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起义战争

Posted 人民

篇首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起义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起义战争

2、北魏各族人民大起义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起义战争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病卒,宣武帝即位。宣武帝当政后,宽以撮下,北魏朝政自此日趋衰败。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宣武帝病死,年仅7岁的孝明帝即位,其母胡太后临朝听政。神龟三年(公元520年),宗室元叉与宦官刘腾合谋幽禁胡太后于北宫,专制朝政。北魏政治从此大坏,朝廷上卖官鬻爵,贿赂公行,王公贵族穷奢极欲,生活腐化,地方上各级官吏贪赃枉法,聚敛无极。在此情况之下,北魏百姓的负担不断加重。他们为逃避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被迫离开本土,四处流亡,劳动人手与土地严重分离。这使得田园荒芜,户口减少,阶级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各族人民大起义。

1.六镇兵民的起义战争

六镇指北魏初年为防柔然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以北修筑的沃野镇(今内蒙乌拉特前旗东南)、怀朔镇(今内蒙固原西南)、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抚冥镇(今内蒙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今河北尚义西)、怀荒镇(今河北张北)等6个军事据点。当时戍守六镇的士兵大多是拓跋族的氏族成员,每镇设置镇将,"统兵备御"。北魏末年,由于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及以刑徒发至六镇充兵的作法,六镇兵户从高于一般编户的地位急剧下降为低于编户的卑贱军户。又北魏迁洛之后,六镇边任渐轻,镇将常由"底滞凡才"充任。他们和六镇豪强是六镇的统治阶级,这些人大多贪婪残暴,残酷压迫和剥削六镇军户。魏末,六镇成为当时社会矛盾最为错综复杂又异常尖锐的地区,既存在着六镇军户与六镇统治者及洛阳政权之间的阶级矛盾,又存在着六镇统治者因受南迁贵族岐视而与洛阳政权之间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还存在着北边各族人民与洛阳政权之间的阶级和民族矛盾。在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柔然主阿那率部南侵,北魏发兵北讨,柔然退走。柔然军队的洗劫和当时的塞北大旱给六镇地区造成了严重饥荒,饱受压迫的六镇军户无以活命,奋起反抗,魏末人民起义终于首先在六镇地区爆发。

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初,沃野镇高阙戍戍兵破落韩拔陵聚众杀戍主,首先起义。各镇兵民纷纷响应,义军声势迅速扩大。于是,义军分兵两路:一路由破落韩拔陵率军南攻沃野镇;一路由卫可率军东逼武川镇。义军的战略意图是尽快占领六镇,然后分两路东进,直捣魏旧京平城。不久,南路义军攻下沃野镇,东路义军围困武川镇,并分兵攻打怀朔镇。

北魏闻六镇起义,于正光五年(公元524年)三月派临淮王元率大军进讨义军。元畏惧义军,顿兵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不进。怀朔镇将杨钧派人向元求救,元才率军西进,并派别将李叔仁北攻武川。这时,义军卫可已攻克怀朔、武川二镇、俘获武川豪强贺拔度拔父子。五月,元军至五原(今内蒙包头市西),与破落韩拔陵军遭遇。两军交战,义军将士奋勇向前,大败官军。卫可闻李叔仁进犯武川,派兵于白道(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西北,为阴山南北重要通道)相拒,再次大败官军。元连败,被魏廷削去官爵,义军声势更盛。七月,继任进讨义军主帅的尚书令李崇率主力直逼五原,又命抚军将军崔暹进攻武川。卫可率军于白道全歼崔暹军,随后与破落韩拔陵会师,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李崇。李崇退回云中。八月,六镇东、西二部敕勒起兵响应义军,归附破落韩拔陵,义军控制了全部六镇地区。

正当六镇义军顺利发展之时,内部发生叛乱,以贺拔度拔父子为首的六镇豪强袭杀卫可,据怀朔镇投降官军。与此同时,北魏朝廷深感单凭自己力量已不可能消灭义军,遂于孝昌元年(公元525年)三月请求柔然主阿那出兵助剿义军。从此,破落韩拔陵义军处于孤军奋战,又南北两面受敌的不利形势之下。柔然主阿那率兵10万进攻沃野镇,屡次袭击义军得手,俘杀义军将领。魏军新任统帅广阳王元渊乘机从平城进军,夹击武川、沃野等地义军。六月,元渊施诱降之计,使西部敕勒脱离义军。接着,元渊又设计伏击义军。破落韩拔陵中计,义军大败。随后,义军又在对方夹击之下,大败于五原,被迫降魏者20余万,破落韩拔陵下落不明,六镇起义失败。

