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本是楚国最强,为何最终称霸的却是秦国

Posted 齐国

篇首语:精诚所加,金石为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战国七雄中本是楚国最强,为何最终称霸的却是秦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战国七雄中本是楚国最强,为何最终称霸的却是秦国

2、楚国没有厉害的武将,为何春秋战国时期能一直称霸

战国七雄中本是楚国最强,为何最终称霸的却是秦国

楚、秦两国的恩怨,说来实在话长。历史上就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预言者便是一位在史册中以“南公”留名的楚人,预言的时间,就在楚怀王客死咸阳之后,距离秦亡近百年。

公元前226年,当时的楚国,已经把都城迁徙到今安徽的寿春,虽然离中原更远了,但从北方不断传来的噩耗,仍足以令楚国君臣寝食难安。其实楚人都明白,此刻秦国统一天下唯一的障碍,也只有楚国了。

事实是,在吴起改革失败后,楚国的国力一直在走下坡路,看似锦绣堂皇的大国,实则日落西山,颓势难挽。当年吴起来到楚国,针对楚国国家结构松散、中央权威削弱、贵族骄横跋扈的特点,雷厉风行,罢免那些光领俸禄不干实事的官僚,严格纪律以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军事训练以提高楚军战力,无疑是给昏睡的楚国打下了一针兴奋剂。在吴起执政期间,楚国东边击破百越,中间抗衡三晋,西边敲打秦国。当彼之时,秦人之畏惧楚国,犹如今日楚人之畏惧秦国。

但是那些被私欲填满胸壑的贵族,显然对吴起振兴楚国的成就视而不见,却对自己个人和家族既得利益的少许损失怨恨难平,当支持吴起的楚悼王去世,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在丧礼上发难,急中生智的吴起逃入灵堂,躲避在楚悼王的尸体边,希望能够因此逃过一劫。然而暴徒已经杀红了眼,他们不计后果地冲进灵堂,乱箭齐发,将活人吴起和死人楚悼王统统射得如刺猬一般。

吴起死后,人亡政息,楚国的改革,半途而废。倒是偏僻的秦国后来居上,虽然商鞅也难免一死,但改革事业却被秦人继承,不断深化……吴起和商鞅一样,都是单身匹马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得到国君的信任,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并且都得罪了旧权贵,为改革事业而牺牲。但是商鞅的事业得到了继承,吴起在楚国的努力却付诸流水,原因何在?

这个问题,固然可以从楚国的内部旧势力之强大以及楚国所面对的国际环境来找到一些因素,但最直接的原因,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最早开始于前359年他出任左庶长,结束于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商鞅遇害。由此计算,商鞅在秦国执政长达21年。那么,吴起得到了多少时间呢?

吴起入楚,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只说是魏武侯即位以后,吴起受到猜忌,因而离开魏国,来到楚国。魏武侯即位是在公元前396年,吴起在魏武侯即位后还做了多年的西河守。由此看来,到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吴起在楚国执政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十年。要注意,楚国的国土规模比秦国大好几倍,所面对的国际形势又远比偏僻的秦国复杂,而吴起的执政时间如此短暂,难怪一场暴乱,就将楚悼王和吴起的努力断送。但这个时候,楚国好歹还没露出败相来。真正的吃亏,是在吴起死后50年,楚怀王在位的30年中,楚国真正完成了从华南虎向老绵羊的角色转变。然而楚怀王即位之初,似乎很有一点改革的理想抱负,他任用屈原,为他编制新的法令,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颇有一番新气象。

到十一年,苏秦主持的六国反秦大联盟,楚怀王还当上了盟主,虽然没多久就作鸟兽散,但毕竟反映了楚国当时的国际地位尚在一流之列。转变从怀王十六年开始,当时楚国和另一强国齐国紧密团结,当时秦国虽强,却还不具备“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于是开始实施“拉一个打一个”的政策。这一年,秦王派张仪引诱怀王说,秦愿意把从前从楚国夺取的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还给楚国,并和楚国永结同心,世代友好。这等好事,岂不令楚王动心!当然张仪是有条件的,楚国必须先和齐一刀两断。于是利欲熏心的怀王立马就和齐国断绝同盟关系,派了一个将军陪同张仪到秦去领取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结果张仪一到咸阳,就吃醉老酒从车上掉下来摔伤了腿,三个月不上班。楚国当然也就得不到张仪许诺的土地。楚怀王拿不到土地,还以为秦国是嫌他与齐国断绝关系不够彻底,又派了个骂坛高手宋遗去辱骂齐王,硬生生把齐推到了秦的怀抱。结果这边楚齐联盟破裂,那边秦和齐倒是勾搭上了。张仪一看目的已经达到,晃晃悠悠出来,戏弄楚国说:“为什么还不去领取土地,从这个街道到那个街道,好大一块地,一共足足有六里。”六里?楚怀王再愚昧,也晓得自己受骗上当了,立刻向秦宣战。

