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王室扯不断的德国情缘

Posted 乔治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国王室扯不断的德国情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英国王室扯不断的德国情缘

2、蒙巴顿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英国王室扯不断的德国情缘

  回首大不列颠的历史, 很难找到一个纯粹英国血统的国王,英国王室的日耳曼血统则要追溯到近300年前,即乔治一世时代。时间回到公元1714年,英国女王安娜逝世后,没有后嗣,为了寻找一位新教徒的国王,议会请了安娜的表兄、德国汉诺威侯选之子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到英国即位,史称乔治一世。这就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开始,也是英国王室日耳曼血统的开始。  11月2日下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开始对德国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行程包括柏林、波茨坦以及杜塞尔多夫。有意思的是,回首大不列颠的历史, 很难找到一个纯粹英国血统的国王,英国王室的日耳曼血统则要追溯到近300年前,即乔治一世时代。今天,这已是伊丽莎白二世第四次踏上这块祖先曾经生活的土地,继续她的寻根之旅。  血统渊源  时间回到公元1714年,英国女王安娜逝世后,没有后嗣,为了寻找一位新教徒的国王,议会请了安娜的表兄、德国汉诺威侯选之子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到英国即位,史称乔治一世。这就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开始,也是英国王室日耳曼血统的开始。  当年54岁的乔治很不情愿地离开位于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前往泰晤士河边的伦敦参加加冕仪式。他在位13年都不曾将英语学通。由于对英语的掌握非常有限,这位曾经的“英国国王”与大臣都是用法语进行交流,不能亲自主持也很少参加内阁会议,这使得内阁首相的作用开始变得突出起来。不仅如此,乔治一世作为统治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德国度过。1727年,他告别人世,长眠于德国。  乔治一世使英国王室从此有了日耳曼血统,也使他的子孙们有了扯不断的德国情缘。他的儿子乔治二世和父亲一样,继位后仍经常出没于汉诺威,还在52岁的时候找了一个德国情妇。  与祖辈父辈不同的是,乔治三世在英国出生并接受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执掌英国王位期间,他倒是从没访问过汉诺威,但却娶了一位德国公主做王后。乔治四世则为了得到国会协助还清巨债,迎娶了德国表妹卡洛林。  乔治三世的孙女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家族的最后一位君王,由她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即萨克森-科堡-哥塔王朝,但这并没有切断英国王室与德国的联系。恰恰相反,她的母亲、家庭老师以及作为监护人的舅父莱奥波德都是德国人,都来自德国的科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认为她是那个家族的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她嫁给了她德国的表哥萨克森-科堡-哥塔家族的阿尔伯特王子。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给了日后的德皇弗雷德里克三世,她的儿子就是后来“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  但据近年来逐渐解密的官方文件显示,爱德华八世离位的主要原因是“美人”沃利斯·辛普森支持纳粹,使英国无法面对美法盟国。在放弃王位后,温莎公爵1937年还在慕尼黑会见了阿道夫·希特勒。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对温莎公爵夫妇的亲纳粹倾向非常担心。在夫妇俩流亡国外的日子里,英国和美国的情报部门都曾对他们的行踪进行监视。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嫁了多半血统为德国人的菲利普伯爵。这位伯爵不仅能说流利的德语,而且与德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曾在德国上过一年学,他的4个姐妹全部嫁给了德国人。  血统风波  来自德国的萨克森-科堡-哥塔家族的英国王室在200多年前就曾宣布具有日耳曼血统。直到20世纪开始前,英国王室都一直在德国贵族中寻求伴侣,和亲政策对他们来说不但不陌生,而且可说是王室生存的一种方式。但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作为却让他们有失体面,于是开始在姓氏上改头换面,并对血统的问题谨言慎行。  一战时,英国民间反德情绪强烈,英伦三岛上的人们痛恨所有带有德国印记的东西,甚至包括面包。为了表示对德皇维廉二世的讥讽和不恭,英国人将Wihlelm的昵称Willy用作口语上指称男性生殖器的某一部位。  英国王室对血统的说辞也变得小心翼翼。为了体面,也为了表示与臣民共同反对德国的决心,英国王室认为有必要寻找出一个正宗英国的姓氏。1917年,英王乔治五世就宣布放弃家族名字中“萨克森-科堡-哥达”一节,杜撰出听起来更加英国化的“温莎”姓氏,温莎王朝从此开始。  到了他的儿子乔治六世在位时(1936-1952年),更是不惧德军轰炸呆在白金汉宫,表现出与德国的疏离。他的妻子,即谢世不久的伊丽莎白王太后一生都未能改变对德国的某种敌意。直到临终,她也没有改变把德国人称为“匈奴人”的习惯。他们便是当代伊丽莎白二世的父母。  德国之旅  对于父母对德国的敌意以及母亲对德国人的蔑称,伊丽莎白二世不以为然。虽然这名女王于1940年亲眼目睹了德国空军对白金汉宫的轰炸,但她却不将这笔账整个算在德国头上。  1958年,伊丽莎白亲自在温莎宫设宴欢迎来访的德国总理阿登纳。阿登纳事先得知这样的安排后,临时跟着女秘书勉强学了几句英语,便于急用。英国首相麦克米兰也在场,他是这样记录当年的那一幕的:“年迈的总理坐在两位女王之间(女王和其母亲),容光焕发,谈兴十足。”  1965年,女王第一次访问联邦德国。当时,德英双方都认为那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但对伊丽莎白女王来说,当她在柏林遇到一大批欢呼的群众向她高呼“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时,这一很不英国式的做法让她感到有些诧异。  当时英国外长斯提沃特(Stewart)后来解释说:“我想,她可能感到有些过分了。”这类呼喊令她回忆起德国人当年对纳粹致敬时的呼喊。  1978年,女王第二次访德。  1992年,菲利普陪同伊丽莎白女王第三次出访德国时,借机促成了一次家庭大聚会。这类访问已成了一种礼尚往来的形式。美中不足的是,那两次访问时,英国的经济都处在萧条时期。  而在第四次访德时,女王表示,在德国访问的3天使她对于发展英德两国的友谊“重新充满了信心”,她希望两国的年轻人能够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不仅要牢记过去,更要展望未来。  据美联社11月4日报道,伊丽莎白二世在德国的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访问时指出,紧密的经济合作使二战后两国关系不断缓和。她说:“我们当然不能忘记过去,更不能忘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两国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这一切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里。但是,在过去60年里,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我相信,两国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情。在21世纪里,我们的友谊对彼此至关重要。”

