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的真实性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欧洲历史的真实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欧洲历史的真实性

2、欧洲历史 希特勒的性别之谜

欧洲历史的真实性

 欧洲历史的真实性

  中国有专门的史官,而欧洲没有,大部分历史记载都是诗人、宗教人士书写的。

  有人觉得西方的历史在严谨的考古学研究之前,都是YY出来的,那西方历史可信吗?

  中国的史官记载可信度又有多高?

  我在阅读欧洲有关历史著作的时候,常常很困惑,也很感触,因为,根据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学问的规模和格式的标准去参照西方历史,西方的历史学问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我认为,西方历史著作大多是伪作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往往是由那些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的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中国的“信史”,往往有三个大的特点,一是资料详尽,二是时间清晰,三是强调直言真实。这样的“信史”与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专职的史官和天官制度有直接关系,更与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所孕育出来的历法相关,只有那些确立了清晰的时间空间节律理念的民族,才真正可能产生得出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当然,中国历史书籍中也有时代造成的一些神秘理念,但是,这样的神秘和官本位的记载,是符合那个历史时代的认识水平的,其也与中国历史著作的“信史”本质无关,这是应该区分开来的。

  相比之下,西方历史在17世纪之前,犹如茫茫雾霭,或者说是犹如一团乱麻,不仅中国人难以将西方17世纪之前的历史了解清楚,恐怕连西方人自己也是永远说不清楚自己17世纪之前的历史的!我常常感到奇怪,中国近几十年来所编篡的“世界史”中的“西方历史”章节怎么会那么富于逻辑条理,而且,这些“西方历史”怎么就和中国历史典籍一样,时间、空间和人物及其事件的脉络是那样的清晰和“真实”。这到底是西方历史本来就如同中国历史那样清晰可信,还是因为现在的中国历史学者误入了什么套子呢?他们是否是在使用中国的历史定式和思维框套去编篡了“西方历史”呢?

  而事实上是,西方的所有历史著作,在描述自己的历史的时候,往往有两种情况,要么,他们就象18世纪末期的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1737——1793)那样,可以在不引证任何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情况下,就几乎凭空杜撰出了厚厚的几大本《罗马帝国衰亡史》;要么,就象18世纪法国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6)那样,在自己的《风俗论》中,仅仅对欧洲中世纪以前的历史做一种很模糊的简单介绍。那么,伏尔泰和吉本的各自历史著作,到底谁更严谨呢?应该说,伏尔泰更严谨!因为,在18世纪,各西方民族国家的图书馆中,要么就只有阿拉伯文和拉丁文的历史残本(这个情况,美国的历史学者汤普森(1869——1941)从严谨的角度,在自己的《历史著作史》一书中对西方历史上的各种历史著作做了考证和介绍,根据他的研究,西方历史上的历史著作,大多就是些残篇残本,或者就是西方***会的杜撰本),要么,就只有圣经和荷马史诗这样的“神说”,要么,就只有***会里的各种明显杜撰的历史文献,所以,西方的历史在当时还基本局限在***的说教中和民间的传说中,并无真实可信度可言。

