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李亨的人生悲喜剧

Posted 太子

篇首语:知识是到达天堂的翅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肃宗李亨的人生悲喜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唐肃宗李亨的人生悲喜剧

2、唐肃宗李亨皇后,唐肃宗李亨是不是个昏君

唐肃宗李亨的人生悲喜剧

  李亨是大唐王朝的众多皇帝之一,尽管他本人并不出名,但他却经历了历史上众多着名的事件,一生充满着戏剧性的沉浮荣辱。让我们从三个历史的节点上去体味他人生的喜怒哀乐。
  第一个人生节点:公元738年
  这一年之前的李亨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唐皇子。他的父亲是唐玄宗,母亲却并不出名,也并不受宠。
  李亨排行老三,在他的兄弟姐妹中他似乎并不显得出众,如果他的大家庭内部一直很稳定的话,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极普通的王爷。然而公元738年前不久,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巨变却在他家发生了,这些变化阴差阳错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一切,还要从那个在历史上被称为“武惠妃”的女人说起。这武惠妃本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儿,后来因受到玄宗皇帝的宠爱,而成为了他的后妃。武惠妃是一个极有政治野心和政治手腕的人,她要竭力爬上皇后位子,要清除前□王进途中的障碍——王皇后和太子李瑛。这真的可以说是一场残酷而激烈的政治斗争:皇帝的患难妻子(同时又是结发妻子)、受朝中多数大臣支持的太子和皇帝的宠妃,他们个个都不是平庸之辈。这场斗争你来我往地持续了很久,而此时的李亨,只是一个旁观者——他没有任何政治资本,他根本没有能力插手这个斗争。
  李亨躲在历史的角落里,看着这场家庭剧。他看着自己的一个“妈”被另一个“妈”打倒,又看着自己的几个兄弟被这个“妈”送上了西天,然后他的这个“妈”迅速地被“他兄弟们的亡灵”索命而去……刚刚还热闹非凡的龙争虎斗,突然间却“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李亨虽然平庸却成了长子,被他的父皇封为了太子!公元738年,一场风雨过后,李亨成为太子。
  第二个人生节点:公元756年
  李亨的太子做得并不舒服,因为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从来没有一支真正有实力的力量能够支持他,却有不少很厉害的敌对势力在盯着他。他当太子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是当时在世皇子中的老大,但要让他下台,甚至去死,却可以有无数种理由。
  宰相李林甫曾与武惠妃结为政治同盟,力挺武氏之子寿王;而现在李亨当了太子,李林甫觉得很不安,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不过始终没有得逞。后来,杨国忠得势,也想扳倒李亨。面对着大红大紫的李杨二人,李亨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处处小心;为了保全自己,他甚至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结发妻子被迫害致死而毫无办法。公元
  晓松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亨在提心吊胆地做了近20年窝囊太子之后,他面临的局势终于发生了变化:安史乱军逼近长安,使全国人民把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对安史之乱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宰相杨国忠身上。李亨终于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扭转对自己的不利地位了。756年,安史乱军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奔蜀。太子李亨抓住了这个大好时机,从幕后成功地导演了一场千古闻名的好戏——马嵬兵变。杨氏兄妹死了,玄宗逃到蜀地,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能力。此时的李亨终于能够一展自己的身手了——同年,他在甘肃灵武即位,遥尊远在四川的父皇为太上皇,成功收复长安。马嵬兵变产生了中国古代最为着名的浪漫主义悲剧,却成了李亨最为幸福的时刻。但面对着依然强大的安史叛军和唐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混乱与矛盾,这个皇帝当起来是什么滋味?
  第三个人生节点:公元762年
  由于历尽了变乱和磨难,李亨当了皇帝以后,再也不信任除了两个人之外的任何人了。这两个人就是支持他走过以前艰难岁月的他的妻子张皇后和大太监李辅国。
  对张皇后,李亨先是信任并敬重,而后则又渐渐由爱转惧;而张皇后其人也并非安顺良民,她和李辅国相互勾结,渐渐地把大权揽在了手中。李辅国有了军权,张皇后有了政权,等李亨明白过来,想要重夺大权的时候,李辅国已经牢牢把握住了兵权,再也动不得了。
  事情发展到一定地步之后,张皇后与李辅国也渐渐有了矛盾。公元762年,李亨病重,张皇后的儿子还小,且不是太子。张皇后想废长立幼,好在李亨死后仍能继续掌权;而李辅国为了大权独揽,却力挺太子。张皇后拉拢太子不成后,欲将太子骗进宫中杀掉,而李辅国却事先得到消息,不但将太子保护起来,而且派兵去追杀张皇后。张皇后毫无办法,只好跑到李亨面前哭诉。结果是病榻上卧床不起的李亨眼见着多年来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被自己多年的老家奴抓去杀掉;而此时他的父亲玄宗皇帝刚病逝几个月,李亨很快也驾鹤西去了。
  当初李亨即位前,唐玄宗与高力士很瞧不起李辅国;而李辅国发迹以后,已经失势了的唐玄宗和高力士也就倒了霉。李辅国不但自己不断地给他们穿小鞋,还努力挑拨李亨和他们的关系。高力士在这个时候被贬往南方,更使唐玄宗晚年的生活无比凄凉。李亨死后,他的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拥戴下即位,就是唐代宗。李辅国欲专权,李豫却不甘成为傀儡,于是,他采取行动将李辅国暗杀,并召回了高力士。高力士在归途中听说玄宗已逝,悲痛欲绝,未至京城而卒。
  公元762年,唐玄宗、张皇后、李亨、李辅国、高力士先后故去,而安史之乱就在第二年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李亨那充满传奇色彩与喜剧色彩的一生也已经结束。他在位不到七年,在政治上显得默默无闻,但他家庭内部上演的一幕幕暴风骤雨般的狂剧却带给他五味杂陈,也带给后人无尽的感慨。不知道在他看来,一生中的一幕幕,是悲剧?是喜剧?还是闹剧?
人生