这一仗,整整打了一年,从今河南境内的丹阳一直打到陕西境内的蓝田,楚怀王把全部家底都押了上去。打到关键时刻,把国际关系搞得一团糟的怀王尝到苦果,韩、魏趁楚军主力在西北与秦军苦战之际,偷袭楚国,打到了今湖北境内的邓。怀王只好从西北撤军,结果不但商於之地方六百里拿不回来,把汉中也给丢了,士兵阵亡超过十万,将领被秦军俘虏的达七十馀人。

这亏吃大了。不过秦国对于楚国的怒气,似乎也有所顾忌。因此到了次年,秦又表示愿意把半个汉中还给楚国,恢复友好关系。应该说这笔交易对于刚遭大败的楚国,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楚怀王却发了戆大脾气,愿得张仪,不愿得地。结果张仪哈哈一笑,大模大样地就来到郢都。花了点金银贿赂楚王的左右靳尚,靳尚对怀王说,如果杀了张仪,秦王发怒,楚国与秦国关系就糟了。列国看见楚秦交恶,必然轻视大王了!

楚国没有厉害的武将,为何春秋战国时期能一直称霸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楚国名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春秋有五霸,战国也有七雄,这几个诸侯国,可以说是这段时期无可争议的“主角”。

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不同,因为春秋五霸指的是五个人,而战国七雄指的却是七个诸侯国。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春秋五霸是指人,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他们又怎能称霸,所以以春秋五霸指代霸主背后所代表的的诸侯国倒也合适。

古代d的战争

究竟春秋五霸指的是谁,在历史上却有不同的说法,而曾经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飞鱼如果记得没错的话有两种版本,一个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个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这两种说法,其实也各有各的道理,不过说法一中的宋襄公其实也谈不上霸主,而说法二中的阖闾和勾践也并没有在整个中原称霸,不过另外的几位名声那都是靠实实在在打出来的。

而到了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享有大名的这些霸主,却只有齐国,秦国,楚国跻身战国七雄,不过晋国底蕴也确实可以,尽管一分为三,却三个都跻身了战国七雄。

话剧中的楚庄王

而这几个诸侯国中,楚国一直都以地大物博著称。

那么,此时便有一个问题了,为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上榜的楚国,名将榜上却没有楚国将领,难道楚国仅仅是靠地大物博吗?

其实楚国也有名将,只不过被后世的名将榜给忽略掉了而已,本篇飞鱼就和您说说楚国的名将。

第一位:吴起。

当飞鱼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少人一定会说,吴起不是魏国创办魏武卒之后,痛扁了秦国人,才名扬天下的嘛,怎么变成了楚国的名将,其实吧,吴起本事地地道道的卫国人,如果按照当时的“国籍”来看,那他只能被称为卫国的名将。

但当时的人并没有国籍之说,而吴起的一生,也没有为卫国效力,如果有的话,就是用自己家的钱,检验出了当时的卫国,官场那是相当“清白”,因为吴起“散尽千金”也没能谋求个一官半职。

影视中的吴起

吴起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位职业官僚,一生效忠过三个君主,但只有在楚国他找到归属感,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相位”,不过在楚国这个职位叫“令尹”,而真正让吴起被后世铭记的,正是他在楚国的变法,所以把吴起称之为楚国人,也能说得过去。

既然把吴起归为楚国的名将,自然不能之谈他的变法,而他率领楚军又一次证明了自己“出将入相”的本领,因为他在楚国时期,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自己曾经效命过的还拥有当时最强士兵的魏国,并且奠定了楚国强大的基础,而吴起与战国四大名将相比,那是丝毫不逊色,甚至在他们之上。

第二位:景阳。

楚国本土除了王室的熊氏外,还有屈、景、昭、子、项等大家族,景阳就是景氏家族的一员大将,当然在楚国的将军排行榜里,他是名列前茅的。

楚倾襄王时,齐、韩、魏联合攻击燕国,楚国一看有利可图,就派景阳前去救援燕国,景阳欣然领命,等他仔细研究了一番后,觉得不能硬刚,于是他就避开锋芒,声东击西,不救燕而先攻打魏国的腹地雍丘,这可不就是孙膑的那招“围魏救赵”?

古代的战争

这样一来,三国攻打燕国的联军也被瓦解,毕竟魏国不能丢失雍丘,于是撤兵,其它两国看到魏老大都撤退了自然也都撤退,但魏国和齐国看着楚国横插一脚却愤愤不平,于是就想把景阳带领的楚军给包个饺子,让他们有来无回。

面对此情此景,景阳并不慌,因为他看准了魏、齐两国之间是有矛盾的,于是他又用计使齐与魏互相猜疑,导致齐魏联盟解体,齐自行引兵离去,而魏军也因失援只能连夜逃遁,可以说这次出征景阳那叫风光无限,当然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

