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爱因斯坦的德国为什么没有造出原子弹

Posted 爱因斯坦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拥有爱因斯坦的德国为什么没有造出原子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拥有爱因斯坦的德国为什么没有造出原子弹

2、世界历史 你知道美国原子弹之父和“曼哈顿计划”吗?

拥有爱因斯坦的德国为什么没有造出原子弹

拥有爱因斯坦的德国为什么没有造出原子弹?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在一战和二战中,德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始作俑者,人们不禁会问,德国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掀起两次大战?

  经济、地理、民族等方面固然有许多原因,但是德国在军事技术上的领先不能不说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战争的某些阶段,先进的武器甚至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谁也不会想到,风光秀丽的德国竟然是众多杀人利器的生产之地,像杀人如麻的毒气弹、巨大火炮,先进的冲锋枪、火箭弹,以及灭绝人性的焚尸炉、重型坦克,等等,这些技术先进的武器,在战场上就像死神手里的镰刀,大片大片地收割着鲜活的人命。

  事实上,如果不是阴差阳错,差一点原子弹也会第一个被德国制造出来。

  幸亏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否则战争狂人希特勒还不知道会犯下多少令人发指的罪行,也许人类会因此毁灭在他的手中。

  希特勒当初为什么最终没有造出原子弹呢?要知道“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爱因斯坦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原来都是德国人或者曾经生活在德国的。

  二战开始前的德国小城哥廷根,冬暖夏凉,是一座环境优雅,学术氛围相当浓厚的城市。这座小城里有一所大学,以小城的名字命名,就叫哥廷根大学,是欧洲的著名的学府。这在所大学里,产生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后来享有“原子弹之父”美誉的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本来是德国人,后来随着家人移居美国。1924年,奥本海默又回到德国,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物理。1927年春天,奥本海默要求参加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考试,但是被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他缺乏一系列本应在入学时就必须办好的手续。古板的教育制度让他碰了钉子,不得已,他只好回到了美国。

  近代物理学界的泰斗、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和原子弹也扯上了不大不小的干系。爱因斯坦生长在德国小城乌尔姆。小时候谁也没有看出长大后他将是一个科学发展史上的巨人。爱因斯坦也来过哥廷根,在这个大学城里,他和其他的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开始了人类开发核能的设想。

  当时德国纳粹高层官员中大多数人认为:“爱因斯坦的那套理论只在黑板上有意义,在现实中没有实用价值,远不如费迪南·波舍博士的大众牌汽车给我们这个帝国带来的实惠。”爱因斯坦在他们心中,就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学术骗子。

  在这种愚蠢想法的指导下,他们从一开始就冷落爱因斯坦,到最后彻底把他驱逐出境。1933年的秋天,爱因斯坦来到了美国,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一位物理学家曾经用很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件事:“其重要程度就像天主教把罗马的梵蒂冈搬到了美国。”爱因斯坦到美国的时候,奥本海默也早已经回到了美国。设想和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两个关键人物终于走到了一起,来到了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给这个庞大的工程“埋得起单的国家”。

  1940年以前,德国形势是一片大好,根本不必用原子弹来代替坦克师去征服世界,所以,德国对失去两位人才,也漠不关心。

  这一时间的爱因斯坦还沉迷在他的教学与科研中,爱因斯坦认为,阻止德国抢先一步制造出原子弹还不是一个那么紧迫的问题。

  爱因斯坦的分析很正确,不过在美国还有一些比爱因斯坦性子急的欧洲科学家,他们坚信德国的同行们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前面。他们一直试图用联名上书的方式直达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告诉这位对原子武器的了解还处于小学水平的“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事态的严重性。

  1939年,移居美国的匈牙利科学家希拉德通过在欧洲的朋友,得知了一个消息,德军将禁止铀出口,另外,德国又迅速地控制了一个掌握铀的国家—比利时。希拉德和少数科学家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们认为德国肯定在为制造原子弹做准备,他们一致认为最好赶在敌人之前造出原子弹,或者至少是不能让敌人抢先一步“将理想变为现实”。

  与此同时,希拉德也已经在给罗斯福的信件中征集到了几个大科学家的签名,并且争取到了爱因斯坦的支持。爱因斯坦随后在一封较长的信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或许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足够让他后悔一辈子的签名使美国真的走上了加紧制造原子弹的不归之路。

 

  爱因斯坦后来说过一句话:“如果当时我知道德国人在制造原子弹方面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话,那我连手指头都不会动一动。”就这样,虽然德国最终也没有制造出原子弹,但美国却不仅造出了原子弹,还直接用这样两个恐怖的武器毁灭了长崎和广岛。当蘑菇云在日本上空升起,几十万平民瞬间化为灰烬的时候,当年参与研制的科学家们是否也像爱因斯坦一样在心里重复那句话呢?

