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月政变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带不走四季的风,就卷走一路的风景;遇不到心动的人,就孤身潇洒走四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热月政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热月政变

2、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热月政变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热月政变。

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

在法国,普遍将热月政变作为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激进集权统治,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政权。

法国历史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

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扩展资料

热月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1、镇压“疯人派”。

“疯人派”是法国大革命最左倾的民主派,代表下层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限价、严惩投机分子和根本解决土地问题。

镇压“疯子派”挖掉了雅各宾派专政所倚靠的墙脚,失去群众基础。

2、雅各宾派内部的意见分歧日益尖锐,由团结走向分裂。

代表城乡下层群众的埃贝尔派主张加强恐怖政策,镇压嫌疑犯,全面限价,反对天主教,宣传无神论,对外继续战争。

丹东派主张停止恐怖政策,反对全面限价,捍卫贸易自由和发财自由,要求同欧洲君主国、英国缔结和约。

罗伯斯庇尔派先后镇压了埃贝尔派和丹东派,导致人民群众疏远,城乡私有者阶层反感,雅各宾派的群众基础急剧缩小。

3、镇压工农运动。

国民公会击退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后,对工人要求提高工资的罢工斗争横加镇压。

对要求提高工资的雇农称,他们将被看做嫌疑分子,并对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

这样,革命政府日渐失去群众支持。

4、缩减法律程序。

“惩治人民之敌”法令规定(1794年6月10日通过),预审被告的程序取消,法庭无需证人作证,只要根据“内心确信”就可以决定被告有罪无罪。

对于一切危害共和国的罪行规定了一种惩罚:死刑。

这项法令缺乏民主精神,遭到当时人和后人普遍反对,是极端恐惧和失去群众基础的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国大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月政变

相关参考

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热月政变。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在法国,普遍将热月政变作为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激进集权统治,建立了以

世界历史 欧洲诸国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

1794年热月政变之后,法国进入热月党人统治时期,接着热月党人组织了督政府。在督政府时期,法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拿破仑。1796年4月,拿破仑远征意大利成功,1797年10月拿破仑又通过坎波.福米奥停战

历史百科 如何评价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专政1793年5月31日和6月2日的革命,结束了吉伦特派的统治,开始了“第一次法国革命”中“沿着上升的路线行进”的最后一个阶段①。这个阶段延续到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为止。因为执政的雅各宾

清代辛酉政变简介 改变晚清政局的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简介:辛酉政变又称“北京政变”,是发生在1861年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清文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京城震动。咸丰皇帝急忙带着他的皇后钮

历史军事 历代宫廷政变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宫廷政变:历代宫廷政变  中国封建史上的宫廷政变层出不穷,要么来自文臣武将,要么来自皇族内部,但大体上以后者居多。宫廷政变这里指涉及皇权更迭,对历史造成重大影响的政变。有的政变后继续维

历史军事 历代宫廷政变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宫廷政变:历代宫廷政变  中国封建史上的宫廷政变层出不穷,要么来自文臣武将,要么来自皇族内部,但大体上以后者居多。宫廷政变这里指涉及皇权更迭,对历史造成重大影响的政变。有的政变后继续维

五王政变下场凄凉 唐朝神龙政变后武三思韦后乱政

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所以,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对于张柬之等人的政变行动,当时和后来的人都持

四一二政变时间地点 四一二政变真相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蒋介石绝对不是没有任何准备的,他是有计划的,他联合帝国主义、勾结旧军阀官僚,当一

辛酉政变对中国局势有何影响 辛酉政变事件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