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陵幸小周后图

Posted 后主

篇首语: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熙陵幸小周后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熙陵幸小周后图

2、赵匡义与南唐小周后 李煜是不是真的被赵匡义杀死的?

熙陵幸小周后图

  公元947年,南唐亡于宋,南唐后主李煜和小周后被掳至宋朝京师。
  小周后貌美,被宋太宗(宋朝第二任皇帝)赵光义看中,把她宣至后宫多次“行幸”(奸污)。据说,宋太宗还把宫廷画师召来,将“行幸”小周后的场面进行“写生”绘画。宋真宗(宋朝第三任皇帝)即位之后,该画问世,命名为《熙陵幸小周后图》(熙陵,指宋太宗,因宋太宗的陵墓叫永熙陵),而此画师本人以后还为宋真宗服务过。到了宋仁宗(宋朝第四任皇帝)时期,当时的宰相文彦博还曾在笔记中记载,他亲眼看到过这幅画。
  关于这幅画,后世的下落,一说已灭失;一说,留传至近代,1949年后被带到台湾,保存于台湾历史博物馆。
  故事传闻
  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是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小周后系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人称大周后的周娥皇的同胞妹妹。周娥皇二十九岁时病故,早就和姐夫有一腿的小周后又嫁给了李煜。史书载,大周后病重不久于人世之际,见到周薇进宫,便道:汝何日来?那时周薇尚小,未知嫌疑,回道: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可是李煜只知谱词度曲,不知治国,最后被宋太祖赵匡胤灭了国,他和小周后一起做了俘虏。
  这段历史,宋王《默记》卷下最早记载在案:“龙兖《江南录》有一本删润稍有伦贯者云: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又韩玉汝家有李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清潘永因《宋稗类钞》卷六《尤悔》亦有相同记载。根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而小周后被迫入宫也是在宋太祖时期,就目前现有的所有宋朝史料记载,均没有小周后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入宫的任何记载。
  宋朝人没有记载的事情,经过元朝时的一幅野画,反而被传的煞有介事。据说是宋太宗赵光义还把宫廷画师召来,将“行幸”小周后的场面进行“写生”绘画,就是《熙陵幸小周后图》。因宋太宗赵光义死后葬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故云其“熙陵”。但是所有宋朝的史料、野史、文人笔记均无此画的记载,就连记录小周后入宫的《默记》也无该画的记载。
  李煜和小周后
  反而是在宋太宗之后400年的明朝,开始出现关于此画的记载,如明朝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果报·胜国之女致祸》有明确记载:“偶于友人处,见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头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盖后为周宗幼女,即野史所云:每从诸夫人入禁中,辄留数日不出,其出时必詈辱后主,后主宛转避之。”
  沈德符还云:“此图后题跋颇多,但记有元人冯海粟学士题云:‘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此外,明朝人姚士麟《见只编》亦云:“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粉本,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赵匡义与南唐小周后 李煜是不是真的被赵匡义杀死的?


  历史上有这么两幅著名的春宫图,宋代无名氏所画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和《尝后图》。本文的重点就在前者《熙陵幸小周后图》。这小周后是谁呢?她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前大周后周薇的同胞妹妹周蔷,能被李煜这么一个爱慕风雅之人看上的女人,必定是姿色极好的。

  本来李煜向北宋称臣之后,就开始在自己的地方做起了一个闲散的国主,同美人小周后整日宴饮,吟诗题词。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再怎么闲散不问世事的国主始终是一个小国家的王,说不定哪天就被自己部下强逼着起兵了。后,南唐被灭,李煜同小周后一起被压到汴京,但好在宋太祖喜爱文才,制定了不能随意杀士大夫的准则,所以李煜除了每天伤春悲秋之外,生活还是过得挺不错的。

  但是,好日子到赵匡义上位就到头了。赵匡义觊觎小周后的美色已久,借命妇要不定期入宫朝觐的机会,强留小周后。这段历史,宋王銍《默记》卷下最早记载在案:“龙兖《江南录》有一本删润稍有伦贯者云: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又韩玉汝家有李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清潘永因《宋稗类钞》卷六《尤悔》亦有相同记载。

  惊才绝艳的南唐后主李煜,最后也只能空发出“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的感慨,他没有治国之才,也没有力量保护自己的皇后,当时小周后被命妇必须进宫定时朝拜这一理由,无奈进宫,但是多日不见回来,李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多次请求入宫却不得入,最后老婆出来对他大哭大骂,李煜也只有转过头不看,不发一言。

