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大秦帝国的第一掘墓人赵高

Posted 太监

篇首语: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7节 大秦帝国的第一掘墓人赵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7节 大秦帝国的第一掘墓人赵高

2、历史人物 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司马迁眼中的赵高是什么样的?

第7节 大秦帝国的第一掘墓人赵高

  “赵高者,诸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   ——《史记·蒙恬列传》 > >   他赵高之所以会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名气,完全是因为他的卑鄙无耻和阴险毒辣。 > >   赵高的所作所为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 指鹿为马”这一颠倒是非黑白的反科学行为,以及对反对势力包括秦国王室的发起的反人类的屠杀行为,可以说赵高是个遗臭万年的小人。 > >   就是这么个小人,直接推动的秦国的灭亡。 > >   要说赵高替秦国掘墓这件事就不能不从赵高小时候说起。 > >   原来赵高非但本来不是太监,也不是个地地道道的贫困子弟,他是赵国王族的一支。 > >   但是赵高一家运气不怎么好,他老爸因为犯了重罪,被赵王给阉了,他老妈也跟着倒霉沦为了人家的佣人。 > >   赵高兄弟几个也跟着老爸遭殃,被阉割后进赵国王宫当太监。但是赵高在成为太监之前还享受过几正常人的生活,曾经取了个温柔贤惠的女人当老婆,结果还有了一个乖女儿。 > >   由此不难推测,赵高的变态心理可能来源于此。本来是赵国的太监,赵高怎么跑到秦国去呢。 > >   有时候个人命运得靠历史的机遇,赵高就抓住了这么个机会。 > >   原来当了几年太监之后,赵高遇上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件大事。 > >   因为秦国要大规模充实后宫,一时间嫔妃多达万人。 > >   庞大的后宫当然得需要众多的服务人员,赵高作为战败国的宦官也与宫中美女一样作为“战利品”归入 秦朝宫廷。 > >   因为赵高身体强壮,又粗通法律,所以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为中车府令。 > >   公元前211年,秦国东郡落下一块陨石,上书“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大字。 > >   不久,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夜经华阴时,突然有人持玉璧拦住使者说:“秦始皇今年将死!”然后放下玉璧倏然而去。 > >   连续发生的不测之事,使秦始皇深感不安,急忙命人占卜,卦辞说只有外出巡游方可化凶为吉。 > >   秦始皇到了晚年变得疑神疑鬼,所以就听信了术士之言。 >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考察。 > >   次子胡亥及丞相 李斯陪同左右,赵高以负责皇帝乘舆的中车府令身份随驾出行。 > >   车驾行至平原津时,秦始皇突然得了重病。 > >   他感觉到自己不行了,帝国不能一日无君,自己如果没治的话,皇位就传给最喜爱的长子扶苏。 > >   于是赶紧命令大太监赵高给长子扶苏发诏书,让其把所属部队交由大将蒙恬掌管,然后火速赶往咸阳办理后事,登基皇位。 > >   这封关系大秦国命运的诏书还没有发出去,秦始皇就病死了,是年五十岁。 > >   这时候,丞相李斯多了个心眼。 > >   他认为如果贸然宣布秦始皇的死讯恐怕会引发全国的混乱,因此决定秘不发丧,命令车骑加快速度向首都咸阳进发。 > >   “秘不发丧”为赵高实施偷梁换柱的冒险计划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 >   他深知为人正直的长子扶苏一向对自己不屑一顾,手握兵权的大将蒙恬又与扶苏关系亲密,蒙恬的弟弟蒙毅对自己一直有成见,在言谈举止间时常流落出对自己的厌恶。 > >   相反,胡亥却跟随自己学过书法与法律。 > >   因此,一旦胡亥能够继位,自己必将得到重用。 > >   赵高思来想去,决定冒险扣留秦始皇遗诏,进而谋划胡亥继位,以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 > >   为了达到目的,赵高首先鼓动如簧之舌争取到大权在握的丞相李斯的支持,然后与李斯、胡亥一道,诈称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恶毒地伪造了令扶苏与蒙恬自杀的遗诏。 > >   为人忠厚的扶苏与三代功臣蒙恬接到诏书后被迫自杀,稀里糊涂地成了赵高“沙丘之谋”的牺牲品。 > >   偷梁换柱得逞后,赵高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咸阳,随后向天下宣布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胡亥宣布即皇帝位,称秦二世。 > >   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派。 > >   这个时候的赵高 春风得意,变得骄傲自大。 > >   他一方面腐化秦二世,让他穷奢极侈,造成百姓怨声载道。从根本上动摇了秦国的基业。 > >   另一方面,他唆使秦二世,对他说:“陛下,若要帝位稳固,必先将朝中老臣大将来个大换血,全部换上自己的心腹”。 > >   胡亥是个没主意的人,自然点头称是。 > >   接着赵高又说:“陛下的兄弟姐妹众多,个个封王称爵,恐怕日后有变,不如尽早除之!”胡亥心软,开始还有点不同意,但经过赵高一番解释和分析后,也就糊里糊涂的答应了。 > >   这下,秦都咸阳成了赵高的杀人场。 > >   他大开杀戒,对于所有的前朝重臣,或者战功赫赫的名将统帅统统杀无赦。还杀掉了秦始皇的十二个儿子,和十个女儿,要么车裂,要么剐刑。 > >   看到这些以往骄横无比,盛气凌人的秦朝贵族和尊贵荣耀的王子公主们或被碾成肉泥或被砍成一块块的,赵高内心有着说不出的痛快淋漓。 > >   在这场屠杀中,名相李斯亦未能幸免。 > >   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及其后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因而备受秦始皇的重用。 > >   同时,李斯又是“沙丘之谋”的参与者,秦二世对他颇为宠信。 > >   陈胜、吴广两个种地的率领一帮农民发动起义后,李斯心里火急火燎的,他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帮助秦始皇打下的江山被二世断送了,于是就给二世上书进谏,可是经过赵高调的二世这次是一门心思撞南墙了,李斯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二世当面答应得挺好,过后照样花天酒地。 > >   赵高一方面担心秦二世了解朝局后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将李斯视为其专擅朝政的唯一障碍,因而便把矛头对准了他。

