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Posted 项羽

篇首语: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楚霸王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西楚霸王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2、历史人物 项羽为什么要叫做西楚霸王?项羽的地盘不是在东边吗?

西楚霸王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综观项羽一生,可以发现他是—有勇无谋的人,他的一生中几乎设有用过心机,忠是直来直往,快言快语,速战速决,但这样的项羽一碰上善于掩饰自己情绪的刘邦,注定是要倒大霉的。俗话说:大丈夫喜起不形于色。项羽直丰的个性不断地支配着他的行为,所以项羽给人的感觉是一眼就能看透,很容易陷自己于危险的境地中。因此,楚汉相争的结局,就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一个将自己弱点完全暴露在敌人眼前的人注定是失败的。

一、出身名门,胸怀大志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以其伟大的失败而被称之为英雄的异类,从他去世之后,他的名字就定位了人类生存的某种状态,或许可以说,因为有了他才弥补了人性卑鄙自私的先天缺陷。

后人出了许多书来谈论他,有记实的、有杜撰的、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但无论何种版本,都不约而同地在表现一种精神一一大气蓬勃。

他就是项羽,据《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羽(前232一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身高六尺,力大如牛,能轻易地举起几百斤重的铜鼎。由于项家世世为楚将,被封于项地(今河南沈丘),所以姓项。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在秦灭楚之战中,被秦将王翦所杀。他是由叔叔项梁养大的,他从小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于是,他的叔叔项梁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项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史记 项羽本记》)意思是说,学写字只够记个姓名罢了,学剑术也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能对抗上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他学习兵法。项羽大喜,但略略知道一点大意后,又不肯学完。项梁因为杀了人,和项羽一起到中(即今江苏吴县)躲避仇人。吴中的贤士大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地方有大的徭役和丧事,项梁常替他们主办,暗地用兵法部署训练参加的宾客及青壮年,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培养骨干。充满活力的项羽,不肯静下心来学习的个性,使得项梁渐感不安。项梁心想这种个性如何能承担复国的重任,完成灭秦的夙愿呢?

虽然如此,项羽却胸怀大志。在吴城看到始皇帝,是项羽一生的重大转机。

他平常以自己的腕力自豪,常常和附近的年轻人较量:所以,?石到

始皇帝的英姿,潜伏于体内的意识,立刻极大地震动了他。脱口出说:彼可取而代也。(《史记 项羽本记)项梁连忙掩住他的嘴,说:毋妄言,族矣!(《史记 项羽本记》)

这是项羽脱口而出的叫声,也正是所有楚国人的心声。

项羽突然变得严肃的眼神,就像下定决心要闯出一番事业一般,使得项梁既恐慌又期待。然而,面对如此豪华的场面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更多的反映出是羡慕之心和钦慕之心。但是,项羽的话,更多反映出他的豪情壮志和对秦王朝的野心,这为他日后推翻秦朝,成为西楚霸王做了铺垫,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项羽率直和不屈的性格。同时,这句话也充分的表现出他那势不可挡的决心。果然,项羽在秦末大革命中,顺应形势,很快成为一名杰出的领袖。项羽的成功一半靠的是他的出身,因为他显赫的家世给了他强烈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很快就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各方的推崇和尊重,让项羽这星星之火很快烧成了燎原之势。

二、破釜沉舟,大展雄风

从以上文中,我们了解到了项羽的出身和其的胸怀大志,那么他在后来又是怎样展示自己力拔山兮的才能呢?以下让我们来这节故事——破釜沉舟,大展雄风!

这是一个救援赵国,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的故事。据《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8年9月,当项梁引兵进至定陶西北时,遭到章邯优势兵力的袭击。项梁战死,起义军失利。

定陶战后,章邯认为楚军无足轻重,乘胜渡过黄河进攻赵地。赵王歇和相国张耳、将军陈余,自知不是章邯的敌手,退守巨鹿(今河北省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涉间用重兵围困起来,情况危急。赵王歇向楚怀王求救。这时楚怀王已迁都彭城,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领兵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时,将士们已经休整了几个月,听说要去和秦军主力拼杀,个个擦拳摩掌,斗志旺盛。但是宋义却是个极端自私卑劣的人。他一面用甜言蜜语,获得了楚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一面和齐国勾搭,寻求自己的外援。如今他兵权在手,却根本不想到巨鹿城下和秦军拼命。当他带领的大军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听说秦军声势浩大,就命令楚军停了下来,想等秦军和赵军打上一阵,让秦军消耗掉一部分兵力,再进攻过去。宋义按兵不动,在安阳一停就是四十六天,每天只是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之事。项羽耐不住性子,去跟宋义说:吾闻秦军围赵王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史记 项羽本纪》)意思就是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斜着眼瞥了项羽一下,轻蔑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让我告诉你吧,如今秦兵攻赵,要是胜了,就会疲惫不堪,那时我就出兵乘其疲惫而攻之,如若秦兵败了,我们正好一鼓作气,西人关中。所以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走后,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他还下了一道命令:将士中如有不服从指挥的,就得按军法砍头!这道命令,显然是针对项羽的,这一点,军中的人谁心里都明白,项羽更是气得要命。

