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真的是装病不去朝鲜吗

Posted 边防军

篇首语: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林彪真的是装病不去朝鲜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林彪真的是装病不去朝鲜吗

2、历史人物 淑嘉皇贵妃真的来自朝鲜吗

林彪真的是装病不去朝鲜吗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时,毛泽东与林彪有不同意见。当年,毛泽东和中央确曾考虑由林彪带兵入朝,但林彪因为身体不好而没有去,改由彭德怀带兵。后来,对这一问题有种种说法,特别是“九一三”事件之后,流传这样一个“版本”:林彪在抗美援朝问题上态度消极,装病不带兵入朝。对这一历史情况,笔者以为,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深入分析,探求历史真相。
  
  林彪重视边防问题,并推荐入朝主帅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考虑到东北地区直接受到战争威胁,且战略地位重要,建议中央成立东北边防军。中央领导人对此均表赞成。很快,中国共产党中央做出决定:以13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作为防患于未然的战略措施。
  
  1950年7月7日F午,周恩来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传达中国共产党中央、毛泽东关于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讨论保卫东北边防问题。参加会议的有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和副政治委员谭政、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和副主任肖华、总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作战部部长李涛、摩托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海军司令员肖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炮兵副司令员苏进等。
  
  从这份主要领导成员的名单可以看出,与会者主要是中央军委三总部、陆海空三军及有关军兵种负责人。作为野战军领导人参加会议的,只有林彪和谭政。林彪在会上发言,积极支持组建东北边防军。
  
  7月10日,周恩来主持召开第二次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与会的基本还是上面那些人。林彪再次发言,就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具体问题谈了意见。
  
  他发言的总精神是:第四野战军在这个问题上义不容辞,要多少人出多少人,要多少装备出多少装备。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分别从河南、广东、广西、湖南、黑龙江等地抽调13兵团的38军、39军、40军及42军,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一个工兵团,共计二十五万五千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显然,这些部队大多来自林彪原来所率领的四野部队。林彪历来对粟裕十分赏识,认为粟裕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亲自提名粟裕为入朝部队的先期主帅,到东北地区带兵。
  
  考虑到当时还不能任命粟裕入朝的职务,会议决定先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这一系列决定会后经周恩来斟酌修改后,给林彪看过,于13日报毛泽东批准。
  
  从上述决定可以看出,林彪对于保卫祖国问题十分重视,对于组建东北边防军是坚决支持的。可惜的是,粟裕身体不好,不能赴朝指挥作战。
  
  从近期出版的《粟裕年谱》可以看到:就在中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时,粟裕正在青岛治病。他得知中央的任命后十分着急,便托罗瑞卿给毛泽东捎了封信,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毛泽东收到信后即于8月8日回信,信中说:“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
  
  此前,周恩来和聂荣臻考虑到粟裕正在治病,而肖劲光、肖华二人一时也无法到东北边防军任职,便联名致函毛泽东,建议东北边防军“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委指挥”,待粟裕、肖劲光、肖华赴任后再成立边防军司令部。毛泽东同意他们的意见。
  
  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看来,林彪是不二人选
  
  毛泽东从来就没有放松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警惕性。当年,他每天一起床,首先要看的,就是朝鲜战事的文件和东北边防军情况的文件。此时,林彪对这方面情况也十分重视。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精心安排下,东北边防军的部队建设、武器补充、物资筹措等准备工作一直在紧张进行,应该调动的部队也开赴东北,但由于主帅没有定下来,东北边防军的领导班子一直没有成立。

  8月下旬,朝鲜人民军向南的攻势减弱了,朝鲜战场上呈现僵持局面,战局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预见到,中国不出兵朝鲜已经不可能。他和周恩来开始物色新的东北边防军统帅人选。很自然地,想到了林彪。
  
  为什么会想到林彪?因为林彪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组建东北边防军时抽调的大多是原四野的部队,他本人也参与了东北边防军的组建工作,由他指挥作战比较顺当。
  
  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认为,林彪在军事上是有才干的。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证明林彪很会打仗,而且,在解放战争中,林彪又以善于打硬仗、大仗而闻名。军队中当时就对林彪有“三大战役有其二”(指林彪参加指挥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渡江战役有其半”(指林彪在渡江战役中指挥了西线军队过江)之说。
  
