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是谁

Posted 郡王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铁帽子王”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铁帽子王”是谁

2、铁帽子王是什么,铁帽子王是啥意思

“铁帽子王”是谁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2日15:00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吕新华表示"反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什么样的老虎都是藏不住的。"铁帽子王又是怎样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呢?
  “铁帽子王”是清代一种封爵制度 其后世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所谓“铁帽子王”, 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一是“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 ,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清代,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代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D、醇亲王奕X、庆亲王奕痢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一般情况下,因为功封王爵者多属世袭罔替,也就是俗话说的“铁帽子王”。因为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但在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获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12大“铁帽子王”因为其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但其后世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首位礼亲王为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首位郑亲王为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
  首位睿亲王为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
  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首位豫亲王为努尔哈赤15子多铎
  多铎是睿亲王多尔衮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首位肃亲王为皇太极长子豪格
  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后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首位庄亲王为皇太极第5子硕塞
  硕塞是皇太极第五子,曾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被夺爵。
  首位克勤郡王为代善长子岳托
  岳托是礼亲王代善的长子,自幼随父祖征战,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但性格狂妄傲慢,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被夺爵。
  首位顺承郡王为代善之孙勒克德浑
  勒克德浑的父亲为代善第三子萨哈U,萨哈U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
  首位怡亲王为康熙皇帝第13子允祥
  允祥是圣祖玄烨第十三子。雍亲王胤G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间,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首位恭亲王为道光皇帝第6子奕D
  奕D为道光第六子,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D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D病逝。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首位醇亲王为道光皇帝第7子奕X
  奕X是道光第七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叶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叶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X过世,其子载沣袭爵。
  首位庆亲王为乾隆皇帝17子嫡孙奕
  奕潦乔隆十七子永U的嫡孙,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光绪十年,被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
  "铁帽子王":清朝中后期一个腐朽的利益集团
  "铁帽子王"是清朝封爵最高、地位最为显赫的权贵群体。不仅高官厚禄、位高权重,而且子孙继承、世袭罔替。在清朝中后期已成了一个腐朽堕落的既得利益集团,依仗权势,把持朝政,安插党羽,贪污受贿,因循守旧,阻挠改革,对国家政治和社会造成了极大消极影响。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待,他们就是毫无法纪观念、纪律规矩可言,唯知维护小圈子私利。
  中国现在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发展局面涤荡一新,但风险挑战却也空前复杂敏感,必须久久为功,持续提高警惕、提振士气。"铁帽子王"也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央绝不会容忍"铁帽子王"式的腐败,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概莫能外。
帽子堕落清代

铁帽子王是什么,铁帽子王是啥意思

铁帽子王是啥意思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扩展资料:

清朝各位“铁帽子王”爵位传承

1,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世爵共传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1353262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2,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

3,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

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铁帽子王”什么意思?源于清代封爵制度

铁帽子王是什么,为什么和珅居然怕他,还下跪

一、概念: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3376536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二、原因: 1、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爷,是皇亲国戚!和珅是旗人,王爷是主子,他是奴才,不可能不放眼里,起码场面上也会下跪; 2、和珅正红旗,王爷正红旗旗主。他是王爷的旗奴。和珅别说见到旗主王爷,见到本旗统领。也要自称奴才。 清朝这一种事情很多,比如大学士,跟皇帝请假,理由是要给自己旗里的主子帮忙。这位主子还不是旗主,也不是统领,就是个小旗官。八旗制度决定的。比如在八旗里你是我的旗奴,你日后多显赫,你也是我的奴隶。 别说旗主了,和珅见到他本旗统领,也要扣头请安的。 3、古代的人有爵位 官 职 差遣 加衔,和珅是文华殿大学士(官),户部尚书(职),西北抗罗刹将军(差遣),太子太保(加衔),一等忠襄公(爵位)。爵位是地位的象征,连一个定郡王都可以不尿他,和珅虽然在官职上位极人臣,可是爵位上却远不如任何一位铁帽子王,更不要说是当年掌管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了。 三、简介: 和珅(乾隆十五年(1750年)~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钮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

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铁帽子王”是什么王,为何成为古代顶级爵位的代表?

