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凭什么成就霸业和建国称帝

Posted 起义军

篇首语: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凭什么成就霸业和建国称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朱元璋凭什么成就霸业和建国称帝

2、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如何靠三次投降成就霸业

朱元璋凭什么成就霸业和建国称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等人率领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起义之后,皇帝位置由谁来坐,再不是由血统决定,而是靠拳头说话。
  朝代更迭,既然有开国皇帝的说法,就已经说明皇帝不是谁生来就一定能坐上去的。只要你有能力,并且有实力推翻前朝,一统天下,那么你就能开创一个王国。历史上从微末爬到高位的皇帝不少,最彻底的应该就是朱元璋了。
  朱元璋就是贫苦农民出身,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往上倒数好几辈也还是农民。他原本也不叫朱元璋,而是非常乡土的“朱重八”,后来得势之后才改的名字。
  朱元璋那时候家庭苦到什么情况呢?家里没钱供他读书,他年幼的时候就去地主家放牛贴补家用。后来家乡爆发瘟疫,父母大哥相继去世之后,连棺材和葬地都买不起,只能靠好心的邻居给了他们一块坟地。
  朱元璋第一次人生的转折点,是在他当和尚的时候。佛教在元朝还是挺有地位的,朱元璋走投无路就去皇觉寺当了和尚。虽然寺庙里的生活一样清苦,但是朱元璋在短短的时间中,通过佛经,学会识字。
  后来因为天灾,皇觉寺也养不起那么多的人,于是就打发僧侣出去化缘。朱元璋离开皇觉寺四处游历,艰苦的游历生活,不仅造就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同时走遍国家大江南北,见惯各地风俗人情,也让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大字不识的放牛娃了。
  朱元璋在外游历三年,对他影响很大。因为这三年,外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使得朱元璋接触到了反抗元末暴政的风潮。
  朱元璋在外游历多年,虽然后来回到了皇觉寺,但是也知道在寺庙里待着根本没有前途。幸而不久之后,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二次转折点。幼时玩伴汤和邀请他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朱元璋欣然接受,当时朱元璋二十五岁。
  参加起义军,朱元璋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是领袖。他也是从低位做起,因为他作战勇猛,又有智谋,粗通文墨,所以渐渐立功,受到郭子兴的赏识。后来朱元璋成为郭子兴心腹,娶了他的养女马氏,在郭子兴起义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随着起义军内部争权夺利的日益激烈,朱元璋也渐渐有了拉扯自己队伍的想法。他回到故乡募兵,儿时玩伴纷纷加入,组建了自己的力量。随着时间的发展,朱元璋通过自己的努力,渐渐的扩大了自己的力量。
  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逐渐将郭子兴的力量收入怀中。加之他本人十分懂得收拢人心,最后在他身边渐渐的聚集了一批文武才人,成为他日后一统天下的重要保证。
  朱元璋后来与张士诚、陈友谅成为元末三大起义力量,他手底下能人辈出。文有刘伯温、宋濂、章溢等人,武有常遇春、冯胜、徐达等大将。凭借这股势力,先后打败张士诚、陈友谅部,一统江南,进而一统天下。
  最终于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开创一个王朝,完成了从放牛娃到九五至尊的逆袭。
建国成就朱元璋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如何靠三次投降成就霸业

蒲洪改姓苻姓,是他靠着三次投降,羽翼渐丰之后,以谶文有“草付应王”(以上均见《晋书》)的字样,改姓苻氏。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噱头,和汉高祖“斩白蛇”、大泽乡“陈胜王”一样,在为自己称帝做些舆论上的准备,以便名正言顺,天下归心。

靠三次投降成就帝国霸业的牛人投降,在词典中并不是一个可爱的词汇,它喻示着软弱与失败。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那些宁死不屈、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而对举起双手竖起白旗的人嗤之以鼻。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便不尽相同。投降也要看使用的主体,比如为政客所用,暂时的妥协便不失为一种策略,是政治家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手段,非有宽广的心胸和隐忍的气度不能做到。政治与战争一样,没有对错,只论输赢。成者王败者寇,讲的是终极效果,看谁笑到最后。这是“家”的风范,而不是“士”的做派。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苻洪便是如此,他靠着三次投降,在乱世中左右逢源,从一个占山为王的草寇,一跃成为风云际会的强者,为苻氏家族开创了无限风光的帝王基业。前秦帝国最终扫六和而定中原,谱写了氐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苻洪(285-350),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先祖“世为西戎酋长”(《晋书》),也算出身贵族之家。苻洪原本姓蒲,姓氏的来历很有意思,邻居见他家中池塘生有大量蒲草(“池中蒲生”),便“谓之蒲家”,于是“因以为氏”。苻洪降生时,赶上连天雨,当时有民谣唱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于是起名为洪。蒲洪改姓苻姓,是他靠着三次投降,羽翼渐丰之后,以谶文有“草付应王”(以上均见《晋书》)的字样,改姓苻氏。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噱头,和汉高祖“斩白蛇”、大泽乡“陈胜王”一样,在为自己称帝做些舆论上的准备,以便名正言顺,天下归心。