蒙巴顿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1年轻的海军军官

1900年6月25日,路易斯·蒙巴顿出生在英国温莎的王室家庭,是巴登堡的路易斯亲王与维多利亚公主的第四子。

他的曾祖母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父亲原系德国王室成员,后放弃德国国籍,参加英国皇家海军,曾任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

皇室成员的出身给蒙巴顿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机会,这一身份也给他带来了一种天然的阻力,他的每一步晋升都要招致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议论。

但是蒙巴顿一向为自己的皇家血缘感到荣耀,他为英国皇室带来了更大的光荣。

1913年9月,蒙巴顿入奥斯本皇家海军学校学习。

次年10月,其父因原籍为德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英德宣战后,被迫辞去在英国海军内的职务。

1914年末,因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的高年级学员提前毕业参战,蒙巴顿和他的海校同学转入该院学习。

1916年7月,海军军候补生蒙巴顿奉命前往贝蒂上将的旗舰“雄狮”号报到。

“雄狮”号是当时皇家海军中第一流的军舰,也许是由于皇室背景,也可能是因为海军对路易亲王的尊敬促成了这个对蒙巴顿非常有利的分配。

1917年2月,乔治和蒙巴顿被调往贝蒂将军的旗舰服役。

1917年4月,美国进入战争,当美国海军加入到皇家海军这一边后,德国水军舰队就更不敢出来挑战了。

不过,蒙巴顿还是干了些苦差事。

1918年,蒙巴顿转役K—6潜艇。

无论与现代潜艇,还是与敌手德国U型潜艇相比,K—6潜艇都显得低劣,但在北海下巡逻要比在无畏战舰上服役更激动人心,更能给他一种参与战争的感觉。

时隔不久,蒙巴顿晋升为海军中尉,奉命指挥皇家海军舰艇P—31号。

P—31号是海军的最快艇之一,专门用来对付德国潜艇,为开到法国去的运输船护航。

蒙巴顿爱上了这只小艇,当艇长不在时,18岁的他就负起指挥全艇的责任。

几个月后,蒙巴顿离开心爱的舰艇,奉命进入剑桥大学切斯特学院补习大学课程。

其间,他曾以学生会辩论委员会委员的身份领导剑桥大学队力克牛津大学队,以能言善辩蜚声全校。

第二年,也就是1920年3月,蒙巴顿晋升为海军上尉,随即陪同威尔士亲王远航出访。

在7个月的时间里,蒙巴顿随威尔士亲王先后访问了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里的许多岛屿。

