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十面埋伏的经典战例垓下之战

Posted 项羽

篇首语: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运用十面埋伏的经典战例垓下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运用十面埋伏的经典战例垓下之战

2、历史军事 彭城之战项羽以少胜多,为什么垓下之战项羽却做不到了?

运用十面埋伏的经典战例垓下之战

楚汉之际十面埋伏阵 > 十面埋伏阵即诱敌进入指定场景,通过刺杀、下毒、陷阱等多种手段使敌人身心疲惫,在敌人最脆弱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十面埋伏阵法无固定模式,随时随地都可运用,一般都借助于山谷等有利地形,依据“地利、人和、天时”的原则来巧妙布阵。 > > 十面埋伏阵,就是四面八方广布伏兵的意思,表现出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入此阵者,如入 天罗地网,回天乏力,常常军心涣散,难逃败局。垓下之战是运用十面埋伏的经典战例。 > > 十面埋伏阵是楚汉之际的 韩信发明的。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为淮阴侯。 > >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我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 > 在垓下之战中,汉军统帅韩信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了楚军,迫使 项羽自刎乌江。 > > 公元前203年9月,项羽拔营东归,向彭城回归。10月, 刘邦见围歼项羽的时机已经成熟,便采纳 张良、 陈平的建议,率兵从阳夏出发,同时传令各路诸侯率军西向,在固陵会师。 > > 不久,韩信、彭越、英布诸路兵马先后到达,从成皋到荥阳一路相连数百里,人马跃动,震天动地。 > > 刘邦见诸路兵马如期到来,心中大喜,当下就命韩信为总统帅,全权指挥各路大军;又命 萧何、夏侯婴运输粮草,供应前方。 > > 公元前202年农历十一月,刘邦率兵进入楚地,围攻寿春,又派人诱使驻舒县的楚国大司马周殷叛楚降汉,占领了大片楚地。到了农历十二月,终于把项羽围困在回奔彭城的路上垓下。 > > 当时的情况是,楚军处于绝对劣势。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10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 > > 楚军刚从广武前线上撤下来,未经补给,非常疲惫,且多穿着夏秋季的衣服,寒冷饥饿,士气溃散。还有,楚军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冲破包围圈,也很难在汉军的追击下及时回到己方领土。 > > 相比之下,汉军联兵约五六十万,而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五六十万大军被韩信排出了这样一个阵形: > > 韩信亲率30万大军居中,为前锋主力;将军孔熙率军数万为左翼;陈贺率军数万为右翼;刘邦率本部主力尾随韩信军跟进;将军周勃率军断后。 > > 五路汉军布成十面埋伏阵,环环接应,步步为营,有序推进,最后完成了包围圈。 > >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韩信五六十万主力向盘踞于垓下困守的10万楚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 > > 韩信请刘邦守住大营,他亲率3万人马上前挑战。士兵按韩信的命令,冲着楚营高喊:“人心皆背楚,天下已归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 > 项羽一听,气得七窍生烟,率众冲杀出去。两军相接,交战几个回合,韩信且战且走,把项羽引进了包围圈。当韩信以前阵为屏障掩护刘邦军回撤退避的同时,孔熙、陈贺所率的左右两军也自楚军左右两侧进行着迂回机动,逐渐围住了楚军侧翼。 > > 项羽过于猛烈的冲锋,已经明显拉开了军队前后的距离。楚军队形越来越散、越拉越长,已经渐渐失去了紧密的队形和互相之间的配合。楚将虞子期怕中埋伏,打马追上项羽。劝道:“韩信多谋,汉军势众,主公不必急于追杀,待我江东援兵赶到,汉兵粮草空虚,再杀他也不迟。” > > 这时的项羽已经怒不可遏,根本听不进这些话,他狠狠瞪了虞子期一眼,全然不把汉军放在眼里,一直杀奔过去。 > > 汉军中军一退再退,左右两军迂回急进,完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汉军左右军随之投入了对楚军后方的侧翼的进攻,以紧密的阵形两面压来,迅速合围了落在后面的楚军步兵。 > > 项羽气得血往上涌,一心要抓住韩信,率军径直猛追。忽然杀声四起,汉军十面埋伏的伏兵一起杀出,把楚军团团围住。 > > 项羽方知中计,气不能消,身心俱惫,只得奋力杀开一条血路,带领残部退回了垓下大营。 > > 这时,经过几番厮杀的10万楚军,剩下的已不足两三万人,被围垓下,动弹不得! > > 这天夜里,寒风凄凄,忽高忽低,像是怒号,又像是哭泣。随着凄切的风声,四面隐约地传来楚歌,低沉凄怆,如泣如诉:“寒月深冬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披坚执锐兮,孤立山冈……” > > 项羽听了,暗暗吃惊,对身边的爱妃 虞姬说:“莫非汉军已把楚地全占了吗?为什么汉军里有那么多楚人在唱楚歌?” > > 楚军将士也被这歌声引动了思乡之情,无心再战,纷纷逃散,连跟随项羽多年征战的将军们,也暗地里不辞而别,就连项羽的叔父项伯也偷偷离去了。军心大乱,一夜之间,项羽身边只剩下了千余人。 > > 第二天凌晨,项羽突围,几经转战,只身来到乌江边。见前有滔滔江水,后有汉将灌婴率兵紧追不舍,心灰意冷,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便拔剑自刎了。一代英雄,就这样悲剧性地血洒乌江之畔。 > > 至此,历时4年的楚汉战争终于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 >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积极调兵,巧妙布置,多路合围,构成十面埋伏阵。然后,先用歌谣激怒项羽,使项羽误入阵中,再用“四面楚歌”之法,致使项羽的8000名子弟离肠寸断,战斗力荡然无存。 > > 可以说,垓下之战是韩信运用十面埋伏阵法和采用心理战太的成功战例,充分显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 >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大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天下,国家开始安定下来,同进也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 > 而韩信运用十面埋伏阵法,创造了我国古代大规模围歼战的成功战例。 > > 知识点滴 > >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时,有不少将领逃走。 > > 韩信见萧何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不被用,于是也逃走了。萧何听说后,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刘邦知道后很生气,如失左右手。 > > 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说自己去追逃亡的韩信。并说欲争天下,非韩信不行。刘邦本来就不想甘居汉中,志在取得天下。 > > 听萧何这么一说,刘邦决定重用韩信。后来,韩信果然在楚汉战争中打败了项羽,为大汉王朝的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史军事 彭城之战项羽以少胜多,为什么垓下之战项羽却做不到了?

