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其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Posted 皇位

篇首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其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朱元璋其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2、历史人物 朱棣能力出众,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

朱元璋其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1398年6月24日(农历闰五月初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逝世。
  朱元璋,字国瑞,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或称朱八八)后取名朱兴宗,其父为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为陈氏,《明太祖实录卷一》曰:“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境内)。”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他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后入皇觉寺。
  南宋灭亡五十余年后,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化,冲突斗争一触即发,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要活命,要改变现状,不能不拼死杀出一条生路。豪杰振臂一呼,应者四方云集。这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颖州(今安徽颖上)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今湖北蕲春西南),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滔天大势。第二年,即至正十二年(1352年)正月十一日,定远(今安徽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于定远、定远、钟离一带,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号令彰明,元军一时间对他无可奈何。朱元璋因其友汤和的一封信,被迫参加了起义军,并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元朝的璋(璋,古代的一种玉器)。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养女马氏嫁与了他,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皇后。后来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至正二十七(1367年)十月甲子日,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对北伐又作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潼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明洪武元年(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1368)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1368年八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草原。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在明军逼来时,全部逃跑。[2]蒙古在中原98年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明朝统治中。1368年元大都被攻占,元帝国宣布灭亡,标志着朱元璋从1352年作战以来又一个重大的战争变化。他不再是要为争取政治生存和个人性命而战争了,也不再需要拼全力来征服中国本部的土地了。战事虽然仍旧很重要,但它越来越多地限于在边境作战,而其他与军事有关的问题都突出起来了。它们包括这样一些问题:使朱元璋的帝位能得到他的军队的完全承认;建立一个允许经济运转的和平时期的军事体制,但要避免大规模复员所带来的社会紧张。尽管有这些要关心的事情,可是在1368年到1372年之间仍有军事行动,它将大大地影响明朝未来历史的进程。有三个省已被征服:山西、陕西、甘肃和四川。
  朱元璋为了克服元朝民生艰难、政府高度腐败、百姓所受压迫巨大、中央政府权威涣散、政策得不到坚决贯彻等一系列的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集权改革政制的措施。为巩固皇权,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朱元璋还设置了世界上第一个情报和特务组-锦衣卫。政治体制上,一方面,朱元璋在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中废除了大权在握的丞相,加强皇权,仅他一人处理政事。设立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殿阁大学士,另一方面,省级地方大权就改由新设置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个机构来分掌行政、司法、军事这三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朱元璋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葬于明孝陵。
  历史点评:明太祖朱元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从乞丐、和尚到皇帝的故事,如此大的人生落差,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若干从奴隶到帝王者能与之相比了。而他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民族,雪中国近百年之亡国耻,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政策,恢复了中华。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
  长子朱标
  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给马皇后吃了颗“定心丸”,册立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即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也算是对得起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朱元璋聘请浙江名士宋濂等人为太子的老师,希望将朱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精心培养25年之后,朱标已经38岁,继承父亲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标的身体熬不住。1392年1月,朱标从陕西视察回来后,身上长了个大肉瘤,折磨得寝食难安,异常痛苦。朱标的长子朱雄英10年前已经死了,伺候父亲全靠次子朱允伞
  朱允赡杲14岁,日夜守在父亲身边,至少也算是1392年度“感动中国”的孝子人物。他是个偏脑袋,朱元璋给他起了个“半边月”的绰号。朱允纱有∩活在深宫之中,在知识分子中间长大,知识渊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软,脸不厚,心不黑。
