝……汝好好读书,好好做官,将来为国家办事。”自此道光信任有加,骆秉章先后出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和云南布政使。

胸怀大义为官有道

轻徭薄赋兴业除弊

1850年,年近六十的骆秉章被咸丰皇帝外放湖南,位居湖南巡抚,在太平军起事之秋,他轻徭薄赋,善待子民,重用人才,兴业除弊,内修政务,外御强敌,指挥若定,力挽狂澜,成为湘军和清廷的中流砥柱。无论是担任湖南巡抚还是四川总督,骆秉章都大力整顿吏治。担任湖南巡抚初始,他就弹劾行事鲁莽的茶陵知州李光第、行为不检的湖南拣发知州长惠等人,湖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在四川期间,骆秉章对不守军纪、贪生怕死的将领给予严厉处罚,如参将尹士超不遵守命令,擅自行动,遭到处分;四川布政使祥奎收受贿赂,被骆秉章弹劾,革职查办。骆秉章不但对辖区内的不良官吏严加治理、惩处,对其他省的问题官员同样不留情面。甘肃提督陶茂林所辖部队因军饷遭到拖欠而哗变,南下四川扰乱正常社会秩序。骆秉章十分气愤,上书朝廷弹劾陶茂林。

整顿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他任职的湖南、四川两地吏治清明,贪腐并非完全没有,但较之其他地区大有改善。他不拘一格任用贤能,经他的举荐,一批有才能、有抱负的官员得以快速升迁,如左宗棠、王鑫、胡林翼、刘蓉、蒋益澧、江忠源、萧启江、刘长佑等一大批精英人才,他们日后大多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骆秉章还十分重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骆秉章担任湖南和四川地方大员时期,正是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混战期间。当时湖南水灾频发,造成粮食减产。为了充实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少地方政府要求农民缴纳银两来代替粮食实物,这让农民更加苦不堪言,只能拖欠粮食缴纳,甚至引发暴动。

为了解决这一重要的民生问题,骆秉章核减钱漕,禁止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从中牟利,设立专门稽查机构,选派廉洁士绅负责监督收缴漕粮,减轻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压力。那时,骆秉章还解决了湖南食盐短缺难题。当时湖南70%的州县都食用淮盐,由于战争的破坏,官府又垄断食盐贸易,导致盐十分贵。为了解民困,骆秉章在湖南增设盐茶局,对民间盐和茶叶的买卖加以管理,由官府疏通销路,推动民间盐茶贸易的发展。这不仅调动了民间自由贸易的积极性,解决了食盐短缺、茶叶销路不畅的问题,又通过征收盐税和茶税,增加了政府收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四川,骆秉章发现税目繁多、税费过重,于是命人详细考察各地的税收,防止贪官污吏私自增设税种盘剥百姓。看到民众因为连年遭遇战乱和起义暴动而十分清贫,压力巨大,骆秉章便奏请朝廷减轻四川赋税。他对贫穷落后的城口、松潘、理番等23个州县免于捐输,而对田产丰厚的地主富农,则要求其多捐银并给以封赏。

1853年,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紧张问题,大量印刷大数额纸币,导致通货膨胀,金融混乱。面对失控的局势,骆秉章当机立断,果断终止执行朝廷错误的政策,坚决停止铸造发行大钱,以八成制钱收缴大钱一千的比例回收已经发行的大钱,以此稳定了湖南的金融形势。面对朝廷的错误能够坚决抵制,这彰显了骆秉章作为一代名臣“不唯上,只唯实”、坚持原则、爱民如子的可贵品质。

入主湖南时间最长的封疆大吏

骆秉章是近代以来外省籍人主政湖南时间最长的一位封疆大吏,骆秉章积十年之功经营湖南,力撑曾国藩组建“湘军”,促使湖南的政治地位和士人名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政局相对稳定、百姓相对安宁。当时湖南政界就有时评:“骆公治吾湘十年,而吏民安堵,群寇远遁,此湘楚福星也。”

虽然骆秉章远离京师,但朝廷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都要问计于他。与此同时,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的重要人事任命和政务安排,均会事先征求骆秉章的看法,当时政界有评:“二公东西相望,天下倚之为重”,其政治地位同曾国藩旗鼓相当,可见两位政坛巨擘对当时的大清王朝是何等的重要。

