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的乐俑,向我们传递了南北朝女子流行戴假发的信息
Posted 墓葬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安出土的乐俑,向我们传递了南北朝女子流行戴假发的信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西安出土的乐俑,向我们传递了南北朝女子流行戴假发的信息
南北朝时代的女子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如何打扮自己?昨日西安南郊发掘的一处南北朝墓葬里,出土的乐俑生动地透露了当时女子以戴假发为时尚的信息。
五位女乐俑都戴假发
昨日,考古人员在南郊发掘一南北朝时期的家族墓时,发现了5个彩色女乐俑,她们排成一排,俨然一个小型乐队,考古人员介绍,西安出土的乐俑非常少,很珍贵。除了乐俑,该墓葬还出土了彩色侍俑、陶罐、陶马、陶鸡、陶臼(音jiu,指舂米的器具)、陶磨、铁剑和青铜釜。墓主的尸骨都已腐化,但从其身边铁剑可以看出,墓主是以头西脚东被放置的。
出土的5个女乐俑头部已被土方压断,但简单对她们恢复后,仍可清晰看出,她们或弹、或吹、或击、或敲,神情各异。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5个女乐俑的发式造型全都向上盘起高耸,带有明显的装饰色彩。据了解,南北朝女性的发式造型崇尚高与大,当时女性为达到发式造型高大的目的,不惜借用假髻,其形式同我们今天在戏剧化妆中使用的假头套相类似,只是外观上要求假头套高大得多。这几个乐俑的发式属于蔽髻,是南北朝时期最富于代表性的一种假髻。
衫瘦裙丰十分俊俏
这5个乐俑上身穿红色紧身衫,下身为黑红相间的宽大裙子,这符合南北朝时期女性的衣着喜好,一般上身穿衫、襦(指短衣、短袄),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上简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裙子宽松,从而达到十分俊俏的视觉效果。黑红相间的裙子上装饰着白色条纹,走动时可以起强化动姿的作用。
昨日出土的乐俑和侍俑的面部圆润,眯眼含笑,眉峰,眼廓,鼻梁及鼻翅,口唇及其周围刻画生动,显得栩栩如生。
与旁边的元代墓葬属同一家族
位于墓道口的陶狗是看门、镇墓、辟邪用的;男女侍仆供死者在冥间役使;诸如灶、磨、臼、家禽等供冥间生活使用。考古人员介绍,随葬品这么丰富,墓主应为当时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
据墓葬形式和特点,考古人员推测,昨日发掘的南北朝墓葬与20日在该墓葬一侧发掘的元代墓葬属同一家族,也都是富有人家的厚葬;两个墓葬大约相距八九百年,同一个家族能跨越几个朝代、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保持富有,非常难得。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1959年陕西西安西郊唐墓出土。骆驼高48.5厘米,昂首直立。驼身为白色彩釉,颈部上下和前腿上部的长毛及尾部均涂以赭黄色。背上垫一块椭圆形的蓝边毯子,上有驼架,架呈平台形。台上又铺搭一块长方形蓝边花格毯。平台上坐有男乐俑七人,乐俑高11.5厘米。前面两个乐俑,一人捧笙,一人执箫作吹奏状。右侧两个乐俑,一人弹琵琶,一人弹竖琴。左侧两个乐俑,一个持笛,一个手拿拍板。最后一人手拿排箫作吹奏状。七个男乐俑中间,还立有一个女舞俑,舞俑右手前举,左臂后扬,作歌舞状。骆驼造型雄健优美,舞俑、乐俑体态丰满,形象生动。虽经地下掩埋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时仍光彩夺目。
学习建议:这是为配合学习第3课《盛世经济的繁荣》这一目中唐朝陶瓷业有重要发展,其中突出的是唐三彩最为有名的内容而设置的。学习时仔细观察这幅图画,同时阅读“自由阅读卡”内容,明确以下两点:
1.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它是多种釉色同时交错使形成的艺术效果。
2.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彩釉陶器而不是瓷器。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相关参考
欧洲贵族为什么要戴假发?人们佩戴假发的历史相当悠久,资料显示,早在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前后),埃及人就开始使用假发。在欧洲,假发曾经风靡上流社会,人们将戴假发视为一种时尚,在正式场合或沙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1959年陕西西安西郊唐墓出土。骆驼高48.5厘米,昂首直立。驼身为白色彩釉,颈部上下和前腿上部的长毛及尾部均涂以赭黄色。背上垫一块椭圆形的蓝边毯子,上有驼架,架呈平台形。台上又铺搭一
在魏晋南北朝的妇女中,仍有人使用传统深衣制,但形式与汉代早期有较明显的差异。魏晋南北朝深衣的特点主要集中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将下摆裁制成三角,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叫做“”。南北朝时,这种去掉了长可拽地的
为何清朝流行戴佛珠?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熟悉清宫剧的朋友都知道,朝中大臣甚至是皇帝,脖子上都会挂着一串长长的珠子,与佛珠有些类似。相信这个珠子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这到底
日前,山东东阿曹魏东阿王曹植墓出土了新款组玉佩,并被认为是目前所见王粲新款玉佩的最早实例。考古资料显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颇为流行组玉佩,新款式的组玉佩正是在此时期所创制的一类玉器。组玉佩肇始于新石器时
日前,山东东阿曹魏东阿王曹植墓出土了新款组玉佩,并被认为是目前所见王粲新款玉佩的最早实例。考古资料显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颇为流行组玉佩,新款式的组玉佩正是在此时期所创制的一类玉器。组玉佩肇始于新石器时
问:请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作一介绍。答: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唐代基督教碑刻。明天启三年(1623)在陕西省周至县出土,现藏于西安市陕西省博物馆。唐贞观九年(635)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中国称景教)主教阿
趣谈中国假发簪金堆玉夸云髻—华丽发髻的真相我们在中国古典绘画、雕塑上看见的那些美丽的发髻,其高耸、巨大绝不逊于日本的花魁,难道人人都能生来具有特别丰厚的发量,足以做出这样的发型?事实上,许多发髻可能都
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人每年都会在大斋节前夕举办盛大狂欢节,人们身着华服、佩戴面具。面具作为意大利特殊的文化符号在18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风靡一时。 美国波士顿大学文化历史学家詹姆斯·约
清朝帝王将 ”佛牌”戴在头顶,不是原创,他们是向这些老师学来的
清宫戏在一段时间里曾经占据了好多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从港台,到大陆,从正史,到戏说,从恢弘的战争场面,到宫斗的勾心斗角。在清宫戏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清朝皇帝的皇冠正中,都会有一个金质的佛牌。这个佛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