铁帽子王其实是一种爵位,之所以能成为古代顶级爵位的代表,是由于他们可以世袭而且享用国家土地和一些优惠。到了乾隆继位以后才开始有这种中式爵位的制度,而且在慢慢改进当中,因为当时这种制度还是比较混乱的,它跟分封没有一种明确的区别。

在乾隆的时候把王爵的分封划分为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你建功立业的话会得到王爵,不过在清朝的时候,如果你因为军功得到了王爵,那么可以世袭。之所以可以凭借的血脉得到分封,其实乾隆也是考虑了很多的因素。这样可以激发很多人对于军功的崇拜,然后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为国家建立功勋。而且血脉如果关系越差,那么王爵也就可以进行递减,这样的话可以减少国家库存的负担。 在乾隆之后,清朝的铁帽子王爵位才被正式的规定了下来,而且以前去除的那八大铁帽子王也一一的被国家恢复了,他们的后代也可以进行世袭。其中就包括多尔衮,他恢复了睿亲王的封号,而且对他的评价是功勋显赫,定国开机。 只要你对国家有功勋,那么你就可以被封为铁帽子王,而且还可以世袭给下一代。但是这些人的能力不是最厉害的,比如说一些在军机处的大臣,他们虽然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但是不足以支撑大局,而且在清朝的后期还出现了贪污腐败的局面,有些人甚至只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73164讨好慈溪,就得到了铁帽子王的封号。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地位

中国古代把爵位分成了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王爵的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帝。王爵又分为亲王和郡王。亲王也称“一字王”,一般以历史上的国名为号,如秦王、晋王。郡王称“二字王”,一般以地名为号,如临淄王、陈留王。

到了清朝时期,王爵和以往朝代有了一些不同。首先,亲王和郡王的名号改成了“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其次,清朝王爵封号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特定的字,如雍亲王、宝亲王、克勤郡王。一般亲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不过,许多人在看清朝时期的电视剧或书籍时,往往还会看到一个称呼:铁帽子王。听上去感觉很酷,似乎比亲王更高一个等级。那么,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铁帽子王并非爵位,而是世袭罔替王爵的俗称。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袭”的规则,即每代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个等级。比如亲王去世后,他的儿子(一般是嫡长子)继承爵位时就要降为郡王。郡王去世后,下一代继承到的爵位降为公爵。以此类推。但铁帽子王则不受此规则限制,亲王去世后,继承人还是亲王。

因此,铁帽子王在继承权方面比其他王爷要享受更多的福利。但在政治地位上,铁帽子王和其他王爷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情况。

清朝历史上一共只有十二位铁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5653863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清朝开国之初,立下赫赫战功的皇亲宗室,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肃亲王豪格(清太宗皇太极长子)、庄亲王硕塞(皇太极第五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侄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之孙)。

除了上述八位外,清朝还有四位在中后期因维护社稷立功受封的铁帽子王,他们是:怡亲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亲王奕欣(道光第六子)、醇亲王奕譞(道光第七子)、庆亲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孙)。

在这十二位铁帽子王中,谁的实力最强呢?这其实要看处于哪个时期。清朝入关前,礼亲王代善掌握着八旗中的正红旗和镶红旗,因此实力最强。清朝入关后,睿亲王多尔衮权倾朝野,又掌握着正白、镶白两旗,连顺治皇帝都要喊他皇父摄政王,实力最强自然毋庸置疑。

此后,皇权越来越集中,开国的八家铁帽子王都得老老实实听命于皇帝。因此也就没有谁强谁弱的说法。至于清朝中后期这四位铁帽子王,他们所处的年代和受封爵位的时间都不相同,所以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级可以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14级,其中惟亲王郡王可以称为“王”;按袭爵方式可分为“世袭罔替”、按次降级两类,按来源来说可分为功封、恩封两种,前者是指清朝开国时期军功卓著者,后者则指治国有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8人,皆以有定鼎军功获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后有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4人,以恩封获得世袭罔替之荣。