第三位:昭阳。

昭阳和景阳一样,那也是地地道道的楚国本土将军,他为楚国令尹、上柱国,而他能坐上这个位置,并不是因为他靠着家族的势力,而他本身也有过人之处,尤其是他还打了两次漂亮的仗。

时间进入了战国时期,春秋强极一时的越国已成强弩之末,但依然算是百足之虫,等到了越王无疆统治时期,他开始盲目对外扩张,甚至把矛头对准了当时的楚国。

楚国文物

楚国灭队越王无疆自焚式的盲目自信倒也不客气,就派人领兵迎战,而派出的人正是昭阳,昭阳具体怎么打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越国此战之后灭亡了,而越国的疆土也成为了楚国的底盘,彻底壮大了楚国的实力,昭阳此战功不可没。

之后,昭阳又率兵攻打魏国,拿下了襄陵等八邑,此战在古代军事史上影响颇大,被称为“楚魏襄陵之战”,而经过这场战役,昭阳之名威震其它诸侯,对此,楚王甚至把楚国的传世之宝和氏璧都赐给了昭阳,只不过后来和氏璧在昭阳手中丢了,之后又出现在了赵国,在之后又传言被秦始皇做成了传国玉玺,暂不论。

第四位:项燕。

项燕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如果没有听过,也不要紧,那么他的孙子,您一定听说过,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而他们项家世代为楚国将领,当然项少龙可不是他们项家人。

项燕很厉害吗,很厉害,秦国第一次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打算攻灭楚国的时候,项燕就崛起了,他率军大败了秦将李信,并且攻入了秦军两个营地,杀死秦军足足七个都尉,这让秦国尝到了自从开始打灭国之战后得第一次大败。

项燕的孙子——项羽

后来秦始皇命令王翦倾全国之兵攻打楚国,而楚国也以全力迎战秦军,此时的项燕依然是楚军的主将,但是王翦不是李信,王翦太狡猾了,打了项燕一个措手不及,结果楚军大败,而项燕在兵败之后自杀。

自此之后,秦灭楚已是毫无悬念,而项燕虽然没能打过王翦,但是如果是正面硬刚的话,项燕是可以一战的,但兵者诡道也,能出其不意而胜,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结束语:

为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上榜的楚国,名将榜上却没有楚国将领?其实并不是说楚国没有名将,只不过他们不被后世“炒作”而已。

毕竟当时长江以北是中原的核心地带,战乱不断,相比较长江以北的那些打了无数次战争的将军而言,他们自然在史书中露面的机会比较少,这也导致了他们并不是很出名。

对此,您怎么看?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楚国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楚国变法不彻底,旧贵族长期把持朝政战国时期,改革变法成为各国图强的必由之路,战国七雄有六国都经历了系统性的变法运动,有像齐国崇尚人治,有像韩国崇尚术治,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深刻,铲除了旧贵族的势力

秦国和齐国为什么并称 ”东西二帝”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就战国七雄来说,除了楚

战国时期最强的一个小国,远胜战国七雄,全部由武林高手组成

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动荡不安,七雄相争。在战国七雄中,以秦国和齐国为最强。秦王与齐王各自立为东帝和西帝,但一山不容二虎,齐国与秦国都想一统天下,因此两国也在竞争。可是这中途齐国内部却出现了问题,而这一切

还不了解#战国七雄#的小伙伴们进来看看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战国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现在我们一起了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为何魏国能排第一?

...的混战中,使得数量众多的诸侯国减少到了个位数。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了7个诸侯国,他们并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赵国,韩国,魏国,燕国和秦国。齐国有一个特产就是盐,所以齐国比较富裕,同时也是一个...

楚国曾兴盛一时,为何却走向没落? 鄢郢之战

...国才和中原诸侯产生了战事,有起有伏,有盛有衰。到了战国时代时,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力日渐强盛,到了楚威王时,楚国领土已经扩张到了巴蜀,后来又灭了越国,国力兴盛一时。然而楚威王去世

楚国曾兴盛一时,为何却走向没落? 鄢郢之战

...国才和中原诸侯产生了战事,有起有伏,有盛有衰。到了战国时代时,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力日渐强盛,到了楚威王时,楚国领土已经扩张到了巴蜀,后来又灭了越国,国力兴盛一时。然而楚威王去世

战国七雄中最先变法成功,第一个称霸的魏国,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呢?

战国七雄中最先变法成功,第一个称霸的魏国,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变法图强,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

战国时,战国七雄里面实力最小的却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给灭了

说起战国七雄,我们都不陌生,秦韩赵魏楚燕齐。最后是实力强大的秦国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可以说这里面始终都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实力强大的攻打实力弱小的。不过战国中间却发生了一

深度剖析战国七雄战略资源比较,秦国易守难攻,齐国外交手段单一

导语:深度剖析战国七雄对外战略资源比较,秦国易守难攻,楚国地缘辽阔,燕国独存北方,秦国采用军事外交联盟手段多战国时期风云变幻、兵戈扰攘,当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并立,七雄逐鹿,战争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