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坚持自刎,不肯渡过乌江呢

Posted 项羽

篇首语:道理我都懂,可我要的不是道理,而是你的关心和体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项羽为何坚持自刎,不肯渡过乌江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项羽为何坚持自刎,不肯渡过乌江呢

2、乌江自刎 项羽为何宁死不肯过江东

项羽为何坚持自刎,不肯渡过乌江呢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项羽自杀时年方31岁,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会放弃希望?

项羽自杀原因

心理学家威勒做过一项研究:针对在某次考试中成绩偏低的中学生,询问他们自认为考差的原因何在?学生们的解释可以分为四个“因为”:我笨、我不用功、我运气不好、考试题目太难。就性质来说,“我笨”和“我不用功”属内在原因,跟自己有关;而“我运气不好”和“考试题目太难”则是外在原因,咎不在我。威勒发现,将考差归于内在原因者,自尊心较受打击、有较负面的情绪反应;反之,将它归于外在原因者,则较少上述困扰,显得较轻松愉快。这也是为什么多数人在失败时,喜欢将它归于外在原因的主要“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原因也可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类。“我笨”和“考试题目太难”属于稳定原因,而“我不用功”和“我运气不好”则是不稳定原因。稳定因素在下次考试时很可能再出现,我还是一样笨而题目还是一样难,成功的预期显然就不高。但不稳定因素不见得会再出现,只要自己加油一点、运气好一点,成绩很可能就会进步,成功的预期自然会高一点。威勒的研究证实了这点,他追踪这些学生以后数次考试的成绩,发现原先认为自己考差是因为不稳定因素的学生,成绩有了可见的进步;而当初认为自己考差是因为稳定因素者,成绩则没有什么进步,甚至每况愈下。

项羽在回答乌江亭长时说过“无颜见江东父老“和“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话。

“无颜见江东父老”这句话表示他的自尊心很强,这种人喜欢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在因素———不是“用兵之罪”(自己用兵失误),而是“天之亡我”(上天的意旨)。但老天的意旨是不会改变的,它也是个稳定因素,项羽将自己的失败归于这个稳定因素,那他对未来的期望就会变得很低,在缺乏东山再起的强烈动机下,“提早退场”就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如果你想让心情愉快,那就要将失败做外在归因;如果你想东山再起,那就要将失败归于不稳定、可改变的原因。

乌江自刎 项羽为何宁死不肯过江东

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在四面楚歌之际,挥剑自杀,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项羽也是性情中人,爱姬自杀,他生命中最爱的两个生命去了一个,不禁悲痛万分,大哭了一场,在虞姬的尸首旁边久久不愿起来。

经过第一次交锋后,项羽损兵折将,十万之众仅剩下三成,当晚又跑的跑逃的逃,最后身边只有区区八百铁杆亲兵。项羽此时的心情,可谓有悲有愤有恨有怨还有悔,可谓五味杂陈,各种滋味涌入心头。然而,在这紧急当口,还是保命要紧,多想无益。于是,他匆匆埋葬虞姬后,带了这八百亲兵,乘着沉沉夜色,凭借他的勇猛和悲愤,一番猛打猛杀,让我者活,挡我者死,直接冲破汉军铁桶似的包围,向南逃去了。天快亮的时候,刘邦才得报项羽率轻骑南逃突围,马上命令灌婴带兵五千,前去围追堵截。

项羽逃过淮河后,部下只剩下一百多号人了。到达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的时候,他迷了路,跑去问一个农夫。农夫听说是项王,估计平时恨他暴虐,故意欺骗项羽,随手一指说:“向左。”项羽一行匆匆向左,结果陷入了一大片沼泽地。因此,汉兵随后追上了他们。

项羽又只好转向东,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这时,他身边仅仅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击而来的汉军却达数千。项羽估计自己难以逃脱,便对这二十八名亲兵说:“我举事至今,已有八载,亲历七十余仗,‘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从无败绩,故能称霸天下,今天被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天肯定要决一死战,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保证三战三胜,我将为大家冲破重围,斩首汉将,砍倒军旗,让大家明白今天的结局的确是天要亡我,而并非我不善作战而造成的。”