2.河北起义战争

六镇起义失败后,20余万六镇降户被朝廷迁徙至河北地区就食。但当时河北也是饥荒连年,朝廷又不给赈济,根本无食可就。六镇后民本就留恋本土不愿迁徙,于是他们再举义旗,这就是河北起义。

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八月,柔玄镇兵杜洛周在燕州上谷(治今北京延庆)率领降户起义,进兵攻陷郡县,围攻燕州治所广宁(今河北涿鹿)。九月,朝廷急诏幽州刺史常景布防阻止义军南下。杜洛周没有急于南下,而是率军西进桓州(治今山西大同市),六镇降户纷纷参加义军,杜洛周势力迅速扩大。次年正月,安州(治今河北隆化)戍兵2万余人起兵响应杜洛周,随后与杜洛周义军在军都关(今北京昌平北)大败官军,二军胜利会师,由此打开了南下幽州(治蓟城,今北京市)的通道。四月,义师挥师南下,在蓟城大败官军,阵斩幽州都督李琚,围攻蓟城未克,返回上谷。五月,义军出师攻占广宁,全据燕州。随后,杜洛周再次南下,一举攻克蓟城,幽州刺史常景迁州治于范阳(今河北涿县)。十一月,在义军久围之下,范阳城民擒捉常景归顺义军。杜洛周攻占范阳后,据有燕、幽二州,声势大振。

杜洛周起义不久,六镇降户鲜于修礼于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正月在定州(治中由,今河北定县)西北的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举起义旗,内迁降民和流民纷纷响应,义军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鲜于修礼击败前来进攻的中山太守赵叔隆,兵锋直逼中山。朝廷闻鲜于修礼起义,派大都督长孙稚、河间王元琛率军进剿。四月,鲜于修礼率义军至滹沱河迎击官军,由于元琛畏怯不进,义军大败长孙稚,官军溃败。五月,朝廷改以元渊为大都督进剿。这时,义军发生内讧,将领葛荣杀掉鲜于修礼,自任义军统帅。九月,元渊乘机北进至白牛逻(今河北蠡县)。葛荣夺得义军领导权后,乘官军长途行军疲惫之时,率轻骑袭击,经过终日激战,义军阵斩魏大将元融,大败官军。元渊率残兵逃跑,被义军擒杀。白牛逻一战,义军基本消灭了河北官军主力。随后,葛荣率义军先后攻克殷州治所广阿(今河北隆尧南)、冀州治所信都(今河北冀县),杀殷州刺史崔楷,俘冀州刺史元孚。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十二月,葛荣在阳平郡(治今河北馆陶)北再次大败官军。阵斩魏将源子雍、裴衍。此战是白牛逻之战后义军又一次大量消灭北魏主力军的重要战役。与此同时,杜洛周义军攻占中山。北魏相州(治今河北磁县南)以北,全部被义军控制。孝昌四年(公元528年)二月,葛荣吞并杜洛周,号称百万,军势甚盛,挥师直逼北魏京师洛阳,北魏政权岌岌可危。

这时,契胡酋长尔朱荣凭借其强悍的骑兵已控制了洛阳政权,正在伺机消灭义军。当年八月,葛荣向洛阳进军,尔朱荣率精骑7万东出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处),迎击义军。葛荣自以为胜利在握,临阵轻敌,列阵数十里"箕张而进",给了敌人可乘之机。善于用兵的尔朱荣利用葛荣战略上轻敌、战术上兵力分散的弱点,将士卒伏于山谷之中,多设疑兵,命武勇在前突阵,自己率精骑从后夹击。两军交战,义军腹背受敌,兵力分散,终至大败葛荣被俘,义军数十万众皆被俘虏。滏口之战成为义军由胜而败的转折点。此后,尔朱荣渐次消灭义军余部,河北起义失败。