  西方社会开始进行“信史”研究,仅仅始于19世纪,与西方考古手段的科技化直接相关,这就如同汤普森说的那样:“在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中,关于希腊时代以前的世界史,人们并不了解任何新情况,直到19世纪初。罗素塔石刻才提供了一把辨认古代埃及及象形文字的钥匙。这个著名的石刻是1798年跟随拿破仑到埃及去的法国学者发现的。”(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 P 3 商务印书馆)。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关于欧洲中世纪以前的真正的“信史”研究,是从拿破仑时代的考古实物工作以后所开始的,所以,象英国吉本那样在18世纪就在没有实证的历史资料的情况下便杜撰出了厚厚的几大本关于罗马历史的“巨著”,实在是不可信的!这点,目前中国历史学界好象并没有充分注意到!笔者发现,即使是西方现代严谨的历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比如美国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美国的威利斯顿?袄尔克的《***会史》,也包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他们在描述西方17世纪之前的历史和思想史的时候,大多也都是采取虚写的办法,他们也很少在自己的著作中去引证19世纪之前那些西方古代的“历史巨著”,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所谓的希腊思想家的那些“巨著”,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著作几乎就是“说书”(汤普森语,他屡屡将西方19世纪以前的各种历史著作说成是“说书”),或者说,他们在当时已经有确凿证据,清楚知道这些历史典籍和思想史著作(罗素在自己的《西方哲学史》中多次提到过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著作的不可靠性),都是中世纪的***教会和***会统治下的“大学”所杜撰的。但是,很糟糕的是,笔者注意到,中国历史学界和哲学界在编撰西方的历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时候,大多都将19世纪以前的西方历史书或者思想史著作当成为了“信史”,特别是中国哲学界还普遍对古希腊时代的一些“思想巨著”(比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一系列“巨著”)十分看重,这样,就造成了中国人所编篡的“西方历史”和“西方思想史”,往往比西方一些严谨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史专家编撰的历史书和思想史专著,还要“可信”,这,简直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为什么中国历史学界和思想史界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认为,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所致:一是一些中国历史学者在研究西方历史的时候,所阅读的历史典籍往往很狭窄,他们大多习惯中国的治学习惯,将西方的宗教史、思想史和文明史分开来审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他们看不清楚西方历史著作因为存在***教会参与杜撰的“伪”问题;二是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信史”历史学情况,所以,许多中国人,当然也包括中国的一些历史学者和哲学学者,他们往往是“以君子之心”去看待西方的历史和思想史,先入为主的就以为那些西方著作都是很严谨的,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想到过西方历史著作和西方思想史著作与中国的历史学著作和思想文化著作的产生条件,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三是因为中国人太习惯历法时间空间概念了,中国人一说自己的历史,往往很自然的就有种时间秩序观,象“张飞杀岳飞”这样的事情,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笑话;但是,中国人却很少想到,西方历史上的政权组织就没有设立过专职天官和史官,所以,无论是西方历史学者,还是西方政权官僚,甚至也包括***会中的学者,往往没有中国人这样明确的历年意识,在西方的历史典籍中,“张飞杀岳飞”的事情及其人神相杂的事情已经普遍到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地步了,这正如汤普森说的那样,在19世纪,西方社会还习惯引证《圣经》里编造的情况去说明自己的历史,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历史著作往往有“说书”味道的原因。

  当然,无可否认,随着西方现代科技的发展,西方历史学界开始使用碳元素衰变原理去测定西方历史上的一些文物的年代,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通过什么样的科技方法去对文物的历史状况进行理论推测,都是有条件限度的,不是可以随便“大胆猜测”的,这就是说,如果这些文物没有相应的文献历史资料去印证,这样的纯粹依靠科技手段对文物历史年代的测定且进行的历史情况推断,是很不可靠的,或者说,不能够作为信史。而西方历史上的文献资料,正如上面所说,“说书”性质大大过于“信史”。所以,现在西方历史著作中的一些“编年史”,比如《塔西佗编年史》,特别是德国的维尔纳?施奈因的《人类文明编年纪事》中的那些将许多历史事件精确到了年月的记载,我们中国人最好还是不要全信为好,因为,这些历年和纪事都并非完全可靠,作者也往往没有什么相应的实证资料可言,你也永远无法期望这种“历史学家”会为你提供很实在的历史相关证据。

  2、西方历史上的纪年不准确问题。

  在西方科技手段没有引入到中国历史学界之前,中国的历史记载,一是主要依靠文献资料,二是依靠金石之学,三是依靠地下发现的文物和简椟。但是,即使如此,历史之所以叫做历史,其一定是依赖时间纪年而为自身基本存在条件的,所以,在中国没有现代科技手段之前,中国的信史,是以汉武帝时代的“太初历法”以来的历法为“信史”的基本存在条件的。

  因为汉武帝时代之前,中国没有一部统一的历法,所以,中国古代严谨的历史学者,往往对秦汉之前的事情大多是存而不论的,这已经在中国史学界中形成了一种基本治学原则。中国因为是具有精耕细作传统的统一农业大国,所以,“太初历”以后的历法就非常严格了,因为,这涉及到国家的统一和国家稳定问题。因此,汉武帝以后的中国各王朝虽然不时发生更替,但是,文化(主要指文字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经典著作)则是统一传承的,特别是历法,各王朝都必须延续前朝的时间秩序而制定,因此,中国历史纪年,往往可信度非常的高。