通过这次旅行,蒙巴顿不仅熟悉了他以后将要生活和战斗的那些地方,更重要的是与他的皇室表兄威尔士亲王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并利用出访机会组织拍摄出了英国第一部军事教育片。

1921年仲夏,在一次舞会上,蒙巴顿与富家小姐埃德维娜·阿什莱相识相恋。

1922年7月,二人在威斯繁斯特举行了婚礼。

新婚5个月后,蒙巴顿奉命前往“复仇”号无畏战舰服役。

随着洛桑公约的签定,土耳其危机得以解决,于是“复仇”号返回马耳他。

1924年7、8月间,蒙巴顿又随威尔士亲王到美国作了短暂的出访。

9月,经请求,蒙巴顿奉命前往朴茨茅斯皇家海军通讯学校学习远程联络方面的课程。

1925年进入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

结业后,任地中海舰队通讯军官。

1931年,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无线电联络官。

1931年,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无线电联络官。

1932年晋升为海军中校。

1934年,蒙巴顿就任新建造的“勇敢”号驱逐舰舰长。

“勇敢”号的设计航速是36节,但他设法使它开到了38.2节。

不久,“勇敢”号与整个驱逐舰队远航至新加坡,蒙巴顿将任“威斯哈特”号舰长。

在此期间,蒙巴顿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发明即一种能使舰队保持队形的仪器。

1936年,蒙巴顿离开了“威斯哈特”号,前往海军部任职。

蒙巴顿离开时,“威斯哈特”号上的水兵们没有让他乘摩托艇走,而是按皇家海军对舰长表示尊重和敬爱的传统方式,由六名海军军官划船为他送行。

当时,白厅内军种之间争执的焦点即是对舰队航空兵的领导权。

海军部希望能全权领导舰队航空兵,因此他们想到了蒙巴顿,指望着借助蒙巴顿的交际能力和他那些显赫的关系来加强海军部在竞争中的份量。

海军部任命蒙巴顿为舰队航空兵驻白厅参谋,蒙巴顿没有让海军失望——除了海岸侦察航空兵和护航航空兵,其他的舰队航空兵都由海军部全部控制。

蒙巴顿为皇家海军所做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贡献鲜为人知。

1936年,纳粹德国正在研制俯冲炸弹,可是英国人几乎没有相应的反措施。

奥地利工程师甘兹达通过在德国的关系,了解到了德国人的新型俯冲炸弹,并找到了对待它的办法。

但是,英国海军部除了蒙巴顿以外,没有人对此感兴趣。

不得已之下,蒙巴顿以个人名义买下了此发明。

1939年4月,蒙巴顿的朋友贝克豪斯上将入主海军部,实战证明,甘兹达式机关炮是海军里最好的防空武器。

2遭遇德军鱼雷

1937年,蒙巴顿晋升为海军上校,1939年初被任命为“凯利”号舰长。

1939年8月23日,蒙巴顿以舰长的身份正式接收“凯利”号,并亲自在舰上升起了皇家海军军旗。

蒙巴顿早就断定欧洲大战会再度爆发。

而且,在英国,除了蒙巴顿之外,几乎再没有别人注意到丘吉尔。

在整个30年代,丘吉尔被三个政党的领导人所厌恶和疏远。

1939年9、10月间,“凯利”号与德国潜艇进行了残酷的战斗,共击中了9艘德国潜艇,其中确定击沉一艘,其他几艘的毁伤情况不明。

1929年11月下旬,“凯利”号奉命出海搜寻一般U型潜艇。

蒙巴顿提出港口可能已被德国人布下了水雷,但他的意见未被重视。

当“凯利”全速驶向一艘正在燃烧的油轮时,一枚水雷撞上了螺旋桨爆炸。

在“凯利”号维修期间,蒙巴顿带着参谋人员到第5驱逐舰队的“卡尔文”号上继续战斗,直到1940年2月“凯利”号修复完毕。

1940年5月,“凯利”号奉命与“伯明翰”号巡洋舰一起出航,在靠近海岸的北海水域搜捕德国布雷艇和一些E型艇,途中“肯达华”号等新型驱逐舰加入搜捕编队。

5月14日夜,“凯利”号被德国鱼雷击中了。

8月8日,不列颠之战开始。

虽然“凯利”号此时正在维修,因而没经历英国这段黑暗的时刻,但蒙巴顿却在此期间打了一场他一生中受批评最多的海上战斗。