北魏各族人民大起义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历史的赞歌

  魏孝文帝于499年死后,他的后继者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日益黑暗,阶级矛盾尖锐化,终于引发了各族人民大起义,主要有六镇起义、河北起义以及山东起义和关陇起义。  六镇起义。六镇是沿长城一线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怀朔(今固阳东北)、武川(今武川西土镇)、抚冥(今四子王镇东南)、柔玄(今兴和台基庙东北)、怀荒(今河北张北县境)。是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漠北民族而设立的。镇将和镇兵都是鲜卑族人。另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居民以及内地因犯罪而发配北边的人等。  这里的生活条件本来就很苦,镇兵和镇民又受镇将和各族豪酋的残酷剥削和奴役,生活更加痛苦。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柔然南侵,怀荒镇兵民缺少食粮,请求镇将开仓发粮,以便抵御柔然。镇将拒绝开仓,兵民异常愤怒,随即聚众捕杀镇将举行起义。次年春,沃野镇镇民、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聚众杀镇将起义,其他各族的兵、民纷起响应,一时北边都处于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形势之下。  北魏朝廷屡派军队前往镇压,都遭到失败。525年春,北魏统治者勾结柔然主阿那瓌,联合镇压起义军。阿那瓌以10万进攻破六韩拔陵,破六韩拔陵战斗不利,率众渡过黄河南移,当时尚有众20万余人。不幸为北魏军所截击,起义军大败,破六韩拔陵被杀,起义失败。  河北起义。在破六韩拔陵失败后,他的20万兵民都成为北魏官府的俘虏,被官府分散安置到定(今河北定县)、冀(今河北冀县)、瀛(今河北河间县)三州就食。当时的河北连年遭受水旱之灾,人民四处逃散,这些被俘的兵民前来,更增加了这一地区的困难。于是,这年八月,柔玄镇兵杜洛周率领被俘兵民在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大古城)起义,北魏安州(今河北隆化)一带的戎兵2万多和汉族人民群起响应。孝昌二年(526年)正月,大败北魏都督元谭于军都(今北京昌平西北)。四月,大败魏军于蓟城(今北京市)之北,杀都督李据。十一月攻破幽州(今北京市),捕获了北魏幽州刺史王延年及行台常景,声威大振。526年初,怀朔镇兵在鲜于修礼率领下,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起义,六镇余众和汉族农民亦群起响应。  北魏政府派大都督长孙稚和河间王元琛率兵镇压,起义军在五鹿(今河南濮阳南)大败长孙稚军,声势日盛。八月,叛徒元洪业杀害了鲜于修礼,部将葛荣又杀死元洪业,率领部众继续战斗。九月,葛荣在博野(今河北蠡县)大败北魏军,杀章武王元融。葛荣自称天子,国号齐。这时,杜洛周和葛荣两支起义军所向披靡,攻克了许多州郡,北魏将军、刺史、守令等被逮被杀很多。河北的广大的地区都在起义军的控制之下。武泰元年二月(528年),怀朔镇将出身的葛荣怀着个人野心杀害了杜洛周,吞并了杜的部众,造成了起义军内部的严重不团结,削弱了起义军的战斗力。(南北朝历史  www.cha138.com)八月,葛荣率军围攻相州(今河北临漳西南),失败被俘,在洛阳就义。他的余部在韩楼的率领下,占据幽州(今北京市)。529年2月,韩楼战败被杀,河北起义至此失败。山东起义,在河北大起义期间,河北地区约有20多万汉族流民逃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一带,他们生活无着,饱受当地的官僚、地主的欺凌。孝庄帝建义元年六月(528年),邢杲领导河北流民在北海(今山东潍坊西南)起义,山东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部众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邢杲自称汉王。邢杲是河间(今河北献县)大地主,曾任北魏幽州北平府主簿。在河北时,曾率部抗拒杜洛周、葛荣等部起义军,后随流民到青州。他起义后,曾攻占光州(今山东掖县)等地。次年,为北魏上党王、大将军元天穆所败,邢杲投降,在洛阳被杀。起义失败。关陇起义。六镇起义不久,关陇地区也发生了各族人民大起义。这里的起义军主要有两支,一由高平镇(今宁夏固原)敕勒族酋长胡琛率领,一由原秦州城兵、羌人莫折大提率领。胡琛是响应破六韩拔陵起兵的,自称高平王,遣军进攻豳(今甘肃宁县)、夏(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北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三州。他死后,部众由万俟丑奴率领。  丑奴为鲜卑族人(亦说匈奴别部)。他攻占魏的东秦州(今甘肃天水),复围攻岐州(今陕西凤翔),自称天子。这时,葛荣部起义军已为尔朱荣击溃。尔朱荣命其从子尔朱天光率军到关陇。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丑奴为天光击败被俘,在洛阳就义。莫折大提起兵后,自称秦王。他派兵攻破高平镇,杀镇将赫连略和行台高元荣,不久病死。其子莫折念生继续率众战斗。念生自称天子,国号秦。在攻占岐州时,杀北魏都督元志和岐州刺史裴芬之等。527年正月,又攻下泾(今甘肃泾川北)、凉(今甘肃武威)等州,一度攻占潼关,威胁洛阳。  这年九月,念生为叛徒杜粲所杀,杜粲又为他的部下骆超所杀,所部并入万俟丑奴的领导下。又继续战斗了3年,最后失败。  北魏末年各地各族人民大起义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鲜卑、汉族、匈奴、高车、氐、羌各族兵、民反对北魏鲜卑贵族和汉族大地主阶级的斗争。在这次起义的打击下,北魏政权分崩离析,各族豪酋和汉族地主也受到沉重打击。各族人民在共同的起义过程中,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过程。

