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澧生平简介
Posted 学海
篇首语: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陈澧生平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陈澧生平简介
陈澧(1810-1882),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著述达120余种,著《东塾读书记》、《弧三角平视法》等,修《番禺县志》和《香山县志》,是清代著名学者,人称东塾先生。《清史稿》有传。工诗词,人评其词“文而又儒,粹然大师”,其诗“能于纸上跃起”,岭南诗若以学者论,自“白沙之后,当以东塾为最”。
人物年谱
道光三年(1823),应童子试。
道光六年(1826)考取县学生员。第二年恩科第一,同时诸名士皆出其下。时与顺德县卢同伯、南海县桂文耀、同邑杨荣绪有“四俊”②之称。
道光十一年(1831),举优行贡生。十二年(1832)中举人。此后自道光十三年至咸丰二年(1833~1852)先后六应会试,均名落孙山。
道光十四年(1834),澧入著名学者阮元督粤时创设的“学海堂”为专课生。
道光二十年十月(1840年11月),澧被聘为“学海堂”学长,达27年之久,培养出不少高才生,当时学者称为“东塾学派”。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1849年2月),大挑二等,澧被选授广东河源县学训导。三十年十一月至咸丰元年元月(1850年12月至1851年2月),到任两月,告病而归。咸丰六年(1856),他被挑选知县,到班不愿出仕,请京官职衔,得国子监学录。
咸丰六年六月(1856年7月),撰成《汉儒通义》七卷。
咸丰八年十月(1858年11月)撰成《声律通考》十卷,这是一部关于中国音乐史的专著。
同治六年(1867),广东官运使方子箴与中丞蒋香泉,将越秀山西偏之“长春仙馆”改建为“菊坡精舍”(书院),聘请陈澧担任该校山长,澧辞再三,乃敬从。
光绪八年正月二十二日(1882年3月11日),陈澧因病去世,享年73岁。
岭南学者,白沙之后,东塾为最
失败的考试者19年屡试不中
光绪八年正月二十二日(1882年3月11日),陈澧因病去世,享年73岁。
人物生平
陈澧祖籍江苏江宁(今南京),在他的祖父时代,一家人迁移到广东,但由于父亲的广东户籍没有办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后来通过捐钱买得一个知县。
1810年,陈澧出生在广州城木排头。7岁开始到私塾读书,学习论语、唐诗等。他自幼聪敏。9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写诗作文。10岁父亲去世,始读家藏《通鉴》,“日课一卷,一年而毕”。
在以后的十多年里,先后在广州的羊城书院、粤秀书院、粤华书院和学海堂等处读书。学的大多是应付科举考试的古文经典及词章训诂等著作。
1823年,14岁的陈澧开始走上漫长的科举考试的道路。17岁考取秀才,又继续考了几次乡试,到23岁的时候中了第18名举人。此后,从24岁起,陈澧多次赴京参加会试考进士,历经19年之久,耗费了他的不少精力,始终未能考取。
陈澧从多年科举仕途的激荡生涯中深切体会到科举制的弊害,因此,他不再徘徊于科场,决定选择著书立说和培养人才的道路。
陈澧在青年的时候当过家庭教师,中年至晚年先后在广州的学海堂和菊坡精舍讲学,他从中年时起便担任学海堂的学长。学海堂位于越秀山上,是1824年由两广总督阮元创办的。陈澧青年时期曾在这里读书,参加过由阮元主持的考试,学业优秀,是学海堂的高才生。学海堂设学长多人,聘请德才兼备的学者或高才生担任,负责教学和指导学生研究学问,并编选师生所作文章,刊印成《学海堂集》。陈澧在31岁的时候被聘为学长,直到1867年,长达27年之久。
历史评价
文理兼通的“四俊”之一
陈澧博学多才,对天文、地理、历史、数学、诗文、乐律、文字学、书法均有造诣,与卢同柏、桂文耀、杨荣绪被誉为“四俊”。