被川民比作诸葛亮

多年辛劳征战使骆秉章眼疾加剧,骆秉章多次请辞回家,皇帝却以骆秉章“老成硕望、调度有方”为由不予获准,仍让他“力疾视事”,仅赏以短假调理要求其继续任职。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骆秉章病逝于任上,终年74岁。骆秉章逝世消息一传到民间,民众自发罢市缟素,丧车所过,哀音相随,连绵不断。因悼念场面太过盛大,官府怕生出事端,因此加以限制,结果惹怒了百姓,差点闹出一场风波,因此《清史稿》也评价说:“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于水火,乃其殁,巷苦罢市,遗爱之深,世与汉诸葛亮,唐韦皋并称”。诸葛亮作为三国时的蜀国丞相妇孺皆知,韦皋则是唐代名将,长期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治蜀长达二十余年。孔明与韦皋是四川民间口碑极佳的古代名臣,百姓把骆秉章比作诸葛亮和韦皋,足见骆秉章治川功德深入人心。骆秉章逝世后,湖南和四川民间均自发建起宗祠,供世人瞻仰和纪念。

身后只余白银八百两

骆秉章身为封疆大吏、湘军统帅,为官领军数十年,虽然军功卓越,地位崇高,权倾一时,却是一名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官员,加上他平日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经常接济同僚和穷人,其清贫令人难以置信。在他死后,成都将军崇实问骆之侄治丧情形。其侄拿出骆秉章所有的家当,仅箱笥五六具。里面除官服外,其余衣服全是旧衣,其中还有粗布缝制的。余有银子八百两,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证明全是官俸银。崇实大为感动,最后奉旨赏银五千两治丧,其侄方才有能力扶柩回乡。这在晚清政坛极为罕见,左宗棠也被称为清官,还留下了二万五千两存款,李鸿章的遗产更达到了四千万两白银的天文数字,而骆秉章只有八百两。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骆秉章研究会副会长李远。

■佛山民间学者张杰奎。

■网络作家、骆秉章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浪。

骆秉章研究会专家:谈洪秀全屏蔽骆秉章,不符合历史事

19世纪中叶,来自广东花县的洪秀全、冯云山,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大革命,并将烈火烧向大江南北。在这场大革命中,历任湖南巡抚、四川总督的骆秉章,积极支持曾国藩组建湘军,出省对抗洪秀全的太平军;又在大渡河边弹压了石达开的太平军,最后石达开死在骆秉章的刀下。

洪秀全、骆秉章两人的籍贯都在广东花县(今为广州市花都区),洪是新华镇官禄布村人,骆为炭步镇骆村人,两地相距不过二三十里。然而这一对老乡,一个是立志推翻清王朝的太平天国领袖;另一个则为捍卫清王朝的“中兴名臣”。为了各自的利益,两人在政治舞台上互相厮杀争斗了十多年。而由于镇压太平军不遗余力,骆秉章也颇受争议。

处死投诚石达开及其亲信,遭后人诟病

“历史上肯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意义,作为对立方的骆秉章,肯定就得到一些负面的评价。如今,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历史人物,将其放在当时历史环境中去考察,骆秉章就是一个有大义、有大爱、有大局意识的名臣。”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骆秉章研究会副会长李远表示,因为政见不同,骆秉章与洪秀全的对阵也是一种传奇,历史应该公正客观评价。

骆秉章出任湖南巡抚那一年,正好碰上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揭竿而起,面对太平军来势汹汹的大举北伐,湖南首当其冲,于是两位同乡之间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生死较量。网络作家、骆秉章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浪研究发现,1852年秋,洪秀全率领太平军由广西挺进湖南,一路直取省城长沙。当时身为湖南巡抚的骆秉章,因被小人进谗,而被朝廷免去了巡抚职务,但新任巡抚张亮基未到位,大敌当前,骆秉章只好顾全大局,担当起留守之重责。在与太平军的激烈战斗中,骆秉章炮毙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此一役,使太平军无法在湖南立足,也使骆秉章威名大震,重新被清朝起用,复任湖南巡抚,“可以说这一战役使太平军受到重大挫败”。

