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的“小太宗”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唐的“小太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晚唐的“小太宗”
唐宣宗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顺宗以后的11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他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晚唐的皇帝中最杰出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是何等的盛世,而宣宗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贞观之治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流落民间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后井喷般的爆发出来! 唐宣宗李怡(后来改名李忱),唐宪宗之子,是唐朝的第十八位天子。年轻时为了免受政治迫害,韬光养晦,故意装傻,大家都认为他窝囊得很。唐武宗病危时,宦官们为了找个好控制的人当皇帝,就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没想到,改名李忱的李怡登上皇位后,立即现出他精明能干的一面,一扫旧态,处理政务无一不合情合理,众人方知这是个不可等闲视之的君主。晚唐政治面貌为之一新。 整肃吏治,任人唯贤 唐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先是用极短的时间将武宗时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庙堂,远调荆南节度使,这样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大加起用重视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宣宗本人极其重视科举),不但一举消灭了为患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武宗时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大举灭佛,在宣宗朝也得到了适当的恢复。他以牺牲政府夺取寺院经济之利,争取信仰佛教的朝臣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从而建立他的政治基础。厚实的政治基础,使他得以用自己的意志,来刷新政治。 唐宣宗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了。于是,唐宣宗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唐宣宗是爱才的,爱的就是白居易这样的杰出人才。白居易不仅有文才,而且有从政之才。他在野时撰写诗文,才华出众;从政时颇有业绩,光彩照人。 为政方面,唐宣宗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朝政之余,唐宣宗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宣宗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使十分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史称大中之治。 鉴于前朝晋升高官太滥的弊端,唐宣宗对高官的人数予以严格控制。官员各以品级授服色,自唐高宗上元以后规定,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啡,五品服浅啡,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绿,九品服探青,流外官及庶人服黄。时以紫、啡为高官,所谓的赐紫赐纬即为升高官。唐宣宗极为珍惜紫、啡,侍从官常备紫、啡二色服相随,然有时半年未赏出一件。他授官爵的原则是,不到规定时间的不授,没有政绩的不授,换言之,也就是不以个人好感相授,不以亲近相授。 他曾胃口不佳,苦干饮食。医人梁新为他治了数日,有了明显的好转。梁新以功求宫,然被一口拒绝,仅赏赐了钱财。他授官不仅依据有关机构的报告,且注重自己的调查。他外出打猎,听径阳樵夫说当地县令李行言不畏军人威胁,将数名强盗绳之以法,回宫后即授以紫服。他又听酸泉父老说其县令李君爽有惠政,亲手签了任命书,授为怀州刺史。 相反,对那些鱼肉百姓、作威作福的官员,不论职位高低,一经发现,必予以制裁。有个奉旨出外办事的使者,途经砍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投宿驿站,见所食之饼黑,竟鞭打释吏出血。陕貌观察使高少逸,将此饼进呈唐宣宗。待使者回朝,唐宣宗斥责道:“砍石为深山所围,此饼岂是容易得来!”遂将这使者发配到恭陵(唐高宗、武则天长子李弘之陵)去守陵。淮南大饥,民众大批流亡,带宰相衔的节度使杜棕却不理政事,荒于游宴。考虑杜棕有较高的德望,唐宣宗将他调为虚职,换人替代其职。 唐宣宗对亲属也不姑息。其舅郑光为节度使,唐宣宗与郑光讨论为政之道;郑光应对鄙浅,宣宗不悦,郑光终不复任民官。 唐宣宗最重视的是地方最高长官刺史,他认为整个帝国由各个地方所拼而成,这些父母官的政绩,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他规定刺史人选被确定后,不准直接去上任,必须到京师来接受他的当面考察,以定可否。他对此的解释是:“朕以刺史多不得其人,而为害百姓,故要一一面见,询问其如何施政,以此了解其优劣,再确定是否可以任命。” 对外关系上,唐宣宗还趁吐蕃、回纥衰微,派兵收复了湟河之地,平定了吐蕃,“收三州七关,平江岭以南”,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此后,孤悬于外的沙州(今敦煌)军民,在张义潮的带领下,驱逐了吐蕃守军,收复了沙州。他在被唐宣宗任命为沙州防御使后,又收复了瓜(今甘肃安西)、伊(新疆哈密)、西(新疆吐鲁番)等十州。由此,唐朝重新取得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在沙州设置归义军,张议潮升为节度使。 唐宣宗兴奋地说:“宪宗常有志收复河、迫地区,然忙于中原用兵,事遂未成。朕竟其遗志,足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太宗宣宗
历史人物 晚唐人称其“小太宗”唐宣宗简介
唐代天子中文名:李忱
别号:李忱、李怡、琼俊、光叔
国籍:唐代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安大明宫
出生日期:810年12月27日(冬月二十二日)
死日期:859年9月10日(八月初十)
职业:天子
信奉:玄门
重要造诣:河陇归地;大中之治
代表作品:《吊白居易》《百丈山》等
庙号:宣宗
谥号:章仁神聪懿道大孝天子
在位: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10日
年号:大中(847年—860年十月)
母亲:郑氏(孝明皇后)
(历史lishixinzhi.com)父亲:李纯(唐宪宗)
唐宣宗人物平生