陈澧先后向张维屏学诗、向侯康学史、向梁汉鹏学数学。25岁起他转到以经史等为主的学术研究,迭出成果,声名遂著。广东巡抚郭富焘曾说:“到广东只有会晤过陈澧的,便不枉此行了。”
陈澧以9年时间著述最具经学思想的《汉儒通义》。他集汉代义理之说,论证了汉学与宋学门户之见毫无依据;提出不能以训话(即汉学)和义理(即宋学)来衡量学术上的分野;主张打破门户之见,互为补充,各取所长。他还考证出《后汉书》作者范晔谋反被处死是一起冤案,以丰富的史实写了《申范》一书为其平反,在史学中独树一帜。他研究了《水经注》,著《水经注西南诸水考》,纠正其在温水、浪水、若水、淹水、沫水、青衣水、叶榆水、存水等水系地理状况的说误。他考证了我国最早的历法汉代“三统历”,著《三统术详说》。
《汉儒通义》快成书时,陈澧投入了《学思录》的著述。《学思录》略仿顾炎武《日知录》形式,但更扩展为对经、史、子、文字学等作全面和系统的考证和论述。该书每章都作史料搜集、前人议论和自己考订、阐述、论辩,均能独立成为评传、史论或学术史是陈渔学术研究的崭新开拓。
1865年,应两广总督瑞麟、广东巡抚郭富焘之聘,与学生赵婴齐测绘广东省全图。他们搜集大量资料和数据,绘制成《广东图》20卷及资料详尽的《广东图说》90卷,在当时处绘图学的领先地位。
人物历史
极尽潇洒学海堂
陈澧学习育人的地方学海堂也在民国时期惨遭拆毁,但所幸还有一张老照片保存下来,依稀可以看到当时学堂的全貌。
这张老照片是广东省民族文化研究会的崔志民在一本民国六年出版的“中国风景画”影集上发现的。可以清晰看到依越秀山而建、南起百步梯东梯的一系列建筑物。据崔志民介绍,山上的建筑物主体依稀可见“堂为三楹,前为平台,瞻望狮洋景象,甚为雄阔”,与《学海堂志》里记载的“堂中远眺,海门可见,堂阶南出循西而下行”特征十分吻合。崔志民指出,照片上百步梯东梯一侧下方另外一系列的建筑物据推测为应元书院,对照《应元书院志略》上手绘的示意图,照片上学海堂与示意图上的位置也惊人地一致。
崔志民认为,自己曾经多次实地考察,虽然“学海堂”的建筑物已经无迹可寻,但越秀山上百步梯西侧新建的凉亭、西侧凉亭之前的空地等几处平地的位置相当对称,有建设过大型建筑物的迹象。观音山老照片的发现,使他更加肯定自己的推测:“学海堂”的主体建筑位置在现在的“孙中山读书治事处”。
据史书记载,该学堂“其地梅花夹路,修竹绕廊。中建厅事三楹,后有小亭邃室,高依翠岫,平抱珠江,极潇洒之致。
专家评价
著作比雕塑更重要
陈澧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考试和学习,前半生先是学习后考试,考试失败之后又继续学习,经历比较简单,所以与他有关的故事、传说几乎没有,再加上他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他的故居也没有被重视和保护,但他留下来的著作浩如烟海,这些精神财富远比一尊雕塑、几座房子流传得更久远。
生平不欲为文章
陈澧谦称“生平不欲为文章”,但陈澧一生,读书数十年,著书数百卷。献身教育,学问淹通,著述专精。尤以《切韵》、《声律》、《水道》诸书,学者服其精博。毕生读书所得,荟萃于《东塾读书记》中,破汉、宋门户之见,集晚清学术之大成。
人物轶事
陈澧东塾藏书,四部悉备,无不有批评点校,所书评语,或朱或墨,皆庄重不苟。至民国,东塾遗书中的稿本及评校本多为时任广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徐信符先生的南州书楼所得。徐信符先生记载“观其(陈澧)手稿,又可知其治学方法,凡阅一书,继分某章、某句、某字,连缀为一,然后下以己见,评其得失,如司法官搜集证据,然后据以定案”。此方法上承司马光之治《通鉴》,下启陈垣先生之治历史,实是一脉。
诗文记忆
《菊坡精舍全集》卷十六中有:浴日亭观日出歌、六榕寺浮图、南海神庙鼓歌等古迹的描述,卷二十中有关于广州每年一度的年宵花市的首次记载:“双门(今广州北京路财厅前一带)花市走幢幢,满插箩筐大树侬。道是鼎湖山上采,一苞九个倒悬钟”,反映当时年宵花市的热闹景象。图为今天北京路的繁华景象。
齐天乐十八滩舟中夜雨
倦游谙尽江湖味,孤篷又眠秋雨。碎点飘镫,繁声落枕,乡梦更无寻处。幽蛩不语,只断苇荒芦,乱垂烟渚。一夜潇潇,恼人最是绕堤树。
清吟此时正苦。渐寒生竹簟,秋意如许。古驿疏更,危滩急溜,并作天涯离绪。归期又误。望庾岭模糊,湿云无数。镜里明朝,定添霜几缕。
