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领工资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皇帝也领工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皇帝也领工资

2、皇帝的工资有多高

皇帝也领工资

 自宋太宗赵光义以后,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而且每月都有,相当于月薪。
  且说没有放弃工资的宋太宗、宋真宗他们,作为皇帝,不方便亲自去填工资单,每月那1200贯历来是由“左藏库”送过去。所以从形式上来说,皇帝的工资是左藏库给发的。
  左藏库在隋唐时就有,是太府寺下属机构,太府寺掌管天下财富,左藏库则储存天下财富。宋初不设太府寺,而是沿袭五代,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对国家财政进行管理,左藏库即在三司之下,与右藏库、内藏库一起,对盐铁进行专卖。度支盈余,户部赋税、皇庄租税、各地方长官进贡以及各项专卖所带来的货币与实物进行集中的收支管理。
  其中皇庄租税、地方进贡以及宫廷主持的专卖收益,是交由左藏库管理的,这些财务集中于左藏库,用来给京官发补贴,给御前侍卫发饷,给太子公主、后妃们发生活费,以及给皇帝发工资。
  左藏库收入来源中,皇庄租税和各项进贡是微不足道的,大量收入还是来自于专卖。帝制时代常见的专卖品无非是盐、铁、茶、酒之类。然而这些属于政府财政,不属于宫廷财政,专卖收益再多,也不能划归左藏库,左藏库能利用的专卖品只有土地。宋代以后,元明清三朝都有“楼店务”,这种结构其实就是搞土地专卖的,该机构经宫廷授权,对城区尤其是都城内的国有土地进行出租,或者开发后再出租。每年收取大笔租金,除地方分成之外,大部分都流向左藏库,宋太宗时期,楼店务“以所收钱供禁中脂泽之用,日百千”,给皇帝发工资绰绰有余。
  凡是号称有道明君的皇帝,都爱标榜自己“无增赋敛”,全是通过搞创收“以增岁月”,其实他们的创收形式单调得很,不过是圈一片地,说它属于国有,然后拿来专卖罢了。皇帝会说这是创收,而我们知道这叫剥夺。
?
皇帝工资

皇帝的工资有多高

“工资”这个词,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工作就是为了赚取工资,而同样的概念古代也有,只不过不叫这个名字而已。而古代官员们有朝廷发放的俸禄,但是皇帝呢?皇帝是一个终身的职业,成了皇帝一般都是到死才能“离职”,那么皇帝是否也有工资呢?皇帝的工资能有多高,换算成人民币,又价值多少呢?

工资是工钱的一种类型,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固定工作关系里的员工所得的具有发放上的时间规则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是劳务报酬(劳酬)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社会“家天下”的制度使得世间万物都成了皇帝的私产。然而,许多朝代却有这样的现象,那就是:皇帝每月会从左藏库中支取“工资”。既然普天下的财产都是天子的,皇帝们为何要多此一举呢?

北宋时期,宋太宗立下了这样一个奇怪的规矩。皇帝每个月都会从左藏库中支取一千二百贯的“好用钱”,而“好用钱”就是皇帝的工资,这项制度几乎贯穿了整个宋朝统治。为什么说是“几乎”呢?因为,宋仁宗发扬风格,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好用钱”,这也是宋仁宗被后世奉为仁君的原因之一。

那么,这一千二百贯相当于多少钱呢?

根据宋朝的兑换比例来看,十贯钱相当于一两黄金。换算下来,每个宋朝皇帝一个月能领到一百二十两黄金。当时的斤两制与现在不同,且当时的黄金纯度也无法与现在相比,饶是如此,宋朝时期的一两黄金仍相当于今天的三千块人民币。由此可见,宋朝皇帝是月入三十六万的“高薪职业”。

皇帝的工资取自“左藏库”,因为,皇帝日理万机,所以,没时间亲自领钱,这笔钱通常由皇帝指定的内臣领取。

那么,左藏库中的银钱又是从何而来呢?

通常其他藩国进贡的金银都会被充入左藏库,此外,皇庄税租亦会被充入左藏库。除此之外,朝廷专卖商品的利润也是左藏库收入的重要来源。宋朝时期,盐、铁、茶、酒都属于禁止私人贩售的商品,不过,这些商品并不是朝廷专卖品,而是国家专卖品,并不会充入左藏库。什么商品属于朝廷专卖商品呢?其实,只有土地而已。

由此可见,皇帝的工资,大部分来源于朝廷直属的土地收入,并不会影响国家财政,是独立于国库之外的。也正是因为左藏库的收入有限,所以,皇帝在其中支取的工资数量有限。朝廷土地专卖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从宋朝以后,元、明、清三朝均在民间开设了“楼店务”这一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向老百姓租售朝廷专属的土地。

因为这个机构得到了朝廷的授权,所以,全国各大城市的闲置土地楼店务均有权进行开发,再将开发后的土地出租给老百姓。因为,宋朝官僚制度腐败,所以,在地方楼店务收取了租金后通常会被地方官讹诈一笔,所以,流向左藏库的租金并不多。据史料记载,宋太宗时期楼店务每天能够从老百姓手中获得“日百千”的利润,这些钱全部作为“供禁中脂泽之用”。