1860年,骆秉章打着“治蜀平乱”的旗号,带着著名的古文学家刘蓉和一支不足万人的湘军入川,接任四川总督。他到四川后与太平军最为强悍的对手——翼王石达开部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决战。1863年春,石达开主力在与湘军激战时被曾与之结盟的彝族土司出卖,遭受重创,在大渡河南岸被困了40多天,仍无法突围,面临英雄末路的绝境,迫不得已致函回应骆秉章的招降政策,坦陈“愿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希望“宥我将士,请免诛戮”。骆秉章接受石达开的请求,同意“投诚免死”。于是,石达开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湘军营帐,但是当6000余名太平军将士集体放下武器后,骆秉章却变卦了,他下令将200多名太平军将领和2000余名石达开的亲信士卒全部处死,其余4000多人尽数遣散。

“应正视历史,公平评价骆公”

“制造这一悲剧一直是骆秉章遭遇后人诟病和批判的地方。”刘浪认为,即使如此,这也不能成为论证骆秉章是“千古罪人”的证据。首先,沙场征战,两军对弈,各为其主,自古少不了杀戳。“退一步,假如说骆秉章滥杀,为什么他只杀将领和广西籍老兵,而遣散余者4000多人?骆秉章很明白,石达开投降是被逼无奈的一时权宜之计,那些亲信将领和广西子弟兵,一旦退回家乡,很可能成为星星之火,完全可以卷土重来,骆秉章知道放虎归山的危险。”其次,作为清朝的一名“正部级”高官,守土和维稳本是其分内之事。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力,效其忠,这是骆秉章的不二选择。

对此,研究骆秉章多年的佛山民间学者张杰奎也认为,骆秉章不得不杀石达开,“一是清政府一定要杀石达开,骆秉章不可能放了他,而且骆秉章认为由于农民运动风起云涌,边陲各地已经开始藐视大清权威,有些人也蠢蠢欲动闹分裂,洋人也想着法子瓜分大清,为了国家大局的安宁,杀鸡儆猴,石达开不得不杀。”

至此,太平天国起事六王,除天王洪秀全服毒自尽(一说是病死),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死于天京内乱外,其余三王: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和翼王石达开可以说皆死于洪秀全的同乡骆秉章之手。“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这也一直是让后人感喟的地方。以前因为种种原因,骆秉章被忽视被遗忘甚至被不公评价,如今应该正视历史,公平评价骆公。”李远说。

“研究洪秀全绝对离不开湘军,而湘军必然绕不过骆秉章,将骆秉章从洪秀全的人生中屏蔽,既不符合历史事实,又有违科学发展观。”刘浪认为,中国最大农民运动的领袖和其对手虽同生花都一隅,有着老乡的缘分,但却信念不同,沙场血拼,你死我活,书写着中国历史的传奇,决定着中国命运的走向,这也足以让人唏嘘和感慨。

○骆秉章之人

两救曾国藩

曾国藩与骆秉章同为进士出身,但曾国藩后中进士、年龄又小骆秉章18岁,曾国藩常称骆为“吁翁老前辈大人阁下”。骆秉章对曾国藩的支持可以说是成就曾国藩的一大助力。曾国藩曾以在野的吏部侍郎身份,在籍守母丧,并奉命在湖南办团练。骆秉章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但在筹建团练时引起绿营兵变,骆秉章得知后,站出来制止了事件的继续发生,才保住了曾国藩的性命,成为曾的救命恩人。

后来曾国藩想创建湘军水师,得到的支持不多,具有鲜明洋务意识的骆秉章多次奏请咸丰皇帝,让广东督抚叶铭琛到香港协助购买“兵船火炮”,以装备湘军,为曾国藩成功创建近代化的湘军水师提供了保障。1854年初,石达开率太平军在湖北大败清军,再破武汉,随后直逼湖南省城,在靖港全歼刚刚建立不久的湘军水师。战争失败,曾国藩投水自杀未遂,当时湖南省城绅士震怒了,原本对曾国藩一肚子气的湖南布政使徐有壬、按察使陶恩培要求上奏弹劾。骆秉章再次出来劝告:“曾公谋国之忠,不可以一时胜败论也。”

1857年,咸丰皇帝让骆秉章全面筹划进攻太平军,此时,骆秉章向朝廷请求起用回籍奔丧、不欲复问世事的曾国藩。“若是没有骆秉章向清廷请求起用,曾国藩再也不可能出来带兵了,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湘军这支地方武装的真正统帅——骆秉章,逐步把湘军的权柄交给了曾国藩、刘长佑等人。”李远认为,曾国藩在骆秉章的多次提携、扶持下,才最终走上历史舞台,当了两江总督,成为朝廷的重臣。