文化生涯
陈澧一生读书所得,荟萃于《东塾读书记》。自群经、小学、诸子、郑学、朱子类各为卷,惟论历代史事者,仅成三国、西汉两卷,其余有目无书,原拟撰二十五卷,实得十六卷。以涉及群经者为最详,所论皆各书宏纲大旨、要义精言,融会贯串,有本有末,凝聚了他的哲学、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对研究陈澧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
社会评价
综观陈澧一生,读书数十年,著书数百卷。献身教育,学问淹通,著述专精。尤以《切韵》、《声律》、《水道》诸书,学者服其精博。毕生读书所得,荟萃于《东塾读书记》中,破汉、宋门户之见,集晚清学术之大成,不愧为晚清的经学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其遗著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主要著述开创东塾学派
学海堂开粤东学术之风,而菊坡精舍则再进一步凝成东塾学派。菊坡精舍是继学海堂之后广东汉学的第二个重要基地。
同治六年(1867),广东巡抚蒋益澧、盐运使方浚颐拨款在越秀山建筑菊坡精舍,聘陈澧为山长。菊坡精舍距学海堂不远,陈澧此时仍兼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办学宗旨与学海堂无异,但不同的是,学海堂有八位学长,没有正规的讲课授业,而菊坡精舍只一名山长,其考课数量增加,加强了对学生学业的督促,陈澧显然是要借这方舞台施展自己的教育才华。
陈澧在菊坡精舍讲学,以学术为重,而并不急于科学功名,他对科举提出批评改良意见,对八股制艺尤其不满。首批听讲的学生约50人,都是各州县选拔的高才生及粤秀、越华、闺羊城三书院的肄业生。他著有《与菊坡精舍门人论学》,即是向学生传授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治学方法。晚清学风浮躁,很多学者难以静下心来通读一部经书,陈澧主张“人通一经之学”,每个学生专治一经,从章句开始,积久必成学业。
陈澧认为政事由于人才,人才由于学术,主张建立完善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他任菊坡精舍山长15年,培养成材的学生很多,“士人出其门者,率知束身修行,成就甚众”。我们可以略举数例:文廷式,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于式枚,曾任礼部侍郎、邮传部侍郎、学部侍郎、国史馆副总裁;梁鼎芬,曾任翰林院编修、湖北按察使;汪兆镛,曾任学海堂学长;谭宗浚,曾任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
陈澧还主持编印《菊坡精舍集》,汇集菊坡精舍学子优秀课卷,以嘉惠后学。
理性对待西方科技
陈澧生活在晚清乱世,西学东渐,西人东进,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陈澧饱受学术失守、战乱流离之苦。而作为经世致用的学者,他并没有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现实。陈澧也是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一份子。
魏源《海国图志》问世不久,陈澧即作《书〈海国图志〉后呈张南山先生》,指呈其得失,与张维屏共同探讨。学者朱维铮认为:陈澧“是岭南学者中最早对林则徐外交政策持批评态度的,也是最早对魏源《海国图志》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他认为魏源著作中“最可议者莫如《议攻》篇‘以夷攻夷’之说也”,指出这种策略建立在对夷情不明基础上,实行起来有害无益。
道光二十七年(1847)魏源来粤,陈澧与其相晤,详加探讨。陈澧曾回忆:“后数年,魏君来粤。余以此书所说质之。魏君大悦,遂定交焉,并屡改《海国图志》之书。其虚心受言,殊不可及也!”