于是,项羽将这仅剩的二十八骑在高处集中,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层层包围了。项羽好战心起,他对大家说:“我杀一员汉将给你们看。”他命令大家四面出击,策马飞奔而下,约定在东山下,分三处集中。随即,项羽大声疾呼着冲下山去,在冲破汉军的包围的过程中,汉军就像草木随风倒下一样溃败四散,恰遇一汉将,他持着长戟用力一戳,汉将登时毙命。

汉军骑将杨喜从后面追赶上来,项羽回过头来,瞪眼大喝一声,杨喜吓得屁股尿流,倒退了好几里。项羽与二十八人突破重围,按照预先约定,分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羽具体在哪一处,便将兵马分成三路分头包围上来。项羽迎着围上来的汉军冲了过去,一番长戟挥舞,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其他汉军骑兵被他杀死近百人,项羽与大家合并一处后一数,仅仅只损失了两人。项王得意地对大家说:“如何?”大家都佩服地说:“正如大王所言。”

暂时摆脱汉军以后,项羽到达乌江边,乌江亭长正泊船岸边,专候项羽。项羽只要东渡乌江,就能脱险,甚至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亭长还开导项羽说:“江东虽小,但也纵横千里,人口数十万,足够称王。请大王快点渡江,目前岸边只有我这一艘船,汉军即使追上来,也没法渡江追赶的。”

项羽听完亭长肺腑之言的开导,突然惨然一笑说道:“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啊!再说,当年我与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征,今无一生还,即便江东父老可怜我原谅我拥戴我为王,但我又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接着,他又对亭长说:“我知道你是位忠厚长者,我无以为报,我的坐骑乌雅马,随我征战五年,我不忍心杀它,赐给你老吧。”说完,后面尘土飞扬,追兵已至,他命令大家下马步行,与汉军短兵相接,他又杀死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上也负伤十多处。战斗中,项羽遇到汉军司马吕马童,说:“这不是我的老相识吗?”吕马童跟项羽打了个对脸儿,他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羽哈哈一笑说:“我听说汉王用赐千金、封万户来悬赏我的首级,我今天就送个大人情给你吧!”说完,项羽当场自刎而死,结束了自己年仅三十一岁的宝贵生命。

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原因其实都知道,那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这说明,项羽也是个死要面子的人。

相关参考

项羽渡江是不肯还是不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寥寥数句,传神描绘了一代霸王项羽的慷慨悲壮,突显了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如是英雄,当年为何不选择渡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而是选择了自刎呢

项羽为何不肯渡乌江?乌江亭长是刘邦派来的?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不听人言、独断专行,导致最后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不得不自刎于乌江边。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第一种观点:项羽羞愧而死。一些人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乐...

项羽为何不肯渡乌江?乌江亭长是刘邦派来的?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不听人言、独断专行,导致最后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不得不自刎于乌江边。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第一种观点:项羽羞愧而死。一些人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乐...

乌江自刎,项羽为何宁死不肯过江东

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在四面楚歌之际,挥剑自杀,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项羽也是性情中人,爱姬自杀,他生命中最爱的两个生命去了一个,不禁悲痛万分,大哭了一场,在虞姬的尸首旁边久久不愿起来。经过第一次交锋后

乌江自刎 项羽为何宁死不肯过江东

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在四面楚歌之际,挥剑自杀,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项羽也是性情中人,爱姬自杀,他生命中最爱的两个生命去了一个,不禁悲痛万分,大哭了一场,在虞姬的尸首旁边久久不愿起来。经过第一次交锋后

为何宁死都不过江东呢? 项羽为人刚愎自用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着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

为何宁死都不过江东呢? 项羽为人刚愎自用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着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

项羽为何迟迟不肯过江东?竟是面子上挂不住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项羽在乌江自刎这一壮举,引起了历代诗人的无限情思。他们认为,项羽虽在斗争中失败了,但他死得壮烈,不失为英雄本色,因而,李清照在《乌江》中写到:“生当做...

项羽自刎乌江

所以项羽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渡过乌江,但逃至东城时被汉军包围,混战中即被灌婴杀死,而乌江离东城还有120千米,所以项羽根本没有渡江的机会,也不是自刎而死。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

无颜见江东父老、选择乌江自刎

西楚霸王项羽,于西元前202年,被韩信击溃后,带领仅剩的28骑逃到乌江畔时,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就地自刎。对此宋朝诗人李清照还写下一段词「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此掉念项羽。不过近代史学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