  同时,林彪很受毛泽东的赏识,毛对林有过这样的评价:林彪打仗又狠又刁。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另一个考虑是:出兵朝鲜肯定要与朝鲜领导人和苏联军事顾问配合行动,林彪在东北期间,曾和朝鲜党领导人共同作战,朝鲜人民军的许多高级将领曾是林彪的部下。林彪在苏联治病期间,与苏军的高级将领关系很好。
  
  毛、周还有第三个考虑:抗美援朝,必定要在冬季作战。林彪在东北时,有指挥大部队冬季作战的经验。这样反复斟酌,林彪当属不二人选。
  
  毛泽东就拟派林彪赴朝指挥作战一事,曾与中央书记处的几名书记谈起,大家也都赞成,中央亦曾在一定范围内酝酿过。
  
  毛泽东与周恩来商议后,有意识地让林彪多接触一些关于东北边防军出国作战的准备情况,以及来自朝鲜战场的信息。其他中央领导,如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国家副主席高岗、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等人都知道此事。但中央没有正式讨论过这件事,也没有为此作出过正式决定,自然也没有与林彪正式谈过这件事。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陷入被动局面,美军趁机加速向朝鲜北方推进。毛泽东认识到入朝的迫切性,并指示东北边防军加快出兵朝鲜的步伐。
  
  同时,毛泽东也不能不考虑最后确定主帅人选了。但毛显然已考虑到林彪的身体情况,他并没有直接向林彪下令让他率兵赴朝作战,而是先就出兵朝鲜问题,征求林彪的意见。
  
  毛泽东和林彪确有意见分歧
  
  1950年9月下旬,毛泽东和林彪曾就派兵入朝参战等问题作过一次长谈。长谈中,林彪十分坦率地向毛泽东讲了自己对于派兵入朝作战的不同意见。
  
  林彪是从中国国内情况和军事力量两个方面谈的。
  
  他认为,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工作都未就绪。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一个军就有各种火炮一千五百门,而我们一个军只有三十六门。美国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
  
  他认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若贸然出兵,必然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他的意见是,中国可以派出重兵在东北驻扎,一方面保卫中国边境,另一方面可作为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支持力量,而朝鲜人民军在目前情况下,应该转而采取游击战方式,与美国军队继续作战。
  
  林彪所谈的意见是直截了当的,毛泽东也没责怪他。但是,他的意见毛泽东不能接受。此时,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心已下。此后,毛又多次约林长谈,但不谈派他做统帅,谈的主要是我们为什么要出兵,不出兵将来会有什么结果,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对美帝国主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等,目的是做林彪的工作,争取林彪在政治局会议上支持派兵入朝作战。但是,林彪在毛泽东的面前,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同意派兵赴朝。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做不通林彪的工作,转而就派兵入朝后具体作战的战略战术问题,征求林彪的意见。林彪在这方面倒是积极献计献策,他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设想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提出了一些方案供毛泽东参考。
  
  林彪认为,派兵入朝后,要先打几个大的歼灭战,稳定战场局面;为了打大的歼灭战,就要集中火力,把分散在许多个师的重炮,尽可能集中到打歼灭战的几个师去。
  
  对林彪的这些意见,毛泽东是赞赏的。

  应该说,毛泽东和林彪在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上,是存在意见分歧的。显然,林彪也知道了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其他领导人有让他率兵入朝作战的意图。林彪也不能不在毛泽东面前如实讲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
  
  林彪说他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对于林彪的身体情况,毛泽东是相信的、了解的。就在谈话当中,毛泽东也看出了林彪身体的虚弱。林彪此时谈这些话的意思,是身体情况不允许他率兵入朝作战,如果中央决定出兵朝鲜,最好另外物色率兵的人选。
  
  林彪究竟有什么病
  
  林彪是不是有病呢?他说的是真话。
  
  林彪年少时身体就不算强健,入黄埔军校后,由于军事训练,身体逐步强壮起来。后来在中央苏区,他也同广大红军战士一样过艰苦的生活,进行激烈的战斗,身体顶了下来。再到后来,红军长征时,他也在艰难的情况下,走了二万五千里。
  