唐肃宗李亨皇后,唐肃宗李亨是不是个昏君

唐肃宗李亨是不是个昏君

不是明君,重用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等。

唐肃宗 李亨--唐肃宗 肃宗,名李亨(公元711-762年),唐玄宗第三子,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他继位,在位6年,在宫廷政变中惊 忧而死,终年51岁,葬于建陵(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与,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马嵬驿兵变后,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负责平叛。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 肃宗继位后,便图谋收复两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宰相房琯请求带兵去收复长安,肃宗平时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请求。结果房琯在陈涛遭遇叛军,全军覆没。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叛军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肃宗任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借用回纥兵,乘机反攻。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肃宗曾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 干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节度使60万军队围攻相州,讨伐安庆绪。参加作战的九节度使中,郭子仪、李光弼战功最多,威信最高,肃宗不愿把军权交给他们,所以不设主帅,只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统帅大军、总揽全局。安禄山部将史思明率部13万赶来救援安庆绪。于干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与唐军展开激战,鱼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军大败,鱼朝恩将相州失利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肃宗不明是非,罢免了郭子仪兵权。 此时,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并于同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 在朝中,自鱼朝恩之后,肃宗开始信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 肃宗同时又宠信张皇后,纵容她干预政事。张皇后和李辅国起初连成一片,结为一党。后来,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欲谋立越王李系为嗣君,张皇后、李系与李辅国、程元振开始对立。 公元762年,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召见太子,皇后说:“李辅助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先诛杀他们。”太子流着泪说:“父亲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亲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李系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太监狱中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动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

唐肃宗李亨怎么死的

公元761年四月中旬,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召见太子,皇后说:“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先诛杀他们。”太子流着泪说:“父亲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亲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李系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太监狱中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劫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加之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

唐肃宗李亨的皇后是谁

皇后

● 张皇后(?-762年,被继任皇帝唐代宗废为庶人),生李侗 ● 章敬皇后吴氏(?~730年,唐代宗李豫即位后追尊),生李豫,濮州濮阳(今濮阳)人,吴令珪之女.

