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为爱妻废除殉葬制度

Posted 制度

篇首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英宗为爱妻废除殉葬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明英宗为爱妻废除殉葬制度

2、历史秘闻 目前中国存世作品最多的杂剧家,明英宗因听他遗言而废除殉葬制

明英宗为爱妻废除殉葬制度

  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于1465年去世,他在当皇帝时重用宦官,杀死忠臣于谦,稀里糊涂过完了一生,没想到在最后咽气前做了一件有人性的事情。他死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这件事应从我这里废止。”至此,在明朝施行了七十年的殉葬制度才最终废止,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明英宗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领悟和珍惜。明英宗个人与殉葬制度的接触是比较多的。明英宗幼龄登极,曾与为他父亲明宣宗殉葬的宫人诀别,这应该给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刺激和可怕的回忆。在周宪王有炖死后,明英宗写信给朱有爝说,“周王在日,尝奏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可是依然没有阻止了众多朱有炖的妃子殉葬,“既而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诏谥妃贞烈,六夫人贞顺。”
  从在这件事中,明英宗应该进一步认识了殉葬制度的惨酷。宣宗和景帝这两个皇帝以及众多宗室诸王的殉葬情形,对明英宗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这成为明英宗废止殉葬制度的重要因素。
  明英宗要保护好自己心爱的妻子,最大程度上排除自己死后妻子被逼殉葬的可能性。妻子钱皇后为了明英宗,曾经“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明英宗大为感动。除开钱皇后之外,其他曾经与英宗共患难的妃嫔,应该也是英宗考虑的因素。
  一个曾经让国家深受创伤的君主,在自己临终前上演了一幕情深不渝的凄美故事,留下了一桩无法抹杀的德政之举。
制度殉葬英宗

历史秘闻 目前中国存世作品最多的杂剧家,明英宗因听他遗言而废除殉葬制

作者:李晨,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我们在研究前近代的政治史往往关注的是帝王将相在政治、军事上的贡献,而忽略了他们以及他们身后家族对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贡献,今天就简单概述一位明代著名的杂剧家、文学家、思想家,被世人成为“周宪王”的朱有燉。 >《朱有燉集》 >特殊的皇族身份 >朱有燉是朱元璋的五子朱橚的嫡长子,也是朱元璋的第六个孙子,虽然出身皇族,但由于早年的政治风波——“靖难之役”对其影响较大,因此他虽承袭了父亲的周王爵位,但却远离政治,醉心于杂剧的创作。 >朱有燉,生于大明洪武12年,此时大明王朝刚刚开国不久,到处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朱有燉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太平治世中,良好的家族背景也让他很小就接受的传统的中国古典教育,这为他此后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朱元璋刚一驾崩,朱棣与朱允炆叔侄两人就发生了“夺权大战”,前后历时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对于这个新建的王朝而言,伤害是巨大的。在此之时朱允炆也曾下诏废除朱有燉及其父亲的爵位,贬为庶人,并迁往云南。经历此次政治风波以后,朱有燉就将自己对于政治的理想与人生的抱负彻底转向了对于杂剧的创作,公元1425年,朱有燉的父亲去世,朱有燉正式承袭爵位,封国封于河南开封府。因为其一生醉心杂剧创作,博闻强识,承袭爵位为周王,所以在其谥号为“宪”,顾世人又称其为“周宪王”。 >靖难之役(网络图) >杂剧与文学的贡献 >朱有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杂剧家,他一生创作颇多。是目前存世作品最多的杂剧家,他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模式,文辞华美易懂,音韵和谐入耳,便于演出,因此广受好评与喜爱。 >朱有燉所创作的杂剧大多以“青楼女子”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对她们生活的深入刻画,反映出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下,封建礼教对人情的桎梏,讴歌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其中作品中亦不乏对于业报轮回、封建观念的宣扬。这本身也很正常,因为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不可能脱离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他们的作品也只是对于他们所生活时代的另一种反映而已,并不能因为其作品中包含了传统思想中消极的观念,就否认其作品的伟大之处。 >朱有燉的作品影响力,直到今天对于我们研究元明两代杂剧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地方。例如美国学者伊维德(Wilt L.Idema)就曾出书《朱有燉的杂剧》,专门对其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已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 >社会评价 >有人研究于朱有燉最终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认为这是朱有燉“韬光养晦”的一种政治智慧,毕竟出生于皇族并非自己所能左右的,随时都会再次经历刀光剑影。尤其是经历了“靖难之役”的打击之后,朱有燉更是谨小慎微。 >朱有燉能够在一个传统的儒家社会中,以一个亲王的身份去创作戏曲并在创作的过程中大胆创新,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即便后人通过研究朱有燉的作品发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封建礼教内容,但这实际上都是时代所需要的,联系到当时明朝政府对于杂剧的严格控制,如果不包含这些内容,或许朱有燉的作品也很难如此完整的保留至今。此外,就作品本身而言,朱有燉的革新,也促进了戏曲的转向——南曲化。另外,我们都知道明初皇帝去世,往往需要大量的嫔妃陪葬,这实际上是非常残酷的规定,很多没有子嗣的嫔妃都因没有银两贿赂太监,而被多次折磨才痛苦的离去,这项规定的废除者即是明英宗,而触动明英宗废除这项规定的则是朱有燉,他宅心仁厚,作为亲王身份的他在即将弥留之际上书要求不必陪葬,他的这种人本思想,其实在其作品中也可窥见一斑的。 >中国传统戏曲剧照 >参考文献: >1.詹紫苇:论朱有燉青楼女子戏对“贞”的颂扬,戏剧之家,2017。 >2.陈玉荣:明朝周宪王朱有燉的文人剧与儒家君子人格追求,兰台世界,2015。 >3.廖奔:论朱有燉,戏曲艺术,2015。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相关参考

