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郑畋为大唐做了哪些贡献最终青史留名
Posted
篇首语: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只有奋斗才能给你安全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宰相郑畋为大唐做了哪些贡献最终青史留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宰相郑畋为大唐做了哪些贡献最终青史留名
郑畋简介上提到郑畋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郑畋生于公元825年,字台文,荥阳人,其父亲是桂管的观察使郑亚。
郑畋十八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宣武军节约度的推官和秘书省的校书郎。公元846年郑畋因为书判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直史馆事,但是还没有等到郑畋去上任,郑畋的父亲就被贬到了桂州即今天的广西桂林,郑畋便跟随父亲一起去了桂州。
公元869年,唐玄宗病逝,郑畋被朝廷任命为从事,不久后,郑畋开始担任虞部员外郎,但是后来因为右丞相的阻挠,郑畋只能依然担任从事。公元864年,郑畋被任命为刑部的员外郎,后来担任万年县的县令。公元868年,刘瞻被授为宰相,于是推荐郑畋担任户部郎中和翰林学士,不久后又加任知制诰。
公元869年,朝廷讨伐庞勋,郑畋当时负责起草诏书,因为他构思敏捷,诏书文笔又十分华丽,所以得到同僚不少好评。战乱被平定后,郑畋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和翰林学士承旨。公元870年,刘瞻因为惹怒了唐懿宗被罢免,郑畋在起草诏书的时候因为对刘瞻有很多赞美之词,所以被贬为梧州刺史。公元873年,唐僖宗继位,郑畋被召回朝廷,并被任命为散射常侍、兵部侍郎。877年郑畋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加同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公元883年郑畋在陇州病逝,死后被追赠太尉和太傅,谥号文昭。
郑畋的评价
郑畋,唐朝宰相、诗人。因为他在文学方面的出类拔萃和为大唐做出的卓越贡献而青史留名。那么,关于郑畋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郑畋的父亲是桂管观察使郑亚,因为郑亚卷入了党派斗争,所以一直被朝廷上得势的权贵所排挤,作为郑亚之子,郑畋也无可避免的卷入明争暗斗的权力较量之中。由于郑薰的阻挠,郑畋一直没有进入朝廷大展身手的机会,但是,郑畋官至丞相之后,依然重用郑薰,因此有人评价他以德报怨,深明大义,在大唐的江山社稷及百姓的安危面前,再大的私人恩怨,他都能不记前嫌,有这样的好官,是大唐和百姓的大幸。
黄巢叛乱时,天下大乱,大唐江山分崩离析,百姓流离失所,皇帝四处奔走,慌忙逃窜。但是,被召回朝廷的郑畋对被贬官一事毫无芥蒂,在皇帝面前写血书以表退黄巢之决心,他与众将士歃血为盟,发布檄文,团结人心,最终将黄巢打回了岭南。对于此,王夫之、黄震、欧阳修等都写过文章,赞颂郑畋的慷慨大义,赤胆忠心。
有诗这样评价郑畋,说他“出将有破贼之功,入相有运筹之益”。的确,郑畋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征时,他亲临战场;太平时,他躬身朝堂。到了晚年,丝毫不留恋权势,功成身退。这种豁达的气度折服了无数的仁人志士。
郑畋的成就不光体现在仕途上,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令人望尘莫及,刘昫就曾夸赞他,“文学优深,尤能赋诗”。
郑畋的故事
郑畋,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字台文,唐朝诗人,宰相。郑畋的一生跌宕起伏,前半生郁郁不得志,后半生虽受到重用,累官至宰相,不过后来又被贬为太子宾客。风光时声名显赫,落魄时郁郁寡欢。那么,郑畋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郑畋十八岁考中进士之后,开始踏上仕途,首先担任宣武军节度使推官、秘书省校书郎之职。后来因为“出判拔萃”有功而被封为渭南尉,不过郑畋尚未到任,他的父亲就被贬官到了今天的桂林一带,于是,郑畋只能随身服侍在父亲身边。后唐宣宗继位,但因为父亲郑亚卷入党乱之争而一直受人排挤,于是郑畋也一直未得到进仕的机会。
唐宣宗病逝后,刘瞻征辟郑畋为从事。不久后,郑畋开始进入朝廷并且被命为虞部员外郎。咸通九年,刘瞻拜相后,郑畋被封为户部郎中、翰林学士,不久后又加知制诰。咸通十一年时,刘瞻因为惹怒了唐懿宗而被罢免相位,郑畋因为受到牵连也被贬为梧州刺史。
唐僖宗继位后,郑畋受到重用而被封为宰相。郑畋封相时恰逢黄巢叛乱,因为政见不一,郑畋与同为宰相的卢携发生了争吵,皇上大怒,罢了二人的相位。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唐僖宗慌乱出逃并再一次召回郑畋,郑畋召集众将士,歃血为盟,并以血书向皇上表明自己的决心。经过一番对峙之后,黄巢军吃了大亏,郑畋乘胜追击,发布檄文,各处响应,于是,黄巢不得不退回老家。
中和元年,李昌言发动兵变,围困在凤翔城中的郑畋不得不交出政权,并引病辞职,后病逝于陇州。
相关参考
浅析残唐(三章)郑畋为唐朝最后的救星,被田令孜排济而难以作为
唐末的王仙芝和黄巢起义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江南和淮南大片土地丢失,唐僖宗和掌权宦官田令孜出逃,国家频临崩溃。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几乎没有挽救的可能。此时出现了一位救星,这便是宰相郑畋。他可以说是唐朝
中文名:郑畋别名:郑台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荥阳职业:宰相、诗人主要成就:担任宰相传檄讨伐黄巢代表作品:《讨巢贼檄》官职: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等爵位:荥阳郡侯谥号:文昭追赠:太尉、太傅郑畋–
说起明朝宦官,大多数人想到的大多是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他们专擅弄权,党同伐异,为害朝廷,简直罪无可恕。但其实明朝历史上还出现过不少颇有建树的宦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郑和的
郑畋(汉语拼音:ZhengTian,825~883),中国唐末宰相,唐朝诗人。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会昌进士第。刘瞻镇北门,辟为从事。瞻作相,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同平
韦皋简介中介绍到韦皋出生在京兆韦氏鹛城公房,字城武,陕西西安人。在783年,泾原军侵犯京师,率凤翔府城反叛,投靠叛臣朱泚。牛云光假装生病,拜托韦皋担任首相,却在暗中策划背叛行动,准备擒拿韦皋献给朱泚。
韦皋简介中介绍到韦皋出生在京兆韦氏鹛城公房,字城武,陕西西安人。在783年,泾原军侵犯京师,率凤翔府城反叛,投靠叛臣朱泚。牛云光假装生病,拜托韦皋担任首相,却在暗中策划背叛行动,准备擒拿韦皋献给朱泚。
韦皋简介中介绍到韦皋出生在京兆韦氏鹛城公房,字城武,陕西西安人。韦皋画像在783年,泾原军侵犯京师,率凤翔府城反叛,投靠叛臣朱泚。牛云光假装生病,拜托韦皋担任首相,却在暗中策划背叛行动,准备擒拿韦皋献
韦皋简介中介绍到韦皋出生在京兆韦氏鹛城公房,字城武,陕西西安人。韦皋画像在783年,泾原军侵犯京师,率凤翔府城反叛,投靠叛臣朱泚。牛云光假装生病,拜托韦皋担任首相,却在暗中策划背叛行动,准备擒拿韦皋献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