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妃嫔 李亨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豫于宝应元年(762年)继承李亨位是位代宗。代宗在位18年崩。代宗朝政争加据乱象频生。代宗子李适继承代宗位是位德宗。德宗在位25年崩。德宗朝最著名的是真假太后案。德宗幼时其母沈珍珠在安史之乱时失散。德宗亿母成痴重金寻母后有民妇诈称太后引怒德宗。此事唐史有记载。后世根据此事排成《珍珠传奇》一剧进行演绎。

唐肃宗李亨是怎么死的 唐肃宗是被太监吓死的吗

唐肃宗李亨 。是唐玄宗第三子 ,于天宝十四年在宁武即位 。

在朝中,自鱼朝恩之后,肃宗开始信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肃宗同时又宠信皇后张良娣,纵容她干预政事。张皇后和李辅国起初连成一片,结为一党。后 来,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欲谋立越王李系为嗣君,张皇后、李系与李辅国、程元振开始对立。 公元762年,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李系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太监狱中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劫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 复制于《搜狗百科》。仅供参考 。

历史上,李亨(唐肃宗)是一位好皇帝吗?

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唐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军攻陷两京之后;而当他的生命走上终点病逝长安之时,安史之乱仍未荡平。他迎还了避乱出逃的父亲唐玄宗,又和唐玄宗在13天内先后永诀人寰,为大唐帝国的盛衰荣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和耐人寻味的一幕。

唐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在他个人的政治历程中,平静的皇子生活与动荡的太子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平之世的皇子与纷乱之世皇帝的身份,也形成了强烈反差。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他七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也就是处理先在成都后来迎归的太上皇唐玄宗的关系。他最后壮志难酬,平叛没有取得最终胜利。 总的来说,唐肃宗是位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唐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唐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唐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无论如何,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毕竟打出了大唐王朝坚决平叛靖乱的大旗。消息传到叛军占领区,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的抵抗运动,从政治上扭转了唐玄宗出逃后全国平叛战争的被动局面。唐肃宗在四海近乎分崩离析的严峻时刻,在灵武举起平叛的大旗,给全国臣民的复兴带来了希望,各地又重新点燃了报国抗敌、誓死与叛军决战的熊熊火焰。这是唐肃宗灵武自立朝廷的理由,也是他赖以发展的惟一前提。

张皇后身为一朝皇后,深得唐肃宗宠爱,但为何却被幽禁至死?

张皇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与当朝的宦官李辅国结盟,想害死太子李豫。不料后来李辅国变卦,反把张皇后幽禁起来,以向太子表忠心。

当年唐玄宗带着爱妃和几个皇子西逃时,被百姓拦住不让走。为了让百姓放心,唐玄宗就把自己的儿子李亨留了下来。而当时愿意留下的女眷只有张良娣一人,她一直忠心耿耿地陪伴在李亨身边。留下来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每晚,张良娣都要求睡在外屋,李亨不解,就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张良娣回答说,现如今是这么危险的一个状况,如果半夜有坏人来害你怎么办?我睡在外面,就可以先抵挡坏人,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逃走。她的这一番话,令李亨非常地感动。

期间,张良娣的儿子李佋刚出生,可条件不允许她像在宫中那样休养,三天后她就主动下床,给将士们烧饭、缝补,而且还劝李亨不要太关心自己,多关注国事。她的这些行为很得李亨欢心,也就对她更加宠爱。

后来,李亨登上了帝位,即史上的唐肃宗。他为了感谢张良娣的陪伴,对张良娣及其家人进行了封官加爵。可是随着地位的不断变化,张良娣的的心也开始变了。她贪心越来越大,为了能让自己才两岁的儿子以后能接任王位,她和当时的大司马李辅国进行了勾结,结成一个同盟。他们打算杀了李亨的儿子李豫和李倓,经过她们在帝王面前的挑拨,最后真的把李倓给害死了。