  但是,相比之下,西方历史上的纪年情况则很紊乱。西方不是天文学发源地,西方历史上使用的历法是来自于古巴比仑,古希腊时代的天文学家,大多是巫师和哲学家,他们和政治大多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古希腊盛大和古乱麻时代,天文学中的时间概念和秩序,还没有真正和属于政治社会范畴的历史学紧密联系起来。16世纪之前,西方各王朝走马灯的转换,他们建立一个新王朝,往往就要毁灭前朝的文化,甚至大烧前朝的图书馆和杀害异端。西方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西方在希腊和罗马王朝时代,一直没有建立起象中国秦始皇那样的“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化制度,这样,必然要造成西方在16世纪之前的文化的不断变换和消灭异端的历史紊乱问题,因此,西方历史上很难建立出以统一语言文字和统一时间次序为基本存在条件的“信史”来。

  西方在16世纪之前一直使用儒略历法,因为以上所说的王朝更替中的对前朝文化的灭绝原因,儒略历法在西方历史上的各个王朝中使用得非常混乱。西方历史上开始建立比较严谨的历法,主要是通过***教会千年的努力才逐渐形成的,准确讲,是12世纪以后,西方***教会开始引入和吸取了希腊文化和阿拉伯文化成果以后,他们才开始注意到了统一的历法对于农业季节的测算和对于教皇的管理是很有用的,这样,到了16世纪后期,才由罗马教皇格雷果里正式下令和组织教会中的学者们进行了比较准确和统一的历法推算和测定,并于1582年在西方历史上才第一次正式规定了***所有教区内的统一历法时间。由此可见,西方的历年次序理念产生得非常的晚,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高度注意到的。

  大家知道,历史之所以叫做历史,关键在于“历”,就是在于时间秩序的准确性,所以,西方真正的史学,在16世纪之前是没有条件的,16世纪确立了准确的历法以后,才有了一定的信史条件。而由于前面说的西方历史上的王朝更替有毁灭前朝文化的惯例,所以,西方现代历史学基本上是建立在依靠现代科技手段的考古学和人类学考察基础之上的,因此,西方真正的“信史”,只能够从19世纪以后算起。而且,由于我以上说的文物必须以文献史的印证为基本条件的前提,所以,我们中国人阅读西方的历史著作和西方思想史著作,最好还是不要全信为好!或者说一定要打折扣,否则,我们将对西方的历史和思想史犯“想象化”的错误。

  3、西方的思想史著作和***史的文字和载体问题。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在讨论中西方文明文化关系的时候,常常是言必称希腊哲学,但是,由于以上所说的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希腊时代的哲学思想著作并不真实!这些思想文化“巨著”几乎就是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教会的托古“杰作”!

  历史的记载,必须以文字符号和文字符号的载体为自己的两个基本存在前提。中国文字自公元前1500年左右出现系统的甲骨文以后,虽然文字曾经在各王朝和春秋时代各战国中有变异,但是,秦王朝的文字在500年时间中一直相对稳定统一,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篆书和隶书的汉字会以秦文字为基准的道理,也是秦始皇为什么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实现通“书同文”的道理。根据现在四川的青川木椟文字(这枚木椟现在保留在四川博物馆中)看,可以证明,在公元前500年的时间区间中,当时的蜀地已经出现了方块汉字的雏形,而且有了很经受得起时间磨砺的记载的“木椟”载体。到了秦朝和汉初时代,文字已经完全隶书规范化,其与今天的中文基本上一样了,记载载体也多样化,有了帛书等。但是,尽管如此,中国的史学的发达,还是在东汉时代以后了,也就是公元105年蔡伦制造出了纸张和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发明了活字排印以后,同时也与东汉通过《熹平石经》统一了五经文本有关系。现在中国的纸版书,可以追溯到宋朝,也就是距今有千年历史。因为纸张才可以大量记载文字,所以,详细的历史书,应该是产生在使用纸张以后和采用了活字排印以后。这,是个常识问题。这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产生在东汉尚未产生纸张以前的中国古典“巨著”,其中也包括50多万字的《史记》、15万字以上的《管子》、《荀子》、《孟子》、《春秋》、《三礼》,很可能都不是秦朝以前或者不是西汉时代的作品,所以,这就是中国史学界历来有今古文之争的原因。这就是说,其实,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西汉初和西汉末,及其唐朝,分别有官方组织的且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托故改制”的大型编篡活动。事实上也是这样,现在发现的秦朝之前的文物中,除了《老子》这部典籍外,还没有发现那些据说是战国时代的“巨著”,所以,即使是中国的许多“巨著”,也很可能仅仅形成于汉朝时代。当然,无可否认的是,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的“信典”最多最实和最古远的唯一国家,这是其他任何国家文明都不能够相比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西方历史典籍中的十分明显的伪问题。即使根据德国史学家施奈因的记载,中国的造纸术也是公元1150年才传到西班牙,1276年传到意大利,1350年传到法国,1390年传到纽伦堡,1494年传到英国,1576年传到莫斯科,1690年传到北美。西方出现雕版印刷则是在1450年以后。西方首次出版纸张书籍,是在1472年以后,1499年才在西方出现了专职纸张印刷所,西方的活字印刷则更晚了(以上记载见《人类文明编年纪事?科学和技术分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而之前,西方使用的文字载体是羊皮书、纸草书(一种宽叶植物)和泥版书及铜铸铭文,这样的文字载体和方法,一是保存时间不会长久,二是记载的内容也不可能多。

