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就杀死两任北魏皇帝

Posted 太子

篇首语:成功无须解释,失败却有许多托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不到一年就杀死两任北魏皇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不到一年就杀死两任北魏皇帝

2、弘光政权有数十万军队,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不到一年就杀死两任北魏皇帝

拓跋焘回到京城后,整个宫廷开始鬼影幢幢,上演着一部部恐怖片、悬疑片、惊悚片,紧张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直到看完了,只知道结果让人目瞪口呆,其中的细节却是看不懂、搞不明白。因为“剧本”经过了无数次的篡改,前后已是衔接不上,至今都无法还原本来的面目。

几件惊天“血案”如果追查真凶,顺藤摸瓜,会发现所有的疑点都集中到一个太监身上,他叫宗爱。

第一血案:太子奇怪死了

宗爱出身低贱,因为犯罪被阉,送进宫中。他干活麻利、头脑灵活,又长得慈眉善目,对同事很客气,在领导面前很谦恭,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上上下下都喜欢他。但实际上他是伪装者,面具的背后是阴险、邪恶、狠毒。

宗爱原来是服侍太子拓跋晃。他作为一个男人,虽然已经“不行”,但心底涌动的欲望还在。一次,太子拉着一个宫女翻云覆雨时,他忍不住在门外偷窥。拓跋晃正在兴奋之巅,一抬头突然看到了他那张猥琐的脸,恶心之余,无比震怒,把他贬为低级太监,罚做苦活。

从此,两个结下了梁子。不久,太武帝拓跋焘外出打猎,带了一批太监,宗爱也在中间,把一切安排妥妥帖帖,恰到好处。拓跋焘看他反应敏捷,做事周到,是个不可多得的奴才,于是提拔到自己身边。宗爱施展浑身解数,把皇上的每个毛孔都伺候得舒舒服服。拓跋焘一离开他,就觉得全身不爽,到处疙疙瘩瘩。最后升他为中常侍,负责照料拓跋焘的日常生活。

宗爱仗着受宠,为非作歹,大肆受贿,培植私人势力。

太子拓跋晃手下有两个得力干将叫仇尼道盛、任平城,看不惯这个小人得志的“死太监”。

宗爱担心他们抖出自己不法的罪行,恶人先告状。拓跋焘正在南征,没有仔细审查,便把两个人处死。太子东宫的大批官属一个接着一个被牵连出来,全部关进大牢。拓跋晃感觉“大网”越收越紧,高度恐惧,越想越怕。451年六月,也就是拓跋焘回到京城的三个多月后,太子被吓死了,只活了24岁。

这是比较流行的说法。

太子的死还有另一种说法。拓跋晃本来就和父亲有矛盾,拓跋焘南征的8个月期间,太子偷偷做了两件事:1、扩充东宫军队;2、与拓跋焘的妃子们淫乱。

宗爱把这些事密报给了拓跋焘,拓跋焘暗中让人大规模地调查,拓跋晃感觉退无可退,不如孤注一掷,发动兵变。

拓跋焘回到京城后,假装病重,把拓跋晃骗到宫中。随即逮捕,装在铁笼子里面,鞭打了300下,然后处死。

不论哪种说法,宗爱都是“间接凶手”。

第二血案:皇上奇怪死了

太子死了以后,拓跋焘想到20多年的父子感情,后悔不已,心情很不好,天天喝酒,喝醉了无缘无故地发火。

宗爱心惊肉跳,伴君如伴虎,自己又是撺掇人,迟早有一天会给喀嚓了,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

452年年初,拓跋焘一次打猎,晚上疲惫不堪,喝了大量的酒,醉得不省人事。宗爱把左右都骗了出去,和一个心腹太监用枕头闷死拓跋焘。御医在宗爱的收买、恐吓下,经过“鉴定”,给出的死亡原因是:劳累过度、心力衰竭、酒后暴亡。

一个宦官能顺利地杀死皇上,让人打破了头也想不通,要圆这个弥天大谎如登天一样难。可是正史《魏书》上记载得非常少,只有“帝崩于永安宫”一笔带过。

一代雄主拓跋焘就这样带着真相一同化为灰烬,只活了45岁。

第三血案:继任皇帝又死了

拓跋焘死得太突然了,谁来做接班人?