生逢乱世,让苻洪练就了极其灵活处世之道。苻洪的灵活,在他一生三次投降的经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次投降,背景不同,效果如一:第一次并非出于本心,而是形势所迫;第二次是尝到了甜头,欣然接受;第三次虽然在形式上属于被逼无奈,但却有了驾轻就熟的老道。三次投降,每次都让他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每次的结果都是平步青云,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识时务者为俊杰,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苻洪的灵活与敏锐、隐忍与大度,以及他对理想的坚持、对未来大业的执著。

但凡能成就霸业的,大都有着宽广的心胸。苻洪自小性格大度,颇有心计,长大后更是“好施”而“多权略”,很有王者风范,并且“骁武善骑射”(《晋书》),是个文武全才的主儿,因而“群氐畏服之”(《通鉴》),在当地的威信很高。民风剽悍、能征善战是氐族人的共性,精骑善射并不稀奇。苻洪的特别之处,则更多体现在“好施”与“多权略”上,他靠“好施”起家,又靠“多权略”最终成事。

乱世出英雄,然而英雄的出世绝非偶然,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强者。晋末丧乱,五胡涌驻中原,群豪并起,战乱频仍。苻洪“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晋书》),拉起了一支队伍,成为山大王。然而终究只是草莽,并无多大实力,匈奴刘曜出兵陇右,苻洪便归附了前赵。这一次的投降,使他完成了草寇向正规军的身份转换,被刘曜封为“率义侯”。如果说这次投降并非出于他本意的话(族人蒲光、蒲突等人的逼迫和劝说起了绝对作用),那么接下来的两次投降,苻洪便像吃到甜头般,做的得心应手了。

刘曜被后赵石虎打败后,苻洪退至陇山(地处宁夏南部)一带,石虎来攻,苻洪见势不妙,便毫不犹豫地缴械投降。石虎高兴之余,封其为冠军将军,“委以西方之事”(《晋书》),进入后赵权力中枢。乱世要靠实力说话,苻洪能在后赵立足,并深得石虎器重,这都得益于他敏锐的政治头脑。他曾向石虎建议“徙关中豪杰及羌戎内实京师”,就是把关中有本事的人,以及羌胡各族势力迁到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境内),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网罗人才,稳固京师,壮大后赵实力;二是可以有效牵制边远的羌胡力量。简单的一句话,却能看出苻洪的目光如炬,以及对时局的敏感。于是石虎委任苻洪为龙骧将军、流人都督,让他具体督办此事。后来苻洪战功显赫,又被封为西平郡公,他的部下被赐封关内侯爵位的便有两千来人,苻洪成了关内领侯将,权倾一时,成为后赵的实力派。

苻洪的第三次投降,虽属被逼无奈,然而却在客观上加速了他帝王霸业的建立。苻洪势力渐强,又深得石虎器重,招来冉闵的嫉妒,冉闵向石虎建议除掉苻洪,以绝后患,结果石虎没听(这也足见石虎对苻坚是非常信任的)。

等石虎死后石遵即位,冉闵又鼓动石遵,石遵惹不起冉闵,便去掉了苻洪都督职务。苻洪见势不妙,在后赵也没什么混头了,便退驻枋头(今河南浚县西),遣使投降了东晋。苻洪在枋头很快站住了脚,开始培植发展自己的势力,靠着昔日的威望,一些流民相继投靠,很快便“众至十余万”(《通鉴》),渐成割据一方的实力派人物。