  他身体真正不好,始于平型关战役之后,被国民党哨兵误伤。当时,林彪骑着从日本军队缴获的战马,披着缴获的日本军官的大衣外出,国民党哨兵误以为是敌方人员,喊口令后开枪,枪弹打穿了林彪的肺部。更糟糕的是,子弹擦伤了林彪的脊髓神经,他不得不到苏联治疗。林彪的身体从此极度糟糕。
  
  解放战争期间,林彪回国参加指挥重大战役时,身体情况也十分不好。在东北,他多次发病,但还是咬牙挺了下来。
  
  那段时间,为了对付疾病,林彪自己想出了许多怪办法。一是吃饭十分简单,只吃白菜炖豆腐和土豆炖豆腐两种菜,不吃或很少吃肉食。二是长年不洗澡,因为他怕水。据身边工作人员讲,由于林彪长年不洗澡,他的衬衣穿两天就要换洗。三是不在有水的地方居住,因为他只要听到流水的声音就拉稀。这的确是一种伤了神经后的怪病。不光苏联权威医生很无奈,林彪自己也感到奇怪,但确实没有办法。
  
  林彪的病还不止于此。自从被伤了神经,他就必须经常嗅火柴燃烧的味道,否则便头痛,也会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林彪虽不吸烟,但身边总要预备一些火柴。他平时听汇报、看文件时,经常要划着一根火柴,嗅一嗅火柴燃烧的味道。
  
  除了神经受伤,林彪还有一个重病,就是不知什么原因、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脸色发白,身体立即虚弱下去,浑身出汗,急剧喘息。这时,什么药物、什么办法,都治不了。而他自己却在久病之中摸索出一个办法,那就是“颠车”。
  
  他身边警卫人员回忆了这样的情形:
  
  某次林彪在广东,叶群突然在屋中高喊:“快,林总病了!”随着这一声喊叫,跑来的不是医生,而是专门给林彪配备的一个警卫兼特殊“司机”陈良顺。他也不是跑到林彪卧室去抢救,而是跑到林彪居室西北角的一间空屋子里,那里停放着一辆从部队淘汰卜。来的老式带斗摩托车。这个摩托车被固定在墙边,排气筒伸向屋外。陈良顺跳上摩托,立即发动。
  
  这时,叶群和林彪的一些警卫员一起,扶着身披军大衣,脸色煞白、身体极度虚弱的林彪,坐到摩托车的坐斗里。十分难受的林彪咬牙忍着。陈良顺加大了油门,摩托剧烈地颤抖起来。林彪小声命令:“开猛些!”陈良顺再次加大油门,摩托车颠簸得更猛烈了。
  
  这时,奇迹发生了——林彪的脸上有了血色,咬着的牙松开了,紧闭着的双眼睁开了,重新放出锐利的光芒,全身也有了力量。过了十几分钟,林彪小声说:“好了。”他自己迈出摩托车坐斗,慢慢走回办公室继续办公。
  
  林彪到中央工作后,住在北京毛家湾一号。在这里,给林彪配的车,比别人多了一辆——这就是一辆卡车。在这辆卡车上,安放着一个类似集装箱的东西,里面固定着一张行军床。每当林彪犯病时,他就要在警卫员搀扶下躺上行军床,让司机开出毛家湾,在大街上颠簸。
  
  后来,条件稍微好一些后,上边给林彪配了一辆旧轿车。每当犯病,他就坐上这辆车,让司机开到北京市郊外,在乡间崎岖不平的路上颠簸十几分钟后,才能恢复正常。这是林彪自己摸索出来的“土办法”。

  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和中央办公厅都了解林彪这一情况,对于林彪这种办法,只要有利于他缓解病情,没什么危险,也是同意的,因为再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能治他的怪病。
  
  林彪在指挥第四野战军参加解放战争时,身体已经同上面所描述的样子差不多了。不过由于刚从苏联治病回来时间不算长,有原来治疗的基础,加上在延安那段时间比较清闲,林彪的身体勉强能顶住。但他在指挥辽沈、平津战役,后来的渡江战役,以及渡江后追歼国民党的紧张工作中,也多次发病。这几次发病,把林彪的精力耗得差不多了。
  