  朱标病了4个月
  不幸英年早逝
  但朱标还是不幸早逝。对于勤恳的老皇帝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丧子之痛——接班人没有了,整个帝国的命运怎么办?那么多大将手握重兵,怎么节制?这件事折磨着老皇帝,居然28天没有上朝。
  朱允山3个年幼的弟弟照顾得十分周到,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继承人。周王、晋王、燕王等都有野心。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还差点儿被废了王号。晋王外表残暴,违法乱纪,然而本质上是个胆小鬼。鲁王是个天大的蠢货,为长命百岁,乱吃丹药,把眼睛吃瞎了。其他的王子有的杀人犯罪,有的沉溺酒色,稍微几个成器的,却是舞文弄墨、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艺术家。
  老皇帝一声长叹
  现在,只剩下四子、燕王朱棣和朱标次子朱允PK了
  朱元璋对朱允杀ё乓恢指丛拥母星椋对他仁柔的性格又喜又忧:他柔弱的肩膀,能担负得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吗?这么仁柔,跟个兔子似的,多么大的缺陷啊。做皇帝,必须有狮子、老虎的硬汉性格,否则必定会被政坛上的狮子、老虎吃掉。
  朱元璋就立储问题,曾经悄悄征询过大臣的意见。他问翰林学士刘三吾:“太子死了,皇长孙(朱允)年幼不懂事。治理国家必须选对人,我想让燕王接班怎么样?”
  刘三吾是知识分子,你问他谁当储君,他当然只推荐自己的同类。他头摇得像拨浪鼓:“立燕王绝对不行!如果立燕王,那么秦王、晋王怎么办?皇长孙朱允伤暮9樾模大家都拥护他,您可以安心睡大觉。”
  文官们拥护朱允桑因为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又是大好人,上台后能实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军事化的高压独裁。朱元璋的统治太过猛烈,官员暗地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长久下去没人吃得消,国家客观上需要一位阴柔、仁爱的皇帝,让人民歇歇脚、喘口气。
  朱允煞浅S行⒌馈6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孝”就是夺取皇位继承权的秘密武器。所以,朱允梢欢ㄒ将“孝”进行到底。
  朱元璋欣赏四子朱棣的“武”
  对于第四子朱棣,朱元璋确实非常欣赏,尤其欣赏他的“武”,这是朱允刹痪弑傅奶厥庥攀啤
  朱棣是闻着战争的硝烟味长大的,1360年4月17日出生于南京,正是陈友谅大举进攻南京的那一年。他11岁封燕王,17岁迎娶徐达的长女,20岁就藩北平。朱棣的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弯弓射大雕不在话下,尤其喜欢打仗,智谋过人,知道怎么打胜仗。作为罕见的勇士和智慧人物,朱棣可谓一代“战神”。现在他33岁,正当青春年少。
  论才能和胸襟,朱棣都胜过朱允伞R淮危大家在宫里看赛马。朱元璋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擅挥写蛘叹验,所见不过平凡琐事,憋足劲想出“雨打羊毛一片毡”,软绵绵的,没什么味道。而朱棣见过世面,巧对“日照龙鳞万点金”,气魄宏大,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
  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以他为众藩王之首,与宁王、晋王、肃王、秦王等沿长城一线封国,为天子守边,抵御北方蒙古人的侵犯,号称塞王。朱元璋允许他们拥有3000人的护卫,最多的可以达到1.9万人。燕王、晋王、秦王势力最强,多次奉诏攻打蒙古,即使傅友德、蓝玉这样的大将也要听塞王指挥。尤其是燕王朱棣,负有控制北部门户的重任,能够直接指挥的军队多达30万人,军中大小事自己裁决,只有天大的事才向朱元璋汇报。
  1390年,一场战斗使年仅30岁的朱棣威名远扬。那年元旦刚过,朱元璋命令燕王和晋王分兵合击,打垮元代丞相咬住、平章乃儿不花。
  朱棣首先派出几股哨兵四出侦查,摸清乃儿不花的确切位置。3月,天下大雪,千里荒原上银装素裹,车马辎重行进十分困难,士兵们冻得直打哆嗦。将领们请求燕王安营扎寨,等大风雪过后再想办法。
  朱棣说:“战机就摆在你们眼前,你们怎么看不见呢?这正是出奇制胜的大好时机!”命令大军顶风冒雪,快速而进。大军出现在乃儿不花面前时,他竟然还在帐篷里烤火。
  朱棣围而不歼,派乃儿不花的好朋友、降将观童劝降。乃儿不花知道是鸡蛋碰石头,只好请降。朱棣摆酒设宴,酒喝得十分爽,令乃儿不花感动得眼泪哗哗的,主动要求劝降咬住。
  朱棣第一次大规模出征,兵不血刃就大获全胜,让朱元璋非常高兴,赏赐宝钞100万锭,夸赞朱棣:扫清沙漠里的蒙古人,就全靠你了!
  而另一路晋王,生性怯懦,一踏上当年成吉思汗征战的土地,就两腿发虚,走一走停一停,不敢深入蒙古腹地,连个兔子都打不到。
  朱棣的血统带来麻烦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类,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山艹觯更适合当皇帝。但是,血统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他真的是龙子吗?
  江山当然只能交给亲生骨肉坐,必须是纯种的龙种,就是说是马皇后所生。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延续几千年,朱元璋跳不出这个框框。
  朱棣可能不是马皇后生的,所以朱元璋不会选朱棣接班。
  朱棣可能是一个妃子生的,或许这个妃子还是少数民族。有可能是高丽人,究竟是北方高丽民族,还是来自朝鲜半岛,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也有人称朱棣的妈妈是元顺帝的妃子,甚至可能是蒙古人。
  根据管理宗庙祭祀、礼乐的官方机构太常寺的记载(现已丢失),淑妃李某生了朱标、秦王和晋王,跟马皇后没什么事儿。而另外一个妃子生了朱棣,这个妃子就是石页妃。
  朱棣称帝后纂改《太祖实录》,把能得到的资料全部纂改,拼命证明自己就是马皇后生的,还拿出很多证据证明他当皇帝是合法的,证明朱元璋有意传皇位给他。
  而朝鲜的一条史料足以戳穿朱棣的谎言。1389年,朝鲜使臣权近等人在北平拜谒燕王,回国后写了一本《奉使录》。里面说,他到北京燕府去见燕王,可是很不凑巧,那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燕王妈妈的忌日,燕王不见客人。马皇后是八月初十去世的,所以说朱棣不是马皇后亲生。
  朱元璋艰难决定:立16岁的朱允晌皇太孙
  只有嫡长子继承皇位,大家才拥护。朱棣不是马皇后的亲儿子,所以经过权衡,朱元璋作了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立16岁的朱允晌皇太孙。这让朱棣十分窝火,十分不服气。一次,他用手拍拍皇长孙朱允傻谋常讥讽地说:“没想到我侄儿还能有今天的荣耀啊!”这一情景,恰好被朱元璋看见,厉声责问朱棣:怎敢对皇长孙如此无礼?朱允杉泵Υ蛟渤。才没让朱棣十分难堪。
  立皇太孙的第二年,朱元璋还是担心朱允商文弱,压不住阵脚,管不住军队,于是开始大杀功臣,蓝玉、胡惟庸集团先后被清洗。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朱元璋当初的选择是个错误。如果选朱棣当皇帝,就不会出现后来历时4年的内战。但历史不相信道德,也不相信眼泪,它只相信实力。朱棣发动战争,将朱允筛舷绿ㄈ《代之。为抹杀篡权的形象,防止天下人心不稳,朱棣拼命说谎,证明自己就是马皇后的亲儿子。指“马”为母,万不得已……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揭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其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皇位朱元璋