宋义把楚怀玉的命令束之阁,却加紧了和齐国的勾搭。齐王田荣见他手握重兵,正想拉拢他,就请他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去做相国。宋义得知这个信儿,高兴万分,亲自把儿子送到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并在那里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

这时正是三九严寒,冷风剌骨。战士们饥寒交迫,怨声连天。可宋义照旧拥炉饮酒,谈笑风生。项羽对救赵的事心急如焚,气愤地对将士们说道:当此之时,我们本应齐心协力,攻秦救赵,可是宋将军却不引兵渡河,整日饮酒。还说什么让秦赵相拼,然后坐收渔翁之利。一个新建的小小赵国,怎能抵挡得住虎狼之秦呢?秦赵之战,胜败昭然,有什么渔利可收?宋将军手握重兵,身负重命,却心怀不轨,我看他是不效忠国家的臣子!战士们也十分气愤。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将士们大多是项梁的老部下,宋义在将士中本来没有什么威望。大伙见项羽把他杀了,都表示愿意听项羽指挥。项羽把宋义被处死的事,派人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虽然很不满,也只好封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面对这么多的敌人毫无惧色,他首先派遣手下大将英布等率领两万多人渡过漳水去救援巨鹿。英布等人早就憋了一肚子气,见到有机会打仗都嗷嗷叫着扑向敌军,顿时将秦军布防在对岸的警戒部队击溃。因此,当项羽杀了宋义以后,先派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做先锋,渡过漳水,切断秦军运粮的道路,把章邯和王离的军队分割开来。然后,项羽率领主力渡河。之后,项羽下令立刻埋锅做饭,准备渡河船只,吃完饭马上渡河。忽然赵国使者又来告急道:齐、燕等国援兵虽然已到了巨鹿,因为见秦军人多势众,凶异常,只是远远扎营观望,不敢出战。赵国的安危存亡,全系在将军身上了!

原来章邯命大将王离、涉间、苏角围攻巨鹿,自己驻兵巨鹿南边的棘原,专门截拦诸路救赵援兵,同时筑道至巨鹿城下,运送粮秣,布阵严密,无懈可击。项羽探知了秦军的部署,知道要解围救赵并非容易,但他却把手一挥,对赵国的使者说:你回报赵王,项羽一定不负贵国厚望!

接着,项羽为了得到更多的情报,让秦军露出破绽,先派英布、蒲将军带上自己的两万人马渡河进攻秦军甬道。英布、蒲将军不负所望,击败了看守甬道的秦军。从这场小胜利中,项羽看到秦军的问题所在一一甬道虚弱,而章邯军疲惫不堪,决定抓住时机全军进攻秦军,这个时候陈余又派人向项羽请战,项羽同意了。正好让陈余做出救赵的姿态吸引王离军的注意。

随后,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子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文言叫做破釜沉舟,釜就是锅子),对将士说:咱们这次打仗,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把秦兵打退。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项羽的战略眼光和权谋手段以及大无畏的决断力,首先项羽带着一只杂牌军,军队派系多,战斗力参差不齐,而项羽又是第一次指挥他们,很难得心应手。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充分运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把一只向心力不足的军队栓成一根绳,只有一起向前冲打败秦军才有活路。在项羽的鼓舞下,楚兵的求战欲望高涨!其实,这场战争打的也是一场潜力战。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全部发挥出来就会发挥无限大的力量。而潜能的发挥一般都是在非常紧急关头。或许项羽那个时候并不懂得什么是潜能,更不懂得怎样激发潜能,但是他的决定和信念使他记得了这场战役。

渡过漳河,项羽率领大军直插章邯和王离这两军之间的空隙。一面阻拦章邯的援军,一面切断甬道,断绝粮运,这就使得巨鹿城下的王离大军失去了后援和粮草供应。秦将王离见楚军如此勇猛,急忙指挥兵马拦截。项羽的军队拼死作战,锐不可当,杀得秦军死伤无数。王离三进三退,才算逃回了本营。

