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活不过毛泽东

Posted 国家主席

篇首语: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怕活不过毛泽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怕活不过毛泽东

2、历史秘闻 说说毛泽东婉约诗词的特点并进行分析

怕活不过毛泽东

本文摘自《我的父亲邓小平》,邓榕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父亲身在远离北京的羁旅生活之中,于世事本就寡闻,对发生在政治权力中心的纷争更是全然不知。
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1970年的夏天,“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了整整四个年头了。按照毛泽东的计划,今年,应该是这场“大革命”运动“收获”的时候了。他想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想修改宪法,想用这些方式将“文革”的“成果”固定下来。
但政治的发展,出乎预料地扭转了方向。
毛泽东怎么也没有想到,在1970年,不但发生了新的政治斗争,而且这场斗争,恰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给已经被大动乱搞得乌烟瘴气的政坛,一刀子捅开了一个大大的窟窿。
事情的起由,是毛泽东提出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改变国家的领导结构,不再设立国家主席一职。分析毛泽东的用意,是他在总结“教训”后,为防止再次发生“大权旁落”所采取的一项措施。而林彪,却提出了要设国家主席,并且由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的建议。毛泽东一眼便看透了,林彪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实际上是他自己想当国家主席。为此,毛泽东数次重申他不当国家主席。他说:“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还引古喻今地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当孙权”。在毛泽东反反复复讲得如此明确之后,林彪及其党羽却仍旧顽固地坚持要设国家主席。从春天开始,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日渐明显。
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设与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实际上在此问题下掩盖着许多的心思和矛盾。
很多人在当时曾大惑不解,在毛泽东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的时候,林彪怎么会不明白毛泽东的意思,怎么敢逆毛泽东的意愿而动?林彪已经是党章上明确规定的接班人,为什么还要费劲去争当国家主席?其实,说穿了也好明白。一、到了此时,林彪认为,党章上已确定他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自己的地位问题是保了险的,有力量来争一争了。二、国家主席这一头衔具有无可比拟的诱惑力,这是党的副主席的地位所代替不了的。林彪的党羽也想让林彪出任此职。林妻叶群就曾说过:“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三、林彪的党羽觉得林身体不好,怕他活不过毛泽东。特别是林妻叶群,竭力怂恿林彪在攫取权力的道路上再进一步。四、四届人大是一次重要的权力再分配的机会。林彪与江青两大集团之间,自“文革”以来一直就是有分有合,而越到后来就越是分多合少,并相互龃龉、争权夺利。此次人大如能确立林彪为国家主席,就会为林集团带来与江集团角斗的重要分量。以上几点,对于林彪及其党羽,的确事关重大。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因为如此,在设国家主席一职的问题上,林彪及其党羽才敢于违毛泽东之愿,一意孤行。
1970年8月23日,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
庐山,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发生过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多事之地。在这里,林彪曾大肆恶意附和,整过他人。他并不知道,庐山,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一个不祥之地。
一上庐山,矛盾就爆发了。
开始,是林彪抛出一个讲话,暗藏要设国家主席之意。林彪的党羽随之四处鼓噪游说,宣传他们的主张。接着,就是江青等人出面,到毛泽东处告状,“反映”林彪集团的异常动向。最后,是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上,林彪的党羽受到严厉批评,阴谋宣告失败。
9月6日,这个风云激变的九届二中全会,终于闭幕。毛泽东最后发表了令与会者振聋发聩的讲话,用他那特有的、尖锐却不失潇洒的言辞,批判了林彪及其党羽的闹剧。
在这次全会上,一些林彪集团的干将受到了批判,纷纷被迫做了检查。最惨的当属“半路出家”的陈伯达。此前不久,他刚刚改换门庭归附林彪,刚想借这次全会有所表示,就落得个受到批判又受到审查的地步。
这次风云跌宕的会议,以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结果结束了。毛泽东虽然在会上没有点林彪的名,但他极其敏锐地看清楚了,这是一场新的斗争,而且,这个斗争才刚刚开了一个头。这场斗争的双方,是毛泽东,和他新选定的接班人——林彪。
会后,在发起揭发批判陈伯达的运动的同时,毛泽东开始采取各种办法限制和削弱林彪集团的势力,多次尖锐地点名批评林集团的主要成员,并间接地对林彪本人加以批评。
在这场斗争所涉及的几方中,林彪集团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损兵折将,伤了元气。其旗下几大干将纷纷被点名,被批判,被迫检讨,或被打倒。经此一战,林彪集团不但势力大减,而且已经感到,未来的斗争可能会更加险恶。
对于毛泽东来说,庐山会议上所揭示的,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政治“错误”,而是林彪集团野心的真实大暴露。毛泽东感到愤怒,感到失望,更感到问题的严重。因为林彪是他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是用来保障他的路线继续进行的重要政治砝码,也是衡量他亲自发动的“文革”的成就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志。林彪竟敢利令智昏地与他分庭抗礼,应该说,这是毛泽东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向着这样冷酷的方向发展,不能不使已年过七十六岁的毛泽东受到精神上的打击。
在这场斗争中,获益最大的是江青及其同伙。会前,林彪、江青两大集团间为争夺权力,已明争暗斗不断。会上,江青集团告了林彪集团的状,算是“立了功”。会后,在林彪集团的权力被削弱的同时,江青集团的势力趁机得到了扩张。
林彪的地位出了问题,林彪紧张,江青高兴,毛泽东忧心。
这不是说书,也不是演义,这是动乱时期政坛的真实。
会开完了,下了庐山,毛泽东说:“庐山这件事,还没有完,还没有解决。”
毛泽东已下决心要解决林彪的问题了。毛泽东一方面对林彪集团及其控制的部门和地方采取“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的措施,以削弱其势力;一方面,毛泽东于1971年8月至9月巡游各地,不断与人谈话,指出斗争的严重性。
林彪集团作恶多端,众人声讨,已成瓮中之鳖,单等就擒。林彪急了,林集团中其他的人也急了。林彪的儿子林立果策划谋害毛泽东未成,事情败露,林彪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
1971年9月13日,林彪在其妻叶群、其子林立果的怂恿下,仓皇出逃,在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乘机向北飞行,企图逃往苏联。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鬼使神差地,飞机未达目的地,就在境内坠毁。漠漠的荒原沙丘,成了林彪,这个十恶不赦之徒的暴尸之地。要知道,在“文革”中,在林彪上升的路途上,多少人为其所冤,多少人为其所害,多少人被关、被押、被打、被酷刑折磨、被迫害致残、被迫害致死。林彪集团所管辖的中央专案第二办公室,就曾以最残酷最暴虐而恶名昭著。林彪及其走卒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此等千古罪人,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最终下场,实乃苍天有眼!
揭秘毛泽东内幕林彪国家主席