历史人物 朱棣能力出众,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是明朝第一位帝王,而且他也是一个让人争议的皇帝。而在他身上议论最多的就是乱杀功臣和送自己的孙子上皇位。很多的人对于朱元璋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都有很大的意见,尤其是在他还有朱棣这样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的时候。那么为何朱棣能力那么的强,朱元璋还要把帝位传给孙子呢?朱棣出生在元末战乱年代,在他十一岁的时候凭借着战功被封为了燕王,在20岁之前做了很多的大事,抵御了很多次外来敌人的入侵。而且他还曾招降了蒙古乃儿不花,加强了他在北方军中的地位。> >朱棣有着这样的势力,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是皇帝的最佳人选。而此时的朱允炆不过是一个小孩,没有经过战场的历练,也没有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的能力,更不用说有什么威望了。如果要是以国家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正常的人都不会越过朱棣,把皇位传给他的。但是朱元璋却这么做了,而且他还有它的原因。第一点就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关系非常的好,而且除了朱棣之外,朱元璋剩下的三个儿子都是马皇后生下的。> >但是可惜的是,除了朱棣之外,其他三人都去世了。朱元璋对于马皇后的感情让他不愿意让其他妃子生下的孩子坐上帝位,所以他根本就未曾想过立朱棣为自己的继承人。第二个原因就是朱允炆是朱标的儿子,而此人又是马皇后的嫡子,也就是原本的太子。朱标是一个标准的皇帝人选,他不仅能力突出,而且为人也非常善良。但是可惜的是,在他38岁的时候却因病去世了。而在这一天,朱允炆因为日夜的照顾自己的父亲而让朱元璋所感动,并成为了朱元璋心中所选的继承人。>点三个原因就是,朱允炆作为他的嫡孙,其实也是与一些支持者的,就比不翰林学院的刘三吾就是其中之一。刘三吾认为朱允炆是一个仁义之人,并且有着远大抱负,而且还是朱标的儿子,所以非常的支持朱允炆。综上所述,可怜朱棣有着一身的能力,但是却因为自己的背景而不受朱元璋喜欢,最终只能够靠着反叛才能坐上皇帝的位置,也是挺悲哀的。不过朱棣在治国方面还是非常有才能的,他在位期间不尽完善了明朝的政治制度,还发展了明朝的经济,使得百姓过得非常安乐,也是一代明帝了。