有实力当然有魅力,事实上,苻洪的态度很快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冉闵与石赵翻脸后,石鉴取代石遵称帝,又想拉拢苻洪,封他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牧、领秦州刺史。这一次,苻洪没有理会,不屑地对属下说,“吾不堪为天子邪”(《通鉴》),我就不能自己当皇上吗?语气变得如此之硬,笔者认为,一方面,苻洪还在生后赵的气;另一方面,苻洪有了自己的队伍,便有了讨价的本钱;更重要的一点,苻洪此时羽翼既丰,有了称霸的野心,再也不想看别人的脸色了。东晋一方对苻洪也很重视,任命他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专事北伐事宜。苻洪降晋、东晋收留重用苻洪,应该说双方各有各的心思,东晋有利用苻洪之嫌,想以胡制胡,作壁上观,求渔翁利;而苻洪降晋,也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策,依靠大树好乘凉,以便出师有名,好趁乱夺取关中,建立自己的霸业。事实上,苻洪出师不久,便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将东晋皇室撇在了一边。

人算不如天算。可怜苻洪英雄一世,算计一生,在乱世中左右逢源,在争斗中游刃有余,没想到最后却在阴沟里翻了船。一贯靠投降发迹的他,最后却死在了降将麻秋手里,不能不说是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麻秋本是后赵的将领,冉闵火并后赵,麻秋被苻洪俘获,任命为军师。麻秋还是很有军师才干的,夺取关中的战略构想便是出自麻秋的建言。但是麻秋这人野心也很大,一直想“欲并其(苻洪)众”(《通鉴》),抢班夺权,终于在一次宴请苻洪时下毒将其毒杀。苻洪临死,对儿子苻键说“我死,汝急入关”(《通鉴》),交代遗言:政策不变,夺取关中。随后苻键按照苻洪的遗训,打败以姚弋仲为代表的羌族势力,独占关中,建立起强盛的前秦帝国。后来苻坚又灭掉前凉和代国,攻占东晋的梁、益二州,在与慕容前燕的对峙中强势胜出,完成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唯一的一次统一。可以说,苻洪对前秦霸业的最终确立,是功不可没的。

相关参考

晋景公成就一番霸业,最后的死因却被后人嘲笑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晋景公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晋景公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第二十六代君主,在位18年,在他执政期间也是做了不少事情的,公元前597年的时候,被楚国给打败了

一根木头怎样成就了秦国的政治霸业

一根木头怎样成就了秦国的政治霸业  公元前359年,秦国国都雍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就在这根木头立下的那一刻,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伏笔已经悄无声息地埋在了雍城那历经风霜、坚实厚重的肥沃黄土之中

投降成就帝国霸业的人

投降,在词典中并不是一个可爱的词汇,它喻示着软弱与失败。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那些宁死不屈、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而对举起双手竖起白旗的人嗤之以鼻。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便不尽相同。投降

曹操是怎样成就一生霸业的

曹操出生年月日不详,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在东汉末年打着天子的旗号征战四方,在消灭了董卓以后,他迅速平定北方

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如何靠三次投降成就霸业

靠三次投降成就帝国霸业的牛人投降,在词典中并不是一个可爱的词汇,它喻示着软弱与失败。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那些宁死不屈、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而对举起双手竖起白旗的人嗤之以鼻。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角

仅仅坐拥江淮十一郡的袁术,凭什么敢在汉末风云中率先称帝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三国ID:shuosanguo仅仅坐拥江淮十一郡的袁术,凭什么敢在豪强环伺的汉末风云中率先称帝?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汉末乱世,每个诸侯都野蛮生长,他们互相征伐、吞并,心中都有着一个不能说

李儒是如何帮助岳父董卓成就霸业的

李儒做了五件事情,让董卓从一个边疆大将,成功的转换形象,成为权倾天下的宰辅。当何进下令召诸侯进京之时,董卓蠢蠢欲动。在当时,全天下的兵权,主要掌握在两个人的手中,一个是董卓,一个是皇甫嵩。可是何进召唤

朱温是怎么逆袭成就霸业?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朱温是幸运的,在大唐朝廷剿灭黄巢的过程中,身为降将的他只是把战略要地同州拱手献给了朝廷,便被授予了宣武节度使之位,宣武(汴州)正处中原,西靠东都洛阳,东靠山东、徐州,南靠“富贵之乡”扬州,实为四通八达

“金蝉脱壳”计是怎么成就小人物高欢的北齐霸业的

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非一支笔、一卷书所能书写,而以一部奇书《三十六计》为主线,却能延展出一部浩瀚的中国政治史。《三十六计与中国政治》以与众不同的视角为你纵说历史风云、解读中国政治。依声

三国志:刘备凭什么敢称帝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