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Posted 项羽

篇首语: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2、历史人物 项羽发动巨鹿之战时多少岁?巨鹿之战胜利后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鸿门宴时,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司马迁的交代让我们明白了刘、项两大集团当时的力量悬殊,而且项羽勇武过人,所向披靡。那么历经四年的楚汉战争,占尽优势的霸王项羽为什么会败给汉王刘邦呢?我们从七个方面为你揭开项羽失败的原因!

1、误封天下,没有论功行赏

误封和失封给项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项羽在分封问题上出现了那么多失误呢?

关于失封的原因。

第一,对田荣。

田儋、田荣是齐地反秦力量的代表人物。田儋战死之后,田荣成为齐地反秦武装的首领。田荣对项梁请其出兵救赵抗秦的要求,提出以杀田假为先决条件,并在其先决条件得不到满足时拒绝出兵,明显不对,说明了他在政治上的短视。

但是,项羽因为田荣当年不与项梁合作,又不参加巨鹿之战和联军入关,拒绝承认田荣反秦有功,拒绝封田荣为王,明显有悖于“计功封王”的原则。因此,田荣叛楚有其合理的一面。

田荣叛楚给项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1.他资助了陈馀叛楚;

2.他煽动了彭越叛楚;

3.他误导了项羽,让项羽再次忽略还定三秦的刘邦,让刘邦成为日后项羽的大麻烦。田荣客观上帮了刘邦的大忙。

第二,对彭越。

彭越是江洋大盗出身,此人虽然在政治上极为糊涂,却极有军事才能。彭越在反秦初期与刘邦共同攻击过秦军。《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秦二世三年二月,与彭越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相遇。

彭越是昌邑人,当时他刚刚聚集了一千多人,兵力很弱。彭越与刘邦共同攻打昌邑的秦军。这一仗打得不好,昌邑城也未攻下来。此后,刘邦带兵西进,彭越占据巨野,聚众万余。这是今存正史中有关彭越参加反秦的唯一记载。

项羽没有和彭越共过事,对彭越的重视明显不足。项羽没有分封彭越基于两点:一是彭越没有大军功,二是非自己所立的诸侯王。

后来,对项羽未分封的不满与刘邦的拉拢,使彭越成为刘邦的属下,并且成为楚汉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游击司令,成为困扰项羽的军粮供应问题的最大障碍。这是项羽始料不及的。

项羽“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的原则并无错,依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分封也是大势所趋。忽略了彭越这位著名的游击将军不能全怪项羽谋划不周,只能说是项羽运气不好。刚好这位不符合分封标准的人是如此优秀的一位游击战专家。

第三,对陈馀。

陈馀早年是一位名士。陈涉一起义陈馀和张耳就面见陈涉,劝其立六国之后以培植反秦力量。后来,又随武臣一块来到赵地,使赵地发展成为三大反秦中心之一。巨鹿之战中,他是驻守巨鹿城外的盟军的主要力量之一。项羽消灭王离军团之后,他与诸侯军共同参加了对章邯的作战,还亲自致信章邯,分析利弊,成为章邯最终决定降楚的原因之一。只是因为他后来与张耳反目,愤然出走,才没有跟随项羽入关。但是,陈馀在反秦中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项羽仅仅因为陈馀没有跟随自己入关而忽略了陈馀在反秦中的功劳,是不应该的,也是不明智的。

项羽的失封导致田荣、彭越、陈馀联手叛楚,客观上帮了刘邦。

2、最重自尊,不容逆耳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之后,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项羽一连做了三件事,一是把投降的秦王子婴给杀了;二是放了一把火,把秦王的咸阳宫烧了;三是将秦咸阳宫的珍宝、美女全部带走了。

据史书记载,咸阳宫这一把火整整烧了三个多月,整个宫殿全部烧成了灰烬,然后项羽准备东归了。项羽自己西楚国的国都是在彭城,就是今天江苏的徐州;烧了秦王的咸阳宫后,他要从陕西返回自己的都城去了。

当项羽要走的时候,有一个人来见他。这个人史籍上没有留下名字,史书记载只有两个字,叫“说者”,就是游说他的人。这个人给项羽提了一个建议,说关中这个地方太可贵了,你不应该东归到彭城去,而应当在关中建都。陕西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此地是一个大盆地,四面全是山,有四个重要的关口,东边是和河南交界的函谷关,南边是靠近湖北的武关,西边是大散关,北边是萧关,四个关口环绕,其他地方都进不来。所以自古以来陕西有一个别名叫“四塞”之地。

