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政策

Posted 鲜卑

篇首语: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魏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政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西魏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政策

2、南北朝历史 西魏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政策

西魏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政策

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政策?

简单说是让汉人融入鲜卑族,认同鲜卑族。

关陇本位政策。要而言之,物质上,建立府兵制,改关陇郡望,从将领鲜卑姓氏。文化上,宇文泰恢复鲜卑旧姓,如恢复皇族元氏为拓跋氏。而所将士卒也改从主将的胡姓。从形式上胡化一批的汉人,例如杨忠授普六茹氏,李虎授大野氏。通过改郡望统一姓氏,团结胡汉。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鲜卑族宇文部人,原居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武川镇是北魏六镇之一。北魏末年,年轻的宇文泰被卷入到六镇起义的洪流中。他相继追随鲜于修礼、葛荣,后又降附尔朱荣,从尔朱荣部将贺拔岳入关镇压关陇起义。贺拔岳死后,宇文泰被推举为首领,号令关陇。

在东方高欢的逼迫下,北魏孝武帝离开洛阳,西入关中,都长安。不久,宇文泰毒死孝武帝,于535年另立北魏南阳王元宝炬为帝(魏文帝),政由己出。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王朝。

对于宇文泰来说,占据关陇、建立西魏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外部,两个敌对国家东魏、萧梁各居一方,经济、军事力量都胜西魏一筹。在内部,草创伊始,百业待兴。如何处理与关陇汉族豪强势力的关系?如何对待追随自己、豪放不羁的鲜卑六镇军人?可以说,民族关系能否处理好,这是宇文泰事业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宇文泰比东魏的高欢要高明得多。当东魏朝野弥漫着大鲜卑主义气氛的时候,西魏的宇文泰却对关陇汉族地主着意拉拢,委以重任。韦孝宽、梁士彦、皇甫、辛庆之、韦、苏绰等大批关陇豪族都在宇文泰政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些人当中,苏绰与宇文泰的关系最为密切。苏绰是当地武功人,累世二千石(《周书·苏绰传》)。他早先在宇文泰帐下任行台郎中,但那时宇文泰与他并无深交。他真正引起宇文泰的重视是在一次去长安昆明池的游玩中。在路过长安城西汉朝仓池故地时,宇文泰问左右公卿群士有关此地的情况,竟无人能够答对。有人建议去问苏绰,说他博物多通。果然名不虚传,苏绰答得头头是道,深得宇文泰赞赏。事后,宇文泰对别人说: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周书·苏绰传》)随即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宇文泰对苏绰越发信任。遇到宇文泰有事出巡时,他就把事先签署过的空白公文留给苏绰,有需要处理的事,苏绰就可全权代办,宇文泰回来后,苏绰和他打个招呼就可以了。大统十二年苏绰去世,宇文泰十分悲痛,徒步跟随在送葬的车队后面,亲自把酒洒在地上祭苏绰,悲伤地说:苏尚书平生的事迹,或许有的连他妻子兄弟都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他理解我的心,也只有我理解他的想法。正准备与他共定天下事,不幸他竟离我而去,有什么办法啊!说完后,宇文泰失声痛哭。

透过宇文泰与苏绰的关系,可以看到当时两族统治者基本上是和睦相处的。在共同的政治利益制约下,他们冲破民族界限,组成了地域性的政治集团——关陇统治集团。后来北周、隋、唐三代皇室均与关陇集团有密切关系。北周明帝的皇后宇文毓是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长女。独孤信的第四女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第七女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六柱国大将军之一。不仅皇室如此,北周、隋、唐的许多将相大臣也是出自关陇集团。这一集团在后世所起的重大作用恐怕宇文泰是始料所不及的。宇文泰的事业超出了宇文泰的时代。

