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景之治
Posted 汉家
篇首语: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六章 文景之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第六章 文景之治
一、代王即位前景多艰 > —— 汉文帝在艰难中起步 刘恒是 刘邦的儿子。他的母亲薄姬,自从刘恒出世之后,就过着被冷落的日子。刘邦晚 年,后宫争宠之风愈炽,那些曾经得宠的妃子,后来都遭吕后幽禁,并施以各种残虐的手段。薄姬一贯安分守己,又不是受宠的妃子,终算死里逃生,没有遭到吕后 的毒手。汉文帝像从此她跟着儿子去代国,在边地过着宁静的生活。 > > 刘恒自8岁立为代王,十余年来,也安于边地诸侯王的地位。他没有过多 的奢望,却避开了萧墙之祸的牵连,称得上因祸得福。后来吕后逼死赵王刘恢,曾经派人告诉刘恒,准备将他徙封为赵王。刘恒深知吕后的为人,委婉地谢绝她的 “恩宠”,表示“愿守代边”。宫廷残酷的权力之争,使这位边地诸侯王如 惊弓之鸟,一直保持着几分警惕性。 > > 诸吕被诛灭之后, 陈平和周勃派人去代国,迎接刘恒入朝即皇帝位,但是他同样不肯冒风险。刘恒召集僚属商议,郎中令张武认为,朝廷里的大臣,都是高帝的大将。他们懂兵法,善于玩弄阴谋,恐怕这是以迎立代王为名,实际另有阴谋。他建议刘恒称病不去,等探明真实情况再定。 > > 中尉宋昌相反,力主刘恒入朝。他列举刘邦统一天下,汉家政权难动摇的事实,说明刘氏统治天下不可逆转。所以诸吕谋乱,周勃一呼百应,天下民心同归。如果 现在大臣有人谋反,同样不会有好结果。况且朝廷内外、全国各地,都由刘氏子弟控制。大臣迎立代王乃是民心所向,劝刘恒不必多心。 > > 两种 意见针锋相对,刘恒不敢轻举妄动,便请他母亲拿主意。薄氏处事向来谨慎,母子俩就更加犹豫了。于是,刘恒决定派他的舅舅薄昭,先去长安见周勃,探清事情的 真相。薄昭从长安回来,刘恒的疑团解开,并令宗昌和张武等六人,跟随他前往长安。代王一行到达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距离长安仅数十里之遥,他们又停下来 观察长安动向,还派宋昌入朝探听虚实。 > > 宋昌来到渭桥(在长安北三里),见丞相以下的大臣,都在等候迎接代王,就赶回高陵报告。代王驰 至渭桥,只见群臣拜谒称臣。这时,太尉周勃表示有话奉告,愿避左右,在一旁的宋昌立即回绝说:“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史记·孝文本 纪》)。那场面实在难堪:一方神经紧张,唯恐遭遇不测;一方被当面回绝,处境十分尴尬。周勃碰壁之后,便奉上皇帝玺符。代王说声“至代邸再议此事”,才把 那不和谐的气氛,稍稍缓和几分。 > > 根据汉家的制度,在京师长安,设有诸侯王的官邸。刘恒到达长安时,没有立即入宫,先住在代王的官邸 里。那些诛诸吕的功臣,都跟随来到代邸,并请代王即皇帝位。当时代王上有叔辈楚王刘交(刘邦异母弟),下有刘氏其他诸侯王,对继承皇位只得“三让不受”, 但在群臣拥戴下终于即皇帝位。 > > 代王即夕入主未央宫,当夜拜宋昌为卫将军,接管南北军;又以张武为郎中令,主管宫内宿卫侍从诸事,以防事变。这位边地诸侯王,从此改变身份,成为汉家第四位皇帝。他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 > > 刘恒具有传奇色彩的入朝继位,既使他受宠若惊,又不得不如履薄冰,正视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他所以被择定为皇位的继承人,主要原因有三点:(1)他是 当时刘邦诸子中最年长的;(2)刘恒为人“仁孝宽厚”;(3)母家“薄氏谨良”等。然而他仅带六人入朝取得帝位,这本身就预示着前景多艰,摆在他面前的并 非无险阻的坦途。 > > 汉文帝即位之后,首先封赐诛诸吕的有功之臣。其中对周勃、陈平、刘章、灌婴等人,封赐尤厚。文帝前元年(前179) 十月,以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组成新的汉廷中央。随刘恒入朝的官员,有的官至列卿。此外,对那些诛灭诸吕的功臣,还给予封邑赐金的奖 赏。 > > 诸侯王除了保留旧有的之外,又立一批新的诸侯王。如同年十二月,立原赵幽王之子刘遂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后来,又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 > > 同年正月,即刘恒继位三个月之后,臣僚提出预立太子问题。文帝遂立长子 刘启为太子。这样,自汉高祖以来,预建太子,就成为汉家的定制。 > > 刘启立为皇太子,他的生母窦氏,也被立为皇后。这位窦皇后出身寒微,原籍清河观津(今河北武邑东)人,过去属赵国的辖地。窦氏家境贫寒,父母早亡,兄妹 三人相依为命。吕后时期,窦氏以良家女被选入宫。后来吕后遣送宫女,分赐诸侯王,窦氏属于被遣送之列。她很想回到离家近的赵国,便请求将她列入去赵国的名 簿。但是主管的宦者把这件事忘了,结果窦氏被分配到边远的代国。她为此哭泣,怨恨主管宦者,又无可奈何,只得勉强上路。不料窦氏到了代国,却深得代王的宠 爱,从此她平步青云,一跃而为代王的宠妃。后来代王的王后,以及王后所生四子,都先后死去。因此,文帝即位数月,就立窦氏为皇后,立其子刘启为太子。少子 刘武先封代王,又徙为淮阳王,后徙封为梁王。女儿嫖为馆陶长公主。 > > 窦氏虽然有过一段坎坷的经历,然而她成为汉家新贵之后,对于奉行汉 廷的统治方针,却一直是忠心耿耿。史称窦氏“好黄帝、 老子言”(《史记·外戚世家》),她的儿子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同上)。在文景这 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窦氏尊黄老之学,确实具有几分远见。 > > 这些入主汉宫的新主人,从薄氏、刘恒,到窦氏,在汉廷并无雄厚的政治基础。刘 恒仅仅凭借为人“宽厚”,以及母家“谨良”的条件,依靠一批老臣的拥戴而登位,但是他所面临的,却是不断壮大和日益骄横的诸侯王势力,国家财力困难也亟待 解决。换言之,刘恒登位伊始,汉初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上的问题,都孕育着危机。而且迅速扭转国家财力不足的局面,与政治上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发展的问 题,两者既密切相关而又存在着矛盾。对这位“宽厚”的皇帝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刘恒的皇位能否巩固,将取决于他对这些问题的决策。 > > 二、安民为本宽刑简政 > > ——文景的无为政治第六章 张辽威震东吴兵
曹操派张辽;乐进、李典领兵7000人守合肥,防孙权,自引大军征伐汉中张鲁,又派人送信一封给张辽等人,信皮边上写有“贼至乃发”4字。贼指孙权,意为孙权的大军到时再开信,中有破敌之计。> > 不久,孙权果然领兵10万围攻合肥。张辽等人急忙打开曹操的信看,只见上边写着:如果孙权领兵来到,张辽、李典可以率军出战,乐进守城保护。这算是什么 破敌妙计呢?诸将一时惑然。张辽说;“曹公远征汉中,如果等他的救兵,那么不等救兵到时,合肥只怕早被孙权攻取了。曹公此信之意是要我们趁敌人兵力尚未完 全汇合之时,出兵攻击,先打垮敌人的气势,然后再督兵坚守。胜败之机,在此一战,诸位还有什么好疑惑的呢?”张辽于是夜募800勇士,杀牛犒赏,准备于第 二天与李典一起出城大战。