  解放后,林彪受命主持南方军政,事情头绪多,很复杂,处理起来自然很繁重。有一个时期,他睡得很少,连续召开会议,还要召集部队高级干部部署军事,加上不能吃油腻的食物,营养也成了问题,因此身体状况更差了,发病的次数不仅多,而且一次比一次重。他多次病倒,但在病床上还得处理电文,决定重要事情,这使林彪的身体基本垮了。他与中央的往来电报中,多次谈到自己的身体情况,中央对他也很关心。
  
  那一时期,林彪的身体情况到底怎么样呢?可以这么说:只要身边警卫人员和医护人员稍稍疏忽,就有生命危险。他的身体情况与他在东北指挥第四野战军时已经大大不同了,也与他挥师南下平定南中国时大大不同了。
  
  此时,林彪若到朝鲜指挥作战,别说紧张的指挥工作他的身体顶不下来,单是异国他乡生活这一项,他也顶不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林彪提出自己身体不行,也是实事求是的,是负责任的做法。他如实向中央讲明身体情况,也是合乎组织原则的。
  
  林彪怪病难治,毛泽东抄诗相送
  
  早在派林彪去东北时,毛泽东就特别注意林的身体情况。林彪主政南方时,毛泽东还特地派医生去为他治病。
  
  由于担心林彪在南方吃不消,毛泽东调林彪到北京工作,一方面在中央参与重大事情决策,更主要的是让林彪有一个好的医治条件。林到北京不久,毛泽东就委托负责中央高级领导人保健的傅连酪缴前去看望林彪。毛泽东还指示傅连障,让他出面,从上海、北京、天津调来一流的医学专家,专门为林彪治病。为了使这项任务能有个统一的协调,毛还专门派肖华代表中央统一负责。
  
  1953年,专家小组对林彪的神经、心脏、胃肠、泌尿、血液、肝脏、肺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林彪确实十分虚弱,但外在的脏器却没有大问题。他们知道,这是一种怪病,苏联专家也治不好。尽管他们研究了多次,拿出了各种方案,但没有一种是专家们满意的,对林彪的病也没有多大帮助。除了采取一些维护性措施外,专家组只好允许林彪按照他自己发明的减轻病痛的办法去做了。医生们建议,林彪需要长期静养治疗。
  
  医疗小组的意见,通过肖华转告中央,毛泽东很快知道了结果。对林彪的这种状态,毛泽东的心情是很沉重的,但也没有办法,只能让林彪长期休养治疗。为此,他特意给林彪抄写了曹操的诗《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以歌咏志。
  
  林彪的态度:“我还是那个意见,要慎重”

  不久,毛泽东决定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出兵朝鲜这件大事。此时他已物色了另一指挥人选——彭德怀。在1950年10月2日召开的为准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说:“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10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专门商讨出兵援朝的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于会议中间赶到。李富春、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杨尚昆、胡乔木列席了会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要求大家先摆一摆派兵入朝参战的困难。林彪在这次会议上发言了,他仍然坚持他当面和毛泽东谈的观点——不宜派兵入朝。他说了各方面的困难后,用一句话总结:“我还是那个意见,要慎重。”
  
  在随后的几天会议里,林彪又多次发言,表达同样的意见。由于他的发言有材料、有根据,得到了政治局不少成员的赞成。
  
  对于林彪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态度,曾任周恩来军事秘书的雷英夫在回忆中有所记述:“他(指林彪)在军委常委居仁堂会议上说,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很难说。它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把它逼急了,它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对我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们受的。因此,他不赞成出兵,最好不出兵。如一定要出,那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
  
  但林彪的意见还是被毛泽东否定了。
  
  毛泽东是从国际和中国今后长远战略这个大视角看待出兵朝鲜问题的。他决计必须出兵朝鲜,而且,他的意见得到了中央政治局许多成员的支持,其中包括另一领兵主帅彭德怀。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讨论抗美援朝的决策问题。前一天刚从西安赴京的彭德怀表态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听完彭德怀的发言,毛泽东站起来坚定地说:“彭老总说得好!我们出兵参战的困难确实很多,但是,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国人民不能眼看着美国侵略者对其肆行践踏而置之不理;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这样,出兵朝鲜的事情就定下来了。当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这个决定后,林彪也在会上表示服从,并说自己会告诉第四野战军中准备入朝的部队,让他们坚决拥护中央抗美援朝的决定。
  
