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怎样吃“年夜饭”

Posted 纵队

篇首语: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长征途中怎样吃“年夜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长征途中怎样吃“年夜饭”

2、历史人物 古人过年的年夜饭都吃什么

长征途中怎样吃“年夜饭”

      1935年1月29日,土城战役失利后,红军分3路纵队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此时,距离农历春节不到5天,但全军上下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为了执行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计划,红军主力与国民党川军苦战数回,战果甚微。川军顽固抵抗,中央军又尾追而至……所以,非但没有过节的气氛,全军上下还笼罩在一片失败的氛围里。然而无论什么样的氛围,大年三十依然如期而至。
 
  2月3日(大年三十)清晨,浓雾笼罩着川南一带。至晌午,大雾散去,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熨帖的暖意让大家一扫连日的阴霾和低落的情绪。在冬日暖阳下,官兵的精气神都自觉提升了不少。
 
  部队行至叙永城外营盘山时,阳光恰好,而这营盘山上有一片橘林,又时值橘子成熟的季节,一派黄澄澄的丰收景象。走在前面的战士一看见顿时兴奋起来,喊道:“同志们,加油啊,到山上吃橘子去!”但立刻就被干部制止了,重申了群众纪律后,红军开始通过营盘山。山并不高,但却充满了诱惑。饱满的橘子一个挨着一个,压得树枝都快弯到地上了,那些成熟落在地面的几乎铺了满满一层,有些已经腐烂……穿行其间的红军战士实在太想剥一个来解解馋、解解渴,但大家都自觉被纪律约束着。有个小战士忍不住从地上捡了一个起来,立马遭到同志们的斥责。小战士无奈地掂了掂说:“嘿,不简单呐,肯定有6两多重。”说完,把橘子放下了。
 
  模范执行群众纪律的部队井然有序地前进着。这一幕被三军团4师政委黄克诚忠实地记录了下来:“漫山遍野尽是橘树,枝头挂满了熟透了的橘子,也不见有人采摘。”而随三军团行动,后来任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刘少奇更是给官兵讲起典故:在南方,春节时家里会摆些橘树盆景,寓意“吉”……
 
  守纪律的部队自然会赢得民心。守林的老大爷看到大队军人过来,先是有点害怕。可是观望了一会儿,他发现连地上的橘子他们都不轻易拿,心里明白了几分。大部队过后,军委先遣队上来,守林大爷见到,便抬了一筐橘子非要送给他们,并告诉他们,这片橘林不是他的,他是穷人,只是受雇于地主守林子。
 
  听他这么一说,红军进一步侦察得知,这片橘林属于当地一个被称为“张老爷”的大土豪,而此人是品行极差的劣绅……如此一来,这些橘子就成了“打土豪、分财物”的没收对象。红军找来木板,写上:“这橘子林是土豪的,现没收。各部队路过这里时,应有组织地在指定地点采摘。”橘林被划分成了若干块,并专门留出了一块给当地群众……
 
  这份意外的收获可算是大年三十部队置办的最大一宗年货,而且也开了个好彩头。摘下来的橘子很快也送到了随后而来的中央纵队。
 
  早上9时许,中央纵队从宿营地摩尼镇出发。离开遵义前,机关进行了精简,中央纵队本部只剩300多人,带一个警卫营。然而,这些人里面有党和红军的首长、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中央机关的领导以及受伤后休养的高级将领。它是长征中领率机关所在纵队,也是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这支数百人的队伍级别高,而且有老有少,所以行进中前前后后拉了几里长。通常这个纵队出发早到达晚,再遇上天气不好,战况不利时,往往又会意外耽误……可这个年三十,中央纵队的行军非常顺利,经安吉亭、乐洼沟,走走停停约70多里,下午5时左右,先遣队的10余人就抵达了一个小山村。
 
  村庄坐落在大山之凹,因为有块硕大的石头像箱子一样矗立在村头,故名石厢子。又因为东南与贵州赤水、生机两地毗邻、西与云南水潦紧接,又称“鸡鸣三省”之地。村里有汉、彝、苗民族70户,400余口,村子虽小,但有条件的人家也“新桃换旧符”准备着过年。先遣队到达后立刻着手调查、宣传……很快,在辞旧迎新之际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真正从骨子里开始旧貌换新颜:走访最困难的群众,调查当地剥削压迫人民的土豪劣绅,四处墙上写上红军的口号、标语……
 