古代有一个制度害死无数少女,因太残忍被废除了

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以供其死后奴役驱使。到了封建社会,这个殉葬制度也

明英宗明宪宗和明熹宗都有一段姐弟恋

  明朝是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在这段历史中,出现了几位感情经历比较独特的皇帝,他们分别是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以及明熹宗朱由校。  明英宗朱祁镇就是那个废除殉葬制度的皇帝,同时,他也是那个被自己的

明朝两位帝王明英宗和景泰帝对比,你认为谁更有作为呢

1、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但是尚能任用贤臣,并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被后世喻为德政。2、代宗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

古代殉葬的女子是怎么死的?不一定都是吊死

...汉朝时统治者认为这个制度太没有人性,曾经将这个制度废除了,但是在朱元璋时期又重新兴起了。因为在考古学家发掘朱元璋的陵墓时,竟然在里面发现了白骨,这就证明朱元璋时期殉葬制度有复兴了。但是,这不是我们这篇...

古代殉葬的女子是怎么死的?不一定都是吊死

...汉朝时统治者认为这个制度太没有人性,曾经将这个制度废除了,但是在朱元璋时期又重新兴起了。因为在考古学家发掘朱元璋的陵墓时,竟然在里面发现了白骨,这就证明朱元璋时期殉葬制度有复兴了。但是,这不是我们这篇...

秦始皇是活人殉葬的始作俑者吗

殉葬源于我国上古奴隶制社会,一开始用活人殉葬,周朝以后推行“仁政”,对殡葬制度实行了改革,“人殉”得以废除,奴隶主死后改用土偶和草人殉葬,“俑殉”取代了“人殉”,以俑殉葬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

谁是活人殉葬的始作俑者吗

近读《史记·秦本纪》发现,秦始皇并不是死后用活人和土俑陪葬的独家发明创造者。殉葬源于我国上古奴隶制社会,一开始用活人殉葬,周朝以后推行“仁政”,对殡葬制度实行了改革,“人殉”得以废除,奴隶主死后改用土

朱元璋临终下令38名妃嫔殉葬,包括贵妃,为何只有张美人幸免

朱元璋就是他搞的嫔妃殉葬,这废除了很久的没人性制度又被他搞起来了,为了人性化一点,还给那些殉葬的女人家属搞了一个女户,给予安慰!张美人为什么没有殉葬,这是跟张美人的女儿有关系。她的女儿是朱元璋最小的孩

处于何种考虑 朱元璋要残忍地恢复断千年的殉葬制度

原题:朱元璋死前,竟有46位女性殉葬,死前还「”享用”了皇帝的两道恩典殉葬,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通常认为,这种制度主要是为满足某人或某种社会主流群体而形成。皇帝死后,嫔妃殉葬,男子死后,妾室殉葬,

《大明风华》朱瞻基要求孙若微殉葬,谈一谈古代的殉葬制度

在比来热播的汗青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剧情已经到了朱瞻基在朝的晚期,剧中感受本身时日无多的朱瞻基就孙若微:“你甘愿为朕殉葬吗?”朱瞻基为啥会说出如许的呢?朱瞻基所说的殉葬是汗青上的一种殉葬轨制,在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