  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对彭德怀说:“给你10天准备的时间,出兵时间初定10月15日。”这样,关于由谁率军入朝作战的问题最终确定了。
  
  在这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央从没有提起林彪不同意出兵朝鲜,以及他因病不能带兵入朝的问题,更没有提起他与毛泽东曾有过的意见分歧。因为在中央看来,这些都是正常的,并没有违反党内原则。
  
  林彪从头到尾都不赞成打,毛泽东并未表示不满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出兵朝鲜问题上,党内有许多同志与林彪的看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林彪不赞成中国出兵朝鲜的意见,大概是他从朝鲜战争爆发一开始就形成了,是他固定的看法。而且,林彪一旦形成自己的看法,是不轻易改变的。
  
  据时任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政务参赞、临时代办柴军武回忆,1950年9月初,他从平壤回到北京后,接到中央军委办公厅的通知,说林彪要见他,了解朝鲜方面的情况。柴军武马上去林彪住处汇报。

  此前,柴军武已经向林彪汇报过朝鲜方面的情况,这是第二次汇报,需要谈新情况。林彪听完汇报,问柴军武:“他们有无上山打游击的准备?”显然,“他们”是指朝鲜人民军及其领导人。
  
  柴军武回答:“我不能确切地讲有,但根据和金日成相处的了解,如果形势需要,他是能够上山打游击的。”
  
  林彪又问:“我们不出兵,让他们上山打游击行不行?”林彪问这个话,实际上是自言自语,或者说,他在谈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个问题柴军武是不能回答的。林彪也理解柴军武,谈话就此结束了。
  
  当时,党内有许多同志与林彪意见相同。毛泽东本人也回忆过当时党内存在不同意见的情况,并且认为是正常的。
  
  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北京同来访的金日成会谈时,提到了当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出兵朝鲜问题上意见分歧因而犹豫不决的情况,他说:“我们虽然摆了5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翻”,就是中央政治局在讨论中意见不统一,翻来覆去争论的情况。
  
  就是坚决主张出兵朝鲜的毛泽东等人,在做出这个决策时,也经过了反复思考、多次犹豫的过程。聂荣臻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谈道:“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那时部队已经开到鸭绿江边,邓华同志的先遣队已经做好过江的准备,毛泽东同志又让我给邓华发电报,让他慢一点,再停一下,还要再三斟酌斟酌,最后才下了决心。毛泽东同志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苦心的。”
  
  胡耀邦也在回忆中谈道:毛泽东在思考是否出兵朝鲜时,“他不作声,一个礼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长,想通以后开个会,大家意见统一了,毛主席就刮胡子了”。当时担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也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使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后,林彪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与周恩来一起去莫斯科,就苏联对中国入朝参战军队提供援助问题与斯大林谈判。
  
  谈判中,林彪对苏联表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抗美援朝的决心,并且在基本战略、需要的武器等方面,与苏方谈得很具体。谈判结束后,周恩来回京,林彪留苏治病。此后,毛泽东仍安排林彪在军队里担任重要职务,并没有表示出对林彪的失望和不满。
  
  在林彪问题上,黄克诚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中央也尊重了黄克诚的意见。
  
  1985年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正在编纂,解放军总政治部百科全书编辑室将“林彪”条目释文送黄克诚审查,释文中讲到林彪在抗美援朝前夕不赞成出兵的错误。
  
  黄克诚就此事谈道:“在党内来说,一个下面的干部,向党的领导反映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看来这是个好的事情。如果把自己的观点隐瞒起来,上面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这是不正确的态度。林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尽管观点错误,但敢于向上面反映,就这一点说,是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态度。”他还说:“我考虑,如果其他人的条目释文中像这类问题都写,‘林彪’这一条也可以写;如果在其他人的条目中这类问题不写,对林彪也不要那么苛刻。在我们党几十年革命斗争中,没有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没有讲过错话、没有做过错事的,恐怕一个也找不出来。”
  
  在研究历史和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学习黄克诚的实事求是精神。
  
  (作者系文史学者、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摘自《同舟共进》2013年第6期) 
装病林彪朝鲜

历史人物 淑嘉皇贵妃真的来自朝鲜吗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淑嘉皇贵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嘉妃,人物设定为宫斗高手,言行举止带有朝鲜特有的莫名自信,总认为自己最聪明。那么历史上的金佳氏真的来自朝鲜吗?她的儿子都有谁呢?