后来,张皇后和李辅国的结盟,因其它利益关系破碎。张皇后就劝太子李豫及早杀掉李辅国,说他要叛变,可惜李豫根本不信。让张皇后没有想到的是,李辅国见帝王已快不行,就先发制人,带人到后宫先把张皇后幽禁了起来。李亨死后,张皇后被贬为了庶人,不久就病逝了。

唐代皇帝唐肃宗李亨的母亲是谁

李亨是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的第七位皇帝(武则天除外),他的母亲是元献皇后,为中国的唐朝唐玄宗的贵嫔。出身于弘农华阴。

公元710年(唐朝景云元年)八月,杨氏入当时的皇太子李隆基的东宫,封为良媛。当时太平公主掌权,对皇太子李隆基很是猜忌,而东宫中又有许多太平公主的眼线,使的东宫中人心惶惶。后来杨良媛怀孕,太子李隆基畏惧太平公主的威势,于是密谋张说要将此胎堕去。之后李隆基在亲自煎药时,梦见神人覆鼎,李隆基醒后告知张说,张说赞为吉梦:「天命也」,于是杨良媛得以平安产子,也就是之后的肃宗李亨。 当时的太子妃王氏无子,杨良媛于是将李亨交由太子妃抚养。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以后,封杨良媛为贵嫔。开元年间,李亨被封为忠王,之后杨贵嫔生下了宁亲公主,而当年张说因为解梦的功劳,特将宁亲公主将嫁给张说之子张垍。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杨贵嫔逝世,葬细柳原。 昏君(11)唐肃宗李亨(6)

相关参考

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妃嫔 李亨之后的皇帝是谁

  唐肃宗李亨  唐肃宗李亨是的儿子,也是唐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安史之乱时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但并不能挽回盛唐衰败的局面。  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妃嫔  皇后  张皇后(?-762年,

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唐肃宗李亨的皇后是谁

唐肃宗李亨的皇后是谁皇后●张皇后(?-762年,被继任皇帝唐代宗废为庶人),生李侗●章敬皇后吴氏(?~730年,唐代宗李豫即位后追尊),生李豫,濮州濮阳(今濮阳)人,吴令珪之女.唐肃宗李亨怎么死的公元

唐肃宗李亨的子女,唐肃宗李亨有几个儿子?

  唐肃宗李亨(公元711年—762年),唐朝皇帝,756年—762年在位。本名李嗣升、李_,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唐玄宗逃往四川,李亨即位于灵武。肃宗在位7年

唐肃宗李亨为何杀死自己的儿子 李亨杀死儿子后后悔莫及

  李亨  李亨虽然在位时没有十分优秀的作为,但是他也致力于为唐朝的发展做贡献,但李亨一生却有一件事一直十分后悔,那就是亲自下令赐死了自己的儿子,那么李亨为何要害死自己的儿子呢?  李亨一生有很多儿子

唐肃宗李亨身世之谜

  唐肃宗李亨,是玄宗李隆基之子,唐朝的第九代皇帝,原名李_,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他在位

唐肃宗李亨的生母是谁

  唐肃宗李亨,是玄宗李隆基之子,唐朝的第九代皇帝,原名李_,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他在位

一辈子在忧患中度过的皇帝 唐肃宗李亨算篡位吗

  李亨  唐肃宗李亨,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候,一生在忧患中度过,作为大唐的子女他肩负起了拯救唐王朝统治的责任,所以说在历史上李亨还是有一定作为的。  唐肃宗李亨一辈子都过得不是很安生,当太子的时候

唐肃宗李亨 宝应,大唐皇帝唐肃宗儿子

大唐皇帝唐肃宗儿子唐代宗李豫(726年11月11日-779年6月10日),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越王李系,唐肃宗李亨次子,生开元时。玄宗末年,悉王太子子,故系王南阳郡。帝即位

唐肃宗李亨 在宫廷政变中惊吓而死的皇帝

  李亨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

解析唐肃宗李亨为什么要害死自己的儿子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是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为756年—762年。下面就来看下李享简介,了解下这个对平安史之乱至关重要却又只是历史上匆匆过客的唐朝皇帝。李亨的生母杨氏是李隆基的姬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