成就左宗棠

骆秉章与左宗棠的故事更是一段佳话,被人戏称为低调的“省委书记”与跋扈的“高级打工仔”。左宗棠号称湖南第一才子,其脾气与才气成正比,连曾国藩都被他骂得灰头土脸。对于这样一个怪才,骆秉章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心胸气度和容人雅量。他三度拜访隐居老家的左宗棠,用诚意打动左宗棠,两人合作竟持续了整整六年,成就了晚清时代一段罕见的政坛佳话。

骆秉章虽比左宗棠年长19岁,但对“左师爷”非常尊重,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巡抚衙门内的大小事务都由左宗棠一手办理,骆秉章很少过问。有传闻,有些时候即使骆秉章已经入睡,左宗棠还是会在半夜敲门,骆秉章被吵醒也不会生气,反而和左宗棠一边探讨问题一边饮酒。太平军冲击湖南时,骆秉章大胆放权,左宗棠尽心筹划,湖南的军事形势很快转危为安,连咸丰皇帝也知道“中国无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无一日不可无左宗棠”。也因为骆秉章的大胆放权,当时湖南官场就有人戏称左宗棠是“左都御史”,指他的行政地位在骆秉章之上。对此,骆秉章完全不介意。刘浪认为,如果没有骆秉章这位贵人提供的广阔空间和宽松氛围,一个连清政府公务员正式编制都没有,最多算一个高级雇员的左宗棠,即便有通天才华,也不可能在政治上脱颖而出。骆秉章去世后,左宗棠曾写挽联来表达对骆秉章的感激:“公为诸葛一流,尽瘁鞠躬,死而后己;我侍文忠数载,感恩知己,生不能亡。”

提拔胡林翼

担任湖南巡抚的骆秉章看中了胡林翼的才华,向朝廷请求这位贵州黎平知府参与两湖的战事,前去援助武汉。就这样,胡率领六百多“黔勇”急匆匆从贵州赶到了湖南。当这支部队走到湖北和湖南交界的地方时,武昌城已经陷落了,前进失去了目标,后退又没有盘缠,徘徊在湘鄂之间的时候,骆秉章请求朝廷把胡林翼的这支部队留在湖南。“如果没有骆秉章提供的这样一个机会,胡林翼恐怕不会有后来那么大的功绩。后因胡之军功,骆秉章又向朝廷请功,胡升任湖北布政使。”1855年,太平军再次攻克武昌,署湖北巡抚胡林翼向骆秉章告急,请求支援。骆秉章及时派遣鲍超、彭玉麟率湘军奔赴湖北解围,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武汉三镇。湘军由此大举走出湖南,转战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形成了湘军主宰全国战场的战略格局,胡林翼因此再次获得提拔。

鼎力荐刘蓉

“桐城派”余脉古文大家刘蓉曾是曾国藩幕僚,听闻刘蓉“人本抗直,遇事敢为,措施不避嫌怨,僚属每怀严惮”,骆秉章便排除门第之间,保举他当了四川藩司。对于刘蓉,骆秉章如同信任左宗棠一样,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蓉办事勤力,成效显著,不久骆秉章又保荐他担任了四川布政使,名正言顺地主持总督府的大小政事,剿灭石达开部后,骆秉章又力荐刘蓉担任陕西巡抚,连曾国藩也感叹刘蓉“一飞冲天,较李(鸿章)、彭(玉麟)诸公尤为破格”。

史料记载,曾国藩以侍郎衔在家乡招募湘勇之时,常常看不起当时地方上的八旗兵,而此时湖南巡抚是骆秉章;换句话说,曾国藩看不起地方正规军,就是看不起骆秉章。这是由打狗看主人的宗法制封建官场性质决定的。曾国藩与骆秉章的矛盾,史料可以洞见。

在清末官僚政治塑造的曾国藩光泽中,骆秉章只成了背影之中的人物。其实,湘勇能成气候而成为湘军,没有湘抚骆秉章的大度和谦让,是难于设想的。后人注意到两个史实:一,人才左宗棠成名得益于骆秉章,有关他知人善任的事例史有记载;二,在曾国藩湘军成名之时,骆秉章离开了湖南,入督四川去镇压石达开部队。

据姚永朴《旧闻随笔》说:左宗棠平定新疆以后,问其僚属:你看我比骆文忠如何?僚属回答:不如吧。左问:为什么?答:骆文忠幕府有人才左公,左公幕府没有人才如左公。左宗棠大笑说:诚如子言,诚如子言!

