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为一封信就毁灭一个王朝

Posted 王朝

篇首语: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只因为一封信就毁灭一个王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只因为一封信就毁灭一个王朝

2、历史人物 杨恽是怎么因为一封信就死了的

只因为一封信就毁灭一个王朝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巡游天下的始皇帝在芝罘(今山东烟台)乘船射杀了大鱼以后,沿海西行,踏上了归返咸阳的回程。车驾一行抵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境内),始皇帝突然染病。卜卦的结果,有北方的山鬼作祟。始皇帝紧急派遣心腹大臣蒙毅前往代县(今河北蔚县)一带,替代自己去祭祀名山大神,祈求消灾除病。

车驾渡过黄河抵达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境内)时,始皇帝病情急遽恶化,不得不停驻下来。始皇帝预感不祥,紧急在病榻前口授遗诏,安排后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始皇帝遗诏,又是一桩聚讼纷纭的历史疑案。这件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这就是古代史记载的问题,关系帝国命运的如此大事,寥寥数语,而且语焉不详。这封后来被称为遗诏的“赐公子扶苏玺书”,竟然只有七个字“与丧会咸阳而葬”。从上面这段纪事的字面上,我们只知道始皇帝身前厌恶谈死,也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谈有关死的事情。他一直怀着不死的期望,不懈地与死神搏斗,他对身后的事情,长期没有明确的交代。不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认输,向死神低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死期来临。他从不死的幻想中省悟过来,决定安排自己的后事。他将后事托付给长子扶苏,诏令扶苏从上郡回到咸阳,主持丧葬等一切事宜。始皇帝口授遗诏时,幼子胡亥是唯一在身边的儿子,也是他有意立为继承人的爱子。然而,事到临头,在最后的决定关头,他并没有将后事交代给近在身边的胡亥,而是交代给了远在上郡的扶苏。对于这件舍近求远的事情,我们只能作这样的解释:经过十个月的亲自考察,始皇帝最终认为胡亥不适合做自己的继承人,他从扶苏摇摆到胡亥的心,又从胡亥摆回到了扶苏。

始皇帝口授遗诏时,在场有三位重要人物,胡亥、李斯和赵高。我们已经谈到过,胡亥本来是没有政治能力也没有政治野心的年轻人,他坦然接受父亲的决定,没有多余的遐想。但是,胡亥的老师赵高却另有想法。当时,赵高的官职是中车府令兼行玺符令事,始皇帝的遗诏笔录下来以后,要由他加盖皇帝玺印,封口送出。他扣留了遗诏,说动胡亥和丞相李斯,销毁了遗诏的原本,另外伪造了一份新的遗诏,诏令长子扶苏自杀,立幼子胡亥为继承人。这件事,史称“沙丘之谋”。

沙丘之谋的关键,正是遗诏问题。始皇帝临终之前真的留有遗诏吗?这个遗诏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这个遗诏真的先被赵高扣留,后来被掉包了吗?这个有关始皇帝遗诏的问题,千百年来,不断地被提起,也不断地被质疑。实际上,不仅限于始皇帝的遗诏,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遗诏就是一个不断地出现而又始终说不清的复杂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所谓遗诏,因为是先帝的临终之言,留言人已经死去,死无对证;接受遗诏的人,往往只有先帝临终前围绕在病榻边的寥寥数人,他们都是深深卷入政治旋涡中心的枢要人物,当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处置先帝遗留的种种问题,也包括所谓的遗诏问题。那么,这些人将如何处理遗诏问题呢?

从历代的事例来看,所谓遗诏问题,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本无遗诏,后来出现的所谓遗诏,是由处理临终事宜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出来的。据我们现在所知,明代的遗诏多是如此。二,本有遗诏,遗诏的内容也符合处理临终事宜的人的利益,于是遗诏被宣扬,被执行。汉武帝死前托付幼子与霍光等人的事情,应当属于这一类。三,本有遗诏,但是,其内容不合于处理临终事宜的人的利益,于是遗诏被销毁隐瞒,再伪造出一个新的来。那么,始皇帝的遗诏问题,究竟应当属哪一类呢?我们不妨根据上述三种情况来作一个判断。