> > 第二天-早,张辽披挂上马,持戟出城,首先杀入敌阵,连斩二将,杀死数十人,一边大呼自己的名字,冲击敌 阵,直杀到孙权的大旗面前。孙权大惊,周围将士吓呆了,也忘了保护,孙权只好仓促逃到一处高地,好不容易定下神来。他看到张辽兵力毕竟太少,便指挥将士将 张辽团团包围。张辽长戟在手,勇往直前,杀出重围。见有余众尚被包围,又复杀入,直至把魏兵全部救出。这一战从早晨杀至中午,孙权的大军拿张辽一人毫无办 法,锐气丧尽,张辽等人顺利地回到合肥城中。> > 由于吴兵锐气已失,所以,围攻合肥10几天后仍没取胜,便退兵回家去了。这时张辽又率军追去,大败东吴之兵,取得了合肥守卫战的彻底胜利。> > 如果没有张辽的这次勇战,东吴10万精锐围攻仅有7000守军的合肥,胜败殊易预料。但张辽安排的这次勇战,挫败了敌人的气势,助长了自己的军威,不仅守住了合肥,而且大破了敌军,足见这一战设计的深妙。相关参考
当历史的进程即将进入到纪元的时候,有一位勤学的少年,其崇高的个人品德和高尚的个人情操,得到上至中央领导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认同与交口称赞。他是皇帝的表弟,却因父兄早逝而家境贫寒,他的所有的叔伯几乎都
曹操派张辽;乐进、李典领兵7000人守合肥,防孙权,自引大军征伐汉中张鲁,又派人送信一封给张辽等人,信皮边上写有“贼至乃发”4字。贼指孙权,意为孙权的大军到时再开信,中有破敌之计。>> 不久,孙
自古以来,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时间,肯定是一条平稳的直线。从这一分钟到那一分钟,从昨天到今天再到明天,时间的间隔,肯定相等,时间的周期,也一定相同。但真实的情况,却不尽相同,我们其实被表面的数字,
这一次,不是匈奴人出击了,而是大汉军队出击了。这就是公元前124年著名的漠南之战。河套草原的收复,直接暴露在大汉眼皮底下的,是匈奴右贤王部。右贤王是匈奴汗国极为重要支柱,因为他拥有匈奴最为强大的
《秦汉史话》序言第一章秦的崛起第二章秦的统治第三章陈胜起义第四章楚汉战争第五章西汉建立第六章文景之治第七章西汉盛世第八章西汉转衰第九章东汉王朝附录秦汉大事年表
洪熙元年(1425年)5月,暴卒,享年48岁,葬于献陵。从登基到去世,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十个月。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而身体不适到“崩于钦安殿”前后仅两天时间,胡名人黄景称他“实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皇室衰微,义军四起。董卓自携兵入京之后,变得越来越专横暴虐,独揽大权,有废君自立的意图。但是,又怕事情做得太露,引起天下豪杰的怨气,于是想出一个废汉献帝立陈留王的计策。袁绍当时
刘彻这一次偷跑出宫,玩是玩得心跳了,就是稍微玩过了一滴滴儿火。不是踩坏农民兄弟的庄稼,就是被警惕性高的革命群众当了盗贼。尽管有惊无险,但下一次……如果真让那位善良的老板娘不幸而言中,好酒好肉喝迷糊
六、待乡姬若皇母胤祺夺位登极后,为稳定局面,便处处笼络人心。他第一道谕旨,就是把当年曾冒犯过康熙的九阿哥胤褪以及依附于他的十三阿哥胤祥封为亲王,又命曾因立储问题而被康熙贬黜过的大学士马齐,襄助隆科多总
> 日本侵略者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对我们先辈造成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用“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等描写残忍悲惨到极点的词来形容,都有些不足了。以下略举几例:>> 旅顺大屠杀>> 旅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