《骆秉章自订年谱》讲述了咸丰三年(1853年)识用湘军将领王鑫的一件事。

王鑫是早期的湘中骁将(后战死),曾率勇一营与太平军战,败归,对正在以侍郎衔招募团练的曾国藩说:我如能招兵三千,便可以扫尽太平军。曾国藩写信把他推让给了湖南巡抚骆秉章。

骆秉章派遣吴坤修随王鑫回乡招勇。几天后,吴坤修回见骆秉章,说:“王朴山(即王鑫)回乡招勇,出入鸣锣摆执事,乡人为侧目。其人如此,实不可用。”骆秉章说:“伊得保举同知,初回家乡,不过荣耀之意,我粤新科举人回乡,亦是如此,似不足怪。”第二天,吴坤修又说:王鑫招兵尽是土匪,骚扰百姓。骆秉章问:你和他有交情,为何不劝他?吴坤修说:他凡事不听我。骆说:因此你背后说他?吴坤修被骆秉章呛了这么一句,便去衡州告诉曾国藩。两个星期后,湖广总督吴文熔写信骆秉章:王鑫军靠不住,不必去省城。不久后,吴文熔在太平军的进攻中,战死于堵城(有说黄州)。骆秉章叹息说:假如王鑫率勇去了省城,吴文熔便可以不死,“利口覆邦家”。他很有点指责曾国藩听信吴坤修的意思。

在听说骆秉章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入督四川消息后,左宗棠在一封致朋友的信中说:“龠门(即骆秉章)先生之抚吾湘,前后十载,德政既不胜书,武节亦非其短。……其靖未形之乱,不动声色而措湖湘如磐石之安,可谓明治体而识政要,非近世才臣所能及也。……宗棠以桑梓故勉佐帷筹,形影相共,唯我知公,亦唯公知我。”大有为骆秉章离开湖南鸣不平的意思。

骆秉章在同治六年(1867年)老殁于四川总督任上。死前他自写挽联:“十载忝清班,由翰詹科道而转京卿,奉使遍齐州汴州吴州,回首宦途如梦幻;廿年膺外任,历鄂黔滇湘以莅巴蜀,督师平李逆石逆蔡逆,殚心戎务识时艰。”

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对骆秉章评价不高。他借用丁宝桢的话笑其挽联“此履历也!”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这种履历式的挽联,恰恰是作者看淡世态利禄的表现,与“如梦幻”语境相合,也是作者生前不追求功名的缩写。看问题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据说骆秉章在四川死时,仅遗“布帐一,银百两,破笥二而已。家无田屋处子孙。”有人说他一生无所建树,有人却说他为官清廉。世人的嘴巴,真是百味杂生。姚永朴说:“公薨于蜀,民罢市缟素,丧车所过,哀音相属,至有以‘如丧考妣’四字榜于门者。”不知何为真何为假?

是什么把一个人真实的一生稀释成若是若非的梦幻?在封建官僚政治的史笔中,任何官员的清廉、功绩,尤其是民政,都成了朦胧山村中一道虚渺的炊烟。皇朝政权,只要能在动荡中得以获取,其他真的可以不屑一顾?

清著名将领骆秉章简介 骆秉章是怎么死的?


  骆秉章是晚清时期著名将领,广东花县人,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并称“晚清八大名臣”。骆秉章生于公元1793年,去世于公元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谥号文忠。

  乾隆五十八年,广东花县的一户人家喜得麟儿,这个刚刚降生的孩子就是骆秉章。骆秉章自幼勤奋好学,希望能科举取仕,光耀门楣。道光十二年,读了三十多年书的骆秉章终于中六十名进士,殿试二甲二十七名,朝考入选,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

  骆秉章办事严谨清正,是不可多得的实干家,因此极受朝廷信任。道光二十年的时候,清正公平的他,被道光帝下命彻查吏部银库事宜。他上任以后,立刻着手调查,清查陋规,使吏部官风为之一清。

  骆秉章照章办事,要求又极为严格,有他在,官员们都不能再徇私枉法了,大家便商量着要找个机会将其弄走。一干人等查了半天,硬是没有发现他的一丁点疏漏,此事只得不了了之。当时穆彰阿因此事极为器重他,想要他再在吏部任职三年,认为他在对国库大大有益。骆秉章则说:“我留在此地一年那些官员就已经非常难做了,如果让我再留三年,恐怕那些官员们一个都不能活了!”可见其为官之严。此后骆秉章历任给事中、鸿胪寺少卿、奉天府丞兼学政等职。

