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惩办贪官的手段

Posted 官吏

篇首语:不是我不会,只是我没学。个人因学习而强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惩办贪官的手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朱元璋惩办贪官的手段

2、为何说朱元璋反贪厉害?朱元璋反贪手段有哪些?

朱元璋惩办贪官的手段

  著名史学家孟森先生曾对《明史》中的循吏做过专门的数据统计,他说:“全传百二十人,宣德以前六十余年时得百人以上,正统至嘉靖百三十余年间十余人,隆庆、万历五十余年间仅两人,天启、崇祯两朝无一人。……宣德以前,尚多不入循吏传之循吏。”   何为循吏?司马迁将循吏定义为“奉职循理”,也就是那些照章办事、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不贪利、不肥己、不扰民、不犯民的好官。数字是个硬道理。宣德以前,也就是明朝前期,各级循吏如雨后春笋,前仆后继,层出不穷,其数量竟占了明代所有循吏的八成以上。这一历史现象,不能不归功于朱元璋当年的铁腕治贪。   元朝末年,官贪吏污,社会腐败,百姓痛苦。朱元璋出身布衣,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遭受过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与那些徇私枉法、横征暴敛、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势同水火,苦大仇深。再者,朱元璋早年迫于生计,曾扛过工、放过牛,后来又化过缘、讨过饭,饱尝了人间风霜冷暖,耳闻了朝廷黑暗腐败,目睹了农民水深火热,因此对贫苦百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怜悯,对贪官污吏怀有一种异常强烈的仇恨。   一场燎原大火,将庞大的蒙古帝国化作飞灰瓦砾。出于对元朝灭亡的深切体会,朱元璋称帝后决心打造一个廉洁政府。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召见天下来京朝觐的府州县官时,谆谆教导他们:“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新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树,不可摇其根,要使他们安养生息。要约己爱人,而不要K人肥己。尔等当深戒之”(《明通鉴》),以此来启发臣属的良知和恻隐之心,告诫官吏要体恤百姓,要为政清廉。   为了让官吏们了解百姓疾苦,朱元璋命人编著《醒贪简要录》,颁发所有官吏,命其熟读。朱元璋亲自为该书写序:“四民之中土最贵,农最苦,最苦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耒而耕。及苗既种,又要耕耨,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成,输官之外,所余能几?一或水旱虫蝗,则举家遑遑无所望矣。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至有刻剥而虐害之,甚矣而无心肝。今颁此书于中外,俾食禄者知所以体恤吾民!”(《明太祖实录》)   除了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教导臣属,朱元璋还采取了一系列手段,狠刹贪赃枉法之歪风。可以说,朱元璋打击贪官污吏态度之坚决、手段之严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一,让贪官污吏丢人现眼。明代地方官员每三年一次进京朝觐,也就是述职,皇帝照例要赐宴。朱元璋规定:凡政绩突出、为官清廉者,赐座,坐着吃;平常官员,有宴无座,站着吃;劣官庸官,无宴无座,排好队在门口守候,看着别人吃,等里面酒足饭饱退席后,方许离去。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要求,凡为民造福的好官,将其事迹书写在家乡的旌善亭,供人传美;做了坏事的,则将其劣迹书写于家乡的申明亭,引人唾骂;对于那些犯罪留职、免罪复职的官吏,则将其所犯过失张贴在自家大门上,以示警戒,使之自行反省,如果没有做到反省改过的,就依法论处。这种让贪官丢人现眼的办法,不失为朱元璋的一手治贪妙招。   其二,准许老百姓控告捉拿官吏。朱元璋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御制《大诰》中郑重申明:凡守令贪污者,允许百姓赴京控告;百姓们监视、控告、捉拿贪官污吏,是“助我为此也”(《大诰》),算是帮我朱元璋一个忙,言辞相当诚恳。朱元璋还特别指出“有能为民除害者,会议城市乡村,将老奸巨猾及在役之吏、在闲之吏绑缚赴京,……敢有邀截阻拦者,枭令”(《大诰》),“其正官、首领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拦者,其家族诛”(《大诰三编》)。