  在安顿和忙碌中,除夕的夜幕降临了。各个炊事班也开始忙着做“年夜饭”。红军在相对比较富庶的土城筹集了不少食物,到石厢子后又没收了当地民愤极大的彭姓、周姓两家土豪的粮食、财物和年货,这些东西先由穷苦乡亲分享,之后没收委员会再根据需求分配。而驻守在离石厢子10多里的前卫红一军团将吴桥镇团总吴联山家的肥猪杀了,选了部分精华送到了中央纵队。
 
  “有米”自然好做炊。专门负责军委首长伙食的军委三科炊事班做出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油亮亮的腊肉、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水卤的大肠……做好后分送到各位领导人住处。住在肖有思家的毛主席比别人特殊一点——多一份辣子。而穷苦的群众则集中在坝子上吃了这顿“开心饭”。不过,军委的领导人们心思都不在“年夜饭”上,匆匆吃完后,就集中到了没收委员会所在处——村民王连山家里开会。
 
  会议的议题有三个: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中央苏区的问题、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分工……会议从傍晚开到第二天凌晨,当雄鸡啼鸣,东方发白时,疲劳不堪的领导人们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以这种方式“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当然,“守岁”成果是显然的。当晚中革军委致电各部队:“我野战军为迅速脱离当前之敌并集结全力进行行动,特改定分水岭、水潦、水田寨、扎西为总的行动目标。”此电说明,中革军委已决定避开强敌,放弃入川与四方面军会合。此外,在这个大山深处、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还对遵义会议没有明确的组织问题进行了分工:由洛甫(张闻天)接替博古(秦邦宪)在党内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装着公文、象征着权力的那副担子从博古处挑到了洛甫处——完成了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领导权交接。
 