9月,蒙巴顿临时受命指挥第5驱逐舰队的“标枪”号等三艘驱逐舰,此时第5驱逐舰队驻泊在朴茨茅斯,处于英国防线的最前沿。

11月29日5点40分,“标枪”号驱逐舰的雷达屏幕上出现了5艘德国军舰,蒙巴顿立即率领“标枪”号等3艘战舰出海迎敌。

在距敌舰约900码时,“标枪”号进行边舷侧炮火齐射,这次未命中。

紧接着蒙巴顿亲自校正位置,又组织一次炮火齐射,命中德军旗舰。

但就在蒙巴顿下令发射鱼雷的话音未落之时,两枚德国鱼雷先后击中了“标枪”号,使它失去了战斗力,随即德舰便释放烟幕撤出了战斗。

战斗结束后,蒙巴顿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指责,心里特别难受。

但这次挫折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功绩。

1941年元旦,蒙巴顿被授予优异服务勋章,除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之外,这是对军人勇敢的最高奖励。

1940年12月15日,“凯利”号重返第5驱逐舰队。

1941年4月,“凯利”号第5驱逐舰队离开朴茨茅斯,前往地中海。

“凯利”号所驻泊的港口距西丁里半岛上的德国空军机场只有100英里。

5月初,“凯利”号奉命袭击驻泊在本华兹内的德国舰船。

在夜暗的掩护下,“凯利”号悄悄驶到港内防波堤的出口处,由于事先已将舰炮的方位设置好,因此几次突然齐射便击沉了港内大部分德国舰船,然后在德军岸防部队做出反应之前,迅速撤出。

1941年5月20日,德军对克里特岛发起了海空协同进攻。

21日晚,蒙巴顿率“凯利”号随第5驱逐舰队出航迎战。

23日上午,“凯利”号遭到德军大批飞机轰炸并被击中沉没。

1941年10月,蒙巴顿晋升为海军准将,负责指挥英军两栖联合部队。

此时的蒙巴顿刚刚40岁出头,军衔也不高,突然提拔到白厅,很显然,让白厅的当权者无法接受。

这也让蒙巴顿吃过不少苦头。

1942年3月4日,蒙巴顿担任联合作战部队最高指挥官,并兼任参谋长委员会里的第四参谋长,被授予海军中将、陆军中将和空军中将的军衔,成为英军历史上第一个同时获得3个军种军衔的将军。

1942年8月,蒙巴顿指挥联合作战部队对法国北端濒临拉芒什海峡的迪耶普展开进攻,从结果看无庸置疑是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

参加迪耶普行动的6086人中,被消灭、负伤和失踪者共有3623人,占59.5%,而行动前的预计是10%~20%。

更糟糕的是,参战的加拿大官兵总共4865人,而伤亡、失踪人员达3367人,占其总人数2/3以上。

对这次失败,蒙巴顿在当时和后来都没公开指责任何人,也没有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

3加盟太平洋战役

1942年11月8日,也就是迪耶普之战的两个多月后,“火炬”行动拉开了帷幕。

“火炬”行动要求英美部队同时在阿尔及尔和摩洛哥登陆。

蒙巴顿是制订该作战计划的关键人员,因为人们认为他是关于登陆作战的首席专家。

“火炬”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几天之后,英美军队便控制了阿尔及利亚和和摩洛哥的一些战略要地。

西西里岛战役于次年7月9日打响。

盟军在马耳他岛东西两侧集结部队。

海滩防线很快就被冲破摧毁,防守海岸的意大利部队几乎一枪未放就瓦解了。

11日,蒙巴顿与蒙哥马利一道随后续部队踏进了西西里岛。

从1943年8月14日开始,英美首脑在加拿大魁北克会谈。

经过一番激列争论,会谈通过了代号为“霸王”的战略计划,规定盟军于次年5月1日在诺曼底登陆。

另外,还计划了一次在法劝南方土伦和赛附近登陆的辅助性战役,代号为“铁砧”。

会谈结束后,8月31日,蒙巴顿出任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官一职,晋升为战时海军上将。