据记载,嘉定县民郭玄二等人,手持《大诰》赴京状告本县首领弓兵杨凤春等害民,被巡检何添观留难,弓兵马德旺索要钱财。事发后,马德旺被砍头示众,何添观被砍掉双脚带枷示众。   其三,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诏令:“自今犯赃者无怠”。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又下令,犯赃罪的官吏一律贬谪到凤阳屯种,也就是罚去干农活。仅洪武九年(1376)一年,在凤阳屯种的官吏就接近一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贪官。在《大明律》中,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处罪特别重。其中,犯有贪赃罪的官吏,一经查实,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之地充军;官吏贪污获赃六十两以上的,处以枭首示众之刑。对付贪官污吏,除去用刑法规定的“五刑”,朱元璋还常常法外用刑,包括抽筋、挑膝盖、剁指、剁脚、剥皮等酷刑。在官衙前,往往有一个剥皮场,和一个专挑贪官人头的长杆;在官衙办公书案旁,则有一个塞满稻草的人皮,用以震慑和恐吓那些心存贪渎之念的官吏,使之触目惊心。   如此惩治贪官污吏,亘古未闻于史。朱元璋这三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使一些企图作案的官员有所恐惧,有所收敛,而且也使贪赃枉法者能及时受到揭发、弹劾,对官员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尽管这样,仍有不少贪官污吏仍存有侥幸心理,不把法律放在眼里,有钱就抓,有好处就捞。对此,朱元璋不管对方是京城高官,还是皇亲国戚,一概格杀勿论。郭桓和欧阳伦就因为贪赃枉法,死在了朱元璋的严令之下。   户部侍郎郭桓伙同他人贪赃舞弊,盗卖官粮,甚至牵连到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杰、工部侍郎麦志德等高级官员,其贪污盗卖获得的金银折合成粮食达2400多万石。案件查清后,朱元璋下令将赵瑁、王惠迪等人弃市,在闹市处死,尸体暴露街头;郭桓等六部侍郎以下官员也统统处死;各布政使司有牵连的官吏几万人也都逮捕入狱,严加治罪;全国各地卷入这一特大贪污案件的官吏、富豪,被抄家处死的不计其数。   对京师高官如此,对皇亲国戚也不手软。朱元璋的女婿、附马都尉欧阳伦,凭着自己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不顾朝廷的禁令,一向为非作歹。对此,朝廷多次申戒,但欧阳伦却置若罔闻。除了强占土地、隐匿税赋,欧阳伦还插足商业,走私贩私,向陕西贩运私茶,从中获取暴利。家奴周保还强迫当地官吏,抽调几十辆车为欧阳伦运输私茶,稍不如意,就任意打骂这些地方官。朱元璋知道后,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诛杀周保。   由于铁腕肃贪,雷厉风行,朱元璋在位期间,明朝河清海晏,百姓乐业。《明史》纂修者十分推崇明初的官清吏廉,赞曰:“明太祖惩元季吏治纵弛,民生凋敝,重绳贪吏,置之严典。……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丕变矣”(《明史·循吏传》)。清人朱彝尊《明诗综》中收录了反映了朱元璋时社会民生的一首诗,“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冽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与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形成了鲜明对比。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官扰民事件十分罕见,廉吏清官随处可见,堪称风正气顺;特别是在地方吏治方面,成效尤为突出。据嘉靖年间戴Z《广东通志》卷十一《循吏传》统计,洪武年间,广东的循吏有五十二人,其中许多人以廉吏著称。如,海丰县丞召翊“开创县,勤劳为最,且廉。”东莞县令卢秉安在任十九年,“清操不易”。离任时,他不接受百姓赠送的财务,只接受赠诗。他自己写诗抒志说:“不贪自古为人宝,今日官贫诗满囊。十有九年居县邑,幸无一失挂心肠。”这真实反映了朱元璋整饬吏治后的官场气象。   朱元璋打击贪官污吏的做法,为后来的明成祖、仁宗、宣宗所借鉴和沿袭,他们或严刑峻法,或刚柔并济,不仅使明朝前期的官场风气持续净化,也成就了“永乐之治”和“仁宣之治”的美名。应该说,由朱元璋打造的官场清廉之风,一直延续到明朝宣德年间,吏治清朗达六十余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从明朝中叶开始,皇帝昏庸,政治黑暗,官场腐败,贪赃枉法的土壤滋生,沉寂多年的贪官污吏东山再起。嘉靖时期,清官海瑞就向往朱元璋时的酷刑驾吏,主张恢复剥皮治贪的办法,可惜未被采纳。这是后话。
朱元璋贪官手段