  另外,西欧学者大多比较回避谈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历史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一旦追溯起来,常常会让一些西方学者难堪,这正如美国布龙非尔德所说:“日尔曼诸民族接受希腊化拉丁字母,我们不知道是在何时何地,字母的具体形象也多少不同于寻常的希腊体或拉丁体。”(《语言论》 P365 商务印书馆)。

  虽然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一世纪,但是,公元500年前,欧洲的地方方言各自为阵,拉丁文字也远没有推广开来,这既有欧洲民族成分太复杂和民族群体彼此隔绝的历史原因,也与那时候的希腊文字和拉丁文字的本身不健全有直接关系。5世纪——15世纪,拉丁文字才在***教会的慢慢地研究下而完善起来,文艺复兴时期,***教会一边学习希腊和拉丁文字,一边通过阿拉伯图书整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一些残篇著作,一边又根据该时期出现的民族国家而研究各民族国家的文字,这就是说,现在西欧各国的文字,也就是布龙非尔德所说的日尔曼各民族的文字,产生年代不会超过14世纪。那么,既然西欧地区系统文字的拉丁文仅仅形成于5——15世纪之间,西欧各民族国家的文字不会超过14世纪,再加上纸张在西欧的使用也非常晚,于是,人们自然要怀疑,那些罗马时代和古希腊时代的历史及思想文化“巨著”,究竟是怎么样炮制出来的?!这世界上难道有连文化材料都残缺不全就能够修建得起文化大厦的怪事情?!

  纵观由近现代的中国一些学者从西方翻译进来,且对今天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影响很大的“西方名著”的情况,可以发现,现在,中国人能够读到的属于16世纪之前的西方历史和思想文化“巨著”甚多,思想史方面,包括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伦理学》、《诗学》、《物理学》、《政治学》、《动物志》和柏拉图的《理想国》等,公元4世纪之前的古罗马的奥古斯丁的《上帝城》和《忏悔录》等。历史方面,包括古希腊的《希罗多德历史》和古罗马时代的《塔西佗历史》及《高卢战记》,也包括阿庇安的《罗马史》和6世纪法兰克帝国的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等等,这些西方16世纪以前的历史学“巨著”和哲学思想《巨著》,都是厚厚的几十万言,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巨著”竟然超百万言之多,那么,我们就不禁要问,他们究竟是依靠什么样的传承载体将这些典籍继承下来的?!如果这些著作是真实的,那么,为什么西方一些历史学家又屡屡要提到历史上的许多著作都是残篇。而且,西方历史上还有排斥异端思想文化的惯例,西方历史上的政教合一政权,不仅仅要烧死异教徒,他们还要同时毁灭他们的著作文字,这种从毁灭异端肉体到异端思想文化的事情,一直贯穿于西方的整个历史,其惨烈程度,是一向以“焚书坑儒”著称的中国的秦始皇所远不能够相比的。既然如此,他们这些巨著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许多“巨著”,在中世纪之前,尚一直属于有异于《圣经》的著作,不可能在***政教合一时代的图书馆里长期保存,这,都太让人清楚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了。这就是说,是西方***教会,创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整个西方文明文化!

  我们能够期望西方严谨的历史学者去自我揭穿这些西方历史典籍的奥秘吗?!我看,这不太可能!一个民族和文明就象一个人一样,也有自己自卑的隐私,我们要期望已经在世界上树立起了“具有悠久文明传统”形象的西方人去自揭自身文明文化中的虚假,实在太难了!应该承认,象汤因比和罗素等西方智慧者能够承认西方文明的直接源流是来自于欧洲蛮族,已经就很不容易了,我们何必又要去过分要求别人呢!推己及人,我们还是给西方历史学界和思想界,留点面子吧。但是,作为中国历史研究者,我们应该顾自清楚西方历史上的这些问题,即使我们不必去捅穿西方史学界的这些隐私,否则,我们在研究世界历史的时候就要犯错误。