作为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自然想要在这里建功立业,而丘吉尔则从“欧洲第一”的观点出发缚住了他的手脚。

他感到与首相的关系疏远了,自己已渐渐失去了丘吉尔全心全意的支持。

尽管“海盗”行动最终未能进行,但蒙巴顿没有气馁,又开始着手筹划适合于他的人力物力代号为“猎猪”的行动,目的仅是在梅宇半岛登陆,以切断驻实况日军的交通线。

1943年岁末,白厅电告蒙巴顿,在鳊停泊的5艘大型坦克登陆舰,其中有3艘不准他动用。

1944年1月7日,参谋长委员会来电命令他取消在东南亚战区所有的两栖攻击行动,并将所有的登陆器材转运至欧洲。

稍后,蒙巴顿甚至接到了将大部分25磅以上的炮弹也运往欧洲战区的指示。

他的“猎猪”计划变成了“被猎之猪”。

1942年初,驻缅日军刚刚完成了改组。

其中,为实施在西南沿海地区的攻势作战,于1944年1月专门编组了第28军。

军司令官由樱井省三中将担任,下辖第2、第54和第55师团。

这三个师团,只有第2师团是在瓜岛作战遭美军重创,后又在菲律宾重建的部队;第54师团是于上一年在国内铢促新组建的所谓“特设师团”。

若开前线的英第15军由3个师组成:即英国第5师、英印第7师和第81西亚师。

军长为克里斯蒂森中将。

为了加强这个军的指挥力量,蒙巴顿调换了几名师级指挥官,其中经伦敦同意,将英军与意大利军队在埃塞俄比亚多洛戈罗要塞之役的英雄弗兰克·梅塞维少将,调来任第7英印师的师长。

若开地区的战火刚刚平息10余天,3月8日,日军第15军所属的3个师团及配署部队的近10万法西斯官兵开始越过亲敦江攻入鳊境内,揭开了英帕尔战役的战幕。

当3月8日牟田口中将的先头部队渡过亲敦江向英帕尔打来时,蒙巴顿由于意外,左眼严重内出血,正在医院住院。

但是,来自英帕尔的消息使他心急如焚。

他不顾医生的劝阻,毅然离开医院,飞抵卡米拉的斯利姆指挥部。

听了斯利姆的汇报,蒙巴顿把在亲敦江以西沿边境进行防御的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来组织防御。

据战后日本防卫厅的战史专家称:“这一政策正中日军要害,而牟田口中将恰恰没有看出这一点。”

通常所说的英帕尔战役,除围绕英帕尔一地进行的一系列战斗外,还包括在英帕尔以北的科希马和乌科鲁尔地区英日双方展开的激烈战斗。

3月8日,佐藤幸德中将率领第31师团乘木筏和小船陆续渡过亲敦江。

在唐都和霍马林一带休整后,即分成3个纵队向科希马挺进,进攻乌科鲁尔,夺取这个通往科希马的交通要道。

斯利姆将这一危急情况报告给蒙巴顿,蒙巴顿立即从第5和第7英印师中抽调部队前去增援,并命令直辖的第3特种突击旅作好空支准备。

另外,命令此时尚驻在鳊境内的“饮迪”第23无数程突破旅前去掩护利多,令英第2师从印度内地火速赶来。

5月13日,在贾伊尔山上残余的日军阵地也被英印士兵占领。

日军佐藤幸德中将率部向补给地撤退。

蒙巴顿接到科希马战线的日军有撤退迹象的报告后,命英第2师和第7英印师陆续向马奥集中,然后进而夺取乌科鲁尔。

6月22日,两支队伍好比钢钳的两只钳牙,在科希马公路的109里程碑处将日军钳住。

乌科鲁尔这场堵截仗结束后,直接指挥战斗的第33方旅旅长第15方面军司令河边正三向此时已迁到马尼拉的日本南方军总司令部和东京大本营提出了请求停止“乌”号作战的报告。

南方军总司令官内寿一大将接到河边正三的报告,随即与东京联系,大本营经几次磋商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7月2日午夜,内大将即成威作命甲第101号发布了停止“乌”号作战的命令,由驻缅方面军向第15军进行传达。