在东阿之战中,章邯就领教过项羽的勇猛,这次前锋败北,王离失利,他更不敢大意了,立即重新排兵布阵,想诱项军深人,聚而歼之。章邯引楚兵深入阵中,以为楚兵中计,却不料楚军由于断了后路,三五成群,各自为战,以一当十,两天之内,秦车就吃了9次败仗。项羽见秦军已经溃不成军,就派英布、蒲将军夺取秦军甬道,杀秦将苏角,活捉王离,涉间葬身火海。章邯见大势已去,被迫率领20万秦军投降项羽,这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这次战役基本上消灭了秦军主力,对于推翻残暴的秦王朝统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次战役中,项羽也廉得了威名,为他以后当上西楚霸王打下了基础。破釜沉舟也被传为千古佳话。这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它不仅一下击垮了秦军的主力,也扭转了整个战争的格局,奠定了秦朝灭亡的基础:而且,此战过后,项羽被一致推举为诸侯上将军,一举成为反秦阵营中叱咤风云的英雄和领袖。

一场巨鹿之战,可以说是项羽与章邯等人的一次赌性战争,项羽的赌注是自己与5万壮士们的性命,如果赌输了,项羽将永无出头之日,甚至是死。反之,如果赌了,那么他将见到明天胜利太阳的光芒,从此他将是天上一颗耀眼的星星。如果人们没有看到结果,只看到了前景,那么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项羽输,原因是:

其一:双方悬殊太大。

项羽只有5万兵马,而章邯却有20万兵马,足足是项羽的四倍,即使项羽的军队再强大也不可能会打。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这样项羽一个兵需要敌章邯4个兵,更何况项羽的兵马也并不是很强大。项羽的军队组成要上溯到项梁时代,项梁和项羽早年在江东培养了一只精锐项家军。项羽曾带着这只8千人的子弟军渡淮攻秦。后来项梁收义军陈婴几万起义军,又合并秦嘉军,收编各路杂牌义军,组成楚军。这当中各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军队。而项羽则带少量子弟兵和刘邦军一起合为一偏师,在别处进攻秦军。然而,后来经过一些事情,军队中只剩下项羽一些乌合之众。

相反的,秦军所带领的军队却是久经沙场的强兵强将。还是由秦之名将蒙恬打造的边防军,他曾击败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带领他们的是当年蒙恬的副手后来统领边防军的大将王离,曾被封为武城侯,多次跟秦始皇东巡,功名赫赫。这只大军负责围巨鹿,兵力大约20多万。因此,从战斗力上讲项羽不可能战胜秦军。

其二,盟友的畏战,保存实力

上面已经说过项羽的兵马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比不过秦军,这决定了项羽处于弱势。再者,虽然各路诸侯答应援兵,但是他们的兵力也是一些没有战斗力军队,再加上每个人都畏惧秦军的数量,要想让他们在自己没有任何战果的情况下帮忙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再一次证明项羽这场战争注定的机率很小。

然而,项羽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不可能的奇迹。其实,与其说这是项羽制造的奇迹不如说是项羽的谋略比较高。

项羽清楚地知道想要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惟一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而原本就很少的楚军要想速战速决是十分困难的,除非把军队的所有力量全部指向敌军最脆弱的部分一举攻破。而如今王离派兵围攻巨鹿,防诸侯,这种阵势有利于自己。但是秦军也不傻,章邯军就等着你攻王离时再来个两面夹击,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但也并不是章邯的援军没有一点缝隙可钻,派兵保护甬道就有兵力的分散。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两军之犄角的空隙,大胆在枪口上舞上一曲,在秦军眼皮底下火中取栗,就要快,快到让秦军主帅完全没有感觉,快到不留任何时间给秦军部署,快到秦军来不及配合,快到秦军有感觉时他们已经败了,如雷声、闪电一样在瞬间即过,又在瞬间即失。但是,要做到雷声、闪电一般快,谈何容易,然而项羽却做到了,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创造了一个奇迹!

历史人物 项羽为什么要叫做西楚霸王?项羽的地盘不是在东边吗?

“西楚霸王”的名号我们叫了两千多年了,早已成为习惯,但是却不知道,项羽为什么要叫这样一个称号。展开地图来看,项羽当时作为诸侯的地盘在整个地图上分明处于东方,那又为什么不叫“东楚霸王”,偏要叫西楚呢?虽然两个词读一读,感觉“西楚”更好听一些,但是项羽难道就因为好听而换了称号吗?