  中央纵队在石厢子休整了一天,初二凌晨,又继续踏上了征途……
解密长征途中年夜饭

历史人物 古人过年的年夜饭都吃什么

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称为“元旦”,民国建立后改为“春节”。在春节前的这一晚,中国人还要过除夕,全家一起吃年夜饭。现在的年夜饭越来越丰富,但要是在古代,中国人在年夜饭上能吃到些什么呢?唐朝出现饺子,宋朝出现汤圆,孔孟先圣的过年主食只有“粗粮”>先秦时吃“麦饭”,唐朝以后米、面才普及>无论年夜饭上有什么山珍海味,人们也少不了要吃主食。米饭、馒头、面条成为今天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先秦时期,中国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所谓“五谷”中的粟、黍、稷,第一个对应的可能是“小米”,后两个则可能是“黄米”。中国是小麦的原产地之一,但长期不被重视,吃的话,也只是用麦粒煮饭,制作“麦饭”。要到两汉时期,谷物制粉技术才逐步推广开来,出现了馒头、饼、面条等食品。这意味着,孔子、孟子们要是吃年夜饭的话,主食只有“粗粮”。>中国人的粮食结构在唐代发生历史性改变,粟、大麦、小麦在北方,水稻在南方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这个时候,在较少种植水稻的北方地区,大米的价格超过粟米和面粉很多,通常只有富人才吃得起,属于粮食中的奢侈品。①在南方,麦类种植范围则很小,直到金人南侵,大批北方人逃往江南,麦类需求大增的情况下,种植面积才逐渐扩大。临安城(杭州)中面食店随处可见,饮食上“无南北之分”了。>饺子、汤圆都有美好寓意,因此成为过年必吃食品>说起中国人过年必吃的东西,饺子在唐朝时已出现雏形,在宋朝称为“角子”,在元朝被叫做“扁食”(来自蒙古语或回回语,在一些地区沿用至今),后来也有“水点心”、“煮饽饽”等名字。因其形如元宝,被赋予“招财进宝”的含义,同时又便于人们把各种象征吉祥铜钱、糖果等包在馅里,久而久之,到了明朝,饺子成为北方人过年的必备食品。>南方过年的“标配”汤圆起源略晚,前身是北宋上元节(元宵节)吃的“圆子鼓豉”,南宋已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金桔水团”等不同馅料的做法。明朝时,北方在正月初九后吃“元宵”,制作方法是“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这显然已经和今天没什么区别了。汤圆因其形状,被赋予“团团圆圆”的意思,过年时吃确实吉祥、应景。③因此理论上,如果我们回到明朝过年,我们在北方就能吃上饺子,在南方就可以享受汤圆了。>现代的“农家小米”>羊肉统治餐桌上千年,猪肉到南宋才翻身;唐朝文化圈流行生鱼片>魏晋至唐宋,羊肉长期统治餐桌;野味丰富,鹿肉曾是“大众食品”>过年餐桌上当然少不了肉。现在中国人吃猪肉最多,牛肉和羊肉次之。但是在魏晋直至唐宋这段时间里,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养羊区域扩大,羊肉超过猪肉,成为中国人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食。在唐人韦巨源《烧尾宴食单》记录的58种菜品中,有16种是羊肉或奶酪做的菜。宋朝更有“御厨止用羊肉”的规定,以至宋真宗时,宫中一年要杀数万头羊。在这种示范作用下,老百姓不免争相食羊。金朝占领北方后,江南羊肉产量不足,猪肉的地位上升很快。临安城内肉铺众多,在过年前后,每家能卖出数十头生猪。>当时数量依旧庞大的野生动物群,成为人们的“天然食库”。现代人很难想象,周武王一次狩猎,就能捕获麋鹿5000多头、犀牛12头,以及大量的虎、豹、熊等“珍稀动物”。因此要在古代过年,年夜饭中的野味将极为丰富,甚至孔雀肉、老虎肉、狐狸肉无不是人们的盘中餐。其中鹿肉尤其常见,鹿尾、鹿舌都是有名的下酒菜。>不过古代因要用牛耕田,历代政府大都禁止杀牛,违反者会被施以重刑。过年时,大家如果要吃炖牛肉,只能冒险到黑市上去买“非法牛肉”。这里多说一句,在宋朝卖牛肉那是真正的暴利行业,因为买一头活牛5—7贯(1贯通常合1000钱),而牛肉一斤100钱,那么一头两三百斤牛能轻易卖出20—30贯了。>唐朝禁止吃鲤鱼,生鱼片是古代文人最爱>过年餐桌上当然也少不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古代养鸡业很发达,人们也习惯吃鸡肉,孟浩然就有“故人具鸡黍,约我至田家”的名句。河中的鱼那是捕捞不尽,价格相当便宜。只是唐朝时候,皇帝的姓“李”和“鲤”同音,于是禁止吃鲤鱼。爱吃糖醋鲤鱼的朋友们,要是到了唐朝,怕是要“戒鱼”了。>鱼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即所谓“脍”,也就是生鱼片,唐宋时期颇为盛行。唐人在大量食用后,总结出“脍莫先于鲫鱼,鳊、鲂、鲷、鲈次之”的经验。李白诗中“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说的正是“脍”的具体做法。我们要是在唐朝过年,吃上一盘鲜美的鲫鱼脍,也称得上别具风味了。>到了明清时期,人们的饮食习惯已趋同于现代。如乾隆举办除夕宴,他桌上的肉食大都属于常见之列,包括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等。>宋朝有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开始流行快炒;凉菜五辛盘口味很重>古人吃菜的种类、方法,同现代人有很大区别>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过年时,各个地方、各个季节的蔬菜,在市场上都能找到。但是在古代冬季,尤其是北方,能吃到的蔬菜实在少之又少。普通老百姓为了在冬天有菜吃,需要提前腌制咸菜。没错,年夜饭也只能吃这个。贵族的情况会好一些,唐朝时在长安附近,利用温泉产生的地热栽培反季节蔬菜,供皇室享用。到了宋朝温室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利用粪土发酵供热,栽培蔬菜的技术,让更多北方人的年夜饭中有了“绿色”。>如果你生在古代南方,过年时有蔬菜吃,那很可能吃到牛蒡(东洋参)、紫苏、白蘘荷这些现代人已经不太知道的蔬菜,而作为调味品的姜,也会作为一种菜肴,出现在餐桌上。爱吃辣椒的话,那只能生在清朝了。辣椒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后,起先是被当作观赏花卉,后来才成为一种调味品。至此,中国饮食中才真正有了“辣”这一味。>快炒很晚才普及,在古代有菜的话,通常也只能煮羮或生吃>有了好的食材,还要配合恰当的烹饪方法,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我们知道,中国菜在全世界都很有名,讲究色香味俱全,但是现在最常见的烹饪方法“快炒”,南北朝时才出现,相对普及,更要迟至宋朝。这意味着,你要是在唐朝以前的时代过年,年夜饭上只能吃到烤的肉、煮的羮,或者前面所说生吃的“脍”。>除了炒的热菜外,中国人还习惯吃凉菜,有名的如夫妻肺片、皮蛋豆腐等。最有意思的是,大约从晋朝开始,古人过年都会吃一种很重口的凉菜——五辛盘,通常为大蒜、小蒜(山蒜)、韭菜、芸苔(油菜)、胡荽(香菜)五种辛味食物的拼盘,因有时也会放胡椒、花椒等,故又称“椒盘”。宋词中“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等句子说的就是春节吃五辛盘的风俗。>说了这么多,回头来看,要是真的在古代,尤其是唐宋以前吃一顿年夜饭,即便你我腰缠万贯,想破脑袋,可供选择的东西也依旧寥寥可数。好好过年,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真算是现代人的一项特权了。>爱吃辣的话,最多只能穿越到清朝>