 

  者在论证了西方历史学和思想史的伪作问题以后,一旦联想起中国的顾颉刚那“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古史辩?自序》)的著名论断,就有种又佩服他又鄙视他的感受,佩服他的原因是顾先生用很通俗的语言总结出了中国古代的一贯的疑古思想,认为历史越往后走,人们对前面的历史的总结描绘越多。但是,笔者很鄙视顾先生的是,他这个论断对中国的史学却并不太合适,却异常适合西方的史学,然而,非常遗憾的是,顾先生这样的论断恰好就是为严厉批评中国史学而说的,他却一直没有提到过西方史学的伪作问题!这太不严谨!也说明顾某的历史视野太狭窄了。

欧洲历史 希特勒的性别之谜

希特勒的性别之谜

  1988年,从国外爆出一则危言耸听的消息,令人惊诧不已。据长期被囚禁在英国的前纳粹德国第三号元凶鲁·赫斯生前供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希特勒并非须眉丈夫,按其真实性别,应该是裙衩女子;另据案载,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和私人医生也承认希氏经常服用雄激素。两相佐证,希特勒的性别确实成为疑团,耐人揣测。因为谁也不曾料想,一代乱世袅雄竟仰仗使用雄激素维持阳刚遒劲。

  希特勒倒行逆施,罄竹难书,世人皆曰可杀。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兵溃如山倒,其时盟军压境,兵临城下,众叛亲离,四面楚歌。希特勒自知罪孽深重,难逃恢恢法网,于是与爱娃草草结为秦晋之好,旋即夫妇双双饮鸠自戕,遗体被其部下喷油焚灰,而其昭彰臭名则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千古唾骂,万劫遗臭。

  1889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于德奥边境莱茵河畔的小镇布劳瑙。他的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在奥地利海关供职,位卑薪匮。少年希特勒学业荒废,玩世不恭。也曾习画,但不久即停辍,于是躅踯街头巷尾,混迹大千世界,过着十足的流浪汉生活。第一次欧战爆发,贫困潦倒的希特勒以为发迹时机已到,于是上书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慷慨陈词,请缨入伍。1914年10月底,希特勒被送往前线,喋血苦战四载,备受颠沛流离之苦,但官运不亨,官衔仅及下土,遂因足伤退役。在医院治疗期间,医生意外发现他的体内竟有完整的女性内生殖器(子宫、卵巢),于是希特勒的性别成为"?"。

  希特勒怎么会是女性?从一般角度考虑,此事恐荒诞不经,不足凭信;但从医学角度研究,却有这种可能。尽管欲辨希特勒性别之谜,尚需考证。

  性别的标志是生殖腺。凡生殖腺为睾丸者皆为男性,生殖腺为卵巢者则为女性。若内生殖器兼有睾丸和卵巢,称为真两性畸形;若外生殖器模棱两可,不男不女,或内、外生殖器官相互矛盾(内女外男或内男外女),均可称为假两性畸形。因为资料不足,目前对希氏性别尚难断言,但按鲁·赫斯举报,可能属于半阴阳(假两性畸形)。

  人之初,精卵相遇的瞬间,未来胚胎的性别即已确定。人体的细胞核中有46条(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分别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组成,女性则两条均为X染色体。参加受精的精子和卵子内部只含有半数的染色体,这样精子可分为两类,即一种带一条X染色体,另一种带一条Y染色体;而卵子都带有一条X染色体。当数以百计的精子在输卵管中与一个卵子相遇时,只有一个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得男性(46/XY);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则为女性(46/XX)。

  在胚胎的性别分化中,Y染色体固然是决定因素,但是它只是一个始动因素。因为一个尚未分化性别的胚胎具有向两性分化的可能性和基矗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胚胎早期,性腺的发生过程都是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他的染色体是46/XX型,那么他就自动发育成一个女性。如果是46/XY型,由于原始生殖腺发育成睾丸,睾丸即通过它的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睾酮,迫使胚胎改变向女性分化的方向,发育成男性。睾酮在胚胎发育中有去雌和雄化作用。