汉、鲜卑上层统治者的联盟当然不等于民族融合,但这毕竟为民族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在苏绰等人的参预下,宇文泰推出了一系列封建施政方针。他除了继续推行均田制外,为了稳定封建秩序,又颁布了计帐(租赋预算数)和户籍制度,大张旗鼓地用封建理论思想整顿吏治。他曾下达六条诏书,其主旨是要各级官吏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条的具体内容相当多。宇文泰要各级官吏必须能背诵六条,必须懂计账,否则,不能任官。

大统年间(535—551),宇文泰又准备改革中央官制。这一次,他打出了复古的招牌,要按照《周官》的规定来改革官制。宇文泰让苏绰专门负责这件事。苏绰死后,工作又转交给卢辩。

魏恭帝三年正月,一套古色古香的官制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开始推行。制度规定,撤销原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立的组织,仿《周礼》建立六官。以宇文泰为太师、大冢宰,柱国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六官之中,李弼、赵贵、于谨均为汉族人。可见,在中央最高统治层中并不排斥汉族人。除去官制改革外,在朝仪、车服器用等方面也多依古礼进行了一番改革(《周书·卢辩传》)。

南北朝历史 西魏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政策

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政策?

简单说是让汉人融入鲜卑族,认同鲜卑族。

关陇本位政策。要而言之,物质上,建立府兵制,改关陇郡望,从将领鲜卑姓氏。文化上,宇文泰恢复鲜卑旧姓,如恢复皇族元氏为拓跋氏。而所将士卒也改从主将的胡姓。从形式上胡化一批的汉人,例如杨忠授普六茹氏,李虎授大野氏。通过改郡望统一姓氏,团结胡汉。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鲜卑族宇文部人,原居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武川镇是北魏六镇之一。北魏末年,年轻的宇文泰被卷入到六镇起义的洪流中。他相继追随鲜于修礼、葛荣,后又降附尔朱荣,从尔朱荣部将贺拔岳入关镇压关陇起义。贺拔岳死后,宇文泰被推举为首领,号令关陇。

在东方高欢的逼迫下,北魏孝武帝离开洛阳,西入关中,都长安。不久,宇文泰毒死孝武帝,于535年另立北魏南阳王元宝炬为帝(魏文帝),政由己出。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王朝。

对于宇文泰来说,占据关陇、建立西魏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外部,两个敌对国家东魏、萧梁各居一方,经济、军事力量都胜西魏一筹。在内部,草创伊始,百业待兴。如何处理与关陇汉族豪强势力的关系?如何对待追随自己、豪放不羁的鲜卑六镇军人?可以说,民族关系能否处理好,这是宇文泰事业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宇文泰比东魏的高欢要高明得多。当东魏朝野弥漫着大鲜卑主义气氛的时候,西魏的宇文泰却对关陇汉族地主着意拉拢,委以重任。韦孝宽、梁士彦、皇甫、辛庆之、韦、苏绰等大批关陇豪族都在宇文泰政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些人当中,苏绰与宇文泰的关系最为密切。苏绰是当地武功人,累世二千石(《周书·苏绰传》)。他早先在宇文泰帐下任行台郎中,但那时宇文泰与他并无深交。他真正引起宇文泰的重视是在一次去长安昆明池的游玩中。在路过长安城西汉朝仓池故地时,宇文泰问左右公卿群士有关此地的情况,竟无人能够答对。有人建议去问苏绰,说他博物多通。果然名不虚传,苏绰答得头头是道,深得宇文泰赞赏。事后,宇文泰对别人说: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周书·苏绰传》)随即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宇文泰对苏绰越发信任。遇到宇文泰有事出巡时,他就把事先签署过的空白公文留给苏绰,有需要处理的事,苏绰就可全权代办,宇文泰回来后,苏绰和他打个招呼就可以了。大统十二年苏绰去世,宇文泰十分悲痛,徒步跟随在送葬的车队后面,亲自把酒洒在地上祭苏绰,悲伤地说:苏尚书平生的事迹,或许有的连他妻子兄弟都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他理解我的心,也只有我理解他的想法。正准备与他共定天下事,不幸他竟离我而去,有什么办法啊!说完后,宇文泰失声痛哭。