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有:1、太子的儿子,就是嫡皇孙拓跋F;2、皇三子东平王拓跋翰,声望很高。

宗爱都不想立,因为他得罪过拓跋晃,害怕拓跋F将来复仇;又和拓跋翰不和。他和拓跋焘的第六个儿子拓跋余私交最好,所以宗爱封锁了拓跋焘已死的消息,悄悄召拓跋余入宫。

然后,他假传皇后(拓跋焘的老婆赫连氏)的诏令,召集大臣们到宫中开会,他在宫门内埋伏了30多名宦官。

大臣们毫无防备,先后来到宫中,一个个被宦官们抓了起来,反对宗爱的几个重臣都被乱刀砍死,拓跋翰也被搜出来处死。

拓跋余踩着满地的血迹登上了皇位,宗爱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冯翊王等,掌握了朝廷大权,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封王的宦官。

拓跋余知道皇位来得不正,为了收买人心,大肆赏赐“封口费”,一个月就把国库的钱花光了。他纵情声色、游乐无度,很少问国家大事。宗爱自认是皇上的“大恩公”,又喜欢揽权,于是一手遮天,专横跋扈。被一个太监爬到头上拉屎撒尿,正常男人都受不了,不少大臣劝拓跋余:宗爱这样下去会变成赵高,你难道想当秦二世吗?

拓跋余惊醒过来,这个“慈祥老人”就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利齿离自己脖子不远了。于是他偷偷召集一些心腹,商议废了宗爱。

皇宫周围已布满宗爱的密探,消息泄露了出去。宗爱气得要命,你无情,不要怪我无义。这一年九月,拓跋余一天夜里心血来潮,出城去祭祀拓跋的庙宇,周围带的人很少,宗爱命令宦官贾周等人把拓跋余刺死,这个皇帝在位只有7个多月。

结局:宗爱被杀

宗爱再次对外封锁消息,除宦官外,只有羽林中郎(禁卫军军官)刘尼知道这件事,因为宗爱当他是自己人。

刘尼对宗爱说:不如立皇孙拓跋F为皇帝。

宗爱听了很吃惊,说:如果立了皇孙,他父亲的死和我有关,我将来怎么办?

刘尼问:那么,您想立谁呢?

宗爱一时拿不定主意,说:等到回宫后,再看哪个皇子合适吧。

刘尼感到了恐惧,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殿中尚书源贺。源贺与刘尼是同事、朋友,一起统领禁卫军,负责皇帝的保卫工作,两人又找到南部尚书陆丽商议。

很快两人分成三路,陆丽秘密迎接拓跋F,拓跋F还在家休息,陆丽来不及多话,把他抱到马上,一路狂奔进了皇宫。

刘尼把禁军们召集起来,大喊:宗爱刺死皇上,大逆不道,皇孙拓跋F已经登基即位了。

禁军们高呼万岁,都不愿意受一个太监摆布,一致拥护新皇上。

源贺带着一批人,迅速逮捕了宗爱、贾周等宦官。

这样拓跋F成了北魏的第四任皇帝,只有13岁,史称文成帝。一上台就把宗爱和一批死党斩首示众,灭族。

北方的皇帝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屡次死里逃生,最后却死在最亲近的人手里;而在南方,皇帝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却死在最亲爱的人手里,都是风云突变、不可思议、可悲可叹,如果不是真实的历史,一般人还认为编故事的人水平太拙劣了。