看来,秦始皇的遗诏问题属于第三类。《史记》的处理是比较合于史事和情理的。突然死亡的始皇帝临终前匆匆留言,将后事托付与长子扶苏,由于笔录下来的遗言已经被销毁,所以只留下一句意向性的证言:“与丧会咸阳而葬。”与,参与。丧,丧礼。会,会合。扶苏是长子,他参与丧事就是主持丧葬仪式。秦始皇死在巨鹿郡沙丘,遗体将运回咸阳,扶苏在上郡,所以召回他到咸阳,与灵柩会合,为父亲送终。

这句意向性的证言究竟是谁留下的,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了。不过,始皇帝赐书扶苏的重大政治意义,当事人之一的赵高曾经作过一个比较明确的解释,这个解释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文中叙述赵高扣留了始皇帝的遗诏以后,直接来见胡亥说:“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

这句话说:“皇上过世,没有诏书封赐诸位王子,只有一封书信单独赐予长子扶苏,长子扶苏到了咸阳以后,当即立为皇帝,而公子您则连尺寸的封土都没有,如此一来您怎么办?”赵高所说的“赐长子书”就是被销毁的遗诏,内容尽管不清,扶苏将由此即位成为皇帝的事情却是明白无误的。通观古往今来有关遗诏的种种事情,可以用一句话来加以总结:所谓的遗诏问题,都是活人借死人的口说话,体现的都是活人的利益。死人说得好,活人接着说;死人没有说,活人代他说;死人说得不好,活人修改重新说。

历史人物 杨恽是怎么因为一封信就死了的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个性所致还是家族宿命?司马迁的外孙也因一封信死于非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不知道您知道不知道,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并不是一写出来就风靡大汉朝的。>司马迁写完之后,并没有胆量将它公开发表,而是将其“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因为里面有太多不被统治者所容的东西。>>前文中大鹏也说过,受司马迁因言被废的影响,司马迁的女婿杨敞一直谨小慎微,但他二小子杨恽却是有名的傻大胆。>汉宣帝年间,杨恽听说霍家意图谋反,就通过侍中金安上将此事禀告了汉宣帝。霍家被诛杀后,杨恽因告密有功被封了侯。>杨恽很喜欢姥爷写的《太史公书》(即《史记》),就上书汉宣帝,把它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才知道司马迁还写了这么一本好书。>杨恽为官十分清廉公正。他管理选调生的时候,废除了交钱就能提拔的旧例,对官二代、富二代、农二代们一视同仁。>并严格按照法令对选调生进行考核,将工作优异、德才兼备的选调生提拔到高一级的岗位上,有人甚至做到了郡守、九卿。>为什么杨恽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视金钱如粪土,甚至将父亲和后母的上千万遗产,统统拿出来分给了族人和后母的兄弟。>不过,杨恽也有个特别大的缺点,他仗着自己德行高尚,经常看不起那些贪官污吏,老想把人家法办,结果得罪了许多人。>戴长乐是汉宣帝在民间时结交的知己,汉宣帝即位后,擢升他为九卿之一太仆。后来,有人上书告发戴长乐言语失当,皇上将此事交给廷尉审理。>戴长乐怀疑这是杨恽教唆别人告发他,也上书告发杨恽,列举了杨恽不少不当言行,比如说,韩延寿被抓以后,杨恽上书为他辩冤。>>再比如说,高昌侯董忠的车马受惊奔入北掖门后,杨恽说,汉昭帝去世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现在又发生这种事,莫非是上天在示意?>再比如,杨恽听说匈奴单于因暴虐无道,被逼自杀后,就对人说,无道的君主,必然自陷绝境。古今之事,其实是一丘之貉啊!”>经廷尉于定国调查审讯,发现杨恽确实说过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就建议将他逮捕治罪。汉宣帝不忍心判他死罪,把他免为平民。>一般人被这样处置,必然会闭门思过,做出让人可怜的样子。但杨恽失去爵位以后,居家经营产业,兴建房宅,整天饮酒作乐。>他的朋友,安定郡太守孙会宗,写信规劝杨恽,让他闭门思过,诚惶诚恐,做出让人哀怜的样子,不要再交结宾客,四处讲学了。>杨恽写了封回信,这就是著名的《报孙会宗书》。这里面有对皇帝的怨恨,有对孙会宗的挖苦,有为自己行为辩解,写得锋芒毕露,与其姥爷司马迁写的《报任安书》如出一辙。>这时,他侄子杨谭也对杨恽说,杜延年以前因罪丢官,现在被征召为御史大夫。您罪轻,又立过功,还会被重新起用的。>>杨恽说,有功有什么用?皇上不值得我为他尽力。杨谭也随口附和说,皇上的确是这样,盖宽饶、韩延寿这些清官,都因为小事被杀了。>后逢日食,有人上书将其归咎为杨恽骄奢不悔过所致。结果,廷尉在他家中搜出《报孙会宗书》,汉宣帝看后大怒,以大逆不道罪,将杨恽腰斩。>不仅如此,未央宫卫尉韦玄成、京兆尹张敞及孙会宗等与杨恽交情深厚的人,也都被免去了官职,士大夫集团因此遭受重创。>因此大鹏觉得,赵广汉、韩延寿、杨恽等人的被杀,并不是偶然的。汉宣帝掌权后,一直在重用外戚、皇族和宦官,刻意打击打击士大夫集团。