金佳氏的确是朝鲜人的后代,但她不是朝鲜贡女,其祖先是朝鲜义州人,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就主动归顺了后金(即后来的满清)。金佳氏几代人都生活在东北,到她这个时代已经完全是满族化的女子。电视剧中讲她与朝鲜世子扯上一段情,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金佳氏比乾隆皇帝小两岁,在乾隆还是皇子时,她便通过选秀入侍潜邸,因为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只能当个一般侍妾,因此史书没用笔墨去记录她是哪年进的王府。侍妾这一职称不限名额,所以存在感很低。关于“金佳氏”这个称呼,是她后来奉旨出包衣入正黄旗之后才改的,在这之前只能被称为“金氏”。

乾隆在25岁时继承大统,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小老婆都跟着沾光了,话有些糙但的确是这个理儿。年轻的金佳氏当时还没有生过孩子,但相貌端庄,凭着侍奉多年的功劳得到了贵人的封号。后宫旧人新人一大堆,一个比一个身份尊贵,一个比一个美,低调受礼的金佳氏站在妃嫔群里并不显眼。

不管怎么说,当皇帝的嫔妃与当皇子侍妾就是不一样,自打入宫,金佳氏的待遇提高,日子变得舒坦了,也学会了如何在后宫生存,渐渐的也成为宠妃之一。在乾隆的大小媳妇中,除了鼎鼎有名的令妃生育了4子2女,金佳氏占据生娃排行榜第二名。

在封建社会,生儿子与生女儿是有天壤之别的,她运气不错,生下的4个孩子全是皇子,更加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从金贵人到追封嘉贵妃,金佳氏用了十二年,可见在乾隆心中她也是有份量的。

皇贵妃地位相当于副后,会对皇后造成威胁,一般皇后活得好好的皇帝不会封皇贵妃,除非对皇后特别厌恶,很多皇贵妃都是病逝后才追封的,金佳氏也是如此。她病逝时42岁,赐谥为淑嘉皇贵妃。

下面,我们看看她为乾隆生育过哪四位皇子吧。

【皇四子永珹】

出生年月: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1739年)

金佳氏生育年龄:26岁

皇子生平:永珹秉性醇良,过了16年太平日子,可惜生母金佳氏离世后,他的未来发生了偏移。乾隆二十八年,乾隆将永珹过继给无后的亲王允祹为嗣孙,袭封履郡王。从此以后,永珹见了亲爹乾隆,不能再叫皇阿玛。

永珹共有6个儿子,没有一个是嫡福晋生的,只有长子活到成年,其实5个儿子均没有起名就夭折了,不知是否是惨烈宅斗的结果。

永珹自己被亲爹过继出去,又接连五次丧子,活得很是抑郁,39岁就薨逝了,谥曰"端"。嘉庆四年三月追赠亲王,史称端亲王。

【皇八子永璇】

出生年月:乾隆十一年七月十五日

金佳氏生育年龄:33岁

皇子生平简述:永璇不同于其他皇子,出生后不久便发现腿脚患残疾,行动不便,自动丧失争储机会,因自卑而叛逆,不得乾隆待见。

永璇到了33岁才封了个仪郡王,虽然一生平庸,却是乾隆的儿子中最为长寿的,坚挺的活到88岁,仅比其父的寿数短一年。嘉庆四年正月,因参与铲除和珅的行动而晋仪亲王,道光十二年壬辰八月初七日巳时病逝,享年87岁,谥号曰慎。

【皇九子】

出生年月: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九日

金佳氏生育年龄:35岁

皇子生平简述:皇九子挺可怜的,年仅二岁就夭折,都没有个正式的名字,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皇十一子永瑆】

出生年月: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

金佳氏生育年龄:39岁(标准的高龄产妇)

