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百姓不能穿绸缎
Posted 百姓
篇首语: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朝百姓不能穿绸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寧可試人棺,莫穿他人鞋”,寧可試棺材也不能試鞋,什麼道理
秦朝百姓不能穿绸缎
秦朝百姓不能穿绸缎
文/饶少平
2013年1月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中,叔孙通有一句台词:“现在的老百姓啊,生活好得很,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
叔孙通,薛县(今山东滕县东南)人。初为秦博士。秦末,先为项羽部属,后归刘邦,任博士。汉朝建立后,与儒生共立朝仪。因博学升太子太傅。历史上的叔孙通能说出老百姓穿绫罗绸缎的话来吗?不能,因为秦朝百姓不能衣丝。
百姓在西周时期是贵族的总称。《诗经·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为尔德。”东汉经学家郑玄笺:“百姓,百官族姓也。”群黎指万民,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老百姓。战国以后,百姓的词义发生变化,才用作平民的通称。战国末,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建立秦朝。这时的百姓自然是指平民。
秦朝时,老百姓能穿什么材料做的衣服,能否戴帽子,都有严格的规定。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战火的原因,我们现在看不到秦朝的相关典籍。但是,汉朝的典章制度是沿袭秦朝的,观汉制可知秦制。《后汉书·礼仪志下》明确规定:“佐史以下,布衣冠帻(音zé则)。”佐史是秦汉时期地方官府中书佐和曹史一类小吏的通称。布衣指布做的衣服。帻是古代包扎发髻的头巾。佐史以下的人,即百姓,只能穿布衣,裹头巾,不能戴帽子。汉朝蔡邕《独断》下:“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因此,古人常常用冠和巾(即帻)来区别士和庶人。东汉刘熙所撰《释名·释首饰》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表示其已经成人。加冠后,士有资格戴帽子,庶人只能用头巾包扎发髻。可见老百姓在穿衣戴帽方面的地位之低下。
老百姓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穿丝制衣服,但是衣丝者必须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西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曰:“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衣麻枲(音xǐ洗。即麻。这里指用麻织的布所做的衣服)而已,故命曰布衣。”桓宽的这段话不但告诉我们,在汉朝以前,老百姓不活到七老八十,是不能穿绫罗绸缎的,而且告诉我们,在古代,平民为何被称作布衣。
“寧可試人棺,莫穿他人鞋”,寧可試棺材也不能試鞋,什麼道理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得不對古人的智慧由衷地感到敬佩,畢竟在那樣的年代,想要讀書簡直就是癡人說夢,絕大多數的百姓可能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卻總結出了許多富含深刻道理的俗語。雖然這些俗語並沒有用華麗的詞藻去修飾,可是其中所暗含的深意卻至今仍舊讓我們受惠,而這些俗語也成爲了我國歷史文化中的一部分,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由衷地感到驕傲與自豪。
俗語大多都是來自於民間,有一些是人們對於生活經驗的總結,也有一些是人們對於爲人處世的一些看法,還有一些則蘊含着四季變化的規律。一般來說,俗語都是比較通俗易懂的,但是有一些俗語,我們往往也會摸不着頭腦,就比如說今天要爲大家分享的這句:“寧可試人棺,莫穿他人鞋”,這到底適是何含義?爲什麼寧可試別人的棺材,也不能穿別人的鞋子?