众所周知,项羽的称号是“西楚霸王”。可是仔细看看楚汉战争时候的诸侯割据图,问题来了:项羽的地盘,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省、浙江省、河南东部、安徽北部。这明明是在比较靠东边的地方啊!而且,项羽的起家不是在最东边的江东(浙江)么?为啥他要叫“西楚霸王”呢?那东楚又在哪里呢?

关于这事儿,就要谈谈中国古代所谓“三楚”的地理概念了。

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面积非常庞大。其巅峰时期是公元前4世纪后期的楚威王时代。当时楚国领土包括今天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西、安徽等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山东西南、两广北部、贵州东部、重庆东部、河南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福建北部等。这么庞大的一片领土,习惯上被分为三块:东楚、西楚和南楚。

这三块楚地分别包含的地区,各史料略有出入。

大致来说,所谓南楚,指长江以南、鄱阳湖以西的楚地,包括湖北南部、安徽西部、湖南大部、江西大部、两广北部等地。

所谓西楚,指淮河以北,泗水、沂水以西的楚地,包括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山东西南、江苏西部、安徽北部等地。

所谓东楚,指泗水、沂水、鄱阳湖以东的楚地,包括浙江大部、江苏东部、安徽东部、福建北部等地。

说得更粗略一点,“南楚”是楚国的西南部和南部;“东楚”是楚国的东部;“西楚”则是楚国的西北部和北部。

从发达程度而言,西楚包含了楚国先前几百年的核心地带——江汉平原,又包含了楚国在遭到秦国攻占江汉平原后的新首都——陈地(河南淮阳),同时占有很大一部分中原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所以相对南楚和东楚,是更核心、更重要的区域。

再说回到项羽给自己封的地盘,实际上,项羽在宰割天下的时候,非常贪心。天下一共19路诸侯,他分封给自己的领土有整整九郡,差不多是天下的五分之一。战国七雄都被他分割成小块,比如燕分为二,齐分为三,三晋分为六,秦本土分为三,南楚地区分为二……可是项羽自己,占有的这一大块,却包括了东楚的大部分地盘,西楚的东部地盘,还有战国末年魏国的领土。算起面积来,只比楚国的极盛时期要少些。

由于项羽同时占有了东楚和西楚,所以叫“东楚霸王”其实也可以,而且实际上还更加贴切。只不过,同时他还有西楚大片土地。而如前所述,西楚本身重要性超过东楚,所以项羽就自号为“西楚霸王”了。这样听起来更威风些。

相关参考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在哪里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在哪里?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古今闻名、妇乳皆知的大英雄。后人不仅倾慕他那“力拨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气概,而且敬仰他那诚实守信的人格魅力。项羽在吴中随叔父项梁率

西楚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分别是谁

西楚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分别是谁?西楚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分别为:龙且,生卒年不详,秦末名将。项羽同乡。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曾被封为司马。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

西楚霸王项羽死后,葬在山东还是安徽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二十多岁的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一路过关斩将,将五侯而灭秦,遂成霸业。而后分封诸王,自称「”西楚霸王”。若论武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我国历史上不世出的战神级别的军事奇才,鲜有败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代,他和他的叔父项梁一直都想恢复楚国。  项梁能文能武,在会稽郡结交了许多人,一听到陈涉起义了,不到几天,就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这支队伍打过了长江,又渡过了

项羽是哪里人 揭秘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是何处

项羽是哪里人:西楚霸王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那么项羽是哪里人呢?项羽(前232-前202)名籍,

项羽是哪里人 揭秘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是何处

项羽是哪里人:西楚霸王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那么项羽是哪里人呢?项羽(前232-前202)名籍,

西楚霸王项羽举的大鼎到底有多重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楚霸王项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现如今的人们对项羽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史书记载了项羽世代为楚将,项氏家族在楚国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霸王,西楚霸王、西秦霸王、南楚霸王详解

说起霸王,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西楚霸王项羽,霸王几乎成为项羽的专属词语,是对项羽个人的尊称。说起霸王这一称号,还要从春秋时期的王霸之业说起。春秋诸侯的梦想是称霸诸侯,做众诸侯之上,周天子一人之下的

西楚霸王项羽身高8。2尺,真能举起1千斤大鼎吗

历史总是在时间的变迁中不停地变化着,历史中的人物也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当西楚霸王项羽登上中功伐,自大虚荣,做事缺乏原则性,优柔寡断,缺乏远见,谋事不深,迂腐呆板,凶狠残暴,滥杀无辜,这样的性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功与过自在后人评判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