盟军情报人员获悉日本南方军总部下达的全线撤退命令后,立即报告给战区总部,蒙巴顿当即指示斯利姆的第14集团军7个师开始全面追击作战。

虽然日第15军渡过了亲敦江,但损失惨重。

英帕尔战役日军惨败后,驻缅日军首脑十分清楚,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塞班、关岛、提尼安等战役中的失利,此时,“缅甸的战略地位,对大本营来说,已失去了政治战略指导上的积极意义,只不过是泰国、马来、印度支那半岛西面的防壁而已。

然而,防守缅甸的价值并未失去,因为它占有能够扼制盟军企图沿孟加拉湾向马来半岛的头部和新加坡方向进攻了英印军锋芒的地位。”

于是,新上任的日本驻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中将,根据南方军总司令部的指示,于1944年9月底拟出守缅甸的作战设想,针对蒙巴顿的英印军队,实施“盘作战”和“完成战”。

对向曼德勒附近及该地以南伊洛瓦底江畔下正面来攻之敌的作战称为“盘作战”;对向印度洋沿岸正面来攻之敌的作战称为“完成战”。

10月下旬,日本情报机关已侦知盟军将放弃蒙巴顿的“德拉卡拉”计划,并确立了由陆路戟入缅甸的战略,于是,木村中将立即召集第15军、第28军、第33军各参谋长及作战主任到爷光,就方面军今后作的战构想,特别是“盘作战”指导要领,进行了研究。

蒙巴顿制定了“卡皮特尔”计划——英印部队首先强渡亲敦江,并在那里建立桥头,然后在南下进攻仰光。

11月10日,斯托普福德将军指挥的第33军在亲敦江西岸完成攻击部署。

阿萨姆团的一个突击营向江对岸的莫七发起冲锋,顺利登上了东岸。

接着,该军的第20师主力也陆续渡过了亲敦江,并占领了莫莱。

与此同时,第11东非师在皇家空军准确无误的空袭支持下,沿着亲敦江西岸幽暗的加包山谷向加里瓦打去。

12月10日,印度工兵在亲敦江上迅速架起了桥梁,使第14集团军的各主力师得以开过对岸。

梅塞维的第4军包括第19英印师和第17英印师,后来,集团军直辖的第5英印师也归梅塞维指挥。

蒙巴顿给梅塞维的命令是:跨过亲敦江后进入瑞波平原,与日本第15军驻守在那里的师团进行决战,并夺取日本人在耶乌—瑞波地区的各重要机场。

这一战要打得既快又狠。

梅塞维部队渡过亲敦江后,遵命向东冲击。

4天之后,他们又占领了英多西北部的班毛,并同从北部挥戈南下的英第36师会合,向瑞波平原逼近。

可是木村兵太郎中将并不想在这块宽阔的平原上决战。

蒙巴顿便与斯利姆研究制定了一个新方案——斯托普福德的第33军从北面向曼德勒施加压力,去占领伊洛瓦底江上的渡口;这时,梅塞维的3个师要从吉灵庙向正南进发,尽可能悄悄地直插密沙河流域,然后从甘高向东南推进,在本各附近的伊洛瓦底江下游占领一个渡口,目的是越过日军卫曼德勒部队的后方,在敏铁拉附近建立一个战略性屏障,从而封锁他们径南向仰光的退路,并截断来自仰光的补给,最终将日本第15军歼击于曼德勒—塔泽—稍埠—敏建地区。

新方案开始实施。

梅塞维的部队在深入的侧翼包抄行动时,秘密穿过丛林密布的甘高山谷,并在帕科库出其不意地强渡伊洛瓦底江,然后利用装甲部队和空降部队风驰电掣般挺进,直逼东南面敏铁拉日军重要基地。