历史人物 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司马迁眼中的赵高是什么样的?

对于我们来说,想要窥探一段历史,也只有通过历代史书才能探究一二,可是史书的记载,很多时候也是带有作者的个人感情的。我们先抛开史书中也会出现错误这一个前提,来看看赵高,这个被认为是大秦帝国的掘墓人的形象。他断送了秦国的命运,只为了自己的私欲,然而在这之前他也是一个好青年,那么在司马迁的眼里,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赵高,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人物,坏蛋做成“名满天下”,的确是一种本事。能把一个大型帝国搞垮,是个技术活,光“坏”肯定不行。如果我们认真读一下关于赵高的史书,不得不承认,赵高还是有两下子的。在“扶胡亥上位”那段,赵高的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至少司马迁笔下的赵高的确很厉害。我们就从始皇帝病重说起。

在外巡游的秦始皇感觉自己要挂,马上发布书面命令,召公子扶苏回咸阳与自己会合。“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命令书已经写好,为什么会在中车府令赵高那里呢,因为赵高是负责玉玺印章的主管,章盖好了,走流程的话,交给使者,使者去找扶苏公子。

但是,就在盖好玉玺,还没交接给使者的节骨眼上,准备回咸阳的始皇帝两腿一蹬,就这么去了,宾利也不留一台。丞相李斯认为,皇帝死在外边,皇帝的儿子又那么多,为了夺皇位可能发生混乱的局面,就把始皇帝死亡的消息压了下来。这时候,赵高敏锐的发现一个“机遇”,这是关乎自己下半身,哦不!下半生幸福的天大机遇。秦始皇死了,身边随行的只有一个儿子“胡亥”,他是胡亥的老师,和胡亥的关系“老铁了”,如果胡亥当皇帝,那么我赵高…………岂不美哉!!

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在那个时代,“立嫡长子”是传统也是潜规则,赵高敢这么想,是有三个前提。第一:所有人都知道扶苏是得罪了秦始皇,被秦始皇以接近“发配”的模式派到边疆,也就是说,至少表象上看,秦始皇与扶苏关系很不好。第二:所有人都知道始皇帝宠爱小儿子胡亥。第三:“立嫡长子”并不是必须遵守的规则,之前也非嫡长子成功上位的案例。有这三个条件,以秦始皇的身份发布假命令,传位于胡亥,欺骗的成功性极高。