陈澧虽然视钟表、呢绒、鼻烟等为祸国殃民的“奇巧玩物”,但他总体上并不排斥西方的科技,并不反对中国人出使西洋,学习西方文化,他还固执地认为西方文化源于中国。我们今天看来,陈澧的一些观点自相矛盾,滑稽可笑,但在当时他已算开明一派。
同治四年(1865),陈澧应两广总督瑞麟、广东巡抚郭松焘之聘,与学生赵婴齐测绘广东省全图。他们搜集大量资料和数据,绘制成《广东图》20卷及资料详尽的《广东图说》90卷,这对了解省情、研究地域文化颇有益处。[1]
历史人物 雷锋简介和生平事迹,雷锋简介和生平事迹
雷锋简介和生平事迹:
雷锋人物简介
雷锋同志,湖南人 , 1940年出生。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雷锋原名雷正兴,中国湖南人。他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gcd。他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年仅22岁。因雷锋热于助人事,所以雷锋二字已在中国内地经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习大大主席指出,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雷锋模范事迹
雷锋的一生只经历过21个花开的季节,可是他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却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之题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先后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号召。
习大大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雷锋受到高层的题词
90年代前
1963年3月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在学习雷锋专辑中刊登了毛泽东、周恩来的题词,董必武、郭沫若、罗瑞卿、谢觉哉等写的诗和文章。[12]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林彪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陈云题词:“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向他学习。”
关于雷锋的名言警句
雷锋的名言名句大全
雷锋说过的名言
关于雷锋的名言警句大全
关于雷锋的名言警句摘抄
相关参考
成吉思汗生平简介,本站网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
雷锋简介和生平事迹: 雷锋人物简介 雷锋同志,湖南人,1940年出生。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
蔡璐(1945年-2015年6月19日),江苏常熟人,196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73年进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任作曲;于1
蔡璐(1945年-2015年6月19日),江苏常熟人,196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73年进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任作曲;于1
李渊的生平简介?唐高祖李渊(566—635)在位:(618-626)相关事件:均田制李渊起事玄武门之变相关人物:李世民李密李建成隋文帝生平简介李渊,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
曾国藩生平简介:曾国藩,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今天小编给大家简介下曾国藩生平简介。
比干生平简介:比干,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也是林氏的太始祖。比干生平简介。 比干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
阿斗是谁生的?阿斗生平简介 阿斗是刘备的儿子,也是蜀汉的第二代君主,刘备的儿子阿斗是赵云在长坂坡拼命救下来的,所以阿斗也非常器重赵云,那么阿斗是谁生的?阿斗生平简介,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武丁简介武丁的生平事迹 武丁是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也是商朝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下面就跟随中国小编一起去了解下武丁的简介。 武丁简介
韩信> 中文名称:韩信> 性 别:男> 所属年代:秦代> 生卒年:?~公元前196> 相关事件:楚汉战争> 相关人物:刘邦张良萧何> 生平简介> 韩信(?~前196),秦汉之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