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

Posted 举人

篇首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

2、古代的“秀才”是什么学历

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

古代的秀才有多难考?
程曦所著“中国历史佚闻”一书中统计了科举时代的一些数据:
可能成为未来官吏的读书人需要背诵下列书籍,“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6845字。以上合计四十万七千二百多字。
这些都是归属伦理教材。背诵之外还要融会贯通。为了达到融会贯通之目的,必然要几乎是倒背如流般地熟悉几十倍于四十万字的各家注释。就算十倍吧,也就是要几乎是倒背如流般地熟悉四百万字的注释!?远不止此,还要涉猎浩如烟海的,以儒家归属伦理为主线写出的诸朝“正史”、典籍、和文学书籍!绝大多数选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人,皓首穷经,年过古稀仍然考不上科举制度台阶中最低的级别——秀才。
科举制度在“清”朝,完善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科举分为八个阶段的考试:县试、府试、院试,这个初级三段考及格者为秀才。中秀才后每年都要重考一次,叫“岁试”,以防不进则退。岁试合格者才能拿到考“举人”的门票。秀才只能得到一点点有限的利益:可以穿长衫,(普通人有钱也不允许做长衫穿)见县官不用下跪的社会地位,所能得到的经济利益极少,完全不足籍以为生。要获得籍以为生的读书楸ǎ必须考上“举人。”“儒林外史”一书中对此有生动描绘。
“举人”阶段的考试叫“乡试”。秀才中举的概率远小于十分之一。中举之后,首先在省城进行“复试”,复试合格者才有进京赶考的入场券。
为什么叫进京“赶考”?看一下考试时间表就懂了。举人之考一般在秋季之未举行,下一阶段的“进士”之考一般在春节过后不久举行。间隔大约一百天左右。那时可没有火车、汽车、飞机,有钱的人家还可雇车骑马或买舟代步,没钱的只好步行。以中国幅员之辽阔,长江以南、乃至珠江流域的考生要在一百天内完成:回乡祭祖、与族人共享中举大喜;筹措路费;逶迤北行三五千华里(步行路可没有铁路和高速路那么直)翻山涉江,艰难困苦非现代人所能想像,尤其每个考生千里迢迢,也必∫桓黾甘斤重的大书箱,以备沿途S时复习。如此可怕而急迫的长途旅行,不“赶”行吗?“进京赶考”所含的酸辛,也往往不是现代人能理解的。(一直到清朝中后叶,才改由地方官派车送举人进京考试,所以举人又称“公车”,不过那时距科举终结已不远了。)所以往往有许多家离北京较远的落弟举人,在北京一住三年,等待下一届考试,再未中,又是下一三年。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北京之所以有各省的“会o”,它们是为各省落弟举人身准备的。
每过三年,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举人”云集北京参加“会试”。会试地点在今日北京东城区东南角上的“贡院”。通过会试的幸运儿不会超过参试举人人数的十分之一。最后由皇帝亲自出马进行“殿试”,合格者分三等:一等三人,名“进士及弟”;二等数十人不等,名“进士出身”;三等一二百人不等,名“同进士出身”。在这一阶段一般只分等级而不会淘汰。古之“状元”即“进士及弟”第一名也。举国数以百万、千万计的读书人之中,三年才得一人!与现代主流媒体上的“状元”,字同而意绝异。
中国的科举大概是人类智慧所能创造出的、已达极限的、为权力制衡的内平衡法所需的、归属伦理培养程序了。不要说举人进士,单以考取秀才而论,其难度恐要远远超过而今的硕士。至于考取进士的难度,恐要远远超过获得“博导”头衔。这就是为什么清朝在行将崩溃的前夜,还有那么多道德文章足以垂范后世的能吏的原因。
现在那些只知“更喜小姐白如雪,三陪过后尽开颜”的贪官A吏们,真让人感到深深的人文寂寞。
 
秀才

古代的“秀才”是什么学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秀才有多难考?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清朝诗人黄景仁曾经写过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杂感》,其中有一句叫“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老实说,黄景仁的诗流传的并不广,到了现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清朝有这么一位诗人。但是,他所写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诗却流传的甚为广泛,一直到今天都经常被人拿来引用。

说起古代的读书人,通常都会和清贫、穷困联系在一起。在古代,也有句俗话叫“穷文富武”。对于寒门士子来说,想要改变人生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读书。其实,这句话放在今天也不过时,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不过,在古代想要金榜题名实在是太难了,甚至想要考个举人都难比登天。古代绝大多数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能够考个秀才,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那么,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学历?看完秀才的待遇,实在令人忍不住感叹:读书真的非常重要!