这个地方可以建都。你在这儿建都,要称霸天下就非常容易。项羽一听,有道理;但再一看,整个咸阳的宫殿已经叫他烧光了,他又觉得没法待了,就把这个“说者”给打发走了。这个“说者”一出来,感觉很遗憾,脱口而出说了一句话:人们都说“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是这个样子。“说者”就是说说他自己心中的一点感慨,但是马上有人打个了小报告,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这还了得,骂他是“沐猴而冠”!就下令把这个“说者”抓起来,烹了。“烹”是一种很残酷的刑罚:架一口大锅,把水烧开,把人扔在里面活活地煮死。

这件事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地方:

第一,这个“说者”的建议对不对?很显然,“说者”的建议是非常高明的一个见解,建都关中,易守难攻。如果建都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则东西南北都是平原,无险可守。但是,项羽没有听进去。

第二,既然史籍没有记载这个“说者”的姓名,应当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小人物提条意见,你采纳也罢,不采纳也罢,哈哈一笑就完了,这才是一种豁达的处事态度;即使骂个“沐猴而冠”,也不必计较。但是,项羽就很计较。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项羽这个人非常自尊,你稍微伤了他的自尊,他绝不会放过你。这个“说者”提了这么一个好的建议,说了一个“沐猴而冠”,就落了这么样的一个下场,原因就在于他犯了项羽的大忌。项羽这个人容不得别人对他说个“不”字,别人说一个“不”,他一定很难接受。这样一来,谁敢给项羽提意见啊?

3、刚愎自用,失察失人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成就他的事业,也可以损伤他的事业。项羽的性格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过于自信,刚愎自用。自信是人性的一个优点。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什么事情也完不成,因为有自信,你才能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去克服在实现人生目标过程中的所有困难和障碍,所以,没有自信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你的自信过了头,那就坏了,自信过了头就成了谬误,就是刚愎自用。

项羽刚愎自用,引起了一系列失误,就是失察,失人,失态,失信等。

失察:韩信的寒心

项羽不是个一般的人物,他是“西楚霸王”,是一个军队的主帅,换句话说,他是西楚国的一把手。处于这样显赫的地位,又怀抱着称霸天下的雄心,他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考察和决定自己手下的哪些人可堪重任。

比如韩信。韩信开始是跟着项梁的,项梁死后归了项羽,他在项羽手下干过,提过不少建议。他对自己在项羽手下那段生活很伤心。韩信攻占了齐国以后,项羽派人去游说他,劝他叛汉,要么归楚,要么中立。

韩信当时很伤心地说了这么几句话:“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我韩信在项羽的手下干事,官位最高的不超过郎中,职位只是执戟;言不为项王所听,计不为项王所用。我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所以,韩信跳槽、转会了。韩信是一位军事天才。楚汉战争所有的军事将领,能称得上一流军事天才的只有两个人,就是韩信和项羽。刘邦充其量只是个二流。

韩信向项羽提过什么建议我们今天不知道了,但是,据我们对韩信的基本判断,韩信给项羽的建议不会是毫无价值的。项羽听不进去,为什么?项羽太自信了。他只相信自己,一个侍从,向他提建议,他能放到眼里吗?项羽因此而失去了一位军事天才,而且是决定他自己命运的军事天才。这就是刚愎自用给项羽带来的第一个致命伤:失察。

历史人物 项羽发动巨鹿之战时多少岁?巨鹿之战胜利后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都说乱世出英雄,不过秦始皇在完成全国统一后,按理说已经不存在什么乱世了,但后来却出现了一位灭秦大英雄,他就是项羽。不过项羽的一生并不算很长,最活到了30岁,起码在他这个位置上来说并不算长寿。其实要说项羽巅峰期的开始,那肯定就是从巨鹿之战开始计算了,当时项羽只有25岁便击败了秦国的大将,使得秦朝已经名存实亡。可惜后来项羽又花了5年时间同刘邦对抗,最后却成了战败的一方。项羽的巅峰期没想到过的如此之快,他本有机会成为第二位秦始皇,开启新时代的大门,为什么最后他会败给多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刘邦呢?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子孙,也算是一位贵族出身的孩子了。项羽小时候并不是一位非常爱学习的孩子,他的父亲项梁不管是教他读书还是教他习武,项羽都显得耐心不足,经常学一半就不想学了。不过项羽似乎从小就心存大智,认为读书和习武都只能对付少量的敌人,要学就应该学可以万人敌的东西。所以项梁就开始教项羽兵法,刚开始项羽还显得兴趣十足,但时间一长也不愿深究。所以项羽从小的经历同大多数人可能都一样,有点眼高手低。