透过宇文泰与苏绰的关系,可以看到当时两族统治者基本上是和睦相处的。在共同的政治利益制约下,他们冲破民族界限,组成了地域性的政治集团——关陇统治集团。后来北周、隋、唐三代皇室均与关陇集团有密切关系。北周明帝的皇后宇文毓是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长女。独孤信的第四女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第七女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六柱国大将军之一。不仅皇室如此,北周、隋、唐的许多将相大臣也是出自关陇集团。这一集团在后世所起的重大作用恐怕宇文泰是始料所不及的。宇文泰的事业超出了宇文泰的时代。

汉、鲜卑上层统治者的联盟当然不等于民族融合,但这毕竟为民族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在苏绰等人的参预下,宇文泰推出了一系列封建施政方针。他除了继续推行均田制外,为了稳定封建秩序,又颁布了计帐(租赋预算数)和户籍制度,大张旗鼓地用封建理论思想整顿吏治。他曾下达六条诏书,其主旨是要各级官吏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条的具体内容相当多。宇文泰要各级官吏必须能背诵六条,必须懂计账,否则,不能任官。

大统年间(535—551),宇文泰又准备改革中央官制。这一次,他打出了复古的招牌,要按照《周官》的规定来改革官制。宇文泰让苏绰专门负责这件事。苏绰死后,工作又转交给卢辩。

魏恭帝三年正月,一套古色古香的官制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开始推行。制度规定,撤销原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立的组织,仿《周礼》建立六官。以宇文泰为太师、大冢宰,柱国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六官之中,李弼、赵贵、于谨均为汉族人。可见,在中央最高统治层中并不排斥汉族人。除去官制改革外,在朝仪、车服器用等方面也多依古礼进行了一番改革(《周书·卢辩传》)。

相关参考

西魏宇文泰简介,西魏宇文泰是怎么死的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曾参加六镇起义军,后从贺拔岳入

西魏宇文泰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西魏宇文泰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曾参加六镇起义军,后从贺拔岳入

宇文泰简介,西魏王朝实际建立者权臣宇文泰生平

宇文泰(507—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和权臣,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掌权22年。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追尊为文

西魏宇文泰是怎样的人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曾参加六镇起义军,后从贺拔岳入

西魏皇帝宇文泰用了什么办法镇压官员腐败问题

控制西魏政权的宇文泰集团和高欢集团同出自六镇。在三国之中,西魏及其后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是最弱的。六镇之兵,高欢得其五,宇文氏仅拥一镇,南梁正朔相承,有文化优势。与其他两国一样,宇文集团首先要面对的也是吏

西魏立国,宇文泰将面对的关中经济困局

535年至537年的小关之战,宇文泰审时度势,利用东魏军的弱点,集中兵力,出其不意攻其一路,一举获胜。小关之战的胜利,解决了西魏立国以来的第一个大危机,使得宇文泰有工夫坐下来思考另外一个严重的危机:饥

儿子们明明已成年,为何宇文泰要传位给侄儿,造成儿子们被杀

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他在去世前,把自己的侄儿宇文护招来,让他继承自己的太师、大冢宰的职位。也就是由他来掌控西魏。但是宇文护掌权以后,先是让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夺取了西魏的皇位,接着没过两年,又杀掉了宇文

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亦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追尊为文皇帝,杰出的军事家、军事

宇文泰病逝之后,宇文氏实力大减,为何还能成功篡位

​公元556年,占据河北地区的高洋已经篡夺了东魏的江山建立北齐,皇帝当得有滋有味;可西北地区还是挂着西魏的牌子,权臣宇文泰没能成为皇帝,并在这一年病逝。宇文泰去世之后,西魏的众实力派(于谨、赵贵、独孤

宇文泰政绩如何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人,鲜卑宇文部后裔,南北朝西魏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亦奠定了北周的基础。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