世界历史 你知道美国原子弹之父和“曼哈顿计划”吗?

你知道美国原子弹之父和“曼哈顿计划”吗?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成立了铀计划研究机构,这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担忧。1939年8月,由移居美国的匈牙利科学家西拉德等人牵头策划、由爱因斯坦签署的一封信送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手中。信中陈述了铀核裂变有被用来制造威力空前的原子弹的可能性,并特别指出德国正在进行相关的工作,提醒罗斯福应迅速采取应对措施。1941年7月,一批英国科学家到达美国,建议美国应以更强的迫切感、更高的积极性发展原子武器,赶在德国前面研制成功。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改变了“孤立主义”的立场,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夏天,美国在英国和加拿大的合作下,开始了一项代号为“曼哈顿计划”的研发原子弹的军事工程。

“曼哈顿计划”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军事工程,历时3年,参与者达10万多人,总耗资高达20亿美元;这是此前任何一项军事工程都无法比拟的。鉴于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由罗斯福亲自牵头,成立了一个最高决策小组,全权负责整个计划的实施。这项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德国外)的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为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正是这项重任,使他日后赢得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的美誉。

1945年7月16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试验成功。同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从而大大提早结束了战争。但是,原子弹的巨大破坏力着实让人们震惊,不少当初建议美国政府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纷纷退出了“曼哈顿计划”,他们用自己的良知呼吁决策当局慎用原子武器。

1946年,美国新的原子能委员会组成,杜鲁门总统将曼哈顿工程的全部财产和权利交给原子能委员会,“曼哈顿计划”至此终结。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你知道美国原子弹之父和“曼哈顿计划”吗?

你知道美国原子弹之父和“曼哈顿计划”吗?“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成立了铀计划研究机构,这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担忧。1939年8月,由移居美国的匈牙利科学家西拉德等人牵头策划、由爱因斯坦签署的一封信送到美国

世界历史 二战如果日本先造出原子弹,世界会是什么结局

原子弹可以说还是目前杀伤力最巨大的武器,而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目前只有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当时两个城市共造成30多万人死伤,两个城市瞬间化作焦土。也正是原子弹的威力,日本才迅速投降,结束二战。可以

邓稼先造出了原子弹,国家奖励了多少钱

大家知道邓稼先研究出原子弹国家奖励了多少钱吗?十块钱,这个答案是他临终前告诉杨振宁的,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之中看不出任何一丝因为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显现出来的怨恨,反而是以一种很平淡的语气说的,仿佛他

爱因斯坦与曼哈顿计划有什么关系?

曼哈顿计划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原子弹,开始时间是1942年,此时世界上正处于二战时间,然而美国却开始对原子弹进行研究,此项研究对二战后期的胜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曼哈顿计划开始时间之所以是在二战时期是有原

爱因斯坦与曼哈顿计划有什么关系?

曼哈顿计划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原子弹,开始时间是1942年,此时世界上正处于二战时间,然而美国却开始对原子弹进行研究,此项研究对二战后期的胜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曼哈顿计划开始时间之所以是在二战时期是有原

历史军事 原子弹之父盘点

原子弹之父盘点  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各国原子弹之父  这是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主持人奥本海默,核物理学家。他曾经参加过美

历史军事 原子弹之父盘点

原子弹之父盘点  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各国原子弹之父  这是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主持人奥本海默,核物理学家。他曾经参加过美

历史百科 第一颗原子弹

第一颗原子弹1939年8月的一天,一封由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签名的信放在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办公室桌上:“总统阁下:”我读到了费米和西拉德近来的研究工作手稿。这使我预计到,元素铀在最近的将来,将成为一种新

美国 美国·1945年7月16日原子弹问世

1945年7月16日原子弹问世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实验用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斯地区爆炸成功,原子弹即告问世。1939年10月,罗斯福总统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在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协助下和

德国 德国·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文。在这篇短小精悍的论文中,爱因斯坦对统治物理学界2个多世纪的牛顿的绝对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