放到现在,这就是“事业心”和“洞察力”,一个成功人士必须有洞察机遇的眼光,赵高无疑具备了这个能力。赵高先试探性的问胡亥。“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你爹死了,没有找另人,只找你大哥扶苏过来,扶苏一过来,肯定会立为皇帝,你呢?爹死了就啥也没啦,有啥想法没?赵高思路清晰,始皇帝的命令上虽然没有传位于扶苏,但只叫扶苏一人来,到时候,把控时局的扶苏肯定是当皇帝了。

与其说胡亥“无尺寸之地”,不如说自己“无尺寸之地”。胡亥的回答,可圈可点,并没有立刻顺着赵高的意愿,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你说的有道理,但这是父亲大人的决定,我做儿子的服从父亲的安排。赵高立刻用“利”诱惑。

“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於人,制人与见制於人,岂可同日道哉?”小伙子,现在的情形,由我和李斯控制,你要想当皇帝,立刻做决定,你是想当皇帝威风凛凛地指挥别人,还是想低三下四地被别人指挥,你可想好喽!胡亥的回答让人动容。“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

有理有据,最主要的看起来不那么坏和那么没智商。可惜他遇到的是赵高。“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商汤杀夏桀、武王伐纣王,这种“不忠”的事情,比废兄而立弟“不义”的事情要恶劣,但没人说什么。

“卫君杀其父”比“不奉父诏而畏死”要恶劣,孔子都说不算不孝。赵高的临场反应堪称神灵附体,能在海量的信息里迅速提取相应例子反驳胡亥。首先,你得有这些海量信息,接下来。“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百官不同功”文字排列让人赞叹,字字珠讥。胡亥自然心动。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胡亥也绝对平庸之辈,一下子找到这件事最难的一点。

好,你赵高说的对,但李斯怎么搞定?丞相李斯要是不同意,我同意又有毛用?赵高第一个目的已达到,立刻帮胡亥或者说为了自己,去找李斯。赵高找到李斯,发动口遁,也就是超高的语言艺术。口遁第一击,直截了当道出本意。“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皇帝死了,给扶苏的命令书在胡亥那儿,现在消息还未走露,立扶苏还是立胡亥就看咱俩了,你看着办吧!

李斯做为丞相,岂能听不出赵高的意思,不管自己心里怎么想,刚开始必须要装做正人君子的样子,必须指责赵高。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你这个仆街,竟敢违反老板命令。

口遁第二击。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别装了,你自认为,你的能力、功劳、谋略、人缘,还有和扶苏的关系,和蒙恬比如何?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李斯这个人精这么说,极有可能已经心动,因为口气已经变弱,对赵高的态度也有所缓和,但又不能非常容易的妥协,要显得自己是逼不得已才违反了始皇帝的命令,自己不忠,是有苦衷的。

赵高立刻口遁第三击。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

比较长,翻译过来就是“兄弟,我本是宫中的仆役,有幸能凭熟悉狱法文书进入秦宫,管理事务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而又传给下一代的,我告诉你,被搞死的都有。皇帝有二十几个儿子。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这个咱们不管他,我们在意的是,这孙子一旦即位肯定会用蒙恬担任丞相,很显然,您得下岗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让他学法律多年了,还没见过他有什么过失。他为人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内心明白但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胡亥要是当上继承人,您就是有功之臣,您看,要不要……?”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不管你怎么说,我李斯还是准备听老板的话。话虽这么说,但李斯心里有没有犹豫只有他自己知道。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利”已经解释完了,赵高开始用“害”吓唬李斯。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李斯仍在做心理挣扎。

赵高放出最终奥义,极具水平和杀伤力。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

“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顺从潮流,看到苗头就能预知根本,看到动向就能预知归宿。而事物本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现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况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逆乱,从下面来制服上面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就万物更生,这是自然界必然的结果。您怎么连这些都没看到呢?”

这里是在用自然规律,进一步解说上面“安可危也,危可安也。”,极具哲学性和说服性和迷惑性。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李斯说:“我听说晋代换太子,三代不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王位,哥哥被杀死;商纣杀死亲戚,又不听从臣下劝谏,都城夷为废墟,随着危及社稷;这三件事都违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还算是个忠心的臣子,怎么能参与这些阴谋呢!”

李斯也不是吃白饭的,一下子举出三个例子,让赵高给自己一个当二五仔的理由。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赵高说:“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一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实在令人为之寒心。聪明人能因祸得福,您到底如何让处理此事呢?”