相关参考

朱元璋明知朱棣很有能力,为何不将皇位直接传给他

元朝末年,纯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靠着自己不懈地努力,外加一点点运气,很快成为一直起义军的头目。在刘伯温、徐达及常遇春等人的辅佐下,不仅赶走了蒙古统治者,还打败了陈友谅等竞争对手,建立了大明王朝。作为久经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1.公元132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2.公元1907年,著名电影人邵逸夫出生3.公元1931年,诗人徐志摩空难丧生4.公元1935年,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5.公元1946年,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

康熙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胤

前一篇,咱们讲了康熙为什么没有把皇位传给在官场具有极高人望的八贤王胤,而是传给了从来不被人看好的冷面王胤,也就是雍正。抛开胤的母亲地位低微这个外在因素,康熙不用胤,是因为康熙末年朝政败坏,需要一个铁腕

朱高炽死后把皇位传给谁,朱棣为何传位给朱高炽

朱棣为何传位给朱高炽?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而且朱高煦是一位十分能干的将领,和明成祖一样善于行军打仗,有勇有谋。他为明成祖打下江山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靖难中曾立下大功。这

康熙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胤_

前一篇,咱们讲了康熙为什么没有把皇位传给在官场具有极高人望的八贤王胤T,而是传给了从来不被人看好的冷面王胤G,也就是雍正。抛开胤T的母亲地位低微这个外在因素,康熙不用胤T,是因为康熙末年朝政败坏,需要

康熙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胤禵

前一篇,咱们讲了康熙为什么没有把皇位传给在官场具有极高人望的八贤王胤禩,而是传给了从来不被人看好的冷面王胤禛,也就是雍正。抛开胤禩的母亲地位低微这个外在因素,康熙不用胤禩,是因为康熙末年朝政败坏,需要...

朱棣把王位传给了谁,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是他儿子还是孙子?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趁机作乱,两人商量后决

朱棣的儿子,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是他儿子还是孙子?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趁机作乱,两人商量后决

朱元璋为何要将皇位传给孙子

朱元璋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孙子?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朱标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嫡长子。朱标在朱元璋刚刚称帝之时便被册封为皇太子,一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去世。这二十五年里面,朱元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是他儿子还是孙子?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趁机作乱,两人商量后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