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的身世传说和王位之争

Posted 王位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夏启的身世传说和王位之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夏启的身世传说和王位之争

2、夏启 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

夏启的身世传说和王位之争

  夏启的身世传说和王位之争
  身世传说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屈原在其《天问》中曾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
  王位之争
  舜以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此涂山就是河南嵩县的三涂山,亦即会稽山,正在夏人活动中心地区附近。可见经鲧、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的机关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议事会认可的形式尚存。而从妫舜到姒禹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各种人才辈出,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是当时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皋陶先姒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益,即伯益。他是颛顼和少典氏的后裔,又名大费,与皋陶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曾协助姒禹平水土,有功而受到妫舜的器重,被任命为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虞”,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有学者认为他的功绩在首创畜牧业。所以按照传统习俗,姒启作为领袖之子在议事会讨论继任者人选时,虽被优先提名,但他的功绩与威名无法与益相敌,益很自然的成为议事会认可的法定继承人。
  然而,在益和启的时代,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禹死后,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关于这场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杀益,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王位身世

夏启 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

生平事迹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屈原在其《天问》中曾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启后就死了”。

王位之争

舜以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姒启画像禹斩之”。此涂山就是河南嵩县的三涂山,亦即会稽山,正在夏人活动中心地区附近。可见经鲧、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的机关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议事会认可的形式尚存。而从妫舜到姒禹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各种人才辈出,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是当时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皋陶先姒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益,即伯益。他是颛顼和少典氏的后裔,又名大费,与皋陶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曾协助姒禹平水土,有功而受到妫舜的器重,被任命为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虞”,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有学者认为他的功绩在首创畜牧业 。所以按照传统习俗,姒启作为领袖之子在议事会讨论继任者人选时,虽被优先提名,但他的功绩与威名无法与益相敌,益很自然的成为议事会认可的法定继承人。

然而,在益和启的时代,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禹死后,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关于这场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杀益,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甘之战

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但是姒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高权位的部落首领,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姒启作新的领袖,从而发生了姒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有扈氏是当时一个强大的部落或酋邦。传说姒禹时就曾发生过“攻有扈”,“以行其教”的战争。战前,姒禹在誓师之辞中说:“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宣告要和有扈氏决一死战,标榜自己不是为了贪图有扈氏的土地、人民、财货,而是代天行罚。还传说:“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阵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这些传说都反映姒禹与有扈氏之战,是一场权力之争。有扈氏以其强大,意欲僭取联合体王权而起兵,所以姒禹伐有扈“以行其教”、“行天之罚”,而且将战争的手段与加强政教的手段结合,最终才战胜有扈氏。姒启伐有扈,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禹伐有扈的继续。

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是两强相遇,因而打得十分激烈,但留下的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不多,主要是姒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甘誓》,全文为:“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文中第一段介绍《甘誓》背景,是启在战于甘之前,召集左右高级官吏申明纪律约戒的誓师词。“六卿”过去的解释多认为是六军之将,实际上“六卿”和“六军”都是周代以后出现的,是成书时借用的后代词汇,其所指当即下文中的“六事之人”。在古文字中事和史是一个字,商代甲骨文中商王所称的“我史”、“朕史”、“东史”、“西史”等往往参与征战,所以夏后启召“六事之人”传达战争约戒就很容易理解了。第二段是誓师词全文,首先宣布有扈氏罪状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意思是指责敌人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罚。其次宣布军事纪律,命令部属各自奉行命令,忠于职守,努力战斗,还申命奉行命令者将在祖庙中受到奖赏,违背命令者,将在社坛前处死。和伐三苗的《禹誓》相比,可见启时最高行政长官的权威是前一个历史时代无法相比的。

相传启初“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总结原因说“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于是励精图治,“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可见姒启取得甘之战的胜利,“灭有扈氏,天下咸朝”是很不容易的。

相关参考

夏启诸子夺权是怎么回事 夏启的五个儿子是谁

夏启通过武力夺位,如愿以偿的当上夏王朝的国君,从此安于享乐,不问天下朝政。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在夏启晚年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王位继承人的位置,争斗不休,更是爆发了武观之乱。夏启有几个儿子?他们都是谁...

夏启的妻儿都是谁 夏启的父亲是大禹吗

夏启的父亲那可是赫赫有名,就是治水的大禹。大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黄帝玄孙、颛顼孙子,也有说法认为大禹为颛顼的六世孙。大禹的父亲为鲧,母亲为有莘氏脩己。其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帝王,他最...

夏启的妻儿都是谁 夏启的父亲是大禹吗

夏启的父亲那可是赫赫有名,就是治水的大禹。大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黄帝玄孙、颛顼孙子,也有说法认为大禹为颛顼的六世孙。大禹的父亲为鲧,母亲为有莘氏脩己。其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帝王,他最...

夏启的五个儿子都是谁?夏启的儿子们

据《山海经》记载,夏启的儿子有五位,分别是:太康、元康、伯康、仲康、武观。姒太康是启的长子,也是启之后的君主。受他老爹晚年声色犬马的影响,在继位之后,他贪图享受恣意纵情疏忽国事,被后羿利用百姓心生罢黜

大禹开创父传子家天下,其儿子夏启为巩固这一思想,手段真毒辣

虽然夏启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夏王朝的人,但是关于夏启的记载和传说并不多。在有限的资料中,关于夏启的描述也开始走向民俗化,作为一个君王,他逐渐失去古圣贤王的奇异出身和神奇能力。与夏启有关的最有名的典

夏启简介,启的生平介绍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D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

夏启的历史故事两则

  故事一:夏启“闯红灯”  按照尧舜的定下来的老规矩,禹在生前,也指定了接班人,这就是“益”,禹死后,益也萧规曹随,躲到了箕山之阳,然后故事没有重演。酋长们都不理睬他,反倒成群结队的拥戴启当老大,启

夏启建制有哪些影响 夏朝第二任君王夏启的故事

夏启真正的姓名应该是姒启,这也是个倒霉的孩子,他老爹大禹在治水途中遇到他的美女老妈涂山氏,于是便有了他,可惜他老爹既没有明媒正娶他老妈又没把他老妈带在身边,而是把他老妈留在了娘家,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

历史上带启的名人

1.历史上的夏启是个什么样的人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里)。夏启作为我国历史

夏启是谁的儿子

  夏启是谁的儿子?历史上的夏启是私生子吗?  【启】是华夏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只是没有他父亲有名。启的父亲就是那个接替鲧治水的大禹,而鲧是大禹的父亲,启的爷爷。启比伏羲强,至少他的父母有名有姓,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