這句俗語的意思真的是非常好理解,但卻是讓人非常的疑惑,畢竟棺材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這在很多人心中都是不吉利的象徵,是人去世之後才會用的,而鞋子是我們平日都會穿的一種行走工具,那怎麼穿別人的鞋要比躺別人的棺材還要嚴重呢?如果想要瞭解這句俗語的含義,其實還要先瞭解古代之時的風俗人情。
首先可能很多朋友並不知道,其實在古代人的眼中,棺材並不是不吉利的,相反由於“棺”與“官”同音,“材”又與“財”同音,所以其實在他們心中,棺材是象徵着升官發財的,是大吉利!現如今人們用不到棺材了,但是在過去,人要下葬是必須要有棺材的,很多老人在自己還活着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找人定製棺材了,當然了,也有一些是去買的現成的。
人們將棺材買回之後,如果街坊鄰居看到了可能還想要提出進去試一試,合適的話,那自己也照着這個直接買,如果不合適的話,到時候再稍加修改。在買棺材人的心中覺得,如果有人願意試自己的棺材,那麼說明自己的棺材還不錯,這是讓人感到驕傲的。而且據說在古代之時,有一些打算去參加科子的學子還專門願意去替人試棺材,爲的就是圖一個好的兆頭。
那麼爲何鞋子就不可以試?大家要知道,鞋子是自己的貼身之物,是我們每個人的必備品,如果去試別人的鞋子,因爲尺碼不合適,將別人的鞋子給試壞了,這換成誰也是絕對不會高興的。另一方面在古人心中別人穿過的鞋子,那就是“破鞋”,這也不太好,所以人們都是比較忌諱的。而且誰能知道對方的腳上有沒有腳氣呢?如果無意中將腳氣傳染給了別人或傳染給了自己,這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不好的。
所以說老祖宗傳下來的俗語真的是句句都有理,其實小編覺得這句俗語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有些東西我們可以借,但是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借的,自己一定要把握好分寸,這樣也免得大家尷尬,你們覺得呢?
相关参考
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人,或许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剧中除了秦宫里的女人,无论是秦国的大王、大臣还是普通士兵都喜爱穿黑色的衣服。秦国人似乎有着浓厚的黑色情结。秦国人崇尚黑色。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得不對古人的智慧由衷地感到敬佩,畢竟在那樣的年代,想要讀書簡直就是癡人說夢,絕大多數的百姓可能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卻總結出了許多富含深刻道理的俗語。雖
清朝的第八位皇帝是道光帝,他本人非常节俭,而且也想当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他不像其他的皇帝一样,锦衣玉食,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甚至他的节俭都有些过度了。当他还只是皇子的时候,就非常节俭,从
相信大家都很钦佩秦始皇吧,他统一了六国,稳定了他江山。现在很多古装剧都在呈现秦始皇的一生,现在许多历史也都在研究他。大家对他的评判要有两面性。迪就是他的优点,他统一了六国,稳定了江山第二,但是秦始皇也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 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身穿绫罗绸缎。 然而,一登上
蒙古族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即右开斜襟、高领、长袖、肥大、镶边,下摆不开叉的长袍。平时多常穿布料衣服,年节或喜庆日,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他们喜欢用对比度强烈的、鲜艳夺目的红、绿、蓝等颜色。无论男女
朱元璋大概特别看不惯女人们的打扮,居然专门下旨,严格规定女人的发型和衣饰。乐妓不能穿华丽的衣服,只能穿皂色,头上还得戴角冠,这样一来,本来应该花枝招展的乐妓们就想美也美不起来了。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
为何秦始皇穿黑龙袍,其他朝代都是穿黄袍?专家:他们不敢穿文/大农虽然秦朝存在的时间太短暂,但谁都不可否认只有秦始皇配得上「”千古一帝”,还有人记得那块秦朝出土的竹简上面的誓言吗?祖龙棺木秦始皇把誓言刻
为何秦始皇穿黑龙袍,其他朝代都是穿黄袍?专家:他们不敢穿文/大农虽然秦朝存在的时间太短暂,但谁都不可否认只有秦始皇配得上「”千古一帝”,还有人记得那块秦朝出土的竹简上面的誓言吗?祖龙棺木秦始皇把誓言刻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要做的事很多,比如剿灭元朝的残余势力,改善战火摧残的民生,增加财政收入等,但他却花费大量时间,制订出了一系列繁文缛节,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细致入微,可谓空前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