许多高级军官乘坐的指挥车仍在假军部里进进出出,使日军谍报人员仍以为梅塞维和他的军司令部逗留在达木。

一切就绪,即将行动。

但就在这时,75架美国运输机却被猝然抽调到云南去,因为中国军队在广西面临着日军猖狂进攻。

蒙巴顿为此向美国方面提出抗议,说这些飞机都已装满了运给先头部队的补给品,而梅塞维这次向敏铁拉的远距离穿插是以空运补给为基础的。

但抗议没有奏效,大部分飞机还是被调走了。

现在,梅塞维必须沿着一条雨季无法通行的坎坷不平的土路,从达木到帕科库冒险行军700公里。

这条土路本是供老百姓的牛车通行的,而现在要通过的部队却达3个师之多,还有重型坦克、大炮和其他车辆。

好在工兵部队于15天之内,紧急加宽、加固了这条土路的2/3路段,使上述重型装备得以勉强通行。

然而,由于美国的运输机被猝然抽调走,直至1945年1月底前后,梅塞维的部队终于陆续抵达了伊洛瓦底江岸地区。

这条江是缅甸的主要河流,虽然江水当时处于最低水位,但是开阔松软的沙洲却又形成了另一道险障。

尽管地势对第41军非常不利,梅塞维还是采取佯装渡色漂偷渡成功。

3月1日,蒙巴顿得知敏铁拉还未拿下,非常气恼,便要斯利姆亲自飞抵前线指挥。

斯利姆到现场后,在该城北面集中兵力发起攻势,最终占领敏铁拉。

蒙巴顿麾下的部队在敏铁拉打赢了,下一步就是夺取曼德勒。

其实,就在木村兵太郎中将调兵力反扑敏铁拉的时候,蒙巴顿将尚能调用的兵力统统投入到了曼德勒外围,伺机拿下曼德勒。

接下来的目标是攻占仰光城。

3月20日,英军完全占领了曼德勒。

蒙巴顿虽然打开了仰光的大门,但雨季即将来临,必须迅速攻克仰光。

梅塞维的第4军在和时间的赛跑中,还是输给了雨季。

于是在1945年5月1日,蒙巴顿对仰光实施两栖登陆计划。

其实,在此之前,蒙巴顿就已经考虑梅塞维部队被雨季阻挡的可能性,因此他从驻吉大港至若开一带的克里斯带森的第15军中,抽出一个师的兵力执行两栖登陆任务,这个师将配署一个中型坦克团和一个伞兵营,并紧急搜寻了一些登陆艇集结待命。

5月1日,英军在发动两栖登陆之前的几个小时,蒙巴顿令空军飞越仰光上空进行侦察,发现日军已经逃之夭夭了。

然而,登陆计划继续实施。

2日,他们合为一路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仰光城。

5月6日晨,从勃固南下的梅塞维的第4军先头部队,也终于开进了仰光。

4“缅甸蒙巴顿伯爵”

夺取缅甸之后的下一个重大步骤是进攻马来半岛及其新加坡。

为此,热衷于制订计划的蒙巴顿又推出了取名为“拉链行动”的作战计划。

他本打算在7月份实施,但还是由于拨给他的舰艇、飞机和兵力不足,而被束之高阁起来。

7月中旬,蒙巴顿被丘吉尔叫往柏林参加波茨坦会议。

波茨坦会议主要研究对日作战问题,所以需要蒙巴顿代表东南亚战区总部前来参加。

8月7日,蒙巴顿乘坐大型轰炸机回到战区司令部。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同时,他从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接到命令,接管菲律宾以南的整个西南太平洋地区,目的是使麦克阿瑟的美军部队能从这些地区脱出身来去占领日本本土。

次日,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又给他下达了新任务:(1)重新占领已光复地区中的关键地域,确保对已投降的日军进行有效控制,解除日军武装;(2)努力尽可能早地释放英国和盟军的被俘人员和其他被日军监禁者。

蒙巴顿立即行动起来,他命令即刻实施“拉链”计划,以任何可能得到部队向马来亚和新加坡进军。

同时,他指示沃克中将率令包括扫雷艇在内的各类军舰所组成的混合舰队,立即冒着雨季时节的风暴出海;命令其他部队迅即出动,前往香港、西贡等地接收日军司令部。

然而,几天以后,麦克阿瑟给了蒙巴顿当头一棒。

此时麦氏已担任了盟军对日事务的最高负责人,他命令蒙巴顿在8月31日东京受降仪式正式举行之前,不要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后来由于台风袭击日本列岛等原因,受降仪式推迟到9月2日在美国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

尽管如此,9月9日,蒙巴顿仍下令英军在马来亚的波德申和巴生港附近的莫里布登陆。

不出蒙巴顿所料,虽然日本天皇早已宣布了投降,但这里的日军还是进行了抵抗。

12日,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的正式受降仪式在新加坡举行。

由于日本南方军司令内寿一元帅事先被告知了仪式的程序,忍受不了这种格外的侮辱而称病不去,由板垣大将代表他参加仪式。

板垣等几位日军将领,想走上前去与身着笔挺的白色皇军海军上将制服的蒙巴顿握手被断然拒绝了。

为了奖赏蒙巴顿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功劳,特别是他指挥英印军队击败缅甸日军的辉煌业绩,封他为“缅甸蒙巴顿伯爵”。