  如此窝囊的南唐后主,最后只剩下写诗填词来发泄自己的一腔怨愤,但是诗词是能随便写的吗?君不见苏轼的“乌台诗案”,王勃的“斗鸡赋”,清朝的各种文字狱,各大臣将领避讳而改名,因文字诗词而获罪的屡见不鲜,李后主对此却毫不在意。他是有才情的人,也是一个会胡思乱想的人,他看着日渐老去的自己,想起自己曾经的帝王才子风花雪月的生活,想起曾经给予自己无限快乐的周娥皇,又想起自己成为亡国奴之后屈辱的生活,想到自己的国家,想到自己的的子民,想到因自己而受辱的小周后,想到自己的家山故国早已物是人非,巨大的失落感就使得他心力交瘁……

  悲愤不已,终于用一首词道出了自己无限的辛酸和一生的愁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野史有人说,赵匡义是想夺取小周后,看李煜还活着,颇为碍眼,所以就把他给做掉了。

  实则不然,这是李煜自己在作死。身在囚笼,还能写出如此明目张胆地怀念故国的词,赵匡义看了这首词之后,大骂道:“他还不忘江南,若不将他除去,必为后患。”宋朝的皇帝怎么能容忍亡国之君在大宋京师怀念故国?这不就是自己作么,虽说估计也有点小周后的原因在里面。但是宋朝的规则是不能杀士大夫,也就是说不能杀文人墨客,你流放可以,关监狱终其一生也可以,但就是不能杀,李煜作到让皇帝不顾约定俗成的规则,硬是要弄死他。

  要弄死李煜,但又不能明着来,于是赵匡义就想了一个好办法,趁李煜过生日的时候,让与李煜私交甚密的秦王赵廷美代表他前去祝寿,并赐一剂“牵机妙药”,供李煜和酒服后扶摇星汉,观赏织女牵机织布,以解胸中郁闷。这药发作很慢,直到宴席结束,李煜都还活蹦乱跳,直到夜间就寝才毒发。

  李煜死后,赵匡义便高兴了,认为小周后是他一个人的了,但是小周后这人痴情,她在受辱后并没有选择自尽,是因为她舍不得她的夫君,既然李煜已死,她也就能随之而去,开始绝食,宫中来的召令也完全不接,最后香消玉殒。
 

相关参考

宋太宗赵光义真的强幸小周后了吗?《熙陵幸小周后图》真的存在吗?

  重男轻女的封建时期,女子留名后世,大部分都是因为男人。小周后之所以比大周后名气更大,更被后人拿出来谈论,不是因为她的夫君李煜,而是另一个男人,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兄弟宋太宗赵光义,

赵匡义与南唐小周后 李煜是不是真的被赵匡义杀死的?

  历史上有这么两幅著名的春宫图,宋代无名氏所画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和《尝后图》。本文的重点就在前者《熙陵幸小周后图》。这小周后是谁呢?她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前大周后周薇的同胞妹妹周蔷

历史人物 赵匡义与南唐小周后 李煜是不是真的被赵匡义杀死的

  历史上有这么两幅著名的春宫图,宋代无名氏所画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和《尝后图》。本文的重点就在前者《熙陵幸小周后图》。这小周后是谁呢?她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前大周后周薇的同胞妹妹周蔷

南唐后主李煜与大小周后的历史``

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

宋太宗强幸小周后?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小周后是后唐李煜的第二位皇后,在她的亲姐姐大周后去世之后,被李煜迎进后宫。后唐被宋朝亡国之后,小周后和李煜被一起押解上京。李煜后来被封为违命侯,小周后被封为郑国夫人。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后,其弟

历史人物 李煜的皇后小周后简介 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的真相

  导读: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的继后,比娥皇小14岁,与娥皇结婚时,年仅5岁。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混沌未开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婀娜少女。小周后天生活泼,美丽可爱,深受母后的喜爱,时常派人接她到宫中

荒淫无耻的赵光义强幸小周后还以此作春宫图

南唐小周后,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二任皇后,大周后周娥皇的妹妹,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之后的文献影视资料记载中,她被称为周嘉敏、周薇,但是都没有具体的历史考证。南唐小周后容貌美丽,技艺精湛,生活奢侈而享

荒淫无耻的赵光义强幸小周后还以此作春宫图

南唐小周后,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二任皇后,大周后周娥皇的妹妹,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之后的文献影视资料记载中,她被称为周嘉敏、周薇,但是都没有具体的历史考证。南唐小周后容貌美丽,技艺精湛,生活奢侈而享

竟命画师当场创作春宫图 宋太宗赵光义强幸小周后

宋太祖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其兄赵匡胤登基后改为广义。史料记载赵光义是个志大才疏,又寡廉鲜耻之人。他是“烛影斧声”谜团的主角,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烛影斧声是有预谋的弑兄篡位。毛主席在读到

竟命画师当场创作春宫图 宋太宗赵光义强幸小周后

宋太祖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其兄赵匡胤登基后改为广义。史料记载赵光义是个志大才疏,又寡廉鲜耻之人。他是“烛影斧声”谜团的主角,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烛影斧声是有预谋的弑兄篡位。毛主席在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