历史秘闻 说说毛泽东婉约诗词的特点并进行分析

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在诗词中充满冲天豪气,不过他后来也曾自我总结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早年所写的一些情诗,恰恰表现出典型的婉约风格,1923年12月写下的《贺新郎·别友》又可谓其中的代表作。

毛泽东启蒙就学时便很喜欢诗词,直至80岁时还在动笔写诗,可以说诗词伴随了他的一生。

在探索“改造中国与世界”而进行革命斗争的几十载峥嵘岁月里,毛泽东写下过众多诗词,而且与同时代的文人一样好写旧体诗词。

毛泽东去世前,一般人能读到他的诗词只有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39首,即1964年出版的37首和1975年又发表的2首。

毛泽东去世后的两年后,他所写的一首《贺新郎》于1978年9月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并说明是1923年时写给杨开慧的抒情词。

当时发表的全文是: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这首《贺新郎》发表后,读者纷纷赞美全词的意境颇有古代“长亭送别”的风格。

不过有些专家感到其中“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的词句不像是那个时代的话语。

因为1923年以前的毛泽东没有可能表述他在60年代以后那种热度非常高的“世界革命”思想和蓝图。

从全词起承关系看,这一充满了“扫寰宇”般“革命豪情”的词句同整首词以及下阕的意境也不相符。

对此疑问,了解毛泽东写作风格的人后来说明,这位领袖对过去的作品总在不断修改,对自己的诗词多年后仍对字句不断推敲修正。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这两句,恰是在“文革”后期的1973年加上去的。

对这首《贺新郎》,毛泽东又体现了少有的重视,在1961年曾将此词亲手书写交给贴身卫士张仙鹏,叫他好好保存。

1973年冬天,毛泽东在重病缠身时又让人拿来12年前的原稿,反复斟酌加以修改,最后又将这首词加上“别友”的标题,并注明是1923年12月所写,交给了保健护士吴旭君抄正保存。

看到“别友”这一标题,再看一下毛泽东标注此词写于1923年12月,知道作者生平的人仔细琢磨后又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这首表现男女离别的情诗是写给谁的?1920年末毛泽东同杨开慧已经结婚,至1923年12月已生下毛岸英、毛岸青两个儿子。

写作时一向用词严谨的毛泽东,此时称呼杨开慧明显应该用“妻”而不应用“友”。

这首词中描绘的那位“热泪欲零还住”的美丽倩影,即“人间知己”的“友”,自然应该是一位女朋友,那么她到底又是谁呢?