不过项羽从不会惧怕权贵。项羽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秦始皇时,就对自己的父亲项梁说:“秦始皇并不是不能被取代的。”结果项梁马上堵住项羽的嘴,这种话如果传到秦始皇耳朵里那肯定是要全家陪葬的。不过项梁也因此对项羽刮目相看,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能萌生出这种想法的人,绝对都是能成大器者。后来陈胜吴广起义,项羽父子也举兵响应,项羽独自带领一众部队杀了近百卫兵,当时项羽只有23岁,历史的大门也正式向项羽打开。

公元前207年,项羽发动巨鹿之战,算是整个秦末起义中最关键的一战。当时项羽只有五万兵力,而秦军有四十万部队。不过项羽此次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亲自率领主力渡过漳水,而且规定每人只能带三天量的食物,势必要与秦军站个你死我活。后来项羽的士兵跟着士气大涨,以一当十杀破了秦军的阵势,最后秦军感到万分恐惧很多士兵闻声而逃,秦军大败。此后项羽打出了自己的名声,那一年项羽只有25岁。

按理说的,当时项羽完全有能力接替秦王管理全国,为什么项羽却被刘邦给击败了呢?首先是刘邦不服项羽,所以主动开战,不过项羽在此期间屡破刘邦大军,只是没有将他赶尽杀绝。后来项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依然延续了前朝的分封制,导致有些诸侯感到不满因此起义。项羽虽然人年轻,但思想并不先进,依然还是采取老一套的办法,导致后来多面受敌,在坚持了数年后被刘邦击败。可能这时候项羽会后悔,小时候没能好好读书,不然刘邦想赢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

相关参考

项羽三年称霸为何败给刘邦,司马迁是这样评价的

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一公元前202年)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首脑,卓越的军事家,楚国名将项梁之孙,他勇猛好武,早年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项羽率军渡河搭

揭秘西楚霸王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 楚汉之争

一场鸿门宴,让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随后,项羽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令火烧阿房宫,大火一烧三个月,三百里阿房宫变成一堆瓦砾。由于项羽原是楚国的贵族,他是趁着农民起义的...

秦末著名将领为什么会败给项羽

秦末著名将领章邯历史中的秦国,历来都是将星云集,军力强大。章邯在整个秦帝国的军方中,不过是一个小角色,在秦朝和楚汉争霸期间名将辈出,他的才能和前辈比还是有些逊色,相比白起、项羽之辈,他明显嫩了很多,但

秦朝大将章邯战略决策失败的故事是怎样的

...败绩,而两次失败也都是败在名人手下,第一次是败给了项羽,当时项羽破釜沉舟,气势太盛,袭击秦军,章邯被打得不得不后退,之后又败给了韩信,这次失败可以说是章邯自己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当时章邯已经是三秦之中的...

秦朝大将章邯战略决策失败的故事是怎样的

...败绩,而两次失败也都是败在名人手下,第一次是败给了项羽,当时项羽破釜沉舟,气势太盛,袭击秦军,章邯被打得不得不后退,之后又败给了韩信,这次失败可以说是章邯自己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当时章邯已经是三秦之中的...

如果刘邦死于鸿门宴 项羽的命运真的会不同吗

李江涛教授新书《领导者的战略思维》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先破咸阳。项羽本来就很生气,后来又听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就更是怒不可遏,下令第二天就去攻打刘邦的军队。刘邦

项羽和刘邦曾是战友,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项羽和刘邦曾是战友,为什么会反目成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可谓是历史上著名的同僚反目事件。刘邦本来是沛县的人,他曾经在秦朝做过小官,算不得什么大富大贵,但是也足够

“彭城之战”项羽3万兵马是怎么吊打刘邦的?刘邦为什么会输?

“彭城之战”项羽3万兵马是怎么吊打刘邦的?刘邦为什么会输?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奇招迭出的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汉二年(公元前205)四月的楚汉彭城之战,公认是一场收了后世无数军事家膝盖的

项羽防刘邦,却把他封到粮草丰足的巴蜀,他怎么会出这种昏招

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把刘邦分封在汉中,其实并不是战略性失误。要说他有战略性失误,其实是另外一个。是什么呢?我们先不忙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说项羽把刘邦分封在汉中,并没有错。刘邦到汉中,感

世人以成败论英雄,为何对失败者项羽的喜爱,会超过胜利者刘邦?

世人以成败论英雄,为何对失败者项羽的喜爱,会超过胜利者刘邦?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朝末年的楚汉争霸,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时期,这一时期,刘邦、项羽各显神通,凭借自身以及帐下臣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