  临床上可以遇到一种"肾上腺性腺综合征"的病人,她们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腹腔内有卵巢。但是,由于肾上腺皮质中先天性缺少合成皮质激素的酶,导致脑垂体分泌大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ACTH的作用下,胚胎肾上腺皮质增大,分泌大量有睾酮活性的皮质激素的前体物和睾酮,这样就使胚胎中的中肾管和外阴部发育成男性型。在出生时,由于外阴部有阴茎或较大的阴蒂,而被误认为男性。从遗传上和生殖腺的形态上,这种病人实际上是一个真正的女性。或许希特勒即属于此类假两性畸形。

  此外,在临床上还有一种雄性化的女婴。当母亲怀孕时,在胎儿外生殖器分化的关键时期(60——90天时),由于母亲接触了雄激素,或用激素治疗,或服用有雄激素活性的避孕药物,或其他甾体药物,女胎的外阴部即发生去雌和雄化现象。这种畸形的婴儿在出生时,往往使父母或医生对判断性别发生困难,将女婴误认为男婴。

  稗宫野史中曾记录希特勒有性受虐狂的变态心理,与他同居的女性偶有吐露,但慑于淫威,一般无法公诸于众。

 

  关于希特勒之末路,有人怀疑他移花接木,伪造自杀现场,其实这个狡诈的"小胡子"早已逃之夭夭。据说希特勒晚年定居南美某国,遁名匿姓,苟延残喘。但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后,曾获取希特勒遗骨中一颗牙齿,形态特征与希氏生前牙医摄片对照无二,所以自杀一说可以成立,当无疑义。然而,希魔的部下将其遗体焚烧,致使失去解剖遗体的机会。从此,希特勒的性别问题遂成千古之谜。

相关参考

欧洲历史人物复原图,圣诞老人原型是秃头,凯撒大帝看起来像憨豆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应用到考古中去,其中最令人惊叹的还是复原术,通过骨骼、雕像、历史记载等,能够还原出某些历史人物真实的样子,让我们能够看到历史人物真正的长相,这实在是令人激动人心,今天

杨门女将是真实的吗?蒙骗中国千年的秘密

...—杨家女将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段美丽的“假历史”。统领欧洲盟军战胜法西斯德国的蒙哥马利元帅,上世纪60年代初访问中国。外事活动之余,他对中国方面安排他看的一出京剧《杨门女将》大惑不解。通过

1900年中国小伙迷路去外国娶妻生子,却制造了一个中国村

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一个中国小伙迷路去外国却意外制造了一个中国村,不可思议却真实地存在。我们先从摩尔多瓦这个国家说起,摩尔多瓦是欧洲内陆的一个小国,他的主体民族是摩尔多瓦族,还有部分白俄罗斯人,乌

谁让孩子们走向末路

世上从不缺乏荒诞故事,欧洲中世纪的儿童十字军便是其中既荒诞又悲哀的那一个。与一般闹剧不同,这个故事将以真实历史中无数孩童的生命和泪水来画上句号。1096年秋,轰轰烈烈的贫民十字军宣告失败。这支大部分由

欧洲历史文学

1.求推荐几本有关欧洲历史的书籍《罗马史》和《罗马帝国衰亡史》,二者选其一,了解欧洲历史一定要看的。现在的欧洲社会,其传统与基础是罗马帝国。整个欧洲社会的变迁多是以罗马帝国为基础的。也可以读一读《一口

欧洲版画历史

1.西方版画的发展史及大师,流派西方版画史一,欧洲木版画的诞生与发展(一)版画的源头(二)欧洲的初期木版画(三)纸牌、木版书和书籍木刻插图(四)铜版画的诞生及其在欧洲北部的发展(五)铜版画在欧洲南部意

欧洲历史的脉络

 欧洲历史的脉络   说到历史,总是有不尽的话题,关于历史,特别是亚洲史、欧洲史之类的书似乎就应该是厚厚的大部头,想多厚就多厚。可是澳大利亚人约翰赫斯特所著的《极简欧洲史》却是薄薄

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黄祸”

 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黄祸”  欧洲文明在历史上先后受到三次来自东方的冲击,这三次冲击改变了当时欧洲的政治、文化版图,使得欧洲到现在还对东方报有深深的戒备心理,这就是所

咖啡桌上的欧洲历史

 咖啡桌上的欧洲历史  如果咖啡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久远的非洲和阿拉伯古文化的话,那么今天人们印象中的咖啡馆则是一种纯粹的欧洲文化,更准确地说它甚至还是欧洲近代文明的一个摇篮和历史见证。  

欧洲历史书

1.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关于欧洲的史书塔西陀《编年史》凯撒《罗马战记》沃伦·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法)热拉维埃夫·多古尔著《中世纪的生活》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与劳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