陶斯咏系新民学会时的女友,应是“别友”对象

1978年9月发表词作《贺新郎》之时,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过去神化领袖的习惯还存在。

当时按照传统理解,已婚两年的毛泽东写下的男女告别情词自然被解释为赠给杨开慧。

但有些历史当事人如易礼容就不以为然。

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易礼容,曾同毛泽东、陶斯咏一起参加新民学会并且相互熟悉,在1921年还参加创建了共产党长沙小组。

看到这首《贺新郎·别友》后,他便对该词是赠给杨开慧的一说提出异议,认为可能是写给陶毅的。

陶毅,字斯咏,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和新民学会时的女友。

她生于1896年,原籍湘潭,于1916年考入周南女子中学师范二班,与著名的女革命家向警予同窗,因思想开放激进被称为“周南三杰”之一。

在1918年成立的新民学会中,出色的女生有陶毅(斯咏)、任培道和向警予三人。

她们后来也都是国内知名人物,陶斯咏成为一位教育家,曾在湖南开办学校,却不幸于1931年早逝。

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期间,曾同陶斯咏交往密切并有过很深的感情,毛陶分别时在几年间也有书信来往。

2007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连续剧,便向全国观众揭示了这段往昔佳话。

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内拍摄并播出了多部电视剧,里面一再出现了陶斯咏的形象,已经广为关心毛泽东生平的人所知。

包括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毛泽东》,里面也有陶斯咏和毛泽东共同创办文化书社的镜头。

青年毛泽东作为一个“挥斥方遒”的高才书生,在长沙城内是人所瞩目的俊杰,年龄又在二十多岁,有丰富的感情生活才是正常的,只是过去因神化领袖避而不谈这些。

其实若如实地讲述毛泽东年轻时的情感过程,不会有损他的形象,还能让人看到这位年轻时即有名气的“润之先生”真实的人生经历。

“书生意气”时毛泽东的难能可贵,在于个人情感能服从于追求的理想。

在新民学会的多次讨论中,陶斯咏主张“教育救国”,她虽支持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口号,却不赞成也不愿走暴力革命的道路。

毛陶之间由于有家庭和政治追求不同等原因,有情人最终未能成眷属。

毛泽东平时将自己的诗词赠人时,往往都含有深意。

他知道丁玲曾是陶斯咏的学生,便手书这首情词相送,很有可能是触发了年轻时那段难忘情感而发。

毛泽东对青年时代的情词《贺新郎》在几十年间反复修改,生前又不让发表,这又反映出他毕生难忘却难以对外人言的情感。

人到老年时常愿意怀念自己的初恋。

如宋代诗人陆游年过八十时还特别怀念年轻时被迫离异的爱妻唐婉,写下了著名的《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垂绵”。

毛泽东在80岁时改词时,又特别标明这首《贺新郎》是写给女“友”的,大概怀有同样的情思。

说明毛泽东珍视同陶斯咏的情感,反而能体现出当年这位“润之先生”志向高远。

若论才华,陶斯咏在长沙曾有“江南第一才女”之称,据说又是才貌双全,家中更是省内富豪。

陶本人对毛泽东充满敬慕,后来又一直未嫁,至1931年不幸病逝,年仅35岁。

毛泽东当初若想追求荣华安逸,同陶斯咏结合是最好选择。

但他最终却选择了一条不惜舍家舍命的革命道路。

面对“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的旧情人,尽管心碎到“重感慨,泪如雨”的程度,以政治理念为择偶标准的毛泽东还是毅然斩断旧情。

杨开慧在政治上完全跟随毛泽东,于1921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并甘当斗争中的助手,自然被选择为妻子。

今天的人可以试想一下,像陶斯咏这样一个习惯于富裕生活只想“教育救国”的小姐,能跟随毛泽东下乡搞农民运动吗?能上井冈山过穿草鞋、过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的日子吗?显然这是很难办到的。