赵高没有对李斯的三个事件进行解读,他已经懒得解读,他非常清晰地知道李斯的心理,直接用美好结局吸引李斯,用“君何处焉?”结尾,透露出自己看穿李斯的心理,告诫李斯,别在装了,别在浪费时间,立刻做出决定吧。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於是斯乃听高。李斯的演技爆棚,刚刚还说“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听了赵高上面的话,立刻哭泣认命“乃听高”,转变如此迅速,说明李斯心里早就已经下了决定。

赵高说李斯的这段过程,主题鲜明,利害关系对比强烈,投资回报率计算方法得当,数据有说服力,不能不让李斯动心,简直可以和“触龙说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相媲美。这里也表现出赵高,宽阔的知识面、绝佳的口才、神一样的临场反应。之后,在控制胡亥、阴李斯的过程,也体现了赵高超高的口才艺术和整人水平。可惜,赵高在小聪明上是“王者”,治国水平和自身德行太差了,最终,断送了大秦的前程,自己也落下个身败名裂的应有下场。

相关参考

其一是美女,其二是权力

  秦始皇对宦官大抵就不信任,赵高的生存空间不但狭小,而且危险。但赵高最终不但没有在这个狭小而危险的生存空间里被消灭,反而成为大秦帝国最重要的掘墓人,这和他打心眼里热爱干坏事——而且认定要干大坏事才能

大秦帝国2,为什么《大秦帝国》第二部没第一部拍得好

为什么《大秦帝国》第二部没第一部拍得好?一是“关键演员”没选好,两代秦王的对比,商鞅张仪的对比,便可以立判高下;二是整部剧的氛围:第一部秦将灭国内忧外患,秦王在悲愤中接过父兄的事业,顶着千斤重担作出对

被遗忘的秘密:秦国的第一个奠基人只是个马夫

大秦帝国,一个非常神秘的帝国,也许有人称暴君秦、视为财狼,或许我们知道商朝变法,魏缭整军,统一六国、吕不韦和《吕氏春秋》、嬴政的离奇身世、赵高、李斯、秦二世胡亥,蒙挚带领的蒙家军,王翦大将军等等。事实

权宦赵高的结局

赵高的结局:赵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宦官,因为他的原因而导致大秦帝国走向了灭亡。那么赵高的结局又是如何呢?朝廷无道,民心尽失,天下大乱。自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全国各地烽火燃烧,大秦帝国已是风雨飘摇。可

赵高为何篡改遗诏,全家被处宫刑能不恨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大秦王朝。他苦心经营自己的帝国,梦想子孙永远君临天下,“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祖龙空作万年图”,秦始皇刚刚闭上眼睛,他的爱子宠臣就公然篡改他...

秦王子婴是秦王朝的掘墓人吗

子婴是秦王朝的掘墓人吗说子婴是秦朝的掘墓人真的是太委屈子婴了,如果秦二世胡亥和赵高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因为把秦朝往断头台上送的就是胡亥和赵高,子婴不过是一个帮他们收尸的人,但是收尸

大秦帝国之纵横第2部,求大秦帝国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电视剧高清下

求大秦帝国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电视剧高清下载地址,43集的。O(∩_∩)O谢谢链接:://pan.baidu/s/1ntVQx3F密码:0l1j满意请采纳!(PS一共25集每集一个半点是全集我看了)大

大秦帝国第一部,《大秦帝国》六部,每一部的主角分别是谁

《大秦帝国》六部,每一部的主角分别是谁一、第一部《黑色裂变》主人公商鞅商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喜好刑名之学,后被秦孝任用为国相,大力推行变法。孝公去世的同年,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

公子扶苏是谁的儿子 扶苏与嬴政的真实关系

扶苏是谁扶苏是谁?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天下,第一个称帝的秦始皇嬴政的嫡长子;他是秦始皇死后,最有希望继承父亲的地位,后续的大秦帝国的统治者;他是大秦帝国的第一公子,但他也是一个悲情人物。扶苏扶苏作

在秦始皇暴毙后公子扶苏为什么不谋反继位

扶苏是谁?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天下,第一个称帝的秦始皇嬴政的嫡长子;他是秦始皇死后,最有希望继承父亲的地位,后续的大秦帝国的统治者;他是大秦帝国的第一公子,但他也是一个悲情人物。扶苏作为嬴政的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