在古代,科举制度是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想要进入官场只有科举这一条路。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时候,曾经特地颁布圣旨规定,“非科举毋得官”。但是古代的科举考试实在是太难了,所以范进在54岁得知自己考中举人后,才会高兴的发疯。

老实说,范进也算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幸运儿了,毕竟靠自己的本事考了个举人。在古代,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都大有其人,所以范进五十多岁考中举人,其实已经算是“年轻有为了”。

对于普通读书人来说,金榜题名高中状元那是想都不敢想,能够考个进士、举人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不过,能够考中进士、举人的读书人也相当稀少。古代的不少大文豪,不都写诗抒发过怀才不遇的感慨吗?其实他们就是考科举没考上罢了。所以说,在古代能够混个“秀才”的身份已经非常不错了。

在明清时期,想要成为秀才必须通过三次考试,也就是县试、府试和院试。在通过县试、府试还没有考取秀才之前,所有的读书人都被统一称呼为“童生”。可是院试实在是太难考了,录取率又非常的低,所以古代很多读书人一直到耄耋之年,仍然只是一个“童生”。

县试通常由知县主持,想要参加考试的童生,必须要有五名同考者互结,并且有本县廪生作保才能参加考试。通过县试之后还要参加府试,府试的难度比县试又要高出许多,很多读书人可能要参加好几次才能通过这两次考试。在通过县试和府试之后,才能获得参加院诗的资格,只有通过院试才能获得秀才的身份。

院试又叫道试,由主管一省诸儒生事务的学政主持,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只有通过院试获得秀才身份后,才能够获得参加科举的资格。古代每个州县的秀才都是有固定名额的,一个县最多只有20人,能够考中秀才在县里也算是有了一定身份地位,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算是一种殊荣了。十年寒窗苦读,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算是初有成就。

古代的秀才录取率非常低,大约只有不到10%的比例。这个比率比现在考研的录取率低多了,所以古代的秀才虽然在科举制度中属于垫底的存在,但是起码也相当于现在的硕士或者博士。因为古代读书人本就不多,一个乡镇如果能出一个秀才,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既然秀才这么难考,那么考上之后肯定是有许多好处的。在明清时期,有秀才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可以享受一系列的好处。

读书人考中秀才之后,可以免除家里两人的差役。也就是说,如果朝廷分派徭役的话,有秀才功名的人是不用去的。除此之外,考中秀才之后还可以免粮。古代很多考中秀才的读书人都出身寒门,如果因为家庭贫寒无力纳粮的,可以由地方官豁免。最后一点最重要,就是有秀才功名的人在封建律法里可以得到一定的优待。

古代的秀才如果触犯了律法,在官学没有废除其功名之前,是不可以用刑的。在星爷电影《九品芝麻官》里,方唐镜就是因为有功名在身,所以才会那么的肆无忌惮。如果秀才只是轻微犯法的话,往往还可以不用接受处罚,只要接受官学处分就可以了。所以说,考中秀才能够获得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虽然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古代的寒门士子来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是寒门士子改变自身命运的主要途径。所以,好好读书真的非常重要。

相关参考

古代的“秀才”是什么学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秀才有多难考?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朝诗人黄景仁曾经写过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杂感》,其中有一句叫“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老实说,黄景仁的诗流传的并不广,到了现在可能

古代“高考”有多难

明朝绘画中描绘的殿试情景。考场号房,考生答题。童试考棚。殿试场景。高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一年一度,举国关注。作为首场语文考试的作文命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火力点。随着阅卷结果的公布,每年都会

古代高考到底有多难

高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一年一度,举国关注。作为首场语文考试的作文命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火力点。随着阅卷结果的公布,每年都会有一些满分和零分之作出现,就像古代科举放榜一般,那些锦绣文章让人争

在古代普通人想当官有多难

说起高考,人们对于它的印象,一般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且每年出成绩的时候,各个省都会相继公布出当年的高考「”状元”。其实,这就像是科举制在另外一种形式上的拓展,因为,它和科举制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选

古代福建有多难控制

福建,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说到福建,现在大部分人想象的是什么呢?是沿海的美丽风景;是闽人敢闯敢拼的冒险精神;是难懂的方言;是海洋商业文明;或者是「”广东人的食材”……但,无论怎么想,大家都不会把福

古代一个秀才嫁女儿,只准备一幅画作为嫁妆,理由让人深思

话说古代有一个秀才,他的女儿要出嫁了,他却没有像其他家庭一样准备大量的金银首饰、衣服器物,只准备一幅画作为嫁妆。有朋友会说:「”看来这个秀才家里没什么钱,只好不准备嫁妆了。”这个猜测很有道理,不过这个

古代造反和叛乱是杀头的罪行 为什么这个秀才公然反抗却没有被杀呢

秀才写诗造反为什么宋仁宗会不杀反而赏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有句谚语说“读书人造反,三年都不能成功”。北宋有这么一位秀才。他不知道自己吃错了

古代最作死的秀才,为娶表妹让皇帝给他当媒人,结局非常尴尬

古代的科举考试,虽然不考现代人头疼的英语、数理化,想要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考取一定的功名,绝非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许多人一辈子连秀才都考不上。清朝有个叫冯起炎的小伙,自幼饱读诗书,肚子里墨水不少,称得

明朝秀才的历史地位有多高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读书人要想当官,必须考中秀才,然后一步步考举人、进士。在那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幸考中进士的。那些没考中进士的举人、秀才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在古代,科

明朝秀才的历史地位有多高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读书人要想当官,必须考中秀才,然后一步步考举人、进士。在那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幸考中进士的。那些没考中进士的举人、秀才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在古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