只有像杨开慧、贺子珍这样的女性,才能跟随毛泽东历尽革命斗争和战火中的艰辛。

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就对毛泽东同陶斯咏最终未能结合表示了深深的感叹。

据在毛泽东身边的人回忆,在这位领袖进入暮年时仍表达了对早年恋人、妻子的怀念。

随着对江青的厌恶感增长,这种怀念也愈发明显。

从毛泽东在80岁时还修改《贺新郎》并专门注明是“别友”来看,他在晚年可能也追忆起那位红颜薄命的陶斯咏。

据1975年至1976年在毛泽东身边照料的孟锦云在回忆录中说,这位重病在床的领袖曾问她,自己如果同江青离婚会怎么样?当然,由于江青与“文化大革命”不可分的关系,这时毛泽东已不能取消这位“旗手”的政治地位和身份,却会通过对早年情感的追思表露出对自己后来婚姻的遗憾。

如今,当我们重温《贺新郎·别友》这首词并研究其创作始末时,能体会到这位历史的伟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同样有七情六欲。

人们感慨也赞叹的是,毛泽东毕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追求最终压倒了个人情感。

相关参考

1949年毛泽东为何叫停林彪解放香港

  1949年,林彪的四野部队打到深圳,44军就在深圳罗湖桥头,前面一河之隔是香港。  如果这时进攻,不到三天的时候,就能收复香港。英国在香港不过一万人的部队,而我军又是求战欲望极盛,战斗力极强的四野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

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全世界人民敬仰的伟大的毛主席,他把我们从几千年吃人的封建苦难的历史拯救出来,中国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主人,第一次扬眉吐气,现在中国文人炮制的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只不过是吃人的人肉厨房

7.3级的海城地震被成功预测后,毛泽东说了啥

地震,这种最为恐怖的突发自然灾害,总会让人闻之色变。每次灾难性的地震之后,1975年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都被屡屡提起——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成功预报的大地震”。不过,争论也由此而生。海城地震的准确

周恩来为何事严厉批评陈毅 并让他向毛泽东深刻检讨

核心提示:不过友谊是友谊,原则是原则,周总理在这一点上分的非常清楚。1965年,由于阿尔及利亚政变导致第二次亚非会议流产,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犯了一个大错误。回到北京后,陈毅元帅在西花厅被周总理严厉

毛主席“无权”坐飞机,也没有专用座机

毛泽东在飞机上办公。资料图美国将“空军一号”定为白宫历届总统的专用座机。不少国家的首脑也都有他们的专用座机供其享用。传闻一架苏制里-2飞机,是毛泽东的专用座机,这种传闻其实是不准确的。据我所知,只不过

“两个凡是”不是真正的毛泽东思想

  最近半个世纪,世界舆论里,美国的《纽约时报》是最少说中国人好话的报纸之一,不过,它把邓小平看做一个例外。它说道:“邓小平永远地改变了历史的航程。”另外一家美国报纸《联合日报》则说,邓小平“为未来历

五虎上将关羽原本姓冯

五虎上将关羽原本姓冯?  毛泽东说,关羽本姓冯,指“关”为姓。冯姓文化研究者及相关书籍也称,关羽原名冯贤。  记者查询正史并未找到关羽的具体出身。  不过,关姓文化研究者引用碑

刘备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吗 解密曹操和刘备

...骂的还是占多数。其实说起为曹操翻案,大家想到的就是毛泽东。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曹操得到毛泽东的点评是最多的。毛泽东肯定曹操的政治功业,称赞曹操的军事才能,还欣赏曹操的文采风骚……在毛泽东看来,曹操是中国...

刘备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吗 解密曹操和刘备

...骂的还是占多数。其实说起为曹操翻案,大家想到的就是毛泽东。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曹操得到毛泽东的点评是最多的。毛泽东肯定曹操的政治功业,称赞曹操的军事才能,还欣赏曹操的文采风骚……在毛泽东看来,曹操是中国...

五虎上将关羽原本姓冯?

毛泽东说,关羽本姓冯,指“关”为姓。冯姓文化研究者及相关书籍也称,关羽原名冯贤。记者查询正史并未找到关羽的具体出身。不过,关姓文化研究者引用碑文等称,关羽本就姓关,其父为关毅,民间对关羽本姓的争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