弘光政权有数十万军队,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1644年的中国,处于风云变幻的乱世。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山海关外地动山摇,清军从容入关;南方诸省趁着清军与农民军大战之际,建立弘光政权。以当时的局势而言,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三方势力中,李自成的农民军率先被淘汰出局。但对于清军来说局势也并不乐观,虽然他们占领了北京,但并未统一全国。一些既极端仇视李自成,又反对清朝入主中原的大批原明文官武将及逃避战乱的人民纷纷云集江南,他们中一些有势力的人物,经过反复酝酿和明争暗斗,首先把福王朱由崧扶上了帝位。当年继续称崇祯十七年,改明年为弘光元年。 从实力对比来看,弘光政权明显强于清军。军事方面,拥有数十万带甲兵士,这个数字是清军的数倍;经济方面,南明拥有全国的财赋中心,足可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人心方面,江南官宦、士绅、百姓鼎力支持南明朝廷,誓死捍卫中华正统。 可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南明朝廷不到一年时间便灭亡了,这又是为何呢? ​先来看一看当时的情况 不可否认,南明弘光政权的建立,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那时北方战乱严重,江南初安,文武备位,有数十万军队,可直接调动的就有十余万。特别是其矛盾还未暴露时,也是人心所向。 1644年四月三十日,李自成率部仓皇西撤。五月初二日,多尔衮率清军进入北京。由于李自成在北京城的所作所为大失民望,而清军多次入关肆意抢劫的暴行犹在眼前,在中国最高统治权两度更迭的历史关头,无论是原明朝的文武官员,还是广大民众,都把中国的希望转到了江南。 在我国历史上,一旦出现少数民族起兵灭亡中央政权的情况,北方官僚地主阶级往往渡过长江,与江南地主阶级联合起来重建政权,形成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五胡十六国的东晋,南北朝的宋、齐、梁、陈,金元时期的南宋,都相继在南方建立过政权。 明朝的情况又更为特殊,又或是说更为得天独厚。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南京仍然保留了各个机构,俨然就是一个事实上的政权,唯独缺少的就是一个皇帝。这些条件表明,明朝首都北京失陷和崇祯帝自缢之后,南京就成为重建明政权的最佳地方。 ​实际上,早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就有一些明朝官员把南京看做是复辟的希望所在,想办法逃到南京。清军入北京城后,多尔衮对明朝官员广为招徕,实行一律录用的办法,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能阻止明朝官员南下的趋势。 事实证明,大清与大顺两个政权交替之时,河南、山东以及江苏、安徽江北地区的原明官员和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驱逐大顺势力后,把安身立命的希望寄托在刚刚建立的弘光政权身上,而非入关的清军。 在众多支持南明政权的官宦、地主阶级中,河南巡抚陈潜夫的话最具代表性,他亲自跑到南京向弘光帝建言: 「 ”中兴在进取,王业不偏安,山东、河南地,尺寸不可弃。其间豪杰结寨自固,大者数万,小亦千人,莫不引领以待官军。今四镇之兵部下数十万人,而齐、鲁、汴、豫尚皆安堵。城分命藩镇,一军出颍、寿,一军出淮、徐,马首北向,使天下知朝廷有不忘中原之心,则人心思奋。更颁爵赏鼓舞,计远近,画城堡,俾以自守……上之则恢复可望,下之则江、淮永安,此今日至计也。” 陈潜夫这番话说的言真意切,可惜,弘光帝一句也没听进去。 ​如果说,北方的明朝官僚地主阶级迫于形势,曾一度投靠大顺政权的话,那么江南的地主阶级则以远离斗争旋涡,而从外表上看似乎采取坚决与大顺政权为敌的态度。 以史可法为首的南明明朝官员曾于四月初一誓师勤王,兵至浦口,先后起兵的还有:在籍兵部侍郎徐入龙,主事雷縯祚,浙江台绍兴道傅云龙,台州知州关继缙,通判杨体元,知县宋腾熊等,他们各发檄文,显示了与农民军势不两立的决心。 再来看看福王朱由崧其人 四月十四日,北京皇宫中的太监逃到南京,证实了崇祯帝确系自殉社稷,在南京的明朝官员惊惶之余,一致认为另立新君势在必行。时在北方的明朝藩王潞王、周王、鲁王、福王都避难来到淮安。史可法、张煌言等官员聚集在高弘图家中商议,提出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较其他诸王更为合适,但两人又都不够理想。 潞王为明神宗侄儿,血缘关系稍疏,福王朱由崧为明神宗亲孙,但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以服天下人心。因此,此次议论无结果,不欢而散。 ​不久,史可法赴浦口督师,前侍郎钱谦益、兵部侍郎吕大器等东林党人因与福王朱由崧的父亲朱常洵交恶,担心若立朱由崧为帝,将来必受报复,故从其党派私利出发,反对立福王。 但实际情况是,拥立福王的人数占优。淮安巡抚路振飞说:立贤则乱,立亲则一,现在惟有福王。他的主张颇具代表性。因为自西周以来,汉族统治阶级在选择国君继承人时,始终坚持以血缘远近为标准的宗法制度,即「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 此外,凤阳总督马士英认为朱由崧昏庸可利用,他勾结驻扎在江北的明将黄得功、刘泽清、高杰、刘良佐以武力护送福王即位,趁机把持朝政。 但就当时的形势而言,福王确实是合适的人选。虽然弘光政权短命而亡国后,曾一度出现应立潞王的舆论,实际上潞王和福王是半斤对八两。潞王在杭州时,常命太监为他搜求古玩,指甲长达六七寸,还用竹筒加以保护,其人由此可知。所以大理寺少卿沈因培就此说:假使立潞王,而以钱谦益为相,其结果与福王、马士英没什么区别。 ​五月初三日,福王颁布了监国诏书,内容写得很有文采,行文对仗工整。此外,诏书中还列举了当时「 ”所有应行事宜”30项。同一天,福王还颁布了哀悼崇祯帝的诏书,要求明朝官员军民于诏书到日,在本地哭临三日,以尽哀思。五月十五日,福王再次诏告天下,宣布即帝位于南京,以明年(1645年)为弘光元年,与民更始,大赦天下。 弘光政权的建立,使北方地区上自明朝官员,下至普通民众看到了国家统一的一线曙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弘光帝根本不想恢复中原,而是打定主意偏安江南。他不仅未能利用可乘之机收复唾手可得的山东、河南地区,而且连长江天堑都轻易失守了。不到一年工夫,以他为首的小朝廷就土崩瓦解了。 ​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但适当地推测一下也无妨。假如弘光帝是个有为之君,而马士英、钱谦益等人又都齐心协力,那么统一全国将清军赶出关外是大概率事件。无奈,江山社稷所托非人,想让弘光帝这么一个不成器的人来力挽狂澜,显然是难为他了。