皇子生平简述:老来得子出人才,皇十一子永瑆两岁时亲妈就没了,好在他从小爱好写字,凭着一手好字闯出名头,成为有名的皇室书法家,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列“乾隆四家”,乾隆甚至让永瑆给自己的陵寝裕陵的神圣功德碑写碑文,乾隆五十四年时封他为成亲王。

永瑆在皇子堆里是个奇葩的存在,是个人才也是个怪才。永瑆的嫡福晋富察氏是傅恒之女,即孝贤皇后的侄女,她一嫁到王府,嫁妆就被丈夫没收了,整天穿着麻布衣服与永瑆同吃粗茶淡饭,十天半月见不到肉,可怜那尊贵的富察氏竟然吃不饱穿不暖。

乾隆责骂永瑆抠门有失皇家体面,但他依旧我行我素,抠门总好过大肆挥霍,乾隆也是无可奈何。永瑆于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日薨逝,享年72岁,谥曰哲。

相关参考

司马懿是如何装病骗曹操的

司马懿厉害吗无论是读历史书,还是读小说,在三国这段岁月里,诸葛亮、曹操、刘备等等这些人都金光闪闪,因为他们太有名了,有的都被神化了。历史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他闪光的地方,比如司马懿就是。>《三国演义》

为何要抗美援朝? 毛主席给出8条理由, 林彪也改变了态度

1950年的朝鲜战争,对于中国要不要出兵帮助朝鲜,众说纷纭。毛主席希望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林彪等一开始则主张不该参战。众所周知,后来志愿军入朝了,也打胜了,但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牺牲,于是直到今天依旧有

荀彧一心想匡扶汉业,他为什么不去辅佐刘备

荀彧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是一个群雄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这个时代,战场拼杀,百姓生活民不聊生,当然在战场上拼杀只是武将的事情。文将只是坐在大军当中出谋划策,在三国

日本天皇在历史上真的没有向中国皇帝称臣吗

中国在古代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几乎将影响力所及的地区都纳入到朝贡体系之中,东亚地区尤其如此,朝鲜是直到甲午战争才脱离朝贡体系。但东亚的日本却长期游离在朝贡体系的边缘。朝贡体系内只有中国皇帝才是天子,

邓艾大军压境,刘禅为何直接投降,而不去投奔吴国或孟获的后人

诸葛亮死后29年,蜀国还是灭亡了,刘禅和蜀国的一班大臣被押解到了洛阳,此后上演出一幕乐不思蜀的故事。刘禅真的走投无路只能投降吗?其实并不然,除了投降,刘禅至少还有两路可以走,一条是去东吴避难,一条是逃

林彪不愿领兵入朝的真实原因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以十三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1950年7月7日下午,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聂荣臻、林彪、谭政、罗荣桓、萧华、李克农、杨立三、李涛、许光达、萧劲光

朝鲜王燕山君,历史上朝鲜燕山君的生母是被陷害还是真的因妒嫉心而

历史上朝鲜燕山君的生母是被陷害还是真的因妒嫉心而被废妃?燕山君的生母废妃尹氏是因朝鲜成宗去别的妃嫔处时,抓伤成宗被废的。尹氏出身于贫穷的两班家庭,父亲死后被母亲申氏送进宫中参加“后宫拣择”,在成宗四年

朝鲜燕山君,历史上朝鲜燕山君的生母是被陷害还是真的因妒嫉心而被

历史上朝鲜燕山君的生母是被陷害还是真的因妒嫉心而被废妃?燕山君的生母废妃尹氏是因朝鲜成宗去别的妃嫔处时,抓伤成宗被废的。尹氏出身于贫穷的两班家庭,父亲死后被母亲申氏送进宫中参加“后宫拣择”,在成宗四年

高句丽不是朝鲜族祖先 被误解的民族

...也就是说,朝鲜人民的身体里流着中国人的血,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历史学家就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句丽不是朝鲜的祖先,具体经过我们一起去看一下。高句丽是两汉至唐王朝时期我国东北的边疆少数民族...

朝鲜打美国_朝鲜打的过美国吗

朝鲜打的过美国吗据我的认知,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与朝鲜有同盟条约的国家,最可恶的是这个条约在某种程度是一种不平等条约(一国处于战时,另一国无任何条件竭全力协助,且不问战争目的及原因),是毛主席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