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匈奴,收复赵国故地

Posted 单于

篇首语: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驱逐匈奴,收复赵国故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驱逐匈奴,收复赵国故地

2、汉朝历史 战神卫青驱逐匈奴七战七胜

驱逐匈奴,收复赵国故地

  一、匈奴乃秦国边防之患 >   “匈奴”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秦本纪》:“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也就是公元前318年,公 孙衍组织的五国攻秦。匈奴骑马善射,战斗力强,但没有完备的军事组织,虽然能对中国构成威胁,尚不能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入侵。而中原各国正在忙于混战,也无 心理会匈奴,秦、赵、燕 三国都修筑边墙(后来才叫长城),向北及西北(月氏、匈奴、东胡)做保守防御。 > >   从战国中期开始,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匈奴各部由零散而聚集,逐渐成为中国北方劲敌。他们是在中国忙于内战时候强大起来的。 > >   赵国最先感受其压力。因为有赵武灵王和 李牧,匈奴才不敢过分南下。 > >   在 秦始皇扫荡六国之时,匈奴部落也出现了一位英雄,名字叫头曼单于(单于的意思是像天一样广大的首领)。他率先统一匈奴各部,使匈奴成为与东胡、月氏齐名的草原民族。 > >   从秦始皇十一年第一次伐赵算起,到秦始皇三十三年蒙恬出兵击匈奴止,在这22年里,头曼单于领导匈奴各部恢复至李牧之前的水平,骑兵不少于20万。蒙恬打败头曼单于,匈奴再次退到阴山以北(赵武灵王第一次,李牧第二次,蒙恬第三次, 汉武帝则取得更为巨大的成功)。 > >   趁着敌人内乱,抓紧时间发展自己,只有高明的生存专家才能捕捉到这种良机。这就要求领导者深刻洞察形势变化,为众人指明方向。 > >    赵武灵王向草原民族学习胡服骑射,向西、向北发展,设置云中郡、雁门郡、代郡,实际控有河套地区。秦国日益攻伐三晋,由蚕食而为鲸吞,秦、赵无暇顾及边 备,匈奴开始越过阴山,止于黄河北岸。到秦国吞并赵国,全力攻取魏、燕、楚、齐四国时,边备趋于空虚。匈奴大胆渡过黄河,势力已达鄂尔多斯高原,还时常劫 掠秦国边地。 > >   秦始皇统一中国,咸阳正北设上郡、北地郡,而真正能控制的地区,大概是今日陕西榆林往北的一些地方。再往北的毛乌素沙地 至黄河南岸的广大区域,只是在名义上属于秦国版图。更经常的时候,它是匈奴的游牧区和劫掠区,或者可以叫做两国的中间地带。而靠近黄河西北拐弯处的大片土 地,当时叫河南地,是匈奴的实际控制区。这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的“北据河为塞”的实际情况。直到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略取河南地之后,“北据 河为塞”的边疆规划才成为事实。 > >   这块中间地带的最南端距咸阳四五百公里,中间隔着陕北高原,基本上没有险峻隘口。以匈奴骑兵的脚程,不过十天,可以抵达城下,严重威胁咸阳及关中的安全。赵武灵王当年设想的直袭咸阳的大谋略,也在这个方向上。此时的匈奴,比起李牧时国力已经恢复,是中国最强劲的对手。 > >   关中乃国家根本,竟然被匈奴威胁。如何巩固边防,保障帝国安全,消除悬在咸阳头上的隐患,成了新帝国的重大课题。 > >   二、战争起因 > >   秦始皇十八年(前229年),赵国灭亡,秦始皇去了邯郸,又经太原郡、上郡(在陕西榆林南部)返回咸阳。九年之后,也就是吞并六国的第二年,秦始皇巡视陇西郡、北地郡。这两次行走离边境还远,目的不是为了巡查边防,但多少了解到一些情况,对匈奴有一个认识。 > >   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到碣石(今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境内有碣石山,多数学者相信它就是秦始皇所去的碣石宫)观海,派燕人卢生入海寻找古仙人,然后沿北部边境,经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雁门、云中、上郡返回咸阳。 > >   回来以后,帝国君臣对是否出兵匈奴展开了一场争论。跟秦始皇保持高度一致的 李斯,这回也坚决反对出兵。 > >    就在议而未决时,寻访神仙的卢生回来了。这个人貌似儒生,其实是一个文化骗子,一个方术之士,算不得正宗书生。他找不到神仙,一路盘算着,该如何回来交 差。回到咸阳,听说朝廷在争论匈奴的事,灵机一动,想出一个鬼点子。他编造了一本有关神仙鬼怪的奇书,加人“亡秦者胡也”这句话,进呈给秦始皇。这就是 《史记》写的:“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 > >   国家大事莫过于政权安危,李斯再不敢说话。于是,秦始皇派蒙恬发兵30万,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 >   卢生炮制出“亡秦者胡也”这个谶语,目的是让秦始皇把注意力转移到打击匈奴上去,而不再追究神仙事。卢生的谋略术只能算小巧。 > >    像秦始皇这种发奋作为、自负刚毅的领导人,在对内外形势还保持着高度清醒判断的时候,决不会迟到有人说“亡秦者胡也”,才对匈奴产生警觉,也不会在没有 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派出30万人马去打仗。北击匈奴、开拓边疆是一项壮举,如果真是从一个骗子开始,岂不是在侮辱秦始皇、李斯、蒙恬的伟大智慧?卢生是 一个高明的骗子,他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与谶语的神秘形式,巧妙制造混乱,成功转移了秦始皇的视线。秦始皇一心想着远方,而忽视了眼前,英雄人物大都没能逃过 此劫。 > >   两大帝国在此遭遇,除了战斗,别无选择,这就是蒙恬北击匈奴的起因。卢生绝不是纵火犯,不过是在火种蔓延至油库时恶意地划燃了一根火柴。 > >   三、战斗的经过 > >   蒙恬出身将门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秦国名将。先学狱法、文学,后从武。传说毛笔也是他发明的,堪称文武全才。 > >   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是一名青年将军,攻齐,大破之,有功,拜为内史,专力负责北部边防。秦始皇对北部边患有一个长远考虑,在兼并战争刚刚结束,就赋予蒙恬经营北部边防的使命。再过六年,六国故地基本稳定,秦始皇回转身来,准备收拾匈奴。 > >    黄河是一个“几”字形,顶上一笔横穿河套。黄河南岸、“几”字形内的地域,当时叫河南地,纵横三四百千米,草原辽阔,苍茫无边,适合骑兵长途奔驰,而难 以发挥车战优势。今天的河南地,出榆林而北望,黄沙青草起伏交错,绵延万里;再向北望,沙漠横亘,苍凉悲壮,行人至此,不觉泪下。千里草原不复存在,取而 代之的,是广袤的毛乌素沙地和浩瀚的库布齐沙漠。黄河长卧于此,显得苍老而孤独。 > >   头曼单于率领的匈奴骑兵多在黄河以北活动,河南地的匈奴部落分散而居,形不成战斗力,但他们有精良的骑乘技术,有无数骏马,如何压制其流动性,做彻底之打击,一战即胜,而不是四处追逐,这是对匈奴作战的谋略关键。 > >   蒙恬经营边防六年,对匈奴多有了解,针对河南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东西分进、南北包抄、断敌归路的大规模穿插、流动攻击战术。 > >    秦始皇三十二年初秋,草原变黄,马儿肥壮,蒙恬率主力从今日陕西榆林出发,克服大兵团、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困难,于河套东部由南而北,迅速攻击至黄河岸 边,截断敌人归路。另一部秦军从北地郡和陇西郡出发,由西而东,攻击河套南部。匈奴殊无准备,在南北两路秦军的包抄之下,损失大半,残部由西北渡河而去。 秦军将匈奴部落扫荡净尽,完全收复河南地,在黄河南岸过冬。 > >   来年春夏,秦军再度发起攻击。这一次的谋略目的是把匈奴全部逐出阴山地 区,恢复赵国故地,使匈奴不得越阴山而牧马。蒙恬率主力渡过黄河,先打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阴山山脉横贯内蒙中部,在此中断成谷,望之若阙,故叫高 阙),再占狼山。另一部渡河西进,攻取贺兰山。西北方向的山地都控制在秦军手中,后路安全有了保障,可放手与匈奴决战。 > >   头曼单于一开 始就落了后手,加上各部还没彻底统一,无法快速地大规模集结部队,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匈奴东有东胡,西有月氏,头曼单于迫于蒙恬的压力,东西 又有强敌,只好撤出阴山,向北逃逸,奔回漠南。秦军顺势追击,尽复赵国故地。至此,阴山南北十余年不见匈奴踪迹。《史记》说蒙恬威震匈奴十余年,就是这么 来的。