为何说朱元璋反贪厉害?朱元璋反贪手段有哪些?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帝王,他在后世因为大杀功臣而臭名昭著,但是在普通百姓心里他却是一位好皇帝。虽然朱元璋杀功臣他毫不手软,但是在杀贪官污吏方面,朱元璋更是铁血无情。

  朱元璋本人就是穷苦农民出身,他也曾受贪官污吏的剥削勒索,所以知道底层百姓的艰难。而在明之前的元,就是因为统治黑暗、吏治腐败而被推翻。所以无论从情感方面来说,还是出于统治需要,朱元璋都将反贪定为治国要务之一。

  因为朱元璋治理贪官下狠手,当时不少贪官污吏因此丢了性命,而更多的官员则因为其他贪官的前车之鉴不敢轻易受贿,吏治清明不少。朱元璋治理贪官各大政策中,个人觉得最应该称赞的一是底线低,二是下手狠,三是绝不姑息,四是开创千古先例。

  所谓底线低,就是贪官贪污的银子数目到六十两就要掉脑袋。

  他下达诏书公告天下“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从中央到地方,一旦出现贪官就要一查到底。

  所谓下手狠,就是惩处的手段血腥可怕。

  对付贪官污吏,朱元璋制定的刑罚都是各种一听名字就肉疼的刑罚。剥皮、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等,其中剥皮刑罚又叫“剥皮揎草”,不仅贪官受罚继任者也要受累。

  在各府州县,朝廷都设立有所谓的“皮场庙”,就是专门剥皮的地方。如果官员贪污达到“剥皮揎草”的处罚,就会被拉到皮场庙去行刑。贪官会活生生被剥掉表皮而死,而这还不是结束。

  贪官的皮囊被剥下来之后,会被塞进石灰与稻草,然后放置在贪官继任者的公堂旁,以此为警示。也就是说你如果继任的是一位被剥皮揎草的贪官的职位,那么日日处理公事,旁边都有一个人皮稻草人看着你。这种情况下,若还有人敢贪污,是真的心理强大了。

  所谓绝不姑息,就是说一旦官员贪污受贿,不管是多受皇帝器重的官员,还是位高权重的大臣,都绝不姑息,一切依法处置。

  所谓开创先例,朱元璋一朝开创了百姓可以直接扭送官员上京的先例。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句广为人知,而到了朱元璋这儿却赋予了普通百姓查送官吏的权力。这在封建社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当时有一位叫陈寿六的普通农民受到地方官员不屈对待,直接将官员绑了上京,沿途官员不仅不能阻止,还得对他加以保护。若是有阻拦者,一律斩首示众。

  朱元璋在京城设“鸣冤鼓”,有冤情的普通百姓都可以来此击鼓鸣冤,直接告御状。如若百姓上访,官员不可阻止,相关上级若没有受理,也将受到严格处罚。

  朱元璋在位31年,前后杀贪官15万人,大大的震慑了心思不正的官员。在反贪上面,朱元璋是值得称道的,可惜的是贪官杀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关参考

朱元璋拍脑袋想高招让贪官污吏们惶惶不可终日

明初,朱元璋发动了“高年有德耆民及年壮豪杰者”作为司法改革的旗手,首先在法外之法的《大诰》中赋予耆民豪杰可直接将污吏贪官“绑缚赴京治罪”之权,若各级官吏敢有阻拦者,全家族诛。以行政手段来改造司法,发动

1930年3月颁布《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内容

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决心是一贯的、坚定的,腐败分子的相继落马便是最好证明。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农兵代表大会颁布《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第一种撤职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怠工放弃职责者

133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北魏自从太武帝死去后,政治腐败,鲜卑贵族和大商人压迫人民,不断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公元471年,魏孝文帝即位后,决心采取改革的措施。魏孝文帝规定了官员的俸禄,严厉惩办贪官污吏;实行了“均田制”,把荒地

朱元璋对贪官到底是什么样的 最痛恨贪官的皇帝

中国的历史,总是被人们称之为上下五千年。我们确实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光是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有两千多年了。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秦始皇这个有着大一统谋略的人统一了六国,然后再到了清朝这个盛世王朝。

雍正是如何追查贪官的

导读:狗很善于寻找自己逃跑的道路,一有空子就钻进去了,关起门来就可以让它无空可钻,无路可逃。雍正是一个打狗高手,他治理贪官的时候,采用关门打狗手段,先让贪官无路可退,然后再算账,最后让贪官陷入死亡之地

261 大贪官和�

乾隆帝做了六十年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志满意得,骄傲起来,把自己称做“十全老人”。他越来越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就有人用讨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他的宠信,掌握了大权。有一次,乾隆帝准备出外巡视

为什么贪腐却更严重了? 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对贪污官员的打击力度来看,朱元璋绝对是最狠的,对贪污官员采取剥皮抽筋等极刑,而且在位期间杀了15万贪官,但是,效果微乎其微,贪官们仍前赴后继的进行贪污,反而越杀越多!这到底是为什么?

朱元璋治贪官的方法,和要是在他手下为官,会用哪种方法

提起和�人人都知道他,那是大清朝的第一大贪官,搜查他的家的时候查出了不少黄金白银古玩书画,所有的产业加起来比皇上还有钱,作为贪官他是活的对照润泽的了,说和�不是咱们今天的重点,今天咱们说说汗青上治理贪

历史上杀贪官最多的皇帝 揭秘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执法很严,即使是亲女婿犯罪,也照杀不误。他的女婿欧阳伦因为私贩茶叶,罪不至死,结果被逼自尽。谁贪污就杀谁,是历史上贪官杀得最多的一位皇帝。在《大诰》等法令中,有成百上千的人被凌迟、枭示、种诛,死...

历史上杀贪官最多的皇帝 揭秘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执法很严,即使是亲女婿犯罪,也照杀不误。他的女婿欧阳伦因为私贩茶叶,罪不至死,结果被逼自尽。谁贪污就杀谁,是历史上贪官杀得最多的一位皇帝。在《大诰》等法令中,有成百上千的人被凌迟、枭示、种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