扩展资料

1、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73232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2、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4、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5、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6、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7、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8、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代的铁帽子王不"铁":有错必惩戴帽人随时更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铁帽子王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个什么官衔,有什么权利?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民间的一个俗称,是指世袭制的王爵,所谓的铁并不是指帽子是铁做的,而是指其地位的高贵和稳定。

铁帽子王作为清朝封爵最高地位最显赫的一波人,不仅仅俸禄高权力大,最主要是他们的子孙每一代都有这样的权力,可以说是永世不衰,所以到了清朝的中后期,以铁帽子为首的腐朽集团就这样诞生了。

他们每天无所事事,依靠祖上给予的权力,把持朝政,还经常贪污公款阻止国家的改革,成为了清朝发展的一个绊脚石。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八旗旗主,很长一段时间国家也奈何不了这些所谓的铁帽子王。

他们之间还相互达成了一个协议,形成了一个利益集体,对于清朝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消极作用。清朝初年为了避免朝廷税收的累赘,所以摒弃了明朝的中式世袭制度,改为另外一种制度。

清朝的亲王去世之后,只有儿子可以继承爵位,但这个职位必须要下降一个等级,也就是说儿子继位的时候就是郡王了,其余儿子则需要通过考试来获得不同的职位。

实际上铁帽子王在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431356635皇上看来一点也不铁,因为坐在龙椅上的那一位可以封你为铁帽子王,也可以摘掉铁帽子,或者可以随时换掉继承爵位的人。

在清朝,铁帽子王也有很多犯罪的,比如多尔衮功劳赫赫,他头顶上的铁帽子王爵位以及前一个皇帝封的头衔,照样都被顺治帝给拿掉了。所以铁帽子王就是亲王里的特等亲王,荣誉比普通的亲王要高,但是依然还是受制于皇帝。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铁帽zd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整个清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专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清朝封爵一般有两种,一为臣民在战争中立功而受封,称为功封;另为皇裔受封(正常情况下必封),称为恩封。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称为铁帽子王。

以上是百科的。。属。。。其实有很多问题直接在百度上搜都是找得到的 帽子(10)啥意思(3)

相关参考

铁帽子王是什么,铁帽子王是啥意思

铁帽子王是啥意思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

铁帽子王什么意思,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整个清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

铁帽子王晏森怎么死的,晚清铁帽子王沦落为车夫,溥仪给他什么东西

晚清铁帽子王沦落为车夫,溥仪给他什么东西后,此人就了无音讯了?在清朝铁帽子王属于亲王的一种,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这个官职可以继续传给下一代,从这里可以看出铁帽子王在清朝的特殊地位。清朝覆灭后皇亲国戚都

苏乞儿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既然也是铁帽子王那为什么清朝1

僧格林沁既然也是铁帽子王那为什么清朝12铁帽子王里没有他呢?这个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最初,获“铁帽子王”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

清初的 ”八大铁帽子王”拥有很多特权吗

铁帽子王这个称呼,在郭德纲于谦的相声里面出现过(虽然被郭德纲给演绎成了绿帽子王),但相信不熟悉历史的朋友肯定对这个铁帽子王有所兴趣,咱今儿就聊聊在历史上到底什么是铁帽子王,它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殊荣和权力

八大“铁帽子王”拥有免死金牌吗

2015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和地方媒体在报道中一再使用“铁帽子王”这个词,强调反腐中没有“铁帽子王”。2015年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表示:“反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清朝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生平简介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的晚清名将,在道光年间曾袭科尔沁郡王爵。僧格林沁祠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幼年家境贫寒,曾和父亲为富人放牧,到12岁时被送到老城文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满清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人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清朝八大铁帽子王满清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人”的详细内容!如果对历史不了记得的人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肯定是充满了好奇,什么是铁帽子王呢?铁帽子王其实只是一个爵位,虽然也称为王,

邬思道让胤祥辞掉铁帽子王,但是胤祥做了铁帽子王,为何没有事

雍正登基前的十三爷号称「”侠王”,助人为乐,性格豪爽,行侠仗义,相比于其他的皇子,他更是难得的有情有义。这是康熙皇帝常常对他称道的地方,甚至在太子胤礽即将被废的时候,也毫不避嫌,拉太子一把。十三爷没有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