相关参考

弘光政权有数十万军队,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1644年的中国,处于风云变幻的乱世。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山海关外地动山摇,清军从容入关;南方诸省趁着清军与农民军大战之际,建立弘光政权。以当时的局势而言,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三方势力中,

爲何武則天退位一年就死了

爲何武則天退位一年就死了?你可能不信,史書都不好意思記載武則天登基成爲女皇帝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在歷朝歷代皇帝中已經年紀非常大了,但這並沒有影響她成爲了一個有才能有功績的皇帝,武則天做到了政啓開元治宏

爱新觉罗载沣,没了袁世凯的大清,在载沣的带领下怎么不到3年就崩溃

没了袁世凯的大清,在载沣的带领下怎么不到3年就崩溃的?关注【历史深处】,看军人时代,读懂近代军阀!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后,光绪弟弟爱新觉罗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大臣,他的儿子溥仪当上了皇帝。

在位一年就主动成为太上皇,最终被岳父篡位称帝

南北朝时期,天下比较动荡,出现过不少政权,其中就包括宇文觉所建立的北周。公元578年,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宇文邕去世,太子宇文赟继承了皇位,史称“周宣帝”。按照历朝历代的传统,在老皇帝驾崩后,新皇帝必须要

一代雄主拓跋珪,15岁创建北魏并几乎统一中原,为何被儿子杀死

文/格瓦拉同志作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有的雄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代国末代君主拓跋什翼犍之孙、世子拓跋寔之子,拓跋珪在亡国后(376年)得到前秦皇帝苻坚的赦免,被恩准留在故

武则天和李治一年就有了孩子,和李世民十年为什么都没有子女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般皇帝的女人生不生孩子,主要是两方面决定的:第一、就是李世民和武则天两个人,有没有生育方面的问题?第二、就是武则天受不受皇帝的宠幸?只要把这两个

弘光政权为什么建立了一年就覆灭了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在公元1644年,北京城被农民军攻破皇帝朱由检也自杀,这也代表着大明政权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在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因为南京也有一个陪读。这是因为当年朱元璋定都在南京,朱棣造反成功过后,把都城迁

如何杀死胡太后和小皇帝

北魏胡太后再次听政以后,宠信小人,政务荒废,恩德不施,威信不立,结果国内盗贼四起,朝廷控制的疆域一天比一天小。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二月,北魏孝明帝元诩突然去世,胡太后立皇女为帝。过了几天,又立前

日本鬼子不到1年就侵占大半个中国,为何攻打重庆6年都未果

抗日战争堪称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危险的时刻,因为日本鬼子对我们中国虎视眈眈,之后就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侵华战争,自从1931年来,日本就在东北地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而后居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

杀死亲生儿子 北魏胡太后为情夫鬼迷心窍

元恪同他父亲元宏一样,只活了33岁,就死了,太子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时年6岁。胡氏被尊皇太妃,进而被尊为皇太后。胡太后在取乐之余也有烦恼,那就是盛年守寡,难耐帷幄寂寞,好在她有权势,寻找情侣极为容易。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