  官员贪污受贿古来常有,更何况吏部的官员还守着国库这么一个钱袋子。他们天天看着国库里堆积的金银,如何不眼馋,有一个人开始利用私权贪污银两,自然会引起后面人的接连而上。一来一往,国库亏空自然越来越多。道光二十三年,国库亏空九百多万两的事宜被揭发。皇帝整日日理万机,没空管理国库到底还有多少银子,所以才会派人稽查。正好此前稽查的官员就是骆秉章,此事出了事,如何不怪罪他。骆秉章因失察之罪被罢职,仍罚赔库款一万八千二百两赔罪。

  虽然因为国库亏空,骆秉章受了惩罚,但也正式进入皇帝眼中。召见时对他说:“你这一年年查库办得很好,不只是朕一人知道,而是人人皆知。如今有了此案你的名字将会更出名,如果没有这个案件,朕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你好好读书,认真做官,将来好好为国家办事。”所以特旨以庶子的身份留用。

  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任为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势如破竹。咸丰二年,太平军攻入湖南,因为防守不力,骆秉章被革职留任。后以守长沙有功而复职,并为清廷所倚重。此后在咸丰、道光两朝,历任湖北巡抚、湖南巡抚、四川总督。

  同治元年,骆秉章派重兵防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被包围的石达开部,派人送来书信,请求议和谈判。骆秉章表面答应,等石达开前来之后,立刻将石达开俘虏,后将其押解至成都凌迟处死。注意是凌迟处死,方法极为残暴,因此在后世因此名声受损。不过清王朝当时却极为赞成他的功绩,授其太子太保衔。

  同治六年,骆秉章因病死于任上。终年74岁。清政府赠太子太傅,入祀良祠,给谥号文忠。他生前尽管远离京都,但上位者决策,仍然需要听取他的意见。如今身死,清朝错失一员能臣。

相关参考

骆秉章是怎么死的? 清著名将领骆秉章简介

骆秉章是晚清时期著名将领,广东花县人,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并称“晚清八大名臣”。骆秉章生于公元1793年,去世于公元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谥号文忠。乾隆五十八年,广东花县的一户人家喜得麟...

骆秉章是怎么死的? 清著名将领骆秉章简介

骆秉章是晚清时期著名将领,广东花县人,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并称“晚清八大名臣”。骆秉章生于公元1793年,去世于公元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谥号文忠。乾隆五十八年,广东花县的一户人家喜得麟...

清著名将领骆秉章生平简介,骆秉章是怎么死的

骆秉章是晚清时期著名将领,广东花县人,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并称晚清八大名臣。骆秉章生于公元1793年,去世于公元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谥号文忠。乾隆五十八年,广东花县的一户人家

骆秉章生平简介

骆秉章(1793~1867年),原名俊,字吁门,号儒斋。生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原籍广东花县,在祖父骆国佑时迁至佛山,定居东华里。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骆秉章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翌

晚清八大名臣骆秉章简介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俊,以字行,改字籥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 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

骆秉章有何作为? 太平天国的“另一个克星”骆秉章

...的命运遭际,都牵涉到一个历史人物——他就是清季名臣骆秉章。因而有了以下的文字:骆秉章,一个四十岁才求取功名的儒生,一个以文治武功成为清季戴双眼孔雀花翎,位极人臣的干吏;一个湘淮军之外,对太平天国威胁最...

太平天国的“另一个克星”骆秉章 骆秉章有何作为

河北电视台热播的历史正剧《豪门金枝》,其历史背景正好是太平天国为祸时的清季,地点是川南盐井的产地自贡(富井)。人物的传奇经历,一代儒商式的盐商的命运遭际,都牵涉到一个历史人物—&a

清朝末年大将骆秉章的故事

清朝末年,国家危难,危机重重。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时局,在清朝前中期受到严重钳制的汉族官员,在这时候开始突显出来。在这个时期,汉族官员英雄辈出,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本文的主人公骆秉章,便是那许多

揭秘骆秉章为何篡改擒拿石达开的过程?

...众,准备横渡大渡河,直取成都。当时在四川督办军务的骆秉章,集合川军、湘军、土司部众,早早在大渡河对岸等候,当石达开部众划船渡河到一半的时候,迅速以火枪环击,全歼石达开部。不仅仅是埋伏,随后他又调兵,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