晚年阅历元和五年(810年),李怡(后改名李忱)生于唐长安城大明宫,为唐宪宗第十三子。李怡的生母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谋反失利后,郑氏入宫为郭太后的侍儿,厥后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怡。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李怡被封为光王。论辈份,李怡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岁数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
李怡性情稳重少言,宫中都以为他不智慧,唐文宗、武宗常在宴饮聚会会议之时逼迫他语言,以此为乐,称他为“光叔”。武宗为人英气,尤其不礼遇李怡。
即位为帝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病危,阉人马元贽等以为李忱较易掌握,就把他立为皇太叔,并改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武宗在同日驾崩,李忱便即位称帝,是为唐宣宗。
李忱异常喜好读《贞观政要》,在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孳孳求治。李忱从新整理吏治,并且限定皇亲和阉人。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以外的百官悉数平反,唐王朝政局在他的管理下,很快清闲下来了。
大中之治李忱即位后,致力于改良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内贬谪李德裕,完毕牛李党争;抑止阉人权势太过膨胀;袭击造孽显贵、外戚。李忱在位时代节约治国,体恤庶民,削减钱粮,注意人材提拔。对外,李忱赓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光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据的大片失地,使唐代国势有所转机,庶民日渐富足,使本已衰落的朝政呈现出“复兴”的小康局势。因而,史上对李忱评价极高,以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代称之为“大中之治”。
因病驾崩自大中十三年(859年)蒲月起,李忱由于食用灵药中毒,身体状况异常蹩脚,连续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不可救药的李忱驾崩。嗣后宫中又是变故一再。他一向信托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卖力治丧。群臣上谥号为圣武献文孝天子,庙号宣宗。次年仲春,葬于贞陵。
唐宣宗为政行动
政治行动注重人材
李忱即位后,决议宰相的人选,起首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作古八个月。因而,李忱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思念之情。白居易不只有文才,并且有从政之才。他在野时撰写诗文,才华盖世;从政时很有事迹,光彩照人。天子为一个墨客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独一无二,恐也属百里挑一。白居易固然也是官员,但李忱完全是看成墨客来形貌的,足见白居易事先的诗名。
对照之下,李忱对缺少能力的皇亲国戚却不徇私情。其舅郑光为节度使,李忱与郑光议论为政之道;郑光应对鄙浅,李忱不悦,郑光终不复任民官。
增强皇权
李忱勤于政事,孳孳求治。先是用极短的时候将武宗时重臣李德裕祛除出庙堂,远调荆南节度使,如许的雷霆手腕以至使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觉得措手不及,以后大加升引注重科举身世的牛党成员(宣宗本身极为注重科举),不只一举祛除了为患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武宗时曾在全国范围内大肆灭佛,李忱在位时,改正武宗时代过犹不及的灭佛毛病,使其得到了恰当的规复。他以捐躯当局争夺寺院经济之利,争夺信奉释教的朝臣和宽大公众的支撑,从而竖立他的政治基本,对增强皇权起到肯定的感化。而丰富的政治基本,使他得以用本身的意志,来革新政治。
整肃吏治
李忱勤奋仿效唐太宗,以“至乱何尝不任不肖,至治何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朝政之余,李忱异常喜好读《贞观政要》。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往往杂色拱手拜读。他从新整理吏治,并且限定皇亲和阉人。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以外的百官悉数平反。
相关参考
唐宣宗李忱简介评价很高晚唐人称其“小太宗”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
唐代天子中文名:李忱别号:李忱、李怡、琼俊、光叔国籍:唐代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大明宫出生日期:810年12月27日(冬月二十二日)死日期:859年9月10日(八月初十)职业:天子信奉:玄门重要造诣: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
“英名盖世”的唐宣宗为何无法挽救自家天下 “痴呆儿”成了“小太宗” 谁都没有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之世,会冒出一个唐宣宗。
唐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59年),是晚唐相对清明安定的时光。有“小太宗”之称的宣宗,励精图治,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恭谨节俭,惠爱民物,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大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国之将亡
晚唐时期,唐诗发展进入了最后阶段,晚唐诗坛也出现了余光返照的景致,或说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景况。这一阶段,指从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至907年(宣宗天祐四年)的近八十年。其前半期,有李商
晚唐才子杜牧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是个大才子,世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他的诗、赋和古文都写得很好,著名的《阿房宫赋》入选
李商隐以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被人们誉为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少年时代即才华崭露,深得名臣兼诗人的令狐楚赏识。25岁进士及第
令狐绹是晚唐的大臣,他出生于795年,去世于872年,京兆华原人。令狐绹字子直,性懦,精文学,在830年考取了进士之后,开始了自己从政的日子,担任过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
令狐绹是晚唐的大臣,他出生于795年,去世于872年,京兆华原人。令狐绹字子直,性懦,精文学,在830年考取了进士之后,开始了自己从政的日子,担任过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