换算下来,这笔钱在支付了皇帝的工资后尚有盈余,甚至,可以满足皇宫的日常开销。

由此可见,国家使用国有土地搞创收,并不是近现代首创的经营模式,早在一千年前宋太宗就已经如法炮制了。

自宋太宗以后,凡是自诩有道明君的皇帝,都不再从国库中拿钱,坚决不动赋税,而是通过朝廷专卖来搞创收,“以增岁用”。不过,归根结底,皇帝们搞创收的方式还是太单调,不过是将相中的土地圈中,并用一纸诏书赋予土地“国有”的特性,然后,再利用这块土地赚取利润罢了。

到了清朝,皇帝的工资已经演变为“体己银”,而负责给皇帝发工资的部门也变成了内务府,虽然名义变了,但实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不过,清朝皇帝工资的来源大部分是民间赋税,每年户部都会向内务府拨付一笔银子,用于皇帝及后宫嫔妃的吃穿用度,皇帝在犒赏大臣时也会用到这笔钱。

不但,清朝皇帝能拿到工资,就连后宫中“答应”以上的嫔妃,都有工资可拿。到了后来,连宫女都能从内务府领到工钱,宫人们领的工资与皇帝的工资叫法相同,都被称作“体己银”。虽说,内务府每年能够从户部支取大量银子,不过每年年末内务府相关人员必须做账,到户部进行核销。

紫禁城中住着几千人,想要算清这些人的吃穿用度和工资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为此内务府专门成立了会计司。不过,皇帝通常不会过问会计司做账的问题,所以,清朝内务府经常会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内务府经常中饱私囊,可是,皇帝们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因为,有些皇帝会与内务府人员相互勾结多拿些“体己银”。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时期,内务府来了一个理财高手和珅,由于办事干练,深得乾隆皇帝的宠幸。和珅来之前,内务府入不敷出;和珅来了后,发明了一种“议罪银”,让银子像水一样流进内务府,内务府赚得盆满钵满。后来,乾隆皇帝六次到江南视察工作,没从户部支取银子,全从内务府开支,内务府还有盈余。

不过,并非每个皇帝都如此,例如:铁面无私的雍正和吝啬抠门的道光,每年都会详查内务府的账目,严禁一切中饱私囊的行为。

相关参考

古代皇帝花钱有限制吗?皇帝工作有没有工资可领

  很多朋友好奇,古代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究竟有没有工资可拿呢?其实皇帝是有工资的。可能很多人会以为,国库就是皇帝的收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早在秦朝时期,皇帝的收入和财政收入就已经做出

古代皇帝每月可拿多少工资

古代有句名言,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不论天下的土地也好,还是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群也罢,无一不是归皇帝所有。那么,坐拥天下的皇帝还拿不拿工资呢?正确的答案是,皇帝也拿

清朝皇帝后宫妻妾能拿多少“工资”

后宫人员多,靠吃大锅饭,无节制地花销,再厚的底子也受不了,必须引入工资制,在清朝,那不叫工资,叫宫份。宫份是多少呢?分不同等级,据档案记载,皇太后年金二十两、银两千两,皇后年银一千两,少得可怜。最神奇

揭秘:古代皇帝每个月有多少工资

古代的皇帝,作为国家的一把手,不仅掌握着天下大权,而且拥有后宫佳丽三千,堪称最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有人认为,整个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皇帝的,他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肯定不会像大臣一样,需要定期给自己发工资

皇帝怎么给五湖四海的锦衣卫发工资

皇帝如何给五湖四海的6万锦衣卫发工资?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初设立的拱卫司,也就是皇帝的私人卫队。洪武二年设立亲军都尉府,又以负责皇帝仪仗的仪銮司隶输之。洪武十五年罢设亲军都

清朝皇帝后宫妻妾能拿多少“工资”

自古以来,古人都是很注重长幼尊卑,高低贵贱。而清朝后宫更是如此。从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到答应等后宫妻妾都是按照品级来领俸禄的。那么,清朝后宫妻妾的俸禄是多少?后宫妻妾俸禄真的

清朝皇帝后宫妻妾能拿多少“工资”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历十二帝,入关后传十帝,享国268年。后宫人员多,靠吃“大锅饭”,无节制地花销,再厚的底子也受不

清朝皇帝依据级别给后宫发工资是真的吗

人们常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清朝的三宫就是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在这三宫的东西两侧,各有供嫔妃居住的六院,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是东六院(宫);永寿宫、翊坤宫、储

皇帝家属也哭穷,妃子工资一年多少,得知真相的我惊呆了?

在古代时期,宫廷制度时,宫妃们可以领多少工资?早期施行的是实物供给制,发给她们稻谷、生活用品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则多以货币形式支付为主,发金子、银子,即所谓

清朝皇后拿多少工资后宫人大多吃“大锅饭”

王熙凤说过,“大有大的难处”,对传统大家庭来说,经济是件麻烦事,皇帝作为天下第一家,自然难处也最大。后宫人员多,靠吃“大锅饭”,无节制地花销,再厚的底子也受不了,必须引入“工资”制,在清朝,那不叫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