相关参考

不允许嫔妃吃肉,年夜饭只有5个菜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道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我们一般都认为皇帝的一生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从出生开始吃的就是山珍海味。事实上,几千年来几乎每任皇帝都

慈禧太后年夜饭都吃什么?为什么有一半是药膳

贾平凹讲过个段子,俩关陕农民聊天:“你说蒋委员长每天都吃什么饭?”“那肯定是顿顿捞干面,油泼辣子红通通!”河南戏里,曹操为了留关羽,曾这么唱:“……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

大清皇宫里年夜饭的排场

保存至今的乾隆四十六年的清宫档案――《节次照常膳底档》详细记载着乾隆皇帝这年年夜饭从摆桌到散席的全部过程及所有菜品。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鲜,偶尔吃鱼清朝皇帝平时一天正式的饭是两顿,早上6点多钟早膳,下午2

年夜饭的由来及传说

年夜饭的由来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称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这时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地齐全,许多远在外地的家庭成员也总要在年夜饭之前赶回家中,因此这顿年夜饭又称“团年”。我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旧时,由

长征途中李先念断喝哪位开国将军“疯啦”救他一命

核心提示:记者曾多次拜访方老,聆听老人家讲述长征途中李先念一声断喝“疯啦!”救了他一命;上个世纪30年代陈云训斥他,要求他学飞行;新中国成立之初,刘亚楼教他当航校校长;朱德对他任师长的空四师作战斗动员

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为何执意南下

   83年前的今天,1935年9月8日,张国焘在阿坝致电中革军委,坚持“乘势南下”的主张。指出:“只有大举南进,消灭川敌残部,才是真正的进攻路线。”红军指战员忍受饥饿、

红军长征途中胜利会师后面临分裂危机,毛主席如何化险为夷

本文系祖国网据《伍修权回忆录》一书中的内容编辑整理。【伍修权(1908年3月6日—1997年11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与四方面军胜利

长征途中陈云指挥部队渡金沙江后为何突然“失踪”

核心提示:渡过大渡河之后,长征队伍中突然不见了陈云,连与陈云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部队中出现了种种传说,有的说陈云已经牺牲了,更多的人说陈云失踪了。陈云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一点

弹药匮乏的红军在长征途中都用什么样的武器

核心提示:长征开始时,中央红军总人数为8.68万人,仅装备步马枪29153支,山炮、迫击炮38门,重机枪357挺,轻机枪322挺,手枪3141支,冲锋枪271支,武器装配率不及40%。 本文

夹金山——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83年前的今天,1935年6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在汉源击溃川军杨森部后,经天全、芦山抵宝兴。6月12日,自宝兴县硗碛村出发,翻越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此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