彭城之战与垓下之战,都是发生在秦汉年间,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彭城之战可谓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突出展现了项羽军事方面的才能,令人惊异不已。然而,这样的像神话一样的对战并没有延续下来,他们之家难道最后一战,垓下之战,项羽没能再一次获胜,不仅兵败,而且身亡。那么,又为什么,项羽没有能够获得又一次的胜利呢?

彭城之战与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最大的两次战役,都是以项羽少于对方数倍的兵力参战,可是为什么在彭城之战项羽可以大获全胜,而同样的垓下之战却没能迎来同样的命运呢?

汉元年,田荣公然反楚,仅用了三个月就将项王建立的分封体制打乱,楚国震动,项羽大怒起而伐之。汉二年刘邦联合诸侯共同攻打楚国,刘邦命韩信继续留在废丘围困章邯,萧何则呆在首都栎阳处理政务。

刘邦亲自挂帅,以汉军为核心统领将近六十万军队前往楚国首都彭城。刘邦兵分三路,分别是北路的曹参,樊哙,灌婴等汉军部队作为主力。中路军由汉王亲自指挥,张良为督军。南路军由王陵,王吸等将领由南阳郡北上再与刘邦会合。四月底,三路军会合,在刘邦的号令下,一举攻下彭城,入驻彭城后的军队,日日大摆宴堂,高歌伴舞,饮酒作乐。

项羽听到消息后非常震惊,一面令诸将继续攻打田横,造成假象。另一面自己集结三万精兵,悄悄迁回彭城西部,切断汉军退路。还在醉生梦死中的刘邦面对项羽的突然袭击仓促应战,不久联军大败,军心涣散,四处逃窜。趁胜追击的项羽将汉军逼入泗水北岸,斩杀汉军近十万人,刘邦更是狼狈逃亡下邑。

垓下之战发生在汉五年,经过大小战役的刘,项两军都已疲惫不堪,经过五年的消耗,项羽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同盟国,情况很是不利。自彭城之战后,刘邦一直不和项羽正面交锋,而是采用固守和骚扰的方式消耗楚军,撤退中的项羽选择了垓下平原,两军对峙。刘邦甘愿退居二线,韩信亲自摆兵布阵。首战韩信假装失利诱敌深入,项羽军紧追不舍,不料被三十万汉军团团围住,前后夹击。此时项羽军军阵大乱,无法做出有组织的抵抗,几乎全军覆灭,十万楚军,战死八万,可见当时战况之惨烈,楚汉相争告一段落。

从阵型上来说,在彭城之战中,项羽虽然只有三万军队,但全部都是楚国的精锐部队,作战多年在团队配合上非常的有默契。而刘邦军徒有六十万,但都是联军,彼此的默契度没有那么高,并无保持合适的队形,一击即散。

从综合实力上来说,彭城之战后汉军虽然失败,但并没有灭亡。反而夺得了关中及关东等重要战区,完成了在人力,物力和领土上的数倍扩张。反观项羽,虽然取得了短暂的胜利,却损失惨重,不仅大部分的领地被攻占,也失去了主宰天下的霸权统治。被动的陷入长期的消耗战中。

最后一点垓下之战中汉军的核心指挥人物是韩信,六十万军队,在刘邦手里可能会变成混乱的劣势,但在韩信的手里,则是多多益善的优势,不得不说韩信在军事谋略方面堪称是用兵奇才。种种现象表明项羽所擅长的以少胜多的攻击方式再也不奏效了。

相关参考

杨修、杨坚的祖先,因砍掉项羽一条腿封侯,家族从此走上开挂模式

垓下之战中,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在四面楚歌之中退到乌江,身边仅余28人。面对汉军的追击,项羽爆发出最后,也是最强的战斗力。他策马杀人汉军之中,手杀数百人,最终精疲力尽地退到了乌江边。当时刘邦有

三国著名火攻战

常言道,水火无情,军事家将之运用到作战中,常常会对战争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国演义》中,火攻战例很多,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而诸葛亮更是将火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TOP1赤壁之战曹操

垓下之战是哪个朝代的?垓下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垓下之战是什么?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垓下之战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

垓下之战是哪个朝代的?垓下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垓下之战是什么?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垓下之战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

垓下之战最终哪一方战败 垓下之战过程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多地区。...

项羽乌江自刎

项羽乌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āi)。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

垓下之战形势如何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项羽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根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垓下大会战前的态势是:楚军,约十万,汉军,有三十万。汉军三十万由韩信统领。其阵势的排列是:韩信自当正面,将军孔熙居左,将军

56 霸王乌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āi)。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

垓下之战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

寒门勇士的路,为何越走越窄

现在说吕布,民间都觉得他基本是三国第一猛将。许多漫画或游戏,都爱将吕布往项羽方面靠,俨然吕布是项羽再世,恨不能把吕布兵困下邳城白门楼,夸成项羽垓下遭遇十面埋伏。总之,纵横天下、怀抱美人、众叛亲离、孤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