相关参考

笑容最具杀伤力的绝代美人,笑容一展就毁灭一个王朝

前言《狼来了》是民间耳闻目染、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在山坡上放羊觉得很无聊,一连几次大喊「”狼来啦,救命啊”,附近种地的大人们赶忙来搭救,绝没有发现狼的影子。有一天狼真的来时,小孩又大声呼

古代一农民,因为太会“吹牛逼”,仅靠一封信,就得到皇帝重用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国家的一把手,并自称为“天子”,别说是普通人,就是地方的小官,一辈子也很难见到皇帝一面。在西汉时期,有一位普通的农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吹牛皮,几乎没有别的本事。令人震惊的是,他仗着

清朝的毁灭是否与迷信有关

  满清是我国上最后一个封建制度的国家,的灭亡原因众说纷纭。只因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的停滞不前进,被现代华的打败,有的认为是当时的统治者自以为是的强国心理作用,固步自封,不愿意改变。甚至有的认为是因为“

唐朝一开国功臣,皇帝视他为心腹,只因为一个女人,被唐太宗处死

古人云:“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对于那些开国皇帝来说,在打天下的时候,离不开文臣武将的辅佐,一旦新的王朝建立,天下稳定之后,功臣就成了皇帝的威胁。在中国历史上,不少皇帝都曾对开国功臣痛下杀

古代冬天究竟冷到什么地步 这个王朝因此而毁灭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冬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一个出身农民的放牛娃,建立了一个王朝。这是最后一个由汉人统一的大明王朝,经历276年后灭亡。明朝末期,崇祯虽然想要做一个为农民考虑的好皇帝,奈何自

古代第一御用杀手,侍奉7代帝王,专杀王侯将相,见证王朝毁灭

如果要给古代的短命王朝列个排行榜,北齐王朝绝对榜上有名。公元550年,接手了父亲高欢、哥哥高澄事业的北魏权臣高洋废掉了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大齐,史称北齐;公元577年,北齐后主高纬一手葬送了江山,周

身为千古名君,只因为一个女人,差点断送了整个王朝

我国古代的几百位皇帝中,雄才大略之人也不少,像秦始皇、汉武帝、康熙等,都是皇帝中的佼佼者。但是,要说千古名君,唐太宗李世民则当仁不让。在反隋起义中,李世民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几乎大半个天下都是他打下来

人类到底毁灭过几次

为什么说人类灭绝了4次:人类到底毁灭过几次人类文明断断续续,生活水平起伏不定,不代表其间人类就灭绝过,日子过的差不妨碍人家活着,不能因为没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就说人类灭绝好几次吧,真以为演化出一个人很容

西辽女皇如何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导语:在历史上皇帝很多,但以男性皇帝居多,女皇就属于稀缺物种了。今天要来说的就是号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女皇的耶律普速完,一听名字就是契丹皇族的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她是曾经的辽国的后裔所建立王朝的女皇

看穿“纳粹只会带来毁灭”德军官密谋暗杀希特勒未果,还背上叛徒骂名…直到政府做了这件事

德国柏林市中心的波茨坦广场出发,穿越爱乐厅旁的广场,再往前走几步,就是鼎鼎大名的史陶芬柏格街。  1944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大约一年,德军上校史陶芬柏格暗杀希特勒未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