汉朝历史 战神卫青驱逐匈奴七战七胜

卫青在汉朝时可是也被称为战神过的,很多童鞋可能都不知道吧!汉朝历史上卫青驱逐匈奴可是获得了七战七胜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战神卫青驱逐匈奴七战七胜的故事。

战神卫青驱逐匈奴七战七胜

第一战: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果断地任命卫青为 车骑将军,令其率军迎击匈奴。自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汉武帝这次用兵,分派四路出击。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其中一路由车骑将军卫青率军直出上 谷。卫青首次出征,就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七百多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而归,非 常赏识,加封其为关内侯。

第二战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兵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第三战

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 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卫青立下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第四战

匈奴贵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 从高阙出发,派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率兵从朔方出发,派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袭击匈奴。这次总兵力有十几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 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忽听帐外杀声震 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落荒而逃。汉军大获全胜,收兵回朝。

>

格尔)、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公元前123年2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以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

第六战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大将军卫青麾下,强将济济: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 后将军。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 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喊杀声惊天动地。伊稚斜单于眼看大势已去便突围逃走,卫青发觉后马上 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

第七战

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 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一万九千多人。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 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公元前 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像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

相关参考

汉武帝一生致力于驱逐匈奴,汉武帝死后匈奴怎么样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武帝和匈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强大国力的保障之下,汉武帝决心改变对匈奴一味退让和亲的政策,将被动防御改为主动进攻。

驱逐5千外国人,缴获白银3万两

和田,新疆最南端的一个城市。这里古称于阗,是盛产美玉的地方。2000多年前,秦始皇把和田玉称之为「”昆山之玉”,以后又被称之为于阗玉。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在1883年设置和田直隶州。至此,和田玉的

为何清朝拼了命也要收复蒙古草原

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近代中国版图的形成。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研究了古代中国的国家建构,科普了明帝国对近代中国版图所做的贡献,也用两篇正文分别说明了清帝国是怎样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并将台湾、东北边疆纳入中

蒙恬采用新战法以弩大溃匈奴收复河套,被誉为中国西北最早开发者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公元前221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其实,蒙恬在统一六国的

白登之围,和亲匈奴

  白登被围,巧计脱困>  韩王信出身旧贵族,祖上为战国时期的韩襄王。秦末,汉高祖率军征战于河南,韩王信投奔汉王刘邦。刘邦占领关中后,拜他为太尉,让他率军攻打韩国故地,并在不久后赐封他为韩王。但是,韩

历史上的李牧是谁?李牧破匈奴是什么故事?

...可以分成两阶段进行论述。第一阶段是在赵国的边境抗击匈奴,击退匈奴,第二阶段是抵御秦国。之后因赵王听信谗言李牧惨遭杀害。赵文惠王时期,赵国北方边境的匈奴实力不断壮大,经常到赵国的边境进行抢掠,于是赵王派...

历史上的李牧是谁?李牧破匈奴是什么故事?

...可以分成两阶段进行论述。第一阶段是在赵国的边境抗击匈奴,击退匈奴,第二阶段是抵御秦国。之后因赵王听信谗言李牧惨遭杀害。赵文惠王时期,赵国北方边境的匈奴实力不断壮大,经常到赵国的边境进行抢掠,于是赵王派...

鲜卑国

东汉时期的鲜卑鲜卑,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今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附属于匈奴。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强盛。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立制,组成行军事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

秦朝修筑长城,阻止匈奴南下

  匈奴被驱逐后,如何建设永久性的国防保障,亦即秦始皇巩固边防的谋略,为北击匈奴的后续步骤。修筑长城,移民实边,二者为巩固边防谋略的主要内容,当然还包括修筑直道等配套工程。>  有关秦长城的工程布局,

晋元帝司马睿为什么不支持祖逖北伐?

祖逖北伐,有基础:北人南渡之初,上下同仇敌忾,要求驱逐胡人;有机会:当时北方匈奴与胡羯石氏相争,形势有利于东晋;有成果:北伐八年,连战连捷,收复了几乎全部黄河中下游以南广大地区,迫使石勒“不敢窥兵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