相关参考

北魏各族人民大起义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历史的赞歌  魏孝文帝于499年死后,他的后继者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日益黑暗,阶级矛盾尖锐化,终于引发了各族人民大起义,主要有六镇起义、河北起义以及山东起义和关陇起义。

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起义背景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社会比较稳定;可是多数鲜卑贵族在政治上无所追求,在生活上日益奢侈腐朽。特别是孝文帝死后,情况更加严重。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好游骋(chěng逞)苑囿,

六镇起义是怎么回事

六镇起义是怎么回事?六镇起义简介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发起的动乱。  北魏末年北方六镇戍兵和各族人民反抗北魏王朝统治的大起义。  北魏王朝为防

历史上有哪些起义

中国:秦末农民起义西汉末年农民起义东汉黄巾军起义西晋末年流民起义东晋农民起义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朝——黄巢起义北宋——王小波——方腊——宋江元朝——刘福通韩山童朱元璋明朝末年农民起义清

北魏皇帝高洋是怎样解决官员腐败问题的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之时,高欢带着一帮兄弟参加义军,后又投靠官府,攻打义军,形成势力,在北魏分裂后控制东魏政权,其子高洋建立北齐。高欢集团多低下阶层,受过北魏权贵的欺压,没有想到一进中原,也很快学会

清代各族人民起义

清代各族人民起义  清王朝统治的强烈震荡  在清朝,各族人民的起义从乾隆中叶开始已经陆续不断地发生,如乾隆三十九年  (1774年)有山东王伦的起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及四十八年(1783年)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历史的赞歌

魏孝文帝于499年死后,他的后继者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日益黑暗,阶级矛盾尖锐化,终于引发了各族人民大起义,主要有六镇起义、河北起义以及山东起义和关陇起义。六镇起义。六镇是沿长城一线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征服者总是为被征服者的较高文明和文化所征服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北魏统治集团与各族人民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青、齐、洛、豫、冀、秦、雍、徐、兖等州相继发生起义

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 玉璧围城

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戍边北方六镇的鲜卑将士和族人,不满北魏汉化后自身日益没落边缘,遂联合发动起义,北魏境内各族军民纷纷起兵响应。东西魏北方争霸在这场大叛乱之中,六镇之怀朔镇出身的高欢趁势崛起,将起义的...

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 玉璧围城

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戍边北方六镇的鲜卑将士和族人,不满北魏汉化后自身日益没落边缘,遂联合发动起义,北魏境内各族军民纷纷起兵响应。东西魏北方争霸在这场大叛乱之中,六镇之怀朔镇出身的高欢趁势崛起,将起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