1946年底,蒙巴顿被预任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

转年1月6日,他被送往朴茨茅斯海军学院高级将领班进修,为担任这个新职务接受岗位培训。

然而不久,即1947年2月1日,蒙巴顿在伦敦被授予大英帝国驻印度总督的职务。

3月22日,蒙巴顿携夫人抵达德里。

两天以后,英印当局举行了新总督的就职典礼。

1948年6月23日,蒙巴顿携夫人乘专机返回伦敦。

回国后的第3天,蒙巴顿就向海军首脑提出了申请重返海军。

第一海务大臣约翰·坎宁安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痛苦考虑,于10月份决定,让蒙巴顿担任地中海舰队第1巡洋舰队司令。

1950年6月,蒙巴顿被调离地中海舰队,回海军部担任第四海务大臣。

1952年5月,蒙巴顿先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总司令。

次年2月,晋升为正式的海军上将,这样,就为蒙马顿一步步地获得自己理想的职务铺平了道路。

1955年3月,蒙巴顿出任第一海务大臣。

1956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3年延长到5年。

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1960年2月20日,蒙巴顿的妻子埃德维娜去世,终年59岁。

1965年7月1日,蒙巴顿告别49年的戎马生涯离开了国防部。

1979年8月27日,蒙巴顿在“阴影”号游艇上被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分子炸死,享年79岁。

相关参考

600年汉城变首尔,扯不断的是中国文化

在中国,一座城市改名无论是历史原因还是人为因素,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在韩国也有座这样的城市,14年前,它名为汉城,2005年后改名首尔,这座朝鲜半岛最大城市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这两个名称有人熟悉有人陌生。

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影响(初三历史,别扯太远)

,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挑起的一场狗咬狗的战争,战争的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但是,二战都结束了,为什么德国还要继续为一战赔款呢?这当然是用事实在说,错在德国,也就是同盟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  第三十届奥运会目前正在伦敦举行,可是据调查,英国民众认为2012年最重要的事是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六十周年。自从光荣革命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

英国王室有很多内部规矩 囊括了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

英国哈里王子与准王妃梅根大婚,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很多人羡慕美国这个混血明星梅根能够嫁入王室豪门。虽然嫁入王室有享不完的荣华与富贵,但王室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王室作为英国的一个象征,有许多规矩,

英国王室的历史

1.英国皇室历史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爱德华七世次子。约克公爵。长兄阿尔伯特去世后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在位期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爱尔兰独立。在一战

欧洲皇室与王室的关系有多混乱,看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九个子女

不知从何时开始,欧洲皇室与王室流行联姻和通婚,多年下来,几乎整个欧洲皇室与王室都是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或远亲,究竟欧洲皇室与王室的关系有多混乱,看看著名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九个子女都嫁给谁或娶了谁,也许能

40年前,英国王室著名的暗杀事件,竟对戴安娜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当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命名他们的小儿子为「”路易斯”时,许多人认为这是为了向一个在皇冠上被称为「”迪克叔叔”的人致敬,他的全名是路易斯·蒙巴顿勋爵,是英国王室第一任蒙巴顿伯爵,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曾

明明是欧洲第二富的荷兰王室,国王却兼职打工,亿万王冠留王后戴

说到王室,人们总会想到财大气粗、珠宝成堆的英国王室。在欧洲,除了它,还有挪威王室、西班牙王室、比利时王室等。虽然都不如英国王室有钱,但是其中有一个王室能和英国王室公然叫板。它就是荷兰王室,统治者是奥兰

英国历史上兰卡斯特和约克不是两个王室吗

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4年)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动宫廷政变废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惨剧。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兰开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这个王朝历亨利四、

二战时德国妄想占领英国

二战时德国妄想占领英国?痴人说梦。这是不可能的说到二战中的德国和英国,你感觉如何?德国就像一个英勇的军官?英国就像一个穿着西装、穿着皮革、拿着文明手